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陈俞如;马欢;伏红颖;潘艳伶;

    目的 研究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大鼠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及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以建立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糖通饮(低、中、高)剂量组(相应剂量的糖通饮灌胃治疗8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脂质沉积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增多,存在明显脂肪样变性,FBG及血清TG、TC、ALT、AST、MDA、SOD、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减少,脂肪样变性明显减轻,FBG及血清TG、TC、ALT、AST、MDA、SOD、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糖通饮对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肝脏脂代谢紊乱、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2022年04期 v.47;No.259 373-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91 ]
  • 经验方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陈俞如;潘艳伶;马欢;伏红颖;

    目的 探讨经验方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SD)雄性大鼠44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基础饲料喂养,注射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其余大鼠建立T2DM合并NAFLD模型(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连续处理8周,于正常组和造模大鼠中各取2只验证造模成功与否;将余下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糖通饮低(12 g/kg)、中(24 g/kg)、高剂量(36 g/kg)组,各剂量组大鼠分别予相应浓度糖通饮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等容积双蒸水灌胃,连续8周;各组大鼠灌胃结束后,称取体质量,取尾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各组大鼠,取腹主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各组大鼠取血后迅速摘取肝组织计算肝脏指数、GPO-PAP法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学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 (p-JNK1)/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存在明显脂肪样变性,HOMA-IR、肝脏指数、血清FFA水平、肝组织TG含量及肝组织p-JNK1/JNK1、p-IRS-1/IRS-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ISI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通饮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样变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HOMA-IR、肝脏指数、血清FFA水平、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pJNK1/JNK1及p-IRS-1/IRS-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ISI水平增高(P<0.05)。结论 经验方糖通饮可有效调节T2DM合并NAFLD大鼠肝脏的脂质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2022年04期 v.47;No.259 379-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72 ]

基础研究

  • DC联合CIK治疗对肝癌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韦运豪;张帅;何伟;赵许亚;宋杰;周石;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肝癌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H-35肿瘤细胞在Wistar大鼠上建立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CIK治疗组和DC+CIK治疗组,治疗组大鼠接受自体移植的CIK或(和)DC细胞;治疗后分别于1、4、7、10及13 d测量肿瘤大小,于第14天处死大鼠前收集血清用于检测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通过ELISA实验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淋巴细胞瘤-2关联X(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IK治疗组和DC+CIK治疗组大鼠的肿瘤均小于对照组,大鼠的肝功能得到改善,IFN-γ、IL-4和TNF-α的表达量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IK联合治疗组大鼠的疗效明显优于CIK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联合疗法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纯CIK治疗。

    2022年04期 v.47;No.259 386-390+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9 ]
  • RANK基因2个SNP位点多态性与贵州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赵安宿;田薇;李瑞超;喻艳琴;王婵娟;张婷;吴昌学;何燕;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基因rsrs1505034、rs88420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贵州燃煤型地氟病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483例贵州地氟病区人群按照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11)分为地氟组(283例,氟斑牙程度在极轻度及以上)和对照组(200例,氟斑牙分度正常),采用TaqMan-MGB探针法对2组人群外周血DNA样本RANK基因的rs1505034、rs88420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rs1505034、rs884205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采用SNPstats对SNP位点基因型与燃煤型地氟病发生发展的相关遗传模式进行分析,采用SHEsis对RANK基因rs1805034和rs884205位点之间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 RANK基因rs1805034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地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遗传模式分析显示,RANK基因rs1805034位点最优遗传模式为共显性,在该遗传模式下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相对于C/C基因型是燃煤型地氟病发生的保护因素(OR=0.17,95%CI为0.09~0.31;OR=0.04,95%CI为0.02~0.08);rs884205位点与燃煤型地氟病的发生无相关性(P> 0.05);SHEsis分析结果显示上述2个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D′<0.5)。结论 RANK基因rs1805034位点多态型可能与贵州燃煤型地氟病的发生相关。

    2022年04期 v.47;No.259 39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0 ]
  • Ndfip2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张强;罗彩云;孙达权;曾志锐;郑志菊;徐国强;

