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133+与CD133-人原代胃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及核心基因的筛选

    贾岑岑;程薇;李雷蕾;曾晓燕;廖永慧;谢渊;周建奖;赵艳;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CD133+与CD133-人原代胃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寻找可能参与胃癌发生的关键基因。方法 根据人CD133+和CD133-人原代胃癌细胞的转录组数据,以|log2FC|≥1,P <0. 05为标准筛选DEGs;用Metascape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 8. 0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CD133+与CD133-人原代胃癌细胞间筛选出305个DEGs,其中下调的DEGs 227个,上调的DEGs 78个;这些DEGs主要参与钙离子通道调节、DNA复制及DNA的代谢过程; KEGG通路分析提示DEGs主要富集于IL-17信号通路、RNA运输以及MAPK信号通路; PPI筛选出20个关键基因,其中趋化因子8(CXCL8)、TCP1伴侣蛋白亚基2(CCT2)、核糖体产物因子2 (RPF2)、蛋白酶体20S亚基α4 (PSMA4)、胞质伴侣素6A(CCT6A)、蛋白酶体26S亚基(PSMD12)以及凝聚素Ⅰ复合物亚基G(NCAPG)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负相关,RUNX家族转录因子2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正相关(P <0. 05)。结论 获得CD133+与CD133-人原代胃癌细胞的305个DEGs及20个核心基因。

    2022年02期 125-132+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1K]
    [网刊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3 ]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不同片段对胃癌细胞γH2AX表达的影响

    贾岑岑;王琴容;周建奖;程薇;赵艳;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Cag A)蛋白不同片段对胃癌细胞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前期分离的H. pylori东亚株GZ7及其Cag A敲除株H. pylori GZ7ΔCag A感染的癌细胞株AGS,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NA双链断裂标志物γH2AX的表达;构建不同序列的Cag A表达载体(载体a、b、c、d、e),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后测序鉴定,将鉴定后的载体转染AGS,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的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成功鉴定了含不同片段的Cag A载体; H.pylori GZ7感染的胃癌细胞AGS核内γH2AX的表达高于H. pylori GZ7ΔCag A感染的细胞(P <0. 05);与NC组比较,不同序列Cag A载体转染后胃癌细胞AGS中γH2AX表达均有增加(P <0. 05或P <0. 01),且载体b、c及d表达增加较明显(P <0. 01);载体a和c转染后的胃癌细胞AGS的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 <0. 05),载体b、c、d及e转染后胃癌细胞AGS的G2/M期比例明显升高(P <0. 01)。结论 Cag A是H. pylori感染诱导胃癌细胞DNA双链断裂的重要因素,Cag A中的EPYIA基序是这种DNA损伤的重要结构。

    2022年02期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4K]
    [网刊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5 ]
  • 机械通气导致小鼠认知障碍时对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张晗;陈婷;陈畅;唐李娟;陈莹莹;钟琦;张宗泽;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小鼠认知障碍时对自噬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 将8~12周龄、体质量20~25 g的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10只分为对照组(C组,n=26)、机械通气组(MV组,n=28)、机械通气+雷帕霉素处理组(Rap组,n=28)及机械通气+6-氨基-3-甲基嘌呤处理组(3-MA组,n=28); C组自主呼吸,MV组机械通气6 h,其余2组在机械通气前1 h分别给予0. 001 mg/g Rap或0. 015 mg/g 3-MA,再机械通气6 h;机械通气结束各组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p62、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效应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SC)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C组比较,MV组小鼠各时点中央区停留时间延长、跨格次数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p62表达降低,LC3-Ⅱ/LC3-Ⅰ比值升高、NLRP3、ASC、Caspase-1表达增加,小胶质细胞IBA-1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 <0. 05);与MV组比较,Rap组小鼠各时点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跨格次数增加、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组织p62表达增加,LC3-Ⅱ/LC3-Ⅰ比值降低、NLRP3、ASC、Caspase-1表达减少,小胶质细胞IBA-1的阳性细胞数减少(P <0. 05); 3-MA组小鼠各时点中央区停留时间延长、跨格次数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p62表达降低,LC3-Ⅱ/LC3-Ⅰ比值升高、NLRP3、ASC、Caspase-1表达增加,小胶质细胞IBA-1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 <0. 05)。结论 机械通气可导致小鼠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噬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增强自噬可通过增加NLRP3炎症小体的降解来改善机械通气相关的认知障碍。

