研究生专栏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素调节非小细胞肺癌自噬和凋亡相关机制研究

    陈梦雪;胡婷;蒲晗旭;张树玲;张帅;罗鹏;

    目的 探究葛根素(PUE)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等数据库筛选PUE靶标,整合数据库中的NSCLC相关基因,进行目标交集分析,确定共同靶点;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为验证上述预测,取NSCLC细胞株A549和H1299设置对照组、PUE组、雷帕霉素(Rapa)阳性对照组、吉非替尼(EGFRi)组以及EFGRi+PUE组,采用细胞增值毒性试验(CCK-8)与乳酸脱氢酶(LDH)法评估细胞活力,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自噬与凋亡相关基因即自噬相关激酶1(ULK1)、螯合体1(P62)、乳酸脱氢酶A(LDHA)、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Ⅱ/Ⅰ)、ULK1、P62、LDHA、磷酸化AMP激活的蛋白激酶(P-AmpK)、泛素化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自噬相关蛋白P62与LC3B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ROS)水平,分析葛根素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ULK1信号通路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PUE抗NSCLC的9个关键靶基因,确认PUE与EGFR等多个关键靶基因紧密结合;GO与KEGG分析揭示PUE可能通过调控信号转导、凋亡、细胞增殖及PI3K/AKT等通路发挥抗NSCLC作用;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549细胞的PUE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0.50 mmol/L(P<0.05),H1299的LC50为1.00 mmol/L(P<0.05);PUE浓度为0.25 mmol/L时,A549和H1299细胞的数量分别下降了57.95%和69.35%(P<0.05);PUE处理诱导A549和H1299细胞,自噬和凋亡基因ULK1、BCL2表达上调,LDHA、AMPK及P62基因表达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Ⅰ及ULK1上调,P62、LDHA及EFGR蛋白下调(P<0.05),A549细胞中Cleaved-caspase3表达蛋白上调(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PUE处理A549和H1299细胞均能诱导细胞早期凋亡(P<0.05),下调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P<0.05);免疫荧光显示,PUE处理后增强了A549和H1299细胞LC3B荧光信号,减弱了P62荧光信号(P<0.05);PUE、EFGRi及EFGRi+PUE处理A549和H1299细胞,下调了EGFR、PI3K、AKT、mTOR相关通路基因(P<0.05),及P-EGFR、EGFR、P-PI3K、PI3K、P-AKT、AKT和mTOR等7个关键通路蛋白(P<0.05),且在抑制EGFR后效果增强(P<0.05),证实PUE通过EGFR介导的PI3K/AKT/mTOR/ULK1通路发挥抗NSCLC作用。结论 PUE可能通过EGFR介导了PI3K/AKT/mTOR/ULK1通路,调控NSCLC细胞株A549和H1299的自噬与凋亡,从而发挥抗NSCLC的作用。

    2024年11期 v.49;No.290 1561-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1 ]
  • 基于荧光图像的水凝胶几何网格重建及其力学性能有限元的模拟

    吴少东 ;朱思勉 ;曾柱 ;

    目的 探讨通过荧光图像重建水凝胶的几何网络及其用于有限元模拟的可行性。方法 取冷水鱼皮的明胶水溶液,分别与28.2、56.5、113.0、141.0 mg戊二醛交联16 h,制备明胶水凝胶;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技术测量各组明胶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并计算压缩模量(E_(mea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图像分割程序分析观测各组明胶水凝胶的孔隙结构;采用图像分割及行进立方体算法进行各组水凝胶支架几何模型的三维重建,对水凝胶荧光图像进行预处理、分割、重建及优化;采用ANSYS Workbench计算有限元,使用静态结构分析模拟各组水凝胶的压缩试验,计算模拟得到模型的压缩模量(E_(sim))以及水凝胶结构的负载情况。结果 动态热机械分析获得水凝胶的应力应变数据,计算得到E_(meas)分别为(457.0±30.8)、(942.7±260.5)、(2 053.3±115.0)及(2 133.3±125.8) Pa;观测到经戊二醛交联的水凝胶孔隙发生变化,且戊二醛浓度越高,水凝胶的孔径越小、孔数量越多;三维重建程序生成了可用于有限元体网格划分的水凝胶几何模型;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到的E_(sim)与E_(meas)一致,分别为447.2、829.9、1 987.7及2 181.6 Pa;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水凝胶结构承担的载荷增加,与基体相比,纤维网络承担主要载荷且载荷增加量更大;当基体弹性模量增加,纤维网络与基体界面处的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降低,与纤维网络相比,基体共享负载增加。结论 利用三维重建方法构建了水凝胶几何模型,模拟的有限元模型可反映明胶水凝胶的力学性能。