    目的 探究Nedd4家族交互作用蛋白2(Ndfip2)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常肝细胞LO2、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进行培养,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中的Ndfip2的蛋白表达;对培养的SMMC-7721和HepG2细胞转染靶向Ndfip2小干扰RNA(siRNA)构建Ndfip2基因沉默组(si-Ndifip2组),转染无义siRNA序列构建阴性对照组(NC组),采用蛋白印迹检测两组细胞的转染效率,CCK-8、平板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相关细胞内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 (Ser473)[p-Akt(S47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关联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LO2组比较,肝癌细胞SMMC-7721组和HepG2组中Ndfip2表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si-Ndfip2组SMMC-7721和HepG2细胞Ndfip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NC组相比,siNdifip2组肝癌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增加(P<0.05);si-Ndifip2组肝癌细胞中PI3K、pAkt(S473)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而PTEN、E-cadherin、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则增加(P<0.05)。结论 沉默Ndfip2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与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失活有关。

    2022年04期 v.47;No.259 397-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4 ]
  • NLRP3炎症小体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刘谊蓉;黄振兴;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对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PM)纤维化(PF)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PM间皮细胞(HPMC)分为HPMC组(不予以任何处理)、1.50%PD液(PDS)组(1.50%PDS1.5 mL)、2.50%PDS组(2.50%PDS1.5 mL)、4.25%PDS组(4.25%PDS1.5 mL)、NC-siRNA组(转染NC-siRNA)、siRNA-NLRP3组(转染siRNA-NLRP3)及siRNA-NLRP3+4.25%PDS组(转染siRNA-NLRP3+4.25%PDS 1.5 mL),培养24 h,制作切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HPMC细胞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PMC组、1.50%PDS组及2.50%PDS组HPMC细胞NLRP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检测NC-siRNA组、4.25%PDS组及siRNA-NLRP3组、siRNA-NLRP3+4.25%PDS组HPMC细胞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质的相对表达;取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1.50%PDS组、2.50%PDS组及4.25%PDS组,100 mL/(kg·d)处理,连续6周,末次干预后取PM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PM组织学特征,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PM组织NLRP3、TGF-β1、IL-1βmRNA表达和NLRP3、TGF-β1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生理盐水组大鼠PM组织结构较为完整、清晰,1.50%PDS组、2.50%PDS组及4.25%PDS组大鼠PM组织增厚,增生区域炎细胞浸润,局部区域见少量血管增生;与生理盐水组比较,4.25%PDS组大鼠PM组织NLRP3、TGF-β1及IL-1βmRNA表达增加(P<0.05),2.50%PDS组大鼠PM组织NLRP3和TGF-β1 mRNA表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4.25%PDS组和2.50%PDS组大鼠PM组织NLRP3、TGF-β1蛋白表达增加(P<0.05);Vimentin (红色荧光)和PCK(绿色荧光)双阳性率> 90%,HPMC组HPMC细胞形态结构较正常、细胞核呈不规则多边形,1.50%PDS组和2.50%PDS组HPMC细胞核呈不规则多边形、可见少量自噬,4.25%PDS组HPMC细胞中积累了与自噬相关的结构和凋亡空泡;与HPMC组比较,2.50%PDS组和4.25%PDS组HPMC细胞NLRP3、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NC-siRNA组、4.25%PDS组、siRNA-NLRP3组及siRNA-NLRP3+4.25%PDS组HPMC细胞的细胞器形态结构都较完整,4.25%PDS组HPMC细胞胞浆中含大量空泡,且除NC-siRNA组外、其余3组HPMC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噬;4.25%PDS组HPMC细胞NLRP3、ASC、Caspase-1、TGF-β1及IL-1β蛋白表达较NCsiRNA组升高(P<0.05),siRNA-NLRP3+4.25%PDS组HPMC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及TGF-β1蛋白表达较4.25%PDS组降低(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可能是预防和治疗PD相关PF的潜在靶点。

    2022年04期 v.47;No.259 404-41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2 ]
  • 不同体位气腹对家兔颅内压及脑水肿的影响

    龚天兰;肖子文;薛爱存;邱芳;魏洪;

    目的 观察气腹条件下不同特伦伯格体位家兔颅内压力的变化及脑水肿情况。方法 36只普通级雌性新西兰兔均分为A、B、C组(A组平卧位、B组头低位20°、C组头低位30°),建立家兔CO_2气腹模型,在气腹后2、3及4 h测量家兔颅内压力,处死家兔后测量脑组织含水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学变化。结果 3组家兔的颅内压力、脑组织含水量随人工气腹后时间延长(2、3、4 h)呈上升趋势,A组<B组<C组(P<0.05);3个时点3组家兔脑组织干重、湿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头低位角度增加,家兔颅内压力和脑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A组<B组<C组(P<0.05);HE染色发现3组家兔的脑水肿的病理改变3 h开始出现、4 h水肿较明显,但同时点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气腹时间及T位的倾斜角度会影响家兔颅内压和脑水肿,但脑水肿的病理改变可能与气腹时间有关而与体位无关。