    2022年02期 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网刊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9 ]
  • 小檗碱联合阿霉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ADR细胞株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李翀瑶;杨宇石;孙紫君;黄瑾瑾;范梦蕾;李小虎;薄莉;徐澍;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联合阿霉素(ADR)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DA-MB-231/ADR细胞株)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对数生长期MDA-MB-231/ADR细胞株分为对照组(L-15培养基)、ADR组(ADR终浓度为0. 5、1、1. 5、2、2. 5 mg/L)、BBR组(BBR终浓度为20、40、60、80、100μmol/L)、药物联用组(80μmol/L BBR+以上各浓度ADR),采用CCK-8法检测以上4组MDA-MB-231/ADR细胞的增殖活性;取80μmol/L BBR及半数抑制浓度1 mg/L ADR进行后续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ADR组、BBR组及药物联用组4组MDA-MB-231/ADR细胞中P300、H3K56ac、SIRT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法检测4组MDA-MB-231/ADR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ADR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BBR对MDA-MB-231/ADR细胞无增殖抑制作用,同浓度ADR联合80μmol/L BBR对MDA-MB-231/ADR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单独使用ADR(P <0. 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BR组及药物联用组中P300、H3K56a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SIRT2蛋白含量上调(P <0. 05);与BBR组比较,药物联用组中SIRT2、H3K56ac蛋白表达变化更大(P <0. 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R组、BBR组及药物联用组中MDA-MB-231/ADR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均不明显(P> 0. 05)。结论 BBR能增加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300、SIRT2、H3K56ac蛋白有关。

    2022年02期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网刊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95 ]
  • 贵州地区105例血脂异常人群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及血脂特征分析

    骆姝琳;任凌雁;陈琨;令狐克燕;卓召振;靳倩;安宇;黄盛文;

    目的 探讨105例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载脂蛋白E(Apo E)和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SLCO1B1)基因多态性特点及血脂特征。方法 选取贵州地区就诊的血脂异常患者10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 (Apo-A1)及载脂蛋白B (Apo-B),分析血脂异常人群性别差异和血脂异常类型差异,采用连接酶测序技术检测全血Apo E [c. 388T> C(Cys130Arg)和c. 526C> T (Arg176Cys)]和SLCO1B1基因位点[c. 521T> C(Val174Ala)和c. 388A> G(Asn130Asp)]的多态性;收集“The 1 000 Genomes Project”中千人基因组南方人群数据与105例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比较,分析基因多态性位点分布频率。结果 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中,女性血清TC、HDL-C、Apo-A1水平高于男性(P <0. 05);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中,男性和女性Apo E526C> T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中,男性和女性Apo E各基因表型组E2、E3、E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中,男性和女性SLCO1B1 388A> G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中,男性和女性SLCO1B1各基因表型组Ⅰ类、Ⅱ类、Ⅲ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和普通人群Apo E 526C> T位点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Apo E基因E2型者TG、TC、HDL-C及Apo-A1水平均高于E4型,其中TG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105例贵州地区血脂异常人群中,女性血脂水平高于男性; Apo E基因分布以E3型最高、E2型最低,男性E4型比例高于女性,E2型人群总体血脂水平高于E4型; SLCO1B1各基因型分布无性别差异。

    2022年02期 15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网刊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95 ]
  • 基于27个Y-STR对贵州苗族群体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刘媛媛;陈静;张晗;金珊珊;刘顶浪;罗雍兰;周林;季晶焱;

    目的 探究27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苗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方法 采集贵州苗族418名无关健康男性个体的血液样本,采用Y filerTMPlus试剂盒对27个Y-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检测,根据基因型结果计算27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多态性等群体遗传学参数,分析贵州苗族和其他几个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结果 在418名贵州苗族个体中,一共观察到24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 002 4~0. 892 3,27个Y-STR基因座的GD值为0. 195 0~0. 912 8;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具有相对较远的遗传关系。结论 该27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苗族人群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2022年02期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网刊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11 ]
  • 黄芪甲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后适应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