    2024年11期 v.49;No.290 1577-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5 ]

基础研究

  • 1-苯基2-硫脲对Tg(abcb4:eGFP)斑马鱼肿瘤多重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孔鹏;莫大双;陈敏;黄江涛;安丽娟;尹正昊;舒莉萍;何志旭;

    目的 探讨去色素药物1-苯基2-硫脲(PTU)对Tg(abcb4:eGFP)斑马鱼肿瘤多重耐药相关基因abcb4及其标记基因egfp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受精后24 h(24 hpf)Tg(abcb4:eGFP)斑马鱼胚胎做药物暴露实验,分为Control、PTU以及PTU+RES 3个组;持续用药96 h,通过荧光显微镜拍照检测各组斑马鱼胃肠道荧光强度;RT-qPCR检测abcb4、egfp及pxr基因mRNA,Western Blot检测abcb4、egfp蛋白(Abcb4、eGFP)的表达,罗丹明B积累实验检测不同组Abcb4功能。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PTU组Tg(abcb4:eGFP)斑马鱼荧光表达增强(P<0.01),PTU+RES组荧光变化不明显(P>0.05);PTU组abcb4、egfp及pxr基因mRNA表达均增加(P<0.005),PTU+RES组pxr基因mRNA表达增加(P<0.005),abcb4、egfp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TU组abcb4、egfp蛋白表达均增加(P<0.005),PTU+RES组无明显变化(P>0.05);PTU组Abcb4功能增强(P<0.01),PTU+RES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TU可诱导Tg(abcb4:eGFP)斑马鱼abcb4和egfp表达增加,核因子pxr可能参与PTU对abcb4和egfp的诱导调节过程,在应用PTU去色素处理的Tg(abcb4:eGFP)斑马鱼进行药物筛选时需注意PTU对abcb4和egfp表达的影响。

    2024年11期 v.49;No.290 1587-1592+1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 ]
  • 小鼠Slfn3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EPCs中转染效率的测定

    辛晨;况春燕;刘兴德;

    目的 构建携带小鼠Schlafen3 (Slfn3)基因的重组过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在内皮祖细胞(EPCs)中的转染效率。方法 从GenBank基因数据库获取小鼠Slfn3基因序列,利用VectorNTI软件对其进行引物设计,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将所得到的目的基因与穿梭载体pcADV-EF1-mNeonGreen-CMV-MCS-3xFLAG相连接,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cADV-EF1-mNeonGreen-CMV-Slfn3-3xFLAG;筛选阳性克隆抽提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BamHI双酶切鉴定,并通过DNA测序验证;采用Admax系统将目的穿梭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质粒一同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pcADV-EF1-mNeonGreen-CMV-Slfn3-3xFLAG),对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Western blot验证Slfn3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脾源EPCs 5~7 d,细胞密度达70%后,用Ad-pcADV-EF1-mNeonGreen-CMV-Slfn3-3xFLAG进行转染48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统计绿色荧光细胞数量,计算Ad-pcADV-EF1-mNeonGreen-CMV-Slfn3-3xFLAG转染的效率。结果 DNA测序验证Ad-pcADV-EF1-mNeonGreen-CMV-Slfn3-3xFLAG构建成功,病毒滴度为3.16×10~(10)(ifu/mL);腺病毒包装之后的重组腺病毒能够转染HEK293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Slfn3-EGFP-3xFLAG融合蛋白,且含有Flag标签的蛋白,大小为57 kDa;重组腺病毒在EPCs中的转染效率为(71.43±2.58)%。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小鼠Slfn3的过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且在EPCs转染效率较高。