    2022年04期 v.47;No.259 412-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8 ]
  • 白藜芦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机制

    宁晓丽;王炎;余跃;

    目的 分析白藜芦醇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0(对照组)、25(低剂量组)、50(中剂量组)以及100μmol/L(高剂量组)白藜芦醇对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处理,比较各组细胞培养24、48以及72 h时的细胞活力、侵袭个数、迁移个数、凋亡率,比较各组细胞培养72 h时的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白藜芦醇培养组细胞培养24、48以及72 h时细胞活力均降低,细胞侵袭、迁移个数均减少,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且各白藜芦醇培养组细胞活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细胞侵袭、迁移个数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细胞凋亡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各培养时间下,白藜芦醇培养低剂量组的细胞活力均最高、细胞侵袭和迁移个数均最多、细胞凋亡率均最低,而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最低、细胞侵袭和迁移个数均最少、细胞凋亡率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培养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各白藜芦醇培养组细胞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均降低,且低剂量组的细胞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最高,高剂量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活性,减少细胞侵袭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2022年04期 v.47;No.259 418-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1 ]
  • 识别糖酵解相关LncRNA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价值

    孙一驰;曾宪琳;张世超;

    目的 探究糖酵解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头颈鳞状细胞癌(SCCH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在TCGA数据库和MSigDB数据库中,获取SCCHN患者的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RNA测序信息和糖酵解基因,通过“limma”包筛选出差异的lncRNA和糖酵解基因,并对差异糖酵解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并筛选出lncRNA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基于lncRNA表达的风险模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ROC曲线及决策曲线,通过ESTIMATE估计免疫和基质评分确定SCCHN高/低风险组在信号通路、免疫微环境、免疫检查点、m6A相关基因方面的差异。结果 总共筛选出298个GRL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了60个具有显著预后价值的GRLs,并成功构建了GRLs的风险模型,ROC曲线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相较于高风险组,低风险组免疫细胞浸润增加,并且m6A调节因子和免疫检查点表达均升高。结论 基于GRLs的预后指标是SCCHN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2年04期 v.47;No.259 426-432+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3 ]
  • 小鼠脊髓源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同步培养及鉴定

    吴雪;黄彩云;袁佳钰;付雅芬;马佳雪;杨洁;张前;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可同时得到小鼠脊髓源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方法。方法 显微镜下剥离胎鼠脊髓,剪碎后经机械吹打、自然沉降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得到混合胶质细胞;当细胞汇合度> 90%时,采用恒温定轨摇床振荡结合传代除杂的方法获得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纯化前后的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标志物GFAP(星形胶质细胞)、CD11b(小胶质细胞)并鉴定其纯度。结果 本方法通过一次操作,同时获得了2种脊髓源的胶质细胞,得到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正常,活力好,可在1~2 d铺满培养瓶底,细胞阳性率> 97%;得到的小胶质细胞呈多分枝状,细胞间相互交织成网状,细胞阳性率> 97%;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P1星形胶质细胞和P0小胶质细胞均可见绿色荧光的阳性细胞、细胞核为蓝色荧光。结论 采用可在较恒温定轨摇床振荡结合传代除杂的方法短时间(6~9 d)内同时获得2种高纯度的胶质细胞。

    2022年04期 v.47;No.259 43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02 ]

