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蕴馨;简单;张姝;何芸;孙朝琴;黄健;莫非;
目的探讨头花蓼(PC)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刺激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室温复苏H. pyloriSS2000菌株,培养48 h并鉴定,将H. pylori与BMDMs共孵育,按照不同感染复数(MOI,细菌数∶细胞数)分为空白、25∶1、50∶1、100∶1、200∶1及400∶1组,并培养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各组BMDMs细胞活力;并于3、6、12及24 h收集细胞及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MOI及刺激时间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含量;取BMDMs分为空白组[不加H. pylori,加改良依格尔(DMEM)培养液]、模型组(加H. pylori,DMEM培养液)及PC治疗组(加H. pylori,DMEM培养液,0.08μg/L PC),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DMs细胞质与细胞核中核因子κB单体p65(NF-κB/p65)的表达及细胞裂解液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IL-1β前体(Pro-IL-1β)及细胞上清液中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MOI高于100∶1时,细胞抑制率增高,BMDMs的数量减少(P<0.05);模型组BMDMs多数变圆,表面不光滑,颗粒物质明显增多;MOI为100∶1且作用12 h时,BMDMs中IL-1β及IL-18含量达到最高;模型组BMDMs细胞质内NF-κB/p65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减少、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升高(P<0.05),PC治疗组BMDMs胞内NF-κB/p65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BMDMs中NLRP3、IL-1β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升高(P<0.05),PC治疗组BMDMs中NLRP3、IL-1β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5);各组BMDMs中Pro-IL-1β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可改善H. pylori引起的BMDMs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2022年01期 v.47;No.256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46 ] - 孙思洁;张海兵;耿晓如;章杭;胡阳阳;周东亚;
目的探讨miR-21对食管癌(EC)细胞放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人食管癌KYSE150细胞置于培养瓶中培养,使用X放射线照射KYSE150细胞,得到放疗抵抗株KYSE150R;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合成hsa-miR-21 mimic和miR-21 inhibitor,使用Lipo3000进行细胞转染,分为KYSE-150细胞对照组(miR-21 inhibitor NC转染KYSE-150细胞)、KYSE-150细胞实验组(miR-21 inhibitor转染KYSE-150细胞)、KYSE-150R细胞对照组(miR-21 mimic NC转染KYSE-150R细胞)及KYSE-150R细胞实验组(miR-21 mimic转染KYSE-150R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计算细胞存活分数,根据单靶多击模型模拟存活曲线;增殖实验,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吸光度;Western blot分析p-ATM (Ser1981)、p-ATR (Ser428)、p-BRCA1(Ser1524)、p-Chk1(Ser345)、p-Chk2(Thr68)、p-H2AX(Ser139)、p-p53 (Ser15)、p53的表达。结果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在亲本株KYSE150细胞中,inhibitor-KYSE150组细胞存活分数低于阴性对照组inhibitor NC组(P<0.05);在放疗抵抗KYSE150R细胞中,mimic-KYSE150R在细胞存活分数高于阴性对照组mimic NC-R组(P<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inhibitor-KYSE150组细胞增殖曲线高于阴性对照组inhibitor NC组,mimic-KYSE150R在细胞增殖曲线低于阴性对照组mimic NC-R组(P<0.05);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inhibitor-KYSE150组细胞中p-ATM、p-ATR、p-H2AX、p-BRCA1、p-CHK1、p-CHK2及p-p53表达水平低于inhibitor NC组细胞(P<0.05);mimic-KYSE150R组细胞中p-ATM、p-ATR、p-H2AX、p-BRCA1、p-CHK1、p-CHK2以及p-p53表达水平高于mimic NC-R组细胞(P<0.05)。结论 miR-21过表达可降低EC对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中DNA损伤有关。
2022年01期 v.47;No.256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38 ] - 黄姗;任燕燕;韦四喜;毕瑩;王焰;马莉;谭玉洁;
目的对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收集贵州省某三甲医院309例宫颈脱落细胞有效样本,采用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并分型,以Sanger测序法为金标准,并与临床常用的荧光PCR法作比较,分别统计分析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和荧光PCR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并比较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和荧光PCR法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3种方法分别对309例有效样本进行HPV检测,均检测到20种不同的HPV基因型;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Kappa=0.955,P<0.001)和荧光PCR法(Kappa=0.944,P<0.001)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与测序法金标准相比,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出现4例假阴性,1例分型结果不一致;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的敏感性为98.44%、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86%、符合率为98.71%,荧光PCR法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08%、阳性预测值为99.61%、阴性预测值为92.86%和符合率为99.68%。结论 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和荧光PCR法的一致性良好,且具有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临床HPV感染检测方法的补充。
2022年01期 v.47;No.256 26-3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08 ] - 兰斯琦;刘欢欢;支苑;张丽丹;唐永瑜;汪巳卜;张敏;沈祥春;陶玲;