    2024年11期 v.49;No.290 1593-1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1 ]
  • 中脑腹侧被盖区SIRT1过表达对海洛因依赖小鼠学习记忆和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马旋;谭雨维;刘美君;郑欣雅;赵传睿;尹丹;王茜;李豪;夏白娟;

    目的 探讨中脑腹侧被盖区(VTA)过表达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海洛因依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42只C57BL/6J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CG组,n=14)、海洛因依赖组(HDG组,n=14)以及SIRT1过表达海洛因依赖组(SIRT1-OE+H组,n=14),后两组采用逐日递增注射海洛因液体建立海洛因依赖小鼠模型,SIRT1-OE+H组需先VTA注射rAAV9-rSIRT1腺相关病毒;观察小鼠条件位置偏爱(CPP)及Morris水迷宫(MWM)学习记忆行为;转染rAAV9-rSIRT1 21 d时,透射电镜观察VTA脑区突触超微结构,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VTA脑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CPP试验中,与SCG相比较,HDG组小鼠在伴药箱中停留延长、CPP评分增高,SIRT1-OE+H组改变更加显著(P<0.05);MWM的定位航行试验结果显示,第4天和第5天,SIRT1-OE+H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空间探索试验结果显示,HDG与SIRT1-OE+H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比率、目标象限路程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DG和SIRT1-OE+H组突触后膜致密物增厚,突触界面曲率增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T1-OE+H组中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PSD95)、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较SCG明显增多(P<0.05)。结论 SIRT1参与了海洛因依赖过程,其机制可能是SIRT1过表达增强了突触可塑性,促进了海洛因引起的奖赏效应,但SIRT1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01-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5 ]
  • 金骨莲胶囊及其拆方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王玲;鲁婷婷;周祖英;王华斌;朱迪;肖金超;李勇军;郑林;黄勇;

    目的 研究金骨莲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各组方配伍的抗炎镇痛内在规律。方法 108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药组(ASPL组,阿司匹林)、全方组(QF组,金骨莲胶囊)、主药组(A组,金铁锁)、辅药组(B组,透骨香、汉桃叶、八角枫)、引药组(C组,大血藤)、主+辅组(A+B组)、主+引组(A+C组)及辅+引组(B+C组)共9组,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评价金骨莲胶囊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评价其镇痛作用,并结合正交t值法探讨金骨莲方的组方配伍内在规律。结果 与CON相比,ASPL组、QF组、A组、B组、C组、A+B、A+C组以及B+C组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和扭体抑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且QF组耳廓肿胀抑制率和扭体抑制率最高;正交t值表显示,QF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和小鼠扭体次数(P<0.05),交互作用明显。结论 金骨莲胶囊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拆方研究表明该方存在配伍增强效应。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09-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2 ]
  • 基于AKT-HK2-NF-κB信号通路的辣椒素对CIA大鼠的作用机制

    郑云松;皮浩吕;何子晗;雷欢欢;马书怡;吴宁;吴遵秋;

