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哌嗪取代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贾学敏;程铖;刘丽娅;聂久伟;付恒建;汤磊;杨元勇;

    目的 探讨哌嗪取代嘧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以2-氨基-4,6-二氯嘧啶为原料,在N,N-二异丙基乙胺的催化下与取代酰氯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相应的中间体,然后再与哌嗪类底物在三乙胺的催化下得到目标化合物4a~4j;在5×108CFU/L的菌液终浓度下,苯唑西林作为阳性对照组,目标化合物4a~4j作为实验组,以256. 00 mg/L为起始浓度,采用二倍稀释法评估目标化合物4a~4j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耐甲氧西林S. aureus(MRSA)、大肠埃希菌(E. coli)及铜绿假单胞菌(Ps. aerugino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设计合成了4a~4j共10个哌嗪取代的嘧啶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4a~4j在256. 00 mg/L的起始浓度下,化合物4a对S. aureus ATCC 433000、S. epidermidis 102555及MRSA20151026025的MIC分别为16. 00 mg/L、8. 00 mg/L及128. 00 mg/L;化合物4d和4e对S. aureus ATCC 433000、S. epidermidis 102555及MRSA 20151026025的MIC均为2. 00 mg/L,其余化合物于256 mg/L浓度时没有明显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4d和4e对MRSA 20151026025的MIC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目标化合物4a~4j对革兰阴性菌E. coli Dh5a、Ps. aeruginosa ATCCC 9027并于初始浓度未显示出抑菌活性。结论 设计合成的哌嗪取代的嘧啶类化合物4d和4e对S. aureus ATCC 433000、S. epidermidis 102555及MRSA 20151026025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MRSA 20151026025的抑菌活性明显优于阳性对照。

    2022年07期 745-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网刊下载次数:150 ] |[阅读次数:33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1 ]
  • 川芎嗪-哒嗪酮耦联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贾学敏;罗忠福;李毅;汤磊;杨元勇;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哒嗪酮耦联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 以TMP为原料,经溴代得到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备用;以乙酰苯胺为原料,分别经傅-克反应、脱乙酰基、与水合肼环合,最后与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a;化合物b的合成使用3-(4-甲氧基苯甲酰基)丙酸为原料,分别经脱甲基、与水合肼环合,再与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发生取代反应获得;以三甲基吡嗪和α-酮戊二酸为原料,分别经Minisci反应和水合肼环合得到目标化合物c;家兔心脏取血,离心取上清分别得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用于调零),PRP分别加目标化合物或阳性药阿司匹林(ASA),以1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或0. 5 mmol/L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采用born比浊法检测PRP 5 min以内的最大聚集率,计算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率(AIR)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成功合成3个目标化合物a、b及c,化学结构经HMRS、1H NMR、13C NMR表征及Scifinder检索均为新化合物;目标化合物a、b及c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大小顺序为c> a> b,且优于TMP和ASA。结论 TMP-哒嗪酮耦联合成的3个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2022年07期 752-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网刊下载次数:72 ] |[阅读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7 ]
  • 瑞香素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

    敖琴;刘俊;胡欢;李培霆;秦龙燕;蒙富雪;李龙;曾家顺;

    目的 探讨瑞香素(DAP)对人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凋亡的影响及其与内质网应激(ERS)的关系。方法 取对数增长期人RA-FLS细胞,分别用0、10、20、30、40、50、60及70 mg/L DAP处理24 h,采用细胞增殖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RA-FLS细胞存活率;选择0、20、40及60 mg/L DAP处理RA-FLS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0和20 mg/L DAP组RA-FLS中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酰化-PERK(p-PERK)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激活转录因子4(ATF4)、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0 mg/L DAP组相比,人RA-FLS细胞增殖活性随DAP浓度增加而降低(P <0. 05),细胞凋亡率随DAP浓度增加而增大(P <0. 05); 20 mg/L DAP组人RA-FLS细胞中PERK、GRP78及Caspase-12荧光强度高于0 mg/L DAP组;与0 mg/L DAP组比较,20、40及60 mg/L DAP组人RA-FLS细胞PERK、p-PERK、GRP78、CHOP及Caspase-12蛋白表达均增加(P <0. 05),但Bcl-2表达降低(P <0. 05)。结论 DAP可抑制人RA-FLS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发生,其机制可能与ERS的激活有关。

    2022年07期 759-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7K]
    [网刊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4 ]
  • 卡瓦胡椒素B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李悦;崔冬冰;郑迪杰;王秀红;