目的探讨柠檬桉油自微乳递送系统(SMEDDS)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能。方法通过改变处方配比,制备不同的柠檬桉油自微乳,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液的有效自乳化区域;以自微乳平均粒径为响应值,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柠檬桉油自微乳处方进行优化,筛选柠檬桉油自微乳处方中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并验证;取最佳处方制备所得的柠檬桉油自微乳超纯水稀释10倍,观察外观,采用马尔文激光电位粒度仪测粒径大小、分布情况及Zeta电位。结果柠檬桉油SMEDDS的最佳处方是柠檬桉油(45%)为油相、巴斯夫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HS15,36.7%)为乳化剂、无水乙醇(18.3%)为助乳化剂、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为2∶1,滴加纯水9 mL,得外观呈半透明带蓝色乳光的柠檬桉油SMEDDS,激光粒径电位仪测得平均粒径为(49.05±0.33)nm,Zeta电位为(4.66±0.18)mV。结论柠檬桉油SMEDDS制备方法简便,重复性好,所得柠檬桉油SMEDDS外观良好,理化性质稳定。
2022年01期 v.47;No.256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34 ] - 徐旖旎;陈婷婷;杨非;张彦燕;潘迪;罗红;沈祥春;付凌云;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ALD)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M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5 mg/kg OMT(低剂量)组及50 mg/kg OMT(高剂量)组,对照组大鼠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自由饮水,其余各组大鼠采用ALD皮下注射联合高钠盐饮水复制大鼠MF模型,持续4周,处死各组大鼠,取左心室;制作心肌组织切片,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的胶原特点;采用碱水解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羟脯胺酸(HY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FMT)指标[Ⅰ型胶原(Col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及TIMP1]水平和Notch-1信号蛋白(Jagged-1、Notch-1、DLL-4及Hes-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残留心肌数目少、心肌组织排列紊乱,心肌HYP含量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ColⅠ、MMP9、MMP2、TIMP2及TIMP1水平升高(P<0.05),Jagged-1、 Notch-1、DLL-4及Hes-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OMT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减少及MMP2、TIMP2、TIMP1水平降低(P<0.05),OMT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HYP含量、ColⅠ、MMP9水平及Jagged-1、Notch-1、DLL-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OMT可缓解ALD诱导的大鼠MF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othc-1信号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2022年01期 v.47;No.256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73 ] - 刘蕾;马德宾;史亮;孙文武;
目的探讨Shh/Twist1对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间质转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原代分离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予低氧处理)和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细胞模型(3%O_2低氧处理3 d),PAH细胞模型又分为模型组、Shh抑制组(造模前采用Shh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及siRNA-Twist1组(造模前采用siRNA-Twist1预处理细胞);于3%O2培养细胞3 d时,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管能力,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的CD31、vWF、α-SMA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的Shh、Twis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hh抑制组和siRNA-Twist1组的迁移和成管能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Shh抑制组和siRNA-Twist1组α-SMA mRNA及VEGF、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CD31、vWF mRNA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Shh/Twist1表达能显著降低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内皮间质转化及血管重构能力。
2022年01期 v.47;No.25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33 ] - 李洋;黄素琼;叶运莉;杨思进;费丽萍;周仲芳;
目的探讨泸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泸州地区健康体检者4 768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生理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运动情况、睡眠时间等)、疾病史、家族史及年均收入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4 768名健康体检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5.4%(1 210/4 768),男性高于女性(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运动情况、睡眠时间、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糖尿病、饮食口味、荤素、蔬菜、水果摄入情况及外出就餐情况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男性、年龄增高、超重、肥胖、饮酒、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P<0.05),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泸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防治。
2022年01期 v.47;No.256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12 ] - 苏圆;雍海月;王勤;
