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栏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气解毒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免疫治疗效果及机制

    沙婷;高霄;邓于新;彭亚倩;唐智;况时祥;齐晓岚;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解毒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MG)大鼠免疫治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运用中医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BATMAN-TCM)筛选益气解毒复方相关靶点信息,利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以及Genecards数据库查询MG疾病有关靶点的信息;通过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Metascape数据库对益气解毒复方治疗MG的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相关信号通路分析;制备鼠源性乙酰胆碱受体(AChR)Rα97-116肽段抗原乳剂并皮下注射至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雌性Lewis大鼠的尾基部、后肢垫部及背部(第1次免疫注射),分别于第30天和第45天时进行加强免疫(第2、3次免疫注射),第3次免疫注射结束后1周判断实验性自身免疫性MG(EAMG)大鼠模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EAMG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0.945 g/(kg·d)益气解毒复方(低剂量)组、1.890 g/(kg·d)益气解毒复方(中剂量)组、3.780 g/(kg·d)益气解毒复方(高剂量)组及5.400 mg/(kg·d)醋酸泼尼松片剂组,另取6只SPF级雌性Lewis大鼠作为正常组,各药物组大鼠分别予对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予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灌胃干预30 d,采用电子天平和Lennon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灌胃干预前和干预第30天时的体质量和肌力,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ChR抗体(AChR-A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灌胃干预第30天时外周血中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T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T细胞的百分比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率;灌胃干预30 d后处死各组大鼠,取骨骼肌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评估骨骼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筛选到益气解毒复方治疗疾病相关基因168个,PPI分析预测IL-6、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蛋白(TP53)等可能是其治疗MG的重要靶点;GO功能富集结果表明,细胞组成(CC)、生物过程(BP)及分子功能(MF)涉及354个、4 365个及61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搜集到有关作用通路257条;灌胃干预第30天,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益气解毒复方剂量组及醋酸泼尼松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1),Lennon评分降低(P<0.01),血清AChR-Ab、IL-1β、IL-6及TNF-α水平降低(P<0.05);EAMG大鼠血清中CD4~+ T细胞分布及CD4~+/CD8~+比值减少(P<0.01),CD8~+T细胞分布增高(P<0.01),骨骼肌组织改善,肌纤维恢复,细胞核排列更规则,炎性细胞减少,其中益气解毒复方高剂量组效果较为明显。结论 益气解毒复方可减轻EAMG大鼠炎症反应、减轻骨骼肌组织的损伤及促进免疫系统恢复,其机制与血清AChR-Ab水平降低及平衡CD4~+、CD8~+T细胞两者的比例有关。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05-1416+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8 ]
  • 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microRNA和mRNA的分析筛选与qRT-PCR验证

    夏明燕;谢鹏;任真奎;朱晓西;吴昌学;禹文峰;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缺血性脑卒中(IS)相关的microRNA(miRNA)和mRNA,通过实验鉴定关键基因、利用Cytoscape构建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其在IS中的作用及其主要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微阵列数据集GSE58294 (mRNA谱)、GSE16561 (mRNA谱)和GSE43618 (miRNA谱),对GEO2R鉴定差异基因和mRNA、DAVID数据库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MCODE插件从PPI中提取相互作用最密切的网络和关键基因,通过TargetScan预测差异表达miRNA (DEMs)的靶基因;利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筛选得到的关键基因,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铁死亡标志蛋白SLC2A3及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共筛选到198个DEGs,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结果显示,198个基因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及细胞凋亡;从PPI网络中鉴定出12个关键基因(CEACAM1、CKAP4、ITGAM、STOM、SLC2A3、ADAM8、DEGS3、MOSPD2、FPR2、MCEMP1、CLEC4D及ADGRG3)和26个DEMs;根据miRNA和mRNA的靶向关系构建miRNA-mRNA作用网络对12个关键基因进行了验证,除MCEMP1外,其余11个关键基因都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上调;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人外周血样本发现,SLC2A3与GPX4呈负相关;WB结果显示,当SLC2A3表达上调时、GPX4表达下调(P<0.05)。结论 IS发生后DGEs和DEMs表达上调,本研究共筛选到198个DEGs,确定了12个关键DEGs和26个DEMs,构建了12个miRNA-mRNA调控网络,这些基因可能是IS的发病的潜在调控机制,在炎症过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17-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2 ]