    目的 探讨卡瓦胡椒素B(FKB)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分别设置对照组[0. 1%二甲基亚砜(DMSO)]和5、10、20、40μmol/L FKB组,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的凋亡蛋白[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ase-9]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与DMSO组比,随着FKB浓度的增加,PANC-1和SW199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DMSO组比,随着FKB浓度的增加,PANC-1和SW1990细胞的Caspase-3、Caspase-9、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FKB可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干预EMT过程有关。

    2022年07期 76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0K]
    [网刊下载次数:93 ] |[阅读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8 ]
  • 人胃癌细胞中β-内酰胺酶基因不同转录本的表达特点

    聂微;刘泽莹;严芝强;成兴真;刘丽荣;杨芳;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细胞中β-内酰胺酶基因(LACTB)不同转录本的表达特点。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人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AGS(高分化)、MKN-28(中分化)、MKN-45(低分化)]及HGC-27(未分化)提取RNA,采用反转录PCR(RT-PCR)、巢式PCR、original TA cloning kit(T-A)克隆方法及DNA测序确定各细胞中LACTB表达的转录本类型,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ACTB不同转录本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胃癌细胞株中检测到LACTB的3个转录本;以GES-1为对照,LACTB转录本1在AGS、MKN-28、MKN-45中高表达(P <0. 05),在HGC-27中低表达(P <0. 05);以GES-1为对照,转录本2在AGS、MKN-28、MKN-45、HGC-27中低表达(P <0. 05),转录本3在MKN-28、MKN-45、HGC-27中低表达(P <0. 05)。结论 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相比,胃癌细胞中LACTB转录本1表达水平增加、转录本2和3表达水平降低,转录本1可能是胃癌细胞分化的指标之一。

    2022年07期 773-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网刊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8 ]
  • 人参皂苷Rb1激活HRD1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任丽;吴锡骅;刘婷;梅益彰;苏施雅;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GRb1)激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降解蛋白1(HRD1)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介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100 mg/L]、GRb1组(50μmol/L)、GRb1+si-NC组(si-HRD1阴性对照)和GRb1+si-HRD1组,比较各组HAECs的细胞活力、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细胞凋亡、B细胞淋巴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及HRD1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SOD水平、Bcl-2及HRD1蛋白降低,ROS、MDA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及Bax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组比较,GRb1组细胞活力、SOD水平、Bcl-2及HRD1显著升高,ROS、MDA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及Bax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沉默HRD1逆转了GRb1对ox-LDL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的影响。结论 GRb1可能通过激活HRD1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凋亡。

    2022年07期 779-784+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1K]
    [网刊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122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07 ]
  • 甘草甜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及PTEN/AKT/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

    任天琦;刘泽霖;胡海;刘宏鹏;李小冬;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及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激酶B(AKT)/环氧合酶2(COX-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KOA组(造模)、阳性药物组(造模+灌胃6. 75 mg/kg双氯芬酸钠)及低、高剂量甘草甜素组(造模+灌胃50、100 mg/kg甘草甜素),每组16只;假手术组大鼠手术不造模、后4组大鼠采用Hulth法造KOA模型,前2组大鼠术后2周灌胃生理盐水、后3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共4周;于术前、术后2周、给药2、4周时测量各组大鼠右膝关节直径,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法观察软骨组织形态,TUNEL染色法检测软骨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PTEN、p-AKT/AKT、COX-2、兔抗人单克隆抗体(Bax)、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KOA组大鼠膝关节直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软骨组织细胞凋亡率、p-AKT/AKT、COX-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均升高(P <0. 05),PTEN蛋白水平降低(P <0. 05),软骨组织炎症病变重;与KOA组相比,低、高剂量甘草甜素组及阳性药物组大鼠膝关节直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软骨组织细胞凋亡率、p-AKT/AKT、COX-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均降低(P <0. 05),PTEN蛋白水平升高(P <0. 05),软骨组织炎症病变减轻,且高剂量甘草甜素组各项指标优于低剂量甘草甜素组、阳性药物组(P <0. 05)。结论 甘草甜素可能通过上调软骨组织中PTEN表达,抑制AKT/COX-2通路激活,减少软骨细胞凋亡,从而改善KOA病情。

    2022年07期 785-790+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3K]
    [网刊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108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46 ]
  • 牛蒡苷元对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潘彩燕;林晓坚;袁兆伟;张蓉;刘刚;谢娟;