    目的 探讨辣椒素(CAP)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己糖激酶2(HK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的乳化剂,构建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空白组大鼠尾根部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CAP低、中、高剂量组(CAP剂量分别为1、2、3 mg/kg)以及阳性对照组(雷公藤剂量为40 mg/kg),于造模成功2周后灌胃3周,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前后及给药期间测量大鼠足肿胀程度,给药3周取大鼠踝关节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AKT、HK2、NF-κB的表达,RT-qPCR检测AKT、HK2、NF-κb mRNA的表达,ELISE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AP高剂量组大鼠右后足AI评分降低(P<0.05),大鼠足肿胀度减轻(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CAP高剂量组大鼠右后足AI评分及大鼠足肿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区滑膜出现增生,软骨下骨质结构破坏,同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滑膜血管翳的侵袭;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CAP各组大鼠在进行药物干预后,关节滑膜组织增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CAP高、中剂量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内浸润的炎症细胞以及新生血管数均有所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CAP高剂量组IL-6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CAP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AKT、HK2、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高剂量CAP可减轻RA大鼠踝关节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HK2-NF-κB通路相关蛋白及降低血清IL-6水平有关。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15-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9 ]
  • 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极化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饶江文;刘向春;贺丰;付玲玲;王小钢;刘宸;魏峰;马小芳;朱红霞;姜涛;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TⅡA)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表型极化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ⅡA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LAA组)及TⅡA+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TⅡA+LAA组),假手术组仅咬除T8-T10椎板(不损伤硬脊膜),后4组大鼠为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大鼠,后3组大鼠损伤部位注射相应药物;造模成功后于术后第3、7、14、21、28、56天时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和巴索-比蒂-布雷斯纳汉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并取损伤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以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学改变;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A1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C3、A2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A10、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神经元标志物NF20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3、S100A10、GFAP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ⅡA组大鼠BBB评分升高,S100A10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NF200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GFAP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C3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TⅡA组尼氏体数目无明显差异;TⅡA可改善LAA造成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抑制,激活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LAA组相比,TⅡA组S100A10蛋白表达升高(P<0.001);与LAA组相比,TⅡA+LAA组S100A10蛋白表达升高(P<0.000 1)。结论 TⅡA腹腔注射可改善SCI大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促进A2型星形胶质细胞极化以及减少脊髓病理损伤有关。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22-1630+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9 ]
  • 乳双歧杆菌诱导旋毛虫感染小鼠Th2型免疫应答的研究

    迟茜文;姚梦玮;解文利;马翔宇;魏洪;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乳双歧杆菌干预对旋毛虫感染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辅助型T细胞2(Th2)型免疫和肠道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活力良好的旋毛虫灌胃48只小鼠获得感染旋毛虫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0.02 mL/g PBS灌胃)、乳双歧杆菌(高、中、低)剂量组(乳双歧杆菌浓度分别为1×10~6、1×10~5、1×10~4 CFU/L,0.02 mL/g灌胃)连续灌胃30 d;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第7、14、21、28天各组模型小鼠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结果 与感染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脾脏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升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小鼠脾脏中乳双歧杆菌高剂量组第14、21天脾脏中CD4~+T细胞表达升高,第21天乳双歧杆菌高剂量组表达CD8~+T细胞降低,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乳双歧杆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CD4~+T细胞表达增加(P<0.05);HE结果显示;与感染组比较,乳双歧杆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灌胃后第7天和14天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肠绒毛脱落减少。结论 一定浓度的乳双歧杆菌能够提高小鼠抗旋毛虫感染的免疫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诱导小鼠趋向Th2型免疫极化、修复肠道病理损伤有关。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31-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6 ]
  • 回流经历对中学生NSSI行为的影响及儿童期虐待的中介作用

    杨先涛;吴荣;罗媛;任鹏宇;刘玉;冉凤蛟;罗溪;古满婷;严征;

    目的 探讨回流经历对贵州省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分析儿童期虐待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贵州省3 901名中学生,自编调查问卷测量中学生回流经历及相关人口学特征,以青少年NSSI行为问卷评价中学生NSSI行为,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评价儿童期虐待,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儿童期虐待在NSSI行为与回流经历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贵州省中学生NSSI行为的检出率是22.76%;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回流经历与中学生NSSI行为得分呈正向关联(直接效应估计值0.377,95%CI为0.070~0.684),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及性虐待得分与中学生NSSI行为得分呈正向关联(间接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108、0.084及0.030,95%CI分别为0.033~0.200、0.023~0.167、0.001~0.080)。结论 有回流经历中学生较无回流经历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高,在回流经历对中学生NSSI行为的影响中,儿童期虐待起部分中介作用。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39-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3 ]
  • 7323名公交驾驶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赵祖巧;曾家顺;潘科;马铭;赵俊文;