基础研究

  • CLPTM1L和PAX8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的相关性

    黄凤丹;张云云;严志凌;张新文;张芍;梁燕;李传印;姚宇峰;刘伟鹏;

    目的 探究CLPTM1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7069、rs27070、rs27071及rs27996)和PAX8基因SNP位点(rs4849177、rs10175462)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在1 014例健康对照组(Control组)样本、5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样本以及953例宫颈癌组(CC组)样本中对rs27069、rs27070、rs27071、rs27996、rs4849177及rs1017546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SHEsis软件分析6个SNP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各组中的差异,χ~2检验检测所构建的单倍型在各组之间的分布频率差异,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 CLPTM1L基因的4个SNP位点(rs27069、rs27070、rs27071及rs27996)和PAX8基因的2个SNP(rs4849177、rs10175462)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单倍型频率在各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PTM1L基因SNP位点(rs27069、rs27070、 rs27071及rs27996)和PAX8基因的SNP位点(rs4849177、rs10175462)与云南汉族人群CIN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的不相关。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28-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 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2B6的Flp-In~(TM )CHO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李靖;陆定艳;陈帅帅;孙佳;郑林;李勇军;刘亭;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细胞色素P450 2B6(CYP2B6)的Flp-In~(TM) CHO细胞系。方法 将Flp-In~(TM) CHO细胞分为Flp-In~(TM )CHO组、Flp-In~(TM )CHO空载体组及Flp-In~(TM )CHO-CYP2B6组,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分别将pcDNA5/FRT空质粒和pcDNA5/FRT-CYP2B6重组质粒转染至Flp-In~(TM) CHO空载体组细胞和Flp-In~(TM )CHO-CYP2B6组细胞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荧光素酶实验检测转染细胞中CYP2B6 mRNA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及活性,用四氮唑盐(MTS)测定转染CYP2B6的Flp-In~(TM) CHO细胞对环磷酰胺的毒性敏感性。结果 与Flp-In~(TM )CHO组和Flp-In~(TM )CHO空载体组相比,Flp-In~(TM )CHO-CYP2B6组细胞中CYP2B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酶活性显著增加(P<0.001),对环磷酰胺的毒性敏感度显著增加(P<0.001)。结论 成功构建稳定表达CYP2B6的Flp-In~(TM )CHO细胞系,为研究药物代谢和筛选毒性药物提供工具。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35-1439+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8 ]
  • 苗药腹水草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许键炜;伍徐娴;罗晨曦;冉渺;金岑;王岚;秦臻;

    目的 探讨苗药腹水草(VLY)水提物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TGF-β/Smad)信号通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取干燥VLY全植株加热回流提取物配置成100 g/L溶液,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0.2 mg/kg)及VLY水提物低(400 mg/kg)、高(800 mg/kg)剂量组,后4组大鼠皮下注射CCl_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7周开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4周,同期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测量体质量;各组大鼠末次给药1周后称体质量,取眼内眦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蛋白(TP)等肝功能指标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olⅣ)、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等肝纤维化指标;取血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脏称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取部分肝左叶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TGF-β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肝脏质量及肝指数升高(P<0.01),血清AST、 ALT、ALP、TBIL水平增高(P<0.01),TP、ALB水平降低(P<0.05),HA、LN、PCⅢ及ColⅣ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及VLY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质量及肝指数降低(P<0.01),血清AST、ALT、TBIL、ALP水平降低(P<0.01),TP、ALB水平升高(P<0.05),HA、LN、PCⅢ及ColⅣ水平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严重受损,秋水仙碱组和VLY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VG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较多染成红色的胶原纤维,秋水仙碱组和VLY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内胶原纤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VLY低、高剂量组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秋水仙碱组和VLY低、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α-SMA、TGF-β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VLY水提物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减少肝纤维化相关因子分泌有关。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40-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8 ]
  • 乳腺癌组织中整体m6A修饰水平与YTHDF3基因的表达

