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思波;黄敏慧;张迎春;吴建伟;崔古贞;陈峥宏;王涛;
目的 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体外抗白念珠菌(C. albicans)的细胞内作用机制。方法 取C. albicans冻存物划线接种、培养并制备浓度为2×109cfu/L的菌悬液;分别以0、625、1 250及2 500 mg/L的MAF-1A作用24 h,采用荧光指示剂法检测各处理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取0、781及1 560 mg/L抗氧化剂维生素C(V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处理C. albicans细胞30 min,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MAF-1A抗C. albica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荧光指示剂法检测0、625、1 250及2 500 mg/L的MAF-1A作用24 h后C. albicans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取C. albicans脱氧核糖核酸(DNA)与等体积不同浓度(0、625、1 250及2 500 mg/L) MAF-1A共孵育6 h,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分析MAF-1A对C. albicans DNA的影响。结果 与0 mg/L MAF-1A相比,不同浓度MAF-1A处理C. albicans细胞内ROS量明显增加(P <0. 01),且胞内ROS的含量随着MAF-1A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 VC和GSH处理后,MAF-1A抗C. albicans的MIC值由625 mg/L升高至1 250 mg/L; MAF-1A处理后,C. albicans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未出现变化(P> 0. 05);凝胶阻滞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MAF-1A与C. albicans DNA孵育后,DNA条带出现滞后及变暗淡现象,且在加样孔有滞留,这种阻滞现象随着MAF-1A浓度升高越明显。结论 MAF-1A不仅能诱导C. albicans细胞内大量产生ROS,还能通过与DNA的结合而发挥对C. albicans的抑制作用。
2021年12期 1365-1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网刊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9 ] - 邓思波;黄敏慧;张迎春;吴建伟;崔古贞;陈峥宏;王涛;
目的 探讨抗真菌肽-1A(MAF-1A)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细胞膜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C.albicans冻存物划线接种、培养并制备成浓度为2×109cfu/L的菌悬液;分别以0、625、1 250及2 500 mg/L的MAF-1A作用12 h,采用荧光探针法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观察MAF-1A对C. albicans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以0和1 250 mg/L的MAF-1A分别作用细胞24 h,通过q PCR技术检测MAF-1A对C. albicans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ERG1、ERG6、ERG5、MET6)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MAF-1A为0)相比,不同浓度MAF-1A作用C. albicans 12 h之后,荧光染料PI可透过细胞膜进入到胞质内,C. albicans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且细胞膜通透性随MAF-1A作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 q PCR结果显示,MAF-1A可使C. albicans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ERG1、ERG6、ERG5、MET6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P <0. 05)。结论 MAF-1A可增加C. albicans细胞膜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有关。
2021年12期 1370-1375+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4K] [网刊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6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06 ] - 彭煜晖;梁欣明;付文莉;喻艳琴;段娟娟;吴昌学;张启芳;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活力、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期人AML细胞株MV4-11,分别用二甲基亚砜(DMSO)及0. 5、1. 0、1. 5μmol/L Ara-C作用24、48和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的光密度(OD)值和细胞凋亡情况;取对数生长期MV4-11细胞分为空白组和1. 0μmol/L Ara-C组,1. 0μmol/L Ara-C组细胞分别处理3、6、12、24及48 h,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MV4-11细胞中Caspase 3、c-Myc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蛋白表达;利用c Bioportal在线分析工具和R包(survminer)分析c-Myc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与DMSO组相比,0. 5、1. 0及1. 5μmol/L Ara-C组MV4-11细胞不同时间的细胞活力均降低、凋亡细胞比例升高,且对Ara-C均有浓度依赖性(P <0. 000 1或P <0. 01);与DMSO组相比,1. 0μmol/L Ara-C组MV4-11细胞经不同时间处理后Caspase 3表达水平均降低,且有时间依赖(P <0. 05);与DMSO组相比,1. 0μmol/L Ara-C组MV4-11细胞经不同时间后,细胞的HMGB1和c-Myc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Myc高表达与AML患者较差生存期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Ara-C可抑制人AML细胞活力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MGB1/c-Myc的下调有关。
2021年12期 1376-1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网刊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59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96 ] - 喻艳琴;赵安宿;田薇;洪伟;陈江;张婷;王婵娟;何燕;