    目的 了解贵阳市公交驾驶员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现状,分析该人群发生HU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7 323名公交驾驶员,根据HUA水平分为HUA组与正常尿酸组(NUA组),比较两组公交驾驶员身高、血压及血液检查结果,对HUA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 323名驾驶员中2 455人诊断为HUA,患病率为33.52%,男性为37.00%,女性为8.42%;男性、低年龄段(20~29岁)、超重以及肥胖公交驾驶员的HUA患病率相对较高(P<0.05);HUA组公交驾驶员的身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细胞(WB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肌酐(Scr)、癌胚抗原(CE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白蛋白(ALB)比NUA组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低年龄段(20~29岁)、女性≥50岁、超重和肥胖、WB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DL、TG、TC、FPG、Scr、CEA、ALT、AST以及ALB是公交驾驶员HUA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低年龄段(20~29岁)、女性≥50岁、超重、高WBC、血脂异常(低HDL、高LDL、高TG)、高FPG、高Scr、高ALT、高AST以及高ALB是HU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贵阳市公交驾驶员HUA患病率较高,低年龄段(20~29岁)、男性、女性≥50岁、超重、高WBC、血脂异常等是HU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45-1650+1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7 ]

临床研究

  • 不同治疗方案对中重型血友病A患儿出血及关节活动能力的影响

    申开慧;刘叶;王智怡;袁敏;汪希勇;班灵英;金皎;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中重型血友病A(HA)患儿出血及关节活动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中重型HA患儿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按需治疗组(n=6)、按需转预防组(n=42)及预防治疗组(n=8),治疗并随访2年,收集各组HA患者随访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血友病分型、确诊至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年限、FⅧ抑制物、体质量指数(BMI)及治疗方案转换];于随访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患者的年出血率(ABR)和年关节出血率(AJBR),采用血友病关节超声评估量表(HEAD-US-C)、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量表(HJHS)及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SH)分别评估患者关节结构、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能力,同时判断患者的疗效,采用S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HA患儿FISH评分与一般临床特征、HEAD-US-C、HJHS的关系。结果 随访开始与随访结束时比较,按需转预防治疗组HA患者ABR、AJB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治疗组HA患者ABR、HJH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AD-US-C评分标准下疾病改善及维持组与进展组HA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评分与HJHS评分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FISH评分的各个维度、自我照顾能力与HJHS评分呈负相关(P<0.05),行走能力与HEAD-US-C、HJHS评分呈负相关(P<0.05),关节功能状态是HA患者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按需转预防治疗方式对HA患者ABR及AJBR的治疗改善最优,其次是预防性治疗方式,最差是按需治疗方式;关节结构及功能状况可影响HA患者关节活动能力。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51-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庞冰;贾方容;杨英;罗忠琛;蔡鹏;王秀红;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52例诊断为COPD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并进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Barthel指数(BI)以及COPD生活质量(CAT)评分;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自变量在不同特征的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CAT得分上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CAT评分(23.09±3.36)分,生存质量受COPD重度以上影响的患者比例为80.54%;文化程度、吸烟、病程、过去1年发病次数等10项变量的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CA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CCI评分、病程、BI评分是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F=9.155(P<0.001),调整R~2=0.382,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 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生存质量处于偏低水平。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58-1664+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6 ]
  • 慢性肾脏病儿童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分析

    彭旭秀;徐海霞;杨卫民;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儿临床特征及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符合CKD诊断标准的患儿549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构成、起病症状、并发症及治疗方式;根据是否合并LVH对患儿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磷、血钙、血碳酸氢根(HCO~-_3)水平及CKD分期;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CKD患儿合并LVH的危险因素。结果 各年龄段CKD患儿比较,>6~≤12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其次是<3岁年龄段幼儿,而<3岁CKD患儿的发病原因以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占比最高(P<0.01);与CKD 1期患儿相比,CKD 2—5期患儿中CAKUT在病因中所占比例较高(P<0.01),在无症状起病中比例最高(95.19%);CKD 5期患儿中低体质量、高血压、贫血、高磷血症的发生率高于CKD 2—4期患儿(P<0.05);LVH和非LVH的CKD患儿在Hb、血磷、血HCO~-_3水平以及CKD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b≤90 g/L、CKD 2—5期、高血压是CKD患儿发生LVH的危险因素(OR=9.081、19.116、31.041,P<0.05)。结论 <3岁CKD患儿的发病原因以CAKUT为主,Hb≤90 g/L、CKD分期、高血压是CKD患儿发生LVH的危险因素。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65-1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 磨痂术在深Ⅱ度烧烫伤患者创面早期处理中的效果