临床研究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凝治疗对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贇;陈静;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凝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46例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术后是否使用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和无抗凝组,收集2组STEMI患者术前基线情况(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史及PCI手术史)、术中或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情况[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情况]及急诊PCI手术治疗情况,并进行危险分层评级(GRACE评分);抗凝组STEMI患者根据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情况分为依诺肝素组(n=178)和比伐卢定组(n=45),随访30 d,收集各组STEMI患者在此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及不同抗凝药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CEI/ARB(OR=1.569)及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OR=1.930)是STEMI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GRACE评分(OR=0.992)及GPI(OR=0.298)是STEMI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使用抗凝剂是STEMI患者发生30 d全因死亡(HR=0.229)及MACCE(HR=0.278)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且急诊PCI术后使用依诺肝素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HR=0.215,P=0.014)及MACCE事件发生率(HR=0.291,P=0.013)较无抗凝组降低。结论 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有助于降低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及MAC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2022年04期 v.47;No.259 439-44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4 ]
  • AECOPD患者血清NEUT、LY、PLT与CRP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周玲;涂兴蕊;冯隽;黄红莉;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与血清 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0 例接受治疗的 AECOPD 患者,根据住院治疗 15 d 内转归分为预后不良组(n= 113)及预后良好组(n= 87);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临床常规监测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检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积压、NEUT、LY、PLT、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尿素氮( BUN)、白蛋白及血清 CRP 水平;采用Spearman 或 Pearson 法分析 NEUT、LY、PLT 与 CRP 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下面积(AUC) 评价NEUT、LY、PLT 单一或联合对 AECOPD 患者预后的诊断能力。 结果 预后良好组除血压及红细胞积压、预后不良组除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除血压及 ALT、AST 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外,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 NEUT 水平与血清 CRP 水平呈正相关(r= 0. 613,P< 0. 001),血清 LY 和 PLT 水平与血清 CRP水平负相关(r= - 0. 469、 - 0. 790,P< 0. 001);血清 NEUT 的AUC= 0. 644,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 0. 598、0. 681,Cut-Off 值为 89. 175 × 10~9/ L;血清 LY 的AUC= 0. 868,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 0. 713、0. 912,Cut-Off 值为3. 115 × 10~9/ L;血清 PLT 的AUC= 0. 705,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 0. 690、0. 655,Cut-Off 值为 219. 356 × 10~9/ L;联合诊断的 AUC= 0. 903,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 0. 816、0. 894;根据 Cut-Off 重新分组可知,血清 NEUT 水平≥Cutoff 值患者共计 112 例,预后不良率为 64. 17% (77 例);血清 LY 水平≤Cut-off 值患者共计 128 例,预后不良率为69. 53% (89 例);血清 PLT 水平≤Cut-off 值患者共计 101 例,预后不良率为 69. 31% (70 例)。 结论 血清NEUT、LY、PLT 与 AECOPD 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清 CRP 水平关系密切,对 AECOPD 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 项指标联合对 AECOPD 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

    2022年04期 v.47;No.259 445-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6 ]
  •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张煜;刘俊;刘青;罗双琪;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50例TBI患者按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评分≤8分,n=30)和非重症组(GCS评分> 8分,n=20),重症组TBI患者再根据术后第3天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结果分为无好转组(n=15)和好转组(n=15),收集重症组和非重症组TBI患者术前GCS评分、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等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抽取所有TBI患者清晨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电化学法检测血浆NT-pro BNP水平;收集所有TBI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头颅CT资料,采用Marshall头颅CT分级标准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好转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BI患者头颅CT严重程度与血浆NT-proBNP的关系。结果 重症组TBI患者APACHEⅡ评分、瞳孔直径大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无好转组、好转组TBI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非重症组(P<0.05),好转组术后第3天及第5天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未好转组(P<0.05);所有TBI患者术后第3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术后第1天升高(P<0.05),术后第5天非重症组、重症组、好转组TBI患者NT-proBNP水平均较术后第3天下降(P<0.05);重症组患者术后好转率(50%,15/30)低于非重症组(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和非重症组TBI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CT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TBI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头颅CT严重程度与同时间点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_s> 0,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可以作为判断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2022年04期 v.47;No.259 451-45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7 ]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MMPs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谢勇;李强;吴兴龙;温远平;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急诊入院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7例急患者急诊入院时老年HICH手术患者作为HICH组、同期体检的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或体检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MMP-2和MMP-9水平;CT检查确定HICH患者脑血肿、脑水肿峰值,采用Pearson分析MMP-2、MMP-9水平与脑血肿、脑水肿峰值的相关性;术后6月用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HICH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围术期颅内压等一般资料及入院时血清MMP-2和MMP-9水平,对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入院时血清MMP-2、MMP-9水平对老年HICH手术后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时HICH组血清MMP-2、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CH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与脑血肿量、水肿量呈正相关(r=0.602,P=0.037;r=0.615,P=0.031;r=0.634,P=0.023;r=0.596,P=0.041);高血压病程≥10年、脑出血量≥30 mL、术后第7天的血压较高、术后第7天的颅内压较高、入院时血清MMP-2及MMP-9水平较高分别是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时MMP-2、MMP-9水平预测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68.58 mg/L、197.90 mg/L,AUC为0.81、0.777,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08%、77.78%及72.22%、77.50%。结论 入院时血清MMP-2、MMP-9水平过高是急诊老年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对其治疗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2年04期 v.47;No.259 456-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76 ]
  •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术前或术后盆腔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田建海;周鲁莲;郭怀远;徐建平;任统;李传波;林瑞;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术前或术后盆腔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102例膀胱癌患者均分为术后清除组(于膀胱癌根治术后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术前清除组(于膀胱癌根治术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膀胱全切时间、出血量,观察髂内、髂外、髂前、闭孔、骶前、腹膜外各部位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总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出院前1 d的红细胞比容(HCT)、白蛋白(ALB)、肌酐(Scr)及无病生存率(DFS)、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清除组的膀胱全切时间、无病生存时间长于术前清除组,而盆腔淋巴结清扫总数、DFS高于术前清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CT、ALB、Scr与同时点术前清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后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数量多、患者DFS高,临床疗效优于膀胱癌切除术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022年04期 v.47;No.259 46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6 ]
  • 持续浅镇静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敏;余鹏;