目的探讨2种三萜类中药成分药联合阿莫西林(Amo)对呼吸道感染幼鼠的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42只SD幼鼠选取6只作为正常(Normal)组(生理盐水)、其余幼鼠采用开喉滴入克雷伯菌混悬液法构建呼吸道感染模型,造模后幼鼠随机均分模型(Model)组(生理盐水)、Amo组(1 mg/kg Amo)、熊果酸(UA)组(5 mg/kg UA)、灵芝酸B(GA-B)组(3 mg/kg GA-B)、Amo+UA组(1 mg/kg Amo+5 mg/kg UA)及Amo+GA-B组(1 mg/kg Amo+3 mg/kg GA-B),分别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7 d;给药前和给药7 d结束时取各组幼鼠眼眶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超敏反应蛋白(CPR)、血红蛋白(HGB)及血清T淋巴(T)细胞、B淋巴(B)细胞,采用多色标志物组合(CD3~+、CD4~+及CD8~+)抗体和APC-CD19抗体检测T细胞和B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幼鼠给药7 d结束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及IL-1β水平;给药7 d结束时,取各组幼鼠肺脏制备肺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肺组织改变并提取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ALF中M2型巨噬细胞(CD206)和M1型巨噬细胞(CD86)荧光值。结果与Amo组相比,Amo+GA-B组幼鼠治疗后支气管腔形态明显恢复正常,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或充血现象;与Amo组和GA-B组相比,Amo+GA-B组幼鼠血液WBC和CRP水平均降低(P<0.05);与Amo组相比,Amo+GA-B组幼鼠血清IL-2、IL-10及IL-1β均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GA-B组幼鼠BALF中APC-CD206荧光值提高、PE-CD86荧光值降低(P<0.05),UA组幼鼠APC-CD206荧光值降低、PE-CD86荧光值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GA-B组、UA组、Amo+GA-B组及Amo+UA组幼鼠CD3~+、CD4~+及CD8~+水平均有上升(P<0.05);治疗后各组幼鼠CD1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A-B联合Amo能提高治疗幼鼠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巨噬细胞的M2极化、降低巨噬细胞的M1极化有关。
2022年01期 v.47;No.256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7 ]
- 蒙增萍;翟丽琼;李燚;陈驰;刘咏梅;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凝血4项、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 19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A级,n=49)、B组(B级,n=84)及C组(C级,n=62),收集3组患者首次住院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肝性脑病、腹部B超、饮酒史及吸烟史等)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未调整模型、微调整模型及完全调整模型)评估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D-D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D-D亚组的关系。结果 3组肝硬化患者年龄、TBIL、肝性脑病及腹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调整模型、微调整模型及完全调整模型结果显示,B组、C组肝硬化患者PT、APTT及TT水平分别较A组升高(P<0.05),FIB分别较A组降低(P<0.05),但D-D无差异(P> 0.05);在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等混杂因素情况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D-D各亚组的关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凝血4项存在密切关系,但与D-D无相关性。
2022年01期 v.47;No.256 66-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47 ] - 覃红;张瑜;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POLQ样蛋白解旋酶(HELQ)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EC患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及正常子宫内膜女性分别作为EC组(n=37)、增生组(n=43)及正常组(n=30),取3组研究对象的子宫内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特征、HELQ蛋白表达,采用Envision法检测EC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增殖抗原指数(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比较HELQ阳性表达和HELQ阴性表达的E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协会(FIGP)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差异;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EC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ELQ表达对EC患者术后死亡的影响及预测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HELQ阳性和阴性的EC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EC组患者HELQ阳性率较正常组、增生组低(P<0.05);HELQ阴性组EC患者肌层浸润深度> 1/2肌层、脉管侵袭比率、Ki67阳性率较HELQ阳性组高(P<0.05),PR阳性率较HELQ阳性组低(P<0.05);校正协变量后,HELQ表达不是EC患者死亡预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HELQ、HELQ×Ki67、HELQ×PR及HELQ×Ki67×PR预测E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2、0.711、0.676及0.725,但P> 0.05。结论 HELQ表达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
2022年01期 v.47;No.256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6 ] - 田婷;孙心怡;余江毅;李楠;周静波;徐巍龙;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发生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LADA患者102例,采用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及温度觉联合神经肌电图检测DPN的发生情况后分为DPN组(合并DPN者,n=49)和非DPN组(未合并DPN者,n=53),以同期2型DM(T2DM)合并DPN住院患者为对照组(n=49),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DM家族史、舒张压和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收集2组LADA患者住院期间DM并发症和合并症资料;分别抽取3组患者空腹及馒头餐试验后2 h静脉血,全血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离血清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3组患者血清空腹C肽(FCP)和餐后2 h C肽(PC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酸酶抗体(GADA)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DA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DPN组比较,DPN组LADA患者DM病程较长、PCP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DPN组LADA患者年龄较小,DM病程较短,HbA1c、FBG及HDL-C水平较高,BMI、收缩压、FCP、PCP、TG、SUA、CysC及RBP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OR=1.129,95%CI为1.026~1.243)和PCP(OR=0.513,95%CI为0.270~0.975)是LADA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结论较长DM病程、较低PCP的LADA患者更易发生DPN。