    徐玥玮;王丽;高晓明;谢若男;王雷;杨满琴;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后适应中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C)、黄芪甲苷(低、中、高)+缺血后适应组(IPC+AS-IV10组、IPC+AS-IV20组、IPC+AS-IV50组)、尼莫地平+缺血后适应组(IPC+Nim组),共7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C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区面积,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脑组织损伤标志物大鼠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大鼠源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的表达,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Wnt家族成员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 RNA和蛋白以及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神经损伤评分结果显示,各处理组较I/R组评分降低(P <0. 05);梗死面积结果显示,IPC组、IPC+AS-IV20组、IPC+AS-IV50组、IPC+Nim组较I/R组减少,IPC+AS-IV50组、IPC+Nim组较IPC组减少(P <0. 05);血清S-100B、hs-CRP含量结果显示,I/R组明显高于Sham组(P <0. 05),IPC组、IPC+AS-IV10组、IPC+AS-IV20组、IPC+AS-IV50组、IPC+Nim组低于I/R组(P <0. 05),IPC+AS-Ⅳ10组、IPC+AS-IV20组、IPC+AS-IV50组、IPC+Nim组低于IPC组(P <0. 05);病理结果显示,各处理组较I/R组有不同程度减轻; 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脑组织中Wnt3a、β-catenin、BDNF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P <0. 05),而p-β-catenin蛋白升高(P <0. 05);与I/R组比较,IPC组及各处理组Wnt3a、β-catenin、BDNF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P <0. 05),而p-β-catenin蛋白水平下降(P <0. 05);与IPC组比较,IPC+AS-IV20组、IPC+AS-IV50组、IPC+Nim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Wnt3a、β-catenin m RNA升高(P <0. 05),大鼠脑组织中Wnt3a、β-catenin m RNA的表达呈现黄芪甲苷剂量依赖;与IPC组比较,IPC+AS-IV50组、IPC+Nim组Wnt3a、β-catenin、BDNF蛋白增加(P <0. 05),p-β-catenin蛋白下降(P <0. 05)。结论 黄芪甲苷可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增强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损伤。

    2022年02期 17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5K]
    [网刊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87 ]
  • 绿茶有效组分固定剂量联合对牙周炎大鼠的治疗效果

    莫汉佳;李智炫;黄斯铭;吴子湘;何勇;薛子轩;辛冰艳;周冬华;

    目的 探讨绿茶4种主要有效组分联合用于牙周炎大鼠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88只牙周炎模型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单用1组(茶多酚)、单用2组(咖啡碱)、单用3组(铁)、单用4组(锌)、联用1组(茶多酚联用铁)、联用2组(茶多酚联用锌)、联用3组(咖啡碱联用铁)、联用4组(咖啡碱联用锌),共9组,均干预5 d;比较9组大鼠干预前后龈沟液中脂联素(ADP)及内毒素(RSE)的含量,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使用相加交互作用分析4个联用组对ADP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ADP含量单用1组和单用2组高于空白组、联用1组高于单用1组、联用2组高于单用2组、联用4组高于单用2组,RSE含量正好相反(P <0. 001); TNF-α含量,单用1组低于空白组、联用2组低于单用2组、联用4组低于单用2组(P <0. 001); IL-17含量,4个单用组低于空白组,联用1组低于单用1组、联用2组低于单用2组、联用4组低于单用2组(P <0. 001); 4个联用组均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作用最强的是联用2组(AP=70. 27)。结论 绿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有抗菌作用,且茶多酚、咖啡碱、铁、锌兼有抗炎作用,其中茶多酚和锌搭配的使用效果最好。