    目的 探讨持续浅镇静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标准镇静方案进行镇静,试验组则实施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策略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记录脱机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镇静48 h时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因子水平,分析两组患者的躁动、非计划拔管、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镇静前、镇静48 h时的认知功能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脱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在镇静48 h时的血清CRP、IL-6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静48 h时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镇静前,且试验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策略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效果优于标准镇静方案,在降低相关镇静药物的用量同时,还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2022年04期 v.47;No.259 467-47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64 ]
  • 胸腺肽联合血必净治疗对AECOPD合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CT、CRP、IL-6及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

    吴佳妮;成群;高光霞;徐华;

    目的 观察胸腺肽联合血必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130例AECOP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 mg/次,1次/d)、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 d时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时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氧饱和度(SaO_2)、PCT、CRP、IL-6、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Th1/Th2)、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结果 治疗10 d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0 d时的PaCO_2均较治疗前降低,PaO_2、SaO_2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10 d时的外周血PCT、CRP、IL-6水平及Treg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降低,Th1/Th2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血必净对AECOPD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一血必净,可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抑制炎症及改善血气指标。

    2022年04期 v.47;No.259 472-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18 ]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的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廖慧;何睿颖;邹艳;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2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作为病例组、再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心源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佳组和预后良好组,选取同期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或体检时的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水平,同时测定病例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采用Pearson法分析病例组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与LVEF、LVEDVI、LVESVI的相关性,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及LVEDVI、LVESVI高于对照组(P<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01);预后不佳的病例组患者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LVEDVI、LVESVI呈正相关关系(P<0.05); ROC曲线显示,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衰患者预后的AUC为0.858、0.879及0.839,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截点值为221.42μg/L、1.12μg/L及1 641.63 ng/L。结论 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2年04期 v.47;No.259 47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305 ]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

    郑立伟;李雪峰;

    目的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HSP)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难治性HSP患儿均分对照组(MMF治疗)和观察组(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液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估两组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3+T、CD4+T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清L-33、IL-17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T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IL-33、IL-17、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这种变化在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难治性HSP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MF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HSP患儿的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效维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2022年04期 v.47;No.259 48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7 ]
  • NLR、PLR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意义

    陆国梁;朱晓萍;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患儿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NIP患儿194例作为NIP组(轻症136例、重症58例),同期住院非感染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儿基本信息(日龄、性别、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抽取2组患儿入院1 h内静脉血,采用贝克曼生化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NLR、PL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NI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NLR、PLR预测NIP及重症NIP的诊断价值。结果 NIP组与对照组患儿CRP、NLR、PL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NIP组患儿CRP、NLR、PLR值与轻症NI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NLR、PLR预测NIP的AUC分别为0.662、0.583、0.841(P<0.05),预测重症NIP的AUC分别为0.705、0.795、0.59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PLR升高,患儿发生NIP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PLR、NLR有助于诊断NIP,对预测重症NIP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2年04期 v.47;No.259 487-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61 ]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肠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印滇;杨莉;王以浪;曹莉莉;

    目的 探讨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肠道微生态菌群多样变化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NSCLC患者40例为NSCLC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粪便提取菌群DNA,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产丁酸菌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肠道产丁酸菌的差异,NSCLC组化疗前后肠道产丁酸菌差异及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记录随访1年NSCLC组患者生存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SCLC患者化疗前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患者肠道产丁酸菌低于对照组(P<0.05),且NSCLC患者化疗后肠道产丁酸菌低于化疗前(P<0.05);NSCLC患者化疗后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r=0.214、0.302,P<0.05)。结论 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

    2022年04期 v.47;No.259 49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3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7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