2022年01期 v.47;No.25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7 ] - 周倩;邹小华;王丰;谌旻欢;全静;陈洁娟;高鸿;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体外循环(CPB)后并行循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32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218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ASA分级、手术类型、术前并发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输入平衡液量以及体外循环期间尿量、术前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值、肌钙蛋白值、肌酐、尿素氮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比较不同影响因素下患者的后并行循环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后并行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间的患者的后并行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瓣置换和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后并行循环时间长于二尖瓣置换术患者(P=0.04),肺部感染患者的后并行循环时间长于无肺部感染患者(P=0.01),术前NT-proBNP值401~1 000 ng/L的患者的后并行循环时间长于NT-proBNP值<400 ng/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ASA分级分组间患者后并行循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术中输血量≥400 mL患者后并行时间长于术中输血量<400 mL患者(P=0.01);后并行循环时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术前肌钙蛋白水平和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后并行循环时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16、0.34,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瓣置换术、肺部感染以及术前NT-proBNP值轻度增高是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行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双瓣置换术、肺部感染、术前NT-proBNP值轻度增高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是心脏瓣膜置换术CPB时后并行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2年01期 v.47;No.256 85-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03 ] - 唐毅;周强;张莉娜;达静静;查艳;周挺瑶;吴琴宁;
目的探讨某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MHD患者116例,收集透析前MHD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病人健康问卷(PHQ-9)分别评估MH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OS SF-36)评估MHD患者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I)、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及健康变化(HT),将PF、RP、BP及GH相加为躯体成分(PCS)评分,将VI、SF、RE及MH相加为心理成分(MCS)评分;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不同焦虑和抑郁状态MHD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MH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HD患者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6.38%和34.48%,焦虑合并抑郁检出率为14.66%;有无焦虑MHD患者MOS SF-36量表RP、GH、RE以及M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抑郁MHD患者MOS SF-36量表PF、RP、BP、GH、RE以及P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MOS SF-36量表PF、RP、BP、RE、PCS及MCS评分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MHD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对其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022年01期 v.47;No.25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28 ] - 江波;王祥琨;贺磊;石柳亿;苏浩;
目的探讨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切除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行吻合器切除术混合痔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发生慢性疼痛分为疼痛组(n=23)和非疼痛组(n=177),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嗜酒、饮食不良、锻炼、吻合口距离齿线距离、高血压、出血、混合痔数量、便秘、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混合痔Ⅲ期或Ⅳ期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化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ms方程包和R(R3.5.3)应用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应用校正曲线和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其预测准确性,采用Bootstrap法和caret软件包对所建列线图模型加以内部验证。结果吸烟、嗜酒、高血压、便秘及混合痔Ⅲ期或Ⅳ期是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切除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基于此5项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AUC为0.815(95%CI为0.791~0.837),校正曲线结果差异较小,表明该风险预测模型精准度和区分度较好。结论吸烟、嗜酒、高血压、便秘及混合痔Ⅲ期或Ⅳ期是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切除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发生慢性疼痛有较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