    孙婷婷;方文;熊伟;王伟;邵春燕;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mRNA整体N6-甲基腺苷(m6A)修饰水平和甲基化阅读蛋白关键基因YTHDF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对YTHDF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乳腺癌患者生存率进行分析;收集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25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分析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组中mRNA的整体甲基化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YTHDF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生物信息数据库结果显示,YTHDF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与癌旁组织比较,YTHDF3基因只有在和81~100岁年龄段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旁组织中YTHDF3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低于Luminal分型的乳腺癌(P<0.01),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乳腺癌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曲线下面积(AUC)>0.56、0.60,高表达YTHDF3基因的乳腺癌患者比低表达的患者存活率低((P<0.05);LC-MS/MS结果显示,乳腺癌分子分型中Luminal型的mRNA的整体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型(HER-2 positive)与癌旁组织的整体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YTHDF3基因的表达量在乳腺癌分子Luminal亚型、HER-2 positive亚型中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癌中YTHDF3蛋白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mRNA的甲基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并且甲基化阅读蛋白关键基因YTHDF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47-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8 ]
  • 中药蒲公英抗幽门螺杆菌活性检测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任柱平;汪依航;王金艳;常雪冰;陈会平;陈峥宏;崔古贞;吴晓娟;向松;张峥嵘;

    目的 探讨中药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Hp)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干预Hp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蒲公英水煎剂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并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实验;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蒲公英干预Hp感染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蒲公英水煎剂对Hp的MIC为25~50 g/L,MBC为50~100 g/L,MBEC为100~200 g/L;经过多轮次诱导,蒲公英水煎剂对菌株S2的MIC仍维持在50 g/L;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出蒲公英抗Hp感染的重要成分29个和重要潜在作用靶点59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包括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氧化应激的反应及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等,KEGG通路分析涉及FoxO信号、ErbB信号、PI3K-AKT信号通路等,PPI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α(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半胱天冬酶3(CASP3)。结论 蒲公英水煎剂对Hp具有一定抑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蒲公英对干预Hp感染可能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55-1463+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2 ]
  • 贵阳市2018—2021年83株临床分离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及流行情况

    周路路;曹荷清;欧维正;秦万;王海洁;李世军;赵亮;罗罡;康颖倩;

    目的 了解贵阳市临床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分布及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18—2021年鉴定为NTM感染的菌株83株,经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后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Excel 2016与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非参数检验与卡方检验对NTM菌种来源、菌种分布、感染患者性别及年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3株菌株样本来源主要以痰液为主,感染疾病前3的分别为结核感染(38.55%)、肺部感染(30.12%)及肺部阴影(6.02%);分离培养及16SrRNA测序鉴定出17种NTM,主要以脓肿分枝杆菌(44.58%)为主、其次为鸟分枝杆菌(8.43%);发现三重分枝杆菌、外来分枝杆菌、败素分枝杆菌等6株不同于贵州省以往报道过的NTM。感染NTM患者男女比例为1.5∶1,感染高峰年龄段为45~<60岁,不同年龄NTM感染患者菌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26,P<0.05);女性患者脓肿分枝杆菌的感染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3,P<0.05)。结论 2018—2021年贵阳市NTM感染主要为中老年人群、男性居多;NTM感染菌株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发现6株不同于之前报道的新NTM菌株。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64-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2 ]
  • 老年人个体社会资本对健康自评影响的中介模型

    黄佳妮;熊敬花;李金潞;黄列玉;