    2022年02期 179-18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网刊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72 ]
  • lncRNA GAS5对雨蛙肽体外诱导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许冀;佘秋芳;彭金娥;汤瑜;杨亚东;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GAS5)对雨蛙肽(caerulein)诱导的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胰腺腺泡细胞AR42J,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Caerulein组(caerulein诱导)、Caerulein+Vector组(转染阴性对照载体,caerulein诱导)及Caerulein+GAS5组(转染GAS5过表达对照载体,caerulein诱导),Caerulein+GAS5+mi R-NC组(转染GAS5过表达对照载体、mimics control,caerulein诱导)及Caerulein+GAS5+mi R-135a组(转染GAS5过表达对照载体、mi R-135a mimics,caerulein诱导),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mi R-135a表达、细胞凋亡水平及剪切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Caspase-3)、C-Caspase-9表达;将mi R-135a mimics(mi R-135a组)、mimics control(mi R-NC组)和含GAS5结合位点的野生型萤光素酶报告载体(WT,WT组)、含突变以后GAS5结合位点的突变型萤光素酶报告载体(MUT,MUT组)共转染至胰腺腺泡细胞,采用萤光素酶活性测定试剂盒分析各组胰腺炎腺泡细胞萤光素酶活性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Caerulein组胰腺腺泡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aerulein+Vector组比较,Caerulein+GAS5组caerulein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的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C-Caspase-3、C-Caspase-9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aerulein+GAS5+mi R-NC组比较,Caerulein+GAS5+mi R-135a组胰腺腺泡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与mi R-NC+WT组比较,mi R-135a+WT组细胞萤光素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mi R-NC+MUT组比较,mi R-135a+MUT组细胞萤光素酶活性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过表达lnc RNA GAS5可减少caerulein诱导的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 R-135a表达有关。

    2022年02期 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网刊下载次数:58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30 ]
  • 竹荪多糖对砷中毒大鼠肝脏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王茂行;胡俊峰;李昌哲;左佩佩;何国志;胡婷;

    目的 探讨竹荪多糖对砷中毒大鼠肝脏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6周龄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喂食正常饲料)、砷中毒组(喂食含砷50 mg/kg的饲料)及竹荪多糖组(喂食含砷50 mg/kg的饲料5个月后,以10 g/L竹荪多糖连续灌胃30 d);染毒终点记录大鼠体质量后麻醉处死、经心脏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取大鼠肝脏计算脏器系数,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砷中毒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肝脏脏器系数升高,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砷中毒组比较,竹荪多糖组大鼠体质量升高、肝脏脏器系数下降,血清中ALT和AST表达均有所下降,除ALT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E染色结果显示,砷中毒组大鼠肝脏有损伤,竹荪多糖组大鼠肝脏损伤程度有一定缓解;砷中毒组大鼠肝组织IL-6和TNF-α蛋白含量升高,竹荪多糖组大鼠肝组织中两指标下降(P <0. 05)。结论 竹荪多糖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减轻砷暴露大鼠肝组织损伤。

    2022年02期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2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38 ]
  • Caspase12和Caspase3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HCC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温静静;董玉娟;王大壮;王世凯;陈红芳;

    目的 探讨Caspase12与Caspase3的表达变化在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肝细胞肝癌(HCC)发生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5例临床病理分级为Ⅰ-Ⅱ级(高分化)的HCC组织作为HCCⅠ-Ⅱ级组、25例Ⅲ-Ⅳ级(低分化) HCC组织作为HCCⅢ-Ⅳ级组,分别各取25例癌旁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采用原位未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组织中Caspase12、Caspase3及GRP78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Caspase12、Caspase3及GRP78 m 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相应癌旁对照组比较,TUNEL法检测结果表明,HCCⅠ-Ⅱ级、Ⅲ-Ⅳ级组细胞的凋亡数目升高(P <0. 05);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显示HCCⅠ-Ⅱ级及HCCⅢ-Ⅳ级组中Caspase3与GRP78蛋白及m RNA表达增加(P <0. 05); Caspase12蛋白及m RNA表达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RS参与了HCC发展过程中的细胞凋亡,且是通过介导Caspase12以外的信号通路激活Caspase3执行的细胞凋亡。

    2022年02期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85K]
    [网刊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898 ]
  • TrkB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效应及VEGF表达的影响

    张帆;汪锋;钗丽干;都吉雅;崔宏伟;苏依图;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效应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后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K252a)干预组,K252a干预组又分为150 nmol/L、300 nmol/L、450 nmol/L、600 nmol/L的4个亚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K252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450 nmol/L K252a作为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Transwell法检测2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迁移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分布百分比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2组前列腺癌PC3细胞中Trk B、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4个不同浓度K252a的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均高于空白组(P <0. 05); K252a干预组PC3细胞24 h的迁移数目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5),K252a干预组的G1期细胞比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5),K252a干预组的S期细胞比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5),K252a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5),K252a干预组的Trk B、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5)。结论 K252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K252a抑制前列腺癌细胞Trk B及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2022年02期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2 ]
  • 2016—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影响力及论文作者特征的相关因素