    目的 探讨牛蒡苷元(Arc-G)对小鼠止血、血小板数目、凝血、体内血栓形成及血块回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阿司匹林组(100 mg/kg)、Arc-G低剂量组(12. 5 mg/kg)和Arc-G高剂量组(50 mg/kg),剪断小鼠尾尖、观察各组小鼠断尾出血时间;下腔静脉取血,检测血小板数目、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腹腔注射角叉菜胶建立鼠尾部血栓模型,计量鼠黑尾比例,观察Arc-G对血栓形成的影响;通过血块回缩实验,观察Arc-G体外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 阿司匹林组、Arc-G低剂量组和Arc-G高剂量组小鼠断尾出血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rc-G低剂量组和Arc-G高剂量组的血小板数目、MPV、PT、APTT、TT及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鼠尾部血栓模型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Arc-G高剂量组黑尾比例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溶剂组比较,Arc-G(3. 125μmol/L)和Arc-G(12. 5μmol/L)可抑制血块回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rc-G具有抑制止血和抗血栓的作用。

    2022年07期 79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网刊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8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37 ]
  • 血压变异性与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胡兰;邱爽;李宗琴;廖杰;罗欣;陈秀;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与心源性脑梗死(CE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68例住院的CE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幅分为END发生组(81例)及未发生组(187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生活习惯(吸烟史与饮酒史)、入院时NIHSS评分、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和入院后血液检测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肌酐、尿酸、血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24 h血清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比较2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24 h变异系数(24 h DBP-CV,24 h SBP-CV)];对有差异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ECI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血压变异性指标对EN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责任血管重度狭窄、血清Hcy、hs-CRP水平、24 h MDBP、24 h MSBP、日间和夜间DBP及SBP、24 h DBP-CV、24 h SBP-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 MSBP、24 h MDBP、日间DBP、夜间DBP及SBP、24 h DBP-CV及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是CECI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 ROC曲线显示,血压变异性参数联合诊断的AUC=0. 866,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 701和0. 901。结论 血压变异性与CECI患者END关系密切,24 h MDBP、24 h MSBP、日间DBP、夜间DBP、SBP、DBP-CV及血清Hcy及hs-CRP均是CECI患者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变异性指标的检测对CECI患者EN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2年07期 796-801+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网刊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78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6 ]
  • 阴性切缘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kit基因突变特征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徐康;胡磊;朱志强;徐皓;

    目的 探讨阴性切缘(R0)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kit(C-kit)的基因突变特征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R0切除术的GIST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一代Sanger测序法对组织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原发部位、肿瘤最大径、核分裂像数目、瘤体破裂、簇分化抗原117(CD117)、胃肠道间质瘤1的标记物(DOG1)、簇分化抗原34(CD34)、增殖标记蛋白Ki-67(Ki-67)、危险度分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kit突变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后靶向治疗情况];取手术后GIST患者的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常规术后病理检测、C-kit突变类型及其突变位点检测;采用改良美国国立研究院(NIH)标准评估GIST患者的危险度,对低危患者每6个月随访1次、中高危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收集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复发,并计算3年无病生存期(DFS);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别构建和分析GIST患者术后3年DFS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GIST患者术后3年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Sanger测序显示,GIST患者C-kit突变主要发生在11号外显子,其次为9号外显子;肿瘤最大径、核分裂像计数、肿瘤是否破裂、Ki-67增值指数、NIH分级、TNM分期、C-kit突变类型与GIST患者术后3年DFS有相关性(P <0. 05); 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核分裂像计数≥5个/50高倍视野、肿瘤破裂、Ki-67增值指数≥5、中高危NIH分级、TNM分期Ⅱ和Ⅲ期、C-kit 9及11号外显子突变是R0切除GIST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生存曲线结果表明,3年DFS由低到高依次为外显子9、11、13、17。结论 C-kit基因突变与R0切除GIST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其中9、11号外显子突变是3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年07期 802-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网刊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杨爱琼;许倩倩;阿丽米拉·努合曼;张玲;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CHF患者60例,根据SDS和SAS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组(n=18)、SDS评分<53分组(n=42)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组(n=26)、SAS评分<50分组(n=34);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SD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情况,SA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况;对CHF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 SDS评分≥53分与SDS评分<53分CHF患者在NYHA分级、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月收入、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婚姻状况、合并心律失常、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NYHA分级是CHF发生的影响因素; SAS评分≥50分与SAS评分<50分的CHF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合并心律失常、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NYHA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合并心律失常、合并2型糖尿病以及NYHA分级对CHF患者焦虑具有影响作用,月收入状况是CHF患者焦虑的保护因素。结论 CHF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与合并其他疾病、月收入和NYHA分级等因素密切相关。