    目的 分析老年人个体社会资本对健康自评的影响、探讨抑郁及睡眠时长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官网下载2018年的CHARLS调查数据,筛选有效被试2 747人,利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检验个体社会资本、健康自评、抑郁以及睡眠时长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Process v4.2插件中的Model7检验抑郁的中介作用和睡眠时长的调节作用。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健康自评(F=3.506,P<0.01)、个体社会资本(F=6.865,P<0.01)、抑郁(F=7.087,P<0.001)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个体社会资本(r=0.120,P<0.01)、抑郁(r=-0.085,P<0.01)与健康自评有显著相关性,个体社会资本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064,P<0.01)、睡眠时长与健康自评呈显著正相关(r=0.143,P<0.01);老年人个体社会资本对健康自评的预测作用显著(β=0.120,t=6.356,P<0.001),将抑郁做中介变量后、老年人个体社会资本对健康自评的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115,t=6.100,P<0.01,95%CI为0.001~0.007);睡眠时长与个体社会资本的交互项调节了个体社会资本对抑郁的预测路径(β=-0.139,P<0.05,95%CI为-0.266~0.112)。结论 老年人个体社会资本通过抑郁对健康自评产生影响,睡眠时长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71-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8 ]
  • 六盘水市社区老年衰弱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刘兰;马文;

    目的 了解六盘水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现状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六盘水市4个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75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Fried衰弱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老年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六盘水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检出率2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经济满意度、幸福度、社会支持、子女每年外出务工时长、参加农业劳动(或体育锻炼)频率、参加农业劳动(或体育锻炼)时间、日平均睡眠(包括午睡)时间、饮食习惯、慢病数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六盘水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率较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77-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5 ]
  • PTH-HIF1α-EPO信号通路促进慢性肾病患者肾性贫血的机制

    吴勐;刘莲芝;邓金秀;钟少榕;丘昭文;章宇;林冲云;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低氧诱导因1α(HIF1α)-红细胞生成素(EPO)信号通路在促进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2只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健康小鼠(对照)组及CKD小鼠(CKD模型)组,CKD小鼠组采用5/6肾切除法构建CKD模型,1周后再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和Deferoxamine; 4周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液和肾脏标本,检测小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及PTH含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肾脏组织HIF1α及EPO 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热休克蛋白90(HSP90)及Rho相关卷曲螺旋结构蛋白激酶1(ROC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小鼠组相比,CKD小鼠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PTH水平增高(P<0.05),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下降(P<0.05);CKD小鼠组肾脏组织中HIF1α及EPO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注射PBS的CKD小鼠组相比,注射Deferoxamine后的CKD小鼠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升高(P<0.05);与健康小鼠组相比,CKD小鼠组HSP90和ROCK1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PTH可能通过调节Ras同源家族成员A(RhoA)-Rock影响HIF1α的表达,PTH-HIF1α-EPO信号通路可能是导致CKD患者肾性贫血发生的机制。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84-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1 ]
  • Long non-coding RNA VPS9D1-AS1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和机制

    侯红;冯姗姗;孙华静;盖磊;方堃;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VPS9D1-AS1对乳腺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收集49例接受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体外培养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BT54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4695-5p及LncRNA VPS9D1-AS1表达水平;选择MCF-7细胞分别转染si-NC、si-LncRNA VPS9D1-AS1、pcDNA、pcDNA-LncRNA VPS9D1-AS1、miR-NC、miR-4695-5p模拟物、anti-miR-NC+si-LncRNA VPS9D1-AS1、anti-miR-4695-5p+si-LncRNA VPS9D1-AS1,采用RT-qPCR检测MCF-7细胞中LncRNA VPS9D1-AS1、miR-4695-5p表达水平,CCK-8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存活率和迁移侵袭数,蛋白质印记法检测IL-6、MMP2、MMP9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LncRNA VPS9D1-AS1与miR-4695-5p的靶向关系。结果 LncRNA VPS9D1-AS1在乳腺癌组织和MCF-7、T47D、BT549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0.05),miR-4695-5p表达下调(P<0.05),MCF-7细胞中LncRNA VPS9D1-AS1、miR-4695-5p变化最明显,选择MCF-7细胞进行后续实验;转染LncRNA VPS9D1-AS1后,MCF-7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和侵袭数以及IL-6、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P<0.05);转染miR-4695-5p模拟物后,miR-4695-5p表达升高(P<0.05),MCF-7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及IL-6、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P<0.05);转染pcDNA-LncRNA VPS9D1-AS1后,MCF-7细胞中miR-4695-5p表达下降(P<0.05);共转染anti-miR-4695-5p+si-LncRNA VPS9D1-AS1后,MCF-7细胞存活率、迁移数和侵袭数及IL-6、MMP2、MMP9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 干扰LncRNA VPS9D1-AS1通过靶向上调miR-4695-5p抑制促炎因子IL-6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90-1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0 ]