目的 探讨贵州六枝梭戛乡苗族(贵州梭戛苗族) 13~17岁青少年的体型特点及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世代居住于贵州六枝特区梭戛乡父母均为苗族或父母均为汉族、体检健康的13~17岁青少年各242、707人,将两个民族青少年分为13岁~、14岁~、15岁~、16~17岁4个年龄段,各年龄段又分男性和女性组,测量各年龄段男女性青少年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评价并比较各组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采用Heath-Cater体型法计算内因子、中因子、外因子、Ponder指数及体型位置距离(SAD)等指标评价各组青少年的体型分类(内胚层型、中胚层型、外胚层型及中间型);根据SAD大小判断贵州梭戛苗族与其他民族青少年体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贵州梭戛苗族青少年男性身高高于女性(P <0. 01)、BMI值低于女性(P <0. 01),各年龄组男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P <0. 05)、外因子值大于女性(P <0. 05);各年龄组男性与女性的SAD均大于1,男性体型为中间型和外胚层型,女性体型为内胚层型和中间型;贵州梭戛苗族女性身高及体质量低于汉族(P <0. 01);各年龄组贵州梭戛苗族男性与贵州水族男性、广西壮族男性的SAD小于1,与湖南侗族男性、广西仫佬族男性的SAD大于1,贵州梭戛苗族女性与贵州布依族女性、贵州水族女性、广西壮族女性及西藏藏族女性的SAD小于1,与广西南宁汉族女性的SAD大于1。结论 贵州梭戛苗族13~17岁青少年中,男性体型类型主要为中间型,表现为体型匀称、外形消瘦、骨骼和肌肉发育一般;女性主要体型为内胚层,体型较男性脂肪含量高,线性程度较低。梭戛苗族青少年生长发育不如当地汉族;梭戛苗族青少年体型与贵州水族、广西壮族相似。
2021年12期 1382-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网刊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3 ] - 胡珊珊;张为;曹炜;胡小华;林雪;杨晓红;
目的 研究雌性健康和绝经小鼠长骨及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 18只小鼠通过双侧去卵巢法建立绝经小鼠动物模型(OVX组),另外18只小鼠仅剪去卵巢周围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低钙饲养12周,取两组小鼠颌骨及长骨HE染色观察的组织形态变化;取两组小鼠长骨和下颌骨来源的BMSCs细胞(BMMSCs和JMMSCs),分为OVX-BMMSCs组、SHAM-BMMSCs组、OVX-JMMSCs组以及SHAM-JMMSCs组,培养1~7 d,采用CCK-8法检测4组BMSCs细胞的增殖特性,采用油红O和阿利新蓝染色并定量检测4组BMSCs细胞的脂滴含量和软骨基质含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的骨小梁排列较紊乱,骨吸收明显,出现了较多大小规则不同的骨凹陷窝;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4组BMSCs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活性呈升高趋势(P=0. 034),从培养第4天开始,JMMSCs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BMMSCs组(P <0. 05);油红O定量分析结果显示,JMMSCs形成的脂滴含量均较少于BMMSCs(P <0. 001);阿利新蓝染色及ALP定量结果显示,JMMSCs染色深度与BMMS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雌性健康小鼠和绝经小鼠长骨与颌骨来源的BMSCs都显示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2021年12期 1389-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2K] [网刊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08 ] - 蔡明;袁荣华;杨逸凡;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NR4A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 10A和乳腺癌细胞系HBL101、MDA-MD-435、MCF-7及HS598T,观察NR4A2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选择NR4A2表达最低的MCF-7细胞株分别转染oe-NC(oe-NC组)、转染si-NC(si-NC组)、转染NR4A2过表达质粒(oe-NR4A2组)和转染si NR4A2干扰序列(si-NR4A2组);采用qRT-PCR检测NR4A2、PCNA、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R4A2、PCNA、Bax和Bcl-2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 10A比较,HBL101、MDA-MD-435、MCF-7和HS598T细胞中NR4A2 mRNA表达降低,其中MCF-7细胞系中表达量最低(P <0. 05);与oe-NC组比较,oe-NR4A2细胞中NR4A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CNA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P <0. 05);与si-NC组比较,si-NR4A2组细胞中NR4A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CNA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升高,凋亡率降低(P <0. 05)。结论 过表达转录因子NR4A2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2021年12期 1396-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网刊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4 ] - 吴林菁;张幸幸;蔡正伦;陈英;肖婷;周雪;张嫩玲;张彦燕;陶玲;沈祥春;
目的 研究艳山姜挥发油对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艳山姜挥发油;取50只健康昆明雄性小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别嘌呤醇,35 mg/kg)、模型组(氧嗪酸钾,250 mg/kg)和艳山姜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160、100 mg/kg),每组10只;每日给予后4组小鼠腹腔注射氧嗪酸钾(250 mg/kg),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1 h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另3组按剂量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 d;之后各组小鼠眼球后静脉丛取血,试剂盒测定血清尿酸、肌酐,肾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升高(P <0. 01),提示氧嗪酸钾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艳山姜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可以显著改善氧嗪酸钾盐诱导的高尿酸小鼠血清尿酸、肌酐指标的异常变化(P <0. 05),且小鼠肾组织病变有不同程度减轻(P <0. 05)。