    庞梦茹;刘思业;袁媛;雷雨;

    目的 探讨磨痂术对深Ⅱ度烧烫伤创面早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烧烫伤患者分为磨痂组[磨痂术(钝性清创)+脱细胞异种真皮,n=16]及对照组[削痂术(锐性清创)+换药,n=15],收集2组烧烫伤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烧伤面积、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信息),治疗前和早期治疗时(治疗后第7天)的临床体征(体温、疼痛感及疼痛分级)及血液生化指标(血糖、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积、C反应蛋白及总渗透压),采用温哥华量表评分(VSS)评估2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第3及6个月时的瘢痕,采用视觉评估法评估2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第6个月时烧伤区域关节活动度评分和累及关节情况。结果 2组烧烫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第7天时体温、疼痛感、血糖水平、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积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磨痂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第7天时C反应蛋白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渗透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磨痂组患者同时点的疼痛分级、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减少(P<0.05或P<0.01),治疗后第3及6个月时瘢痕色泽、质地、充血及疼痛、瘙痒VSS评分分值降低(P<0.01);2组烧烫伤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关节活动度评分及累及关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磨痂术的早期运用可帮助烧烫伤患者平稳度过溶痂期,减轻局部及全身炎症、促进早期愈合,治疗效果良好。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72-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6 ]
  • 基于mNGS检测的重症肺炎病原学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王坤利;罗璐灵;刘刚;廖婷婷;王美娟;杨然;胡系伟;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下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征与预测价值。方法 将159例肺炎患者根据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分为重症组(55例)与非重症组(104例),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检验数据及肺泡灌洗液mNGS、痰培养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各指标对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痰培养比较,mNGS在两组患者的病原体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00 1),肺泡灌洗液mNGS的总检出率高于痰培养(χ~2=318.001,P<0.000 1);mNGS可检出鹦鹉热衣原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等非典型病原体;重症肺炎组所有检出病原体中混合感染占(60%),非重症肺炎组所有检出病原体中混合感染占(29%);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性别、年龄、吸烟、病原体类型、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原体类型、RDW与PCT是重症肺炎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一指标预测时,PCT的AUC最大,为0.856,灵敏度87.27%、特异性66.35%;联合预测时,PCT与RDW联合AUC为0.818,灵敏度76.36%、特异性为76.92%。结论 mNGS技术检测病原体阳性率较高,对于非典型病原体检测具有特殊价值,重症肺炎组更容易患混合类病原体感染,PCT单独或与RDW联合检测是预测重症肺炎较好的指标。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78-1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9 ]
  • 吸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炎症因子和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韩经定;符喜菊;王正安;郑旭;

    目的 探讨吸烟习惯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牙龈沟液中的炎症因子、骨代谢标志物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7例CP患者据吸烟史分为吸烟组(n=43)和不吸烟组(n=44),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及牙周情况(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牙龈出血指数),牙周基础治疗8周,取治疗前后2组患者治疗牙的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龈沟液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骨代谢指标[如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Ⅰ型胶原(COL-Ⅰ)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的水平。结果 吸烟组男性较不吸烟组男性人数多(P<0.05);2组CP患者治疗后龈沟液MDA、H_2O_2、TNF-α、hs-CRP、IL-18、Caspase-1、sICAM-1及RANKL低于治疗前(P<0.05),SOD、GSH-Px、OPG、ALP、OCN及COL-Ⅰ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不吸烟组CP患者治疗后龈沟液MDA、H_2O_2、TNF-α、hs-CRP、IL-18、Caspase-1、sICAM-1及RANKL水平低于吸烟组(P<0.05),SOD、GSH-Px、OPG、ALP、OCN及COL-Ⅰ水平高于吸烟组(P<0.05)。结论 吸烟可能会提高CP患者龈沟液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骨代谢水平,可能对牙周治疗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87-1692+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9 ]
  • FICB联合椎管内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黄承龙;郭城;