临床研究

  • 两类不孕女性行IVF/ICSI-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赵慧敏;王聪;李世军;罗罡;康颖倩;

    目的 探讨输卵管性不孕(TFI)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移植(ET)后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IVF/ICSI助孕的TFI和PCOS不孕症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TFI组(n=45)和PCOS组(n=32),根据是否发生妊娠分为TFI组妊娠者(n=21)和未妊娠者(n=24)、PCOS组妊娠者(n=10)及未妊娠者(n=22),收集各组不孕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BMI)、月经周期、既往阴道炎史、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及既往孕产史];采集各组不孕症患者月经第2~3天静脉血,检测血清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基础性激素水平[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及睾酮(T)],并计算FSH/LH;收集各组患者进入IVF/ICSI周期后的促排卵资料[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Gn总天数]及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FSH、LH、E2、P水平;各组不孕症患者卵泡成熟后取卵,收集实验室相关资料(总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方式及优质卵数)及移植情况(移植胚胎数量、移植胚胎类型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并计算成熟卵数占卵子总数比例;行IVF/ICSI助孕4~6周,收集各组ET后的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类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 PCOS组不孕症患者年龄、Gn总剂量低于TFI组(P<0.05),月经稀发、原发性不孕、孕产史、异位妊娠史、总获卵数及成熟卵数高于TFI组(P<0.05);TFI组不孕症患者中未妊娠者基础P水平低于妊娠者(P<0.05),Gn总剂量、Gn总天数及卵裂期ET比例高于妊娠者(P<0.05);PCOS组不孕症患者中妊娠者的年龄、月经周期正常比例低于TFI妊娠者(P<0.05),基础FSH激素水平、总获卵数及成熟卵数高于TFI组妊娠者(P<0.05);PCOS组不孕症患者中未妊娠者月经周期正常、继发性不孕患者比例低于TFI组未妊娠者(P<0.05),基础LH激素水平、Gn总剂量、注射HCG日LH水平、总获卵数及成熟卵数高于TFI组未妊娠者(P<0.05);TFI组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论 一般临床资料、血清激素水平、促排卵及卵细胞实验室培养情况等指标未对行IVF/ICSI-ET的TFI及PCOS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产生影响。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98-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6 ]
  •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模型构建

    杨杰杰;肖晶晶;吕超;刘徐洋;杜君;谷化剑;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患者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行肝移植患者受体10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EAD分为EAD组(n=42)和非EAD组(n=64),收集两组受体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Child-Pugh评分、肝恶性肿瘤病史、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及供体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死亡原因、是否行心肺复苏术、是否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供受体血型是否相合、是否合并病毒性肝炎、冷缺血时间(CIT)、热缺血时间(WIT)、供肝获取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捐献前最近1次的白蛋白(ALB)、AST、ALT、钠离子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同时收集受体术中相关变量(有无脾切除、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血小板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及无肝期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体发生EAD的危险因素;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将受体以3∶1分为训练集(n=79)及验证集(n=27),基于训练集数据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并用验证集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 EAD组受体的MELD评分、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及供体BMI、ALT、CIT水平高于非E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体MELD评分及供体BMI、ALT、CIT是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预测OLT术后发生EAD风险的训练集(n=79)中,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0.906、95%CI为0.849~0.963;验证集(n=27)对EAD预测有相似的预测价值(AUC=0.91,95%CI为0.847~0.974),校准曲线对EAD预测发生率和实际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 受体MELD评分偏高及供体BMI偏大、ALT水平升高、CIT较长与OLT患者术后EAD的发生相关,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EAD预测效果好。