    严征;文箐颍;喻馨兰;吴荣;雷廷恋;张亚琴;刘杰麟;吴昌学;

    目的 探讨2016—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简称《学报》)期刊影响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论文作者特征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16—2020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核心版》)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扩刊版》)为总体数据源,收集《核心版》中55种“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的核心影响因子(IF)、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以及《扩刊版》中53种“中国高校医学系列期刊”品牌Logo使用权期刊(“Logo期刊”)的扩展核心IF、扩展核心总被引频次,分析《学报》以上各指标的年度动态变化特点及在2种类别期刊中排名的年度变化;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2014—2018年《学报》论文作者特征信息[包括论文发表时间、发表栏目、作者信息及单位信息(数量、属地等)、参考文献情况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年度《学报》核心IF的作者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相较于2016年,2020年《学报》的核心IF、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扩展核心IF及扩展总被引频次分别增加了31. 924%、39. 811%、61. 232%、70. 859%及65. 004%,按此发展速度预测2025年《学报》上述指标可分别达到0. 660、1 127、80. 8分、2. 760及4 082;“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排位上,2020年《学报》核心IF和核心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分别由2016年的第45、43、49位上升到第41、32、31位,但均低于平均位次;“Logo期刊”排位上,《学报》扩展IF和扩展总被引频次分别由2016年的第23、34位上升到第21、22位,均高于平均位次;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8年《学报》发表论文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9. 011%、63. 929%、61. 442%、63. 765%及66. 049%,第1主成分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变量是基金项目数(X1)和论文页数(X2),第2主成分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变量是参考文献数量(X5)。结论 近年来《学报》期刊影响力的绝对水平有明显上升;虽然“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排位上低于平均水平,但在“Logo期刊”类别上有一定的优势;论文作者某些定量特征可作为初步判断论文质量高低的参考依据。

    2022年02期 209-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网刊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73 ]
  • 基于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阿尔茨海默病自动诊断

    曾雷雷;杨帆;雷平贵;缪月红;谢弘;叶远浓;

    目的 探讨基于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BRNV)模型的阿尔茨海默病(AD)自动诊断。方法 选取AD神经成像倡议(ADNI)数据库中的AD(n=93)、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n=76)及正常认知(NC,n=100)受试者的核磁共振图像(MRI)作为数据集,预处理后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同时另取ADNI中不同于以上已经选取的受试者数据150例作为测试集(AD、MCI及NC受试者各50例),将每名受试者经过预处理后的三维MRI数据转换为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2 D切片123张,最终获得AD组MCI组及NC组受试者训练集(n=9 225、7 503、9 840)、验证集(n=2 214、1 845、2 460)及测试集(n=6 150、6 150、6 150) 2 D切片;设计BRNV模型对预处理后的MRI数据进行分类预测,采用迁移学习方法为模型寻找最优的初始网络参数权重,通过BRNV模型对AD的分类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BRNV模型对AD受试者诊断分类,准确率、AUC、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达85. 4%、91. 3%、86. 1%及84. 2%; BRNV模型对MCI受试者诊断分类,准确率、AUC、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达73. 3%、75. 1%、72. 0%及74. 0%。结论 BRNV模型在AD自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针对AD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开发,并帮助医生提高AD的诊断效率。

    2022年02期 217-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8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2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3 ]
  • 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分级诊断价值

    贾铁钢;乜庆荣;邓赶飞;谢宝元;

    目的 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分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3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胸部CT测量升主动脉(AD)和主肺动脉干(MPAD)直径、计算MPAD/AD比值,定义MPAD/AD> 1为肺动脉高压,将MPAD/AD比值1~1. 3、1. 3~1. 5和> 1. 5界定为轻、中、重度PAH;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PASP≥30 mm Hg为肺动脉高压;以右心导管术(RHC)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胸部CT和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COPD合并PAH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胸部CT获得的MPAD/AD对COPD合并PAH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PAD/AD、PASP与COPD合并PAH的相关性。结果 COPD合并PAH,RHC检出51例(33. 3%),与RHC比较,胸部CT检出47例(30. 7%)、准确率92. 2%,心脏多普勒超声检出48例(31. 4%)、准确率为94. 1%,后2种方法的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RHC检查示轻度、中度和重度PAH分别有16例(31. 4%)、18例(35. 3%)和17例(33. 3%),胸部CT对于PAH分级诊断的准确率为75. 0%、88. 9%和100%,多普勒超声为81. 3%、94. 4%和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kappa系数为0. 845(P <0.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PAD、AD和MPAD/AD对于COPD合并PAH均有较好诊断价值(AUC> 0. 5),其中以MPAD/AD的AUC较高(AUC为0. 814、95%CI为0. 735~0. 88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 7%和8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AD/AD和PASP值均是COPD合并PAH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OR=1. 857、1. 977)。结论 胸部CT对COPD患者合并PAH的分级诊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2022年02期 22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网刊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90 ]
  • 高频超声对产妇腹直肌和耻骨联合分离的预测价值