    目的 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椎管内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室后予以椎管内麻醉,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先行超声引导下FICB,然后再实施椎管内麻醉,2组患者术后均予以自控静脉镇痛;比较2组患者入室时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即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椎管内麻醉操作耗时,比较2组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检测2组患者前和术后24 h时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椎管麻醉体位摆放即刻的VAS评分降低(P<0.05),椎管内麻醉操作耗时缩短(P<0.05),医师对体位摆放的满意度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迟(P<0.05),按压次数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术后谵妄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FICB联合椎管内麻醉能够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利于术后恢复。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93-1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 ]
  • 超声引导下的腰方肌阻滞与腹横筋膜阻滞对剖宫产产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何红美;吴年生;魏敏;张跃东;王辉;鲁育民;王娟;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或腹横筋膜阻滞(TAPB)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剖宫产术的产妇8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超声引导下对照组使用TAPB、观察组使用QLB,两组术后使用罗哌卡因及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比两组产妇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24 h内按压有效次数、镇痛补救率、术后恢复指标;观察两组产妇术后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和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对比两组产妇术后0~12 h、>12~24 h、>24~36 h及>36~48 h舒芬太尼剂量,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晚于对照组,镇痛补救率、24 h内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首次站立、下床活动及术后初乳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各时间点B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2 h、>12~24 h及>24~36 h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LB较TAPB能够为剖宫术产妇提供多模式镇痛效果,降低舒芬太尼消耗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024年11期 v.49;No.290 1699-1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 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对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

    刘朔;刘艳华;宋琳娣;代洁;杨洁;

    目的 观察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CBP治疗的ICU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和白蛋白(Alb]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不良事件及住ICU时长。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及屈服、回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MCMQ面对评分和血液Hb、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维危机控制理念下强化干预可有效减轻ICU病房CBP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行为,从而降低并发症与不良事件风险。

    2024年11期 v.49;No.290 1705-1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 ]
  • 重症监护病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主动筛查及基因分析

    张慧;周聪;徐茂锁;余司文;申春梅;林勇;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在住院期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主动筛查菌株的分布以及CRE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收集424例ICU患者直肠拭子、咽拭子和腹股沟拭子样本,采用肉汤增菌法进行CRE阳性病例的主动筛查,全自动药敏分析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分析CRE菌株的同源性关系。结果 直肠拭子、咽拭子和腹股沟拭子CRE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2.5%、5.0%和4.2%,CRE菌株主要来自肺炎克雷伯菌(82.6%)、大肠埃希菌(9.8%)和产气肠杆菌(4.3%),CRE菌株对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性较好(>90%);92株CRE碳青霉类耐药基因检测,以bla_(KPC-2)亚型(91.3%)为主;MLST分型结果显示7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主要为ST11型(69.7%)和ST15型(28.9%);ERIC-PCR扩增结果分析显示,76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为谱型A(69.7%)和谱型B(28.9%)。结论 ICU住院患者CRE主动筛查以bla_(KPC-2)亚型的CRKP为主,MLST分型和ERIC-PCR扩增结果聚类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两个克隆株传播。

    2024年11期 v.49;No.290 1711-1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正>《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医、药、卫生及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医疗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文章,主要栏目有研究生专栏、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技术与方法等。1投稿要求1.1采用网上采编系统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获取账号后再登陆。通过主页网址进入采编系统后,请进入“作者工作中心”,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操作,系统中“*”为必填项,如果不能完整填写则无法完成投稿。1.2投稿时请附作者单位投稿证明及版权协议书(均需盖单位公章、全部作者签名),证明稿件的真实性、无一稿多投、无署名争议,一并传到采编系统。1.3投稿时应注明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姓名、单位、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如因作者所留联系方式错误或无效,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退稿处理;来稿若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或其他基金资助课题,请在投稿时注明并附基金编号和名称、同时附上基金的证明文件。

    2024年11期 v.49;No.290 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