    2024年10期 v.49;No.289 1506-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的相关性

    陈怡渝;程琳;黄朝晖;高勤;何常;

    目的 探讨微小病变型肾病(MCD)患者的血尿酸(UA)/血肌酐(Cr)比值与其临床指标、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的患者109例,按照UA/Cr大小分为低UA/Cr组(n=54)和高UA/Cr组(n=55),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法、Jaffe法检测患者住院首日静脉血生化指标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浆膜腔积液情况以及肾脏病理特征,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MCD患者UA/Cr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UA/Cr组MCD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UA、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高于低UA/Cr组,Cr水平低于低UA/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UA/Cr组MCD患者肾小球肥大比例高于低UA/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示,MCD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UA/Cr呈负相关(β=-0.332,95%CI为-1.798~-0.515,P=0.001),FIB与UA/Cr呈正相关(β=0.263,95%CI为0.067~0.379,P=0.006)。结论 UA/Cr水平可反映MCD患者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肾小管间质损害风险。

    2024年10期 v.49;No.289 1514-1520+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8 ]
  • 术前SII/ALB比值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王杨;杨芳;成兴真;聂微;王黔;严芝强;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血清白蛋白(SII/ALB)比值对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17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测SII/ALB比值是否与患者预后相关;根据SII/ALB比值将患者分为高SII/ALB组(n=96)和低SII/ALB组(n=8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生存分析所有患者总生存率(OS率),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列线图(nomogram)和校正图建立患者OS率的预测模型。结果 ROC曲线的AUC为0.618,95%CI为0.535~0.702,P=0.008,提示SII/ALB比值与胃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高SII/ALB组和低SII/ALB组患者间年龄、肿瘤标志物CA199、肿瘤分期和肿瘤大小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高SII/ALB水平的患者预后较差(P=0.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肿瘤标志物CEA、肿瘤标志物CA199、肿瘤分期、肿瘤大小、SII/ALB比值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CEA、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及校正曲线图构建的OS率预测模型,对胃癌患者术后1年、3年、5年OS的评估准确性较好。结论 术前行SII/ALB比值评估对术后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4年10期 v.49;No.289 1521-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7 ]
  • 不同季节及气象因素与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

    王琳;马万宇;任思颖;莫仕灯;汤宁;王丽琨;伍国锋;

    目的 探讨不同季节及气象因素与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4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脑梗死病史、脑出血病史及高血压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同期所在地区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h)、气压(hPa)、降雨量(mm)等气象资料,应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分析脑出血发病的季节、月份、时辰分布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脑出血患者既往卒中史和高血压病史与气象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长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30/117),脑出血发病人数最多在秋季、最少在冬季(P<0.05);脑出血发病时间分布结果显示,在12∶00~16∶00和16∶00~20∶00两个时间段脑出血发病人数最多(P<0.01),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脑出血发病时间在16∶00~20∶00时间段最多(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每日昼夜温差、降雨量月极值和月平均降雨量与脑出血患者的既往有脑卒中史相关(F=1.738,P<0.05;F=5.639,P<0.05;F=3.861,P<0.05),平均相对湿度、降雨量月极值及月平均降雨量与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患者发病相关(F=7.432,P<0.05;F=8.784,P<0.05;F=7.96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日平均气温、每日昼夜温差、降雨量月极值为脑出血患者住院天数时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出血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发病多、冬季发病少,且脑出血发病与气温、降雨量和湿度有关。

    2024年10期 v.49;No.289 1528-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2 ]
  • 减压术后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胡娟;米芷颉;李臻琰;

    目的 探讨减压术后血管内低温治疗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47例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根据术后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n=73,手术后采用基础治疗)和研究组(n=74,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内低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4周时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v_m)及平均搏动指数(PI)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角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mR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2组患者干预4周时及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GFAP、MCP-1、CRP、IL-6、TNF-α及大脑中动脉PSv、v_m、PI、mR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时,2组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GFAP、MCP-1、CRP、IL-6、TNF-α、大脑中动脉PI、mRS评分较本组干预前降低,大脑中动脉PSv、v_m、Barthel指数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血清NSE、S100β蛋白、GFAP、MCP-1、CRP、IL-6、TNF-α、大脑中动脉PI、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PSv、v_m、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时及患者康复过程中,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血管内低温治疗可改善脑血流动力、有利于减轻重症颅脑创伤患者颅脑损伤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康复。