    2022年07期 809-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网刊下载次数:79 ]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23 ]
  • 持续性脑电图监测对危重症所致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脑功能的评估意义

    张靖雯;萧潇;艾戎;孙慧;成善青;刘维亮;钱娜;田宜;杨柳;王凌;

    目的 探讨持续性数字脑电图监测(c EEG)对危重症所致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脑功能的评估意义。方法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62例,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因、有无癫痫持续状态及预后),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进行c EEG监测,采用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参照synek分级标准评估患儿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儿后遗症(语言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运动发育落后及肌张力增高)的发生情况。结果 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的病因以癫痫及颅内感染患儿多见,脑电图分级越高者改良GCS评分越低;弥漫性θ波背景、持续性弥漫性痫样放电或间断局灶性痫样放电,提示预后较差,可遗留部分后遗症;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因、c EEG痫样放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 EEG可以早期发现危重症所致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的异常脑电图,通过连续性监测脑功能变化进一步评估脑损伤程度。

    2022年07期 816-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网刊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9 ]
  • 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对严重足部踝关节皮肤缺损患者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创面渗出液中TGF-β1和VEGF水平的影响

    袁长勇;刘洪全;刘跃廷;安长学;冯俊;

    目的 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对严重足部踝关节皮肤缺损的疗效、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创面渗出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严重足部踝关节皮肤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皮瓣移植修复,观察组采取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缺损修复情况、临床效果、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的Maryland足功能评分,于术前及术后第4周时检测创面渗出液中TGF-β1及VEGF水平,统计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1期修复率(52. 73%)高于对照组(26. 43%),治疗优良率(94. 55%)也高于对照组(71. 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Maryland足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1周,同时点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创面的TGF-β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4周,两组患者TGF-β1和VEGF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对严重足部踝关节皮肤缺损患者的效果较好,足功能恢复好,其机制可能与这种移植修复方法促进损伤组织分泌TGF-β1及VEGF有关。

    2022年07期 82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网刊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38 ]
  • 经阴道分娩方式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免疫及应激效果的影响

    唐锦清;桂华;施艳;董完秀;

    目的 探讨经阴道分娩方式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免疫及应激效果影响。方法 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127)及剖宫产分娩组(n=73),比较两组产妇产前和产后24 h的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B细胞、CD4+、CD8+、辅助T细胞(Th)、杀伤T细胞(Tc)比例及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 产后24 h,与剖宫产分娩照组比较,阴道分娩组产妇外周血CD4+细胞、B细胞、NK细胞比例及辅助T细胞与杀伤T细胞(Th/Tc)比值升高,CD8+细胞比例及血清Cor、ALD、NE、ACTH、Ang-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剖宫产分娩照组比较,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产妇的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妇免疫功能的影响小,能较好控制应激反应强度。

    2022年07期 826-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网刊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72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23 ]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心肺功能衰竭患儿红细胞输注影响因素分析

    顾萍;王成云;潘秋辉;王静;

    目的 总结患儿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过程中的输血情况及红细胞输注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0例心胸外科使用ECMO治疗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ECMO模式、ECMO转机时间等资料,记录ECMO治疗全程输注的红细胞、血小板、冰冻血浆及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ECMO全程输注红细胞的影响因素,运用散点图分析ECMO运转时间对患儿ECMO治疗过程中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结果 50例患儿在ECMO期间均进行了成分输血,输血率100%,全程平均输注红细胞(15. 73±12. 64) U、冰冻血浆(7. 96±6. 89) U、单采血小板为(2. 02±1. 57)治疗量、新鲜冰冻血浆为(2. 58±2. 59) U;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方程提示,性别、ECMO模式、是否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是ECMO过程中输注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散点图提示红细胞输注量和ECMO转机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ECMO治疗过程中女性、V-A模式、未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会增加ECMO治疗过程中红细胞输注的量。

    2022年07期 831-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网刊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2 ]
  • 喉罩通气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迟晓慧;程晶晶;陈永学;魏红芳;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160例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喉罩通气)和对照组(气管内插管通气),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时、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时、手术30 min时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检测2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 O2)水平,收集2组患者围术期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2组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结果 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时HR和MAP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时、手术30 min时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明显高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漏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呛咳、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气管插管通气相比,应用喉罩通气可更好地维持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对苏醒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无不良影响。