    陈刚;吴清;

    目的 观察高频超声对产妇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8例经临床表现、体征和CT检查确诊的产后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168)和剖宫产组(n=40),选取同期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A组,未孕妇女80例作为对照B组;观察组于产后第3天和第42天,对照A组于产后第3天,对照B组产检当日,采用高频超声测量耻骨联合分离指标(间距较宽处、间距较窄处、左右错合度)及腹直肌分离距离,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指标单一或联合预测产后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宽处、间距较窄处及左右错合度和腹直肌分离距离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 <0. 05),对照A组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宽处及左右错合度和腹直肌分离距离高于对照B组(P <0. 05),但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窄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ROC曲线分析显示,耻骨联合间距较宽处、间距较窄处、左右错合度及腹直肌分离距离联合预测产后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的敏感度及AUC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 <0. 05);阴道分娩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大于剖宫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第42天出现错合情况和强回声低于产后第3天(P <0. 05)。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产后腹直肌、耻骨联合分离的价值较高。

    2022年02期 229-23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网刊下载次数:40 ]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63 ]
  • 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术前两种化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廖春;吴飞;陈鸣凤;肖开美;罗溪;

    目的 观察替吉奥与雷替曲塞分别联合伊立替康术前化疗对手术后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9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48例接受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替吉奥组),42例接受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雷替曲塞组),两组均在化疗2个周期后复测肿瘤大小,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与纤溶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及化疗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替吉奥组化疗总有效率高于雷替曲塞组(P <0. 05);两组患者化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化疗前降低,但替吉奥组高于雷替曲塞组(P <0. 05);两组患者APTT、PT均较化疗前延长、替吉奥组长于雷替曲塞组,FDP及D-D水平均较化疗前降低及替吉奥组低于雷替曲塞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替吉奥组2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及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高于雷替曲塞组(P <0. 05)。结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术前采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化疗方案疗效优于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化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复发转移,且不良反应可控。

    2022年02期 23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网刊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0 ]
  • X射线调强放疗与电子线放疗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梁巧媚;郑报;张晓葳;陈磊;

    目的 探究X射线调强放疗与电子线放疗对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细胞亚群及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X射线调强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期行电子线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4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全乳照射、瘤体补量治疗,剂量均为10~16 Gy/5~8次;比较2组患者的照射剂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副反应。结果 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放疗靶区V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靶区V105%、V110%量、心脏及患侧肺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放疗前2组患者CEA、CA153水平、CD3+、CD4+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放疗后1月、3月血液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液CEA、CA153、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随放疗时间延长而降低,观察组CEA、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放疗毒副反应多集中发生在Ⅰ~Ⅱ级患者中,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X射线调强放疗可降低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

    2022年02期 23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网刊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2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8 ]
  • 丹红穴位注射治疗早期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李娅;罗小光;陈睿;邹雨霜;李嘉欣;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早期更年期综合征(CL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早期CLS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穴位注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观察组选取肝俞(双)、脾俞(双)、肾俞(双)、气海、关元、子宫(双)进行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共3个疗程;对照组选取相同穴位常规刺法治疗,共1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和第1疗程后进行改良CLS自测表(KI)评分、匹兹堡睡眠(PSQI)评分,观察组于第2、3疗程结束后再各行1次(KI)评分;以改良KI评分和PSQI评分总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改良KI评分、PSQI评分均降低(P <0. 05或P <0. 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降低(P <0. 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3个疗程KI评分均降低(P <0. 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改善早期CLS有较好的疗效。

    2022年02期 24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网刊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81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