    2024年10期 v.49;No.289 1536-1541+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7 ]
  • APACHE Ⅱ、SOFA及aCCI评分对重症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佟梦琦;王姗;王郝;白颖;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对重症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临床信息(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状况、骨折部位、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等)和术后入重症医学科(ICU)即刻及第1天(24 h)的临床资料[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尿量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采集患者入ICU即刻及术后第1天清晨的静脉血和动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清钠、钾、肌酐、胆红素,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_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记录吸入氧浓度(FiO_2)并计算改良氧合指数(P/F=PaO_2/FiO_2)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采用APACHEⅡ、SOFA及aCCI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入ICU即刻及第1天(24 h)的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第30天和第12个月的结局(存活或死亡);采用线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3种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3种评分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变量线性分析显示,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与APACHEⅡ、SOFA及aCCI评分均具有相关性,评分越高、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越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组重症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APACHEⅡ、aCCI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P<0.01);随访结果显示,术后30 d内死亡组患者aCCI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术后12个月内死亡组患者APACHEⅡ及aCCI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3种评分中aCCI评分的ROC实际曲线下面积(AUC)于术后第30天(0.90)及第12个月(0.73)最大。结论 APACHEⅡ、SOFA及aCCI评分均可有效评估重症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预后,且aCCI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APACHEⅡ及SOFA评分。

    2024年10期 v.49;No.289 1542-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5 ]
  • 前列地尔联合HFHD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栗维娟;刘浩;王瑞;

    目的 探究前列地尔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慢性肾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均分为透析组和观察组;透析组患者接受HFHD治疗,观察组使用前列地尔联合HFHD治疗;于入院时、治疗结束1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状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水平、血钙及血磷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1周时,观察组BUN、Cys-C水平、阻力指数、血磷水平、α-SMA、TGF-β1、AGEs、TAOC、SAA及IL-13水平均低于透析组,肾血流量、血钙水平、CD3~+与CD4~+比例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HFHD治疗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纤维化状况及血流动力学,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2024年10期 v.49;No.289 1549-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2 ]
  • GSH-Px、TLR4与NPPV治疗AECOPD效果的关系

    刘元元;李毅;曾建明;曾春芳;

    目的 探讨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Toll样受体-4(TLR4)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效果的关系。方法 NPPV治疗的162例AECOPD患者,根据治疗第7天时的疗效分为预后良好组(100例)和预后不良组(62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第1、第3及第7天时的血清GSH-Px、TLR4水平,分析预后不良患者治疗第7天时血清GSH-Px及TLR4水平与血气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PPV治疗AECOP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治疗第1、第3及第7天时,预后良好组患者的GSH-Px水平逐渐升高,预后不良组的GSH-Px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和第7天时,预后良好组患者的TLR4水平逐渐降低,预后不良组的TLR4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GSH-Px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GSH-Px水平与PaO_2、pH、SaO_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TLR4水平与PaO2、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年龄增大、APACHEⅡ评分及TLR4升高和合并冠心病是AECOPD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aO_2、pH值(7.20~7.45)、SaO_2、ALB及GSH-Px升高是AECOPD患者NPPV治疗有效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GSH-Px、TLR4与NPPV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预后有关,与NPPV治疗失败患者的血气水平、APACHEⅡ评分有关。

    2024年10期 v.49;No.289 1555-1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4 ]

  •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正>《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医、药、卫生及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医疗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文章,主要栏目有研究生专栏、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技术与方法等。1投稿要求1.1采用网上采编系统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获取账号后再登陆。通过主页网址进入采编系统后,请进入“作者工作中心”,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操作,系统中“*”为必填项,如果不能完整填写则无法完成投稿。

    2024年10期 v.49;No.289 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