2022年01期 v.47;No.256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99 ] - 马艺宸;付佳;刘艳秋;邓文波;刘勇;蒙成;江宗冰;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氢吗啡酮对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的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H_1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1.0 mg)、H_2组(静脉注射氢吗啡酮1.5 mg)及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收集3组患者术前性别、ASA分级、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分别于注射前(T1)、注射后15 min(T_2)及30 min(T_3)时,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检测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校正QT间期(QTc)、T波峰-末间期(Tp-e)及Tp-e/QTc比值。结果 3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T_1比较,T_(2~3)时H_2组患者Tp-e缩短,T_3时H_2组患者Tp-e/QTc减小(P<0.05);与H_1组比较,H_2组T_(2~3)时Tp-e缩短、T_3时Tp-e/QTc减小(P<0.05)。结论静脉注射氢吗啡酮1.0和1.5 mg用于手术患者超前镇痛,对患者心室复极无影响,不增大心肌复极异质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低。
2022年01期 v.47;No.256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3 ] - 李晶瑾;翟阳;靳刚;陈茜;黄欣;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miR-13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与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4例AMI患者作为AMI组、90例非冠心病(NCHD)患者作为NCHD组,AMI组患者根据预后再分为AMI预后不良亚组和预后良好亚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1年随访时左心室重构及左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输出量(CO)],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通过RT-qPCR检测miR-132和MCP-1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132与MCP-1的相关性、AMI患者miR-132和MCP-1与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左心室重构及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32和MCP-1对AMI及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miR-132、MCP-1、WBC、LYM、CK、CKMB、hs-cTnT、NT-proBNP、TG、CHOL、LDL-C、LVESD、LVEDD均明显高于NCHD组(P<0.01);HDL-C、LVEF、LVFS、CO明显低于NCHD对照组(P<0.01);AMI组MCP-1的表达与miR-132呈正相关(r=0.71,P<0.01), miR-132和MCP-1表达与CK、CKMB、hs-cTnT、NT-proBNP、LVESD、LVEDD呈正相关(P<0.01),与LVEF、LVFS、CO呈负相关(P<0.01);AMI预后不良亚组miR-132、MCP-1、hs-cTnT、NT-proBNP、LVESD、LVEDD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1),LVEF、LVFS、CO明显低于预后良好亚组(P<0.01);miR-132、MCP-1、NT-proBNP、LVESD、LVEDD、LVEF、LVFS为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132、MCP-1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74,二者联合的AUC为0.85。结论 miR-132及MCP-1在AMI患者PBMC中表达升高,与心肌损伤的程度、左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相关,两者对AMI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判断AMI患者预后。
2022年01期 v.47;No.256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2 ] - 王娜娜;李玲霞;延青;苗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喷鼻对慢性鼻-鼻窦炎(CRS)切除术后患者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及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选取360例CRS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洗鼻腔)和观察组(曲安奈德喷鼻治疗),1次/d、连续治疗3个月,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糖精清除试验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鼻黏膜纤毛清除率(NMCR)、鼻黏膜纤毛清除速度(NMCS)及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NMTS)];取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黏膜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检测治疗前后Eos计数;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MCR、NMCS及NMT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2组患者治疗后鼻黏膜Eos计数和血清IL-33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RS切除术后采用曲安奈德喷鼻治疗,可提升患者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降低Eos浸润及机体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2022年01期 v.47;No.256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9 ] - 高博;吕涛;唐琴;白洁;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和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视频眼震图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平滑跟踪试验及位置试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检测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眼震电图显示眼震峰速下降、潜伏期延长、精确度下降、欠冲及过冲发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平滑跟踪试验Ⅲ、Ⅳ型异常检出率和位置试验Ⅰ、Ⅱ及Ⅲ型检出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DGF-BB和NOS水平低于对照组,但TCD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41,P=0.02)。结论与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法相比,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眼震异常状态、血清PDGF-BB和NOS水平、TCD指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01期 v.47;No.256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