    2022年07期 836-840+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网刊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98 ]
  • 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难治性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短期疗效和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李鑫;杨九霄;王友杰;张祖建;周石;

    目的 探讨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难治性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49例难治性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应用Calli Shperes载药微球行栓塞治疗)和对照组(28例,应用碘油行栓塞治疗),采用mRECIST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及肝功能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难治性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栓塞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肿瘤的ORR和DCR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VEGF、CEA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静脉血AST、ALT、TBIL、WBC升高,ALB降低(P <0. 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为栓塞后综合征,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球治疗难治性乳腺癌肝转移的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2022年07期 841-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网刊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35 ]
  • 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特点及口腔消毒对其干预效果

    贾铁钢;乜庆荣;邓赶飞;

    目的 分析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耐药特点以及口腔消毒对VAP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入住RICU的115例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气管插管获取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采用巧克力平板和血琼脂平板法进行菌群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以115例VAP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105例VAP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口腔常规清水清洁,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比较两组患者细菌检出率、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115例VAP患者共分离出31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及真菌分别有182株(58. 1%)、107株(34. 2%)及24株(7. 7%),两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者有55例(47. 8%);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0. 8%)、鲍曼不动杆菌(17. 6%)、金黄色葡萄球菌(15. 3%);药敏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经口腔消毒后,观察组患者细菌检出率和发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RICU中VAP患者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也常见,口腔消毒护理可减轻VAP感染症状。

    2022年07期 847-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网刊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6 ]
  • circ-HIPK3通过调控miR-1207-5p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机制

    徐宇飞;曾俊杰;邓翰林;

    目的 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调控微小RNA-1207-5p(miR-1207-5p)促进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CRC细胞系HCT166细胞,分别以pc DNA3. 1-NC(空白组)与pc DNA3. 1-circ-HIPK3(研究组)转染HCT166细胞48 h,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以不做任何处理的HCT166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circ-HIPK3及miR-1207-5p mRNA表达,采用MTT实验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circ-HIPK3与miR-1207-5p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细胞增殖促进率、划痕愈合率、细胞中circ-HIPK3、miR-1207-5p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circ-HIPK3上存在miR-1207-5p的结合位点。结论 circ-HIPK3通过下调CRC中miR-1207-5p的相对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2022年07期 852-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网刊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77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7 ]
  • 血钙联合血清6 h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王倅旭;闵瑞雪;李秀玲;方齐;张霞;

    目的 探讨血钙联合血清6 h乳酸清除率(6 h LCR)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28 d的电话随访情况分为死亡组(n=24)和存活组(n=96),收集2组脓毒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合并基础疾病、吸烟饮酒史、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等)和入住ICU的资料[6 h LCR、血清降钙素原(PCT)、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2组脓毒症患者入住ICU时的桡动脉血钙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脓毒症患者出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钙、LCR及2项指标联合应用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定价值。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脓毒症患者的年龄、感染性休克比例、Lac、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PCT水平升高(P <0. 05),6 h LCR、血钙降低(P <0. 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ac、6 h LCR、PCT及血钙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 LCR+血钙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32,敏感度为83. 33%,特异度为94. 79%。结论 血钙联合6 h LCR可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2022年07期 858-862+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网刊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79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1 ]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FAZ特征指标和脉络膜血流量及黄斑厚度的变化特征

    孙璐;岳钟;宋森;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特征指标、脉络膜血流量及黄斑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 DR患者72例(124眼)据DR分级标准分为增生型组[30例(45眼)]和非增生型组[42例(7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球后血管血流状态彩色多普勒检测2组DR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脉络膜血流量指标[睫状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采用美国Bayspec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FAZ特征指标(FAZ面积、FAZ形态指数及FAZ周长)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值。结果 DR患者术后6个月BCVA、FAZ形态指数、PSV及EDV分别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RI、CMT分别低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增生型组、增生型组术后6个月的BCVA高于术前,其中非增生型组术后6个月的BCVA、FAZ形态指数高于术前、术后1个月与增生型组(P <0. 05);非增生型组DR患者术后6个月PSV、EDV分别高于增生型组,RI、CMT分别低于增生型组(P <0. 05)。结论 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DR患者术后6个月BCVA、FAZ形态指数增高,脉络膜血流量改善,CMT降低,但FAZ面积和周长无明显变化;与增生型相比,非增生型DR患者术后6个月的BCVA、FAZ形态指数、脉络膜血流量及CMT的改善更为明显。

    2022年07期 863-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网刊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23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