结论 艳山姜挥发油能够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尿酸、肌酐水平,以及对肾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021年12期 1404-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7K] [网刊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42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25 ] - 陈静;徐鹏飞;周沛然;邹涛;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伴抑郁患者的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PD患者,分为29例PD伴发抑郁组(d PD组)和30例PD非抑郁组(n PD组),进行Hoehn-Yahr分期,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17)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情况和抑郁程度;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评测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来评估实验对象的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n PD组比较,d PD组患者的HAMD评分、H-Y分期、UPDRS-Ⅲ评分上均增高;在BRIEF评分、P300潜伏期、P300波幅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 PD组患者HAMD评分与BRIEF评分、UPDRS-Ⅲ、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r=0. 651、0. 640、0. 569,P <0. 05),与MMSE评分、P300波幅呈负相关(r=-0. 416、-0. 545,P <0. 05);回归分析提示抑郁对认知功能损害有正向预测作用(R2=0. 173,P <0. 05),抑郁和运动障碍对执行功能损害有正向预测作用(R2=0. 606,P <0. 05)。结论 伴发抑郁的帕金森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更明显,BRIEF量表及P300检测对轻微认知功能改变较敏感,可作为PD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的筛查工具。
2021年12期 1409-1413+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网刊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92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21 ] - 郭媛;高永霞;田雅丽;王淦楠;朱玲玲;游浩;
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与希望水平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应用VA-ECMO治疗后意识清醒的患者80例,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调查,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评估患者治疗第2天至第4天、第5天及以后焦虑情绪,贝克抑郁自评量表13项(BDI-13)评估患者抑郁负性情绪,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希望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焦虑、抑郁产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VA-ECMO治疗患者负性情绪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应用VA-ECMO治疗后,患者焦虑总人数57例、焦虑率为71. 25%,以轻中度焦虑为主、各占32. 50%,VA-ECMO治疗第5天及以后BAI评分较治疗第2天至第4天升高(P <0. 05);抑郁人数61例、抑郁率76. 25%,以中度抑郁为主(51. 25%),且治疗第5天及以后BDI-13评分较治疗第2天至第4天升高(P <0. 05); VA-ECMO治疗后患者HHI得分升高(P <0. 05),86. 25%患者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自费、发生VA-ECMO治疗并发症是影响VA-ECMO治疗患者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自费是影响VA-ECMO治疗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A-ECMO治疗患者HHI量表评分与BAI及BDI量表评分均具有负相关性(r=-0. 595、-0. 542,P <0. 05)。结论 应用VA-ECMO治疗后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与治疗费用支付、并发症及希望水平呈负相关。
2021年12期 1414-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网刊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7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79 ] - 李佳;李洁颖;楚兰;
目的 探讨神经心理学量表对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患者总体认知、语言及记忆功能的评估意义。方法 选取CBS患者、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认知正常人分别作为CBS组(n=11)、AD组(n=14)及对照组(n=16),收集3组受测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时间),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估3组受测者的总体认知功能,采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包括即刻总数、延迟回忆、线索回忆及延迟再认)评估3组受测者的记忆功能,采用言语流畅性测验(VFT)、波士顿命名测验(BNT)及书写测试评估3组受测者的语言功能。结果 3组受测者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受测者的总体认知、语言功能及记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BS组与AD组受测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言语功能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记忆功能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结果提示,CBS患者总体认知和语言功能的受损程度比AD患者严重,记忆功能方面受损程度二者相当。
2021年12期 1421-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网刊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6 ] - 庞芹;黄宇;吴敏;覃开羽;
目的 探讨益气阴祛瘀浊方剂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减轻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选取20只雌性大鼠,采用刮勺反复轻刮子宫内膜至粗糙构建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模型,随机均分为手术未给药组(仅造模)、方剂组(造模后每日灌肠20 m L/kg益气阴祛瘀浊方剂)、ATRA组(造模后每日灌肠2. 5 mg/kg ATRA)及联合组(造模后每日灌肠20 m L/kg益气阴祛瘀浊方剂+2. 5 mg/kg ATRA),另选5只健康雌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大鼠灌肠给药1次/d、连续5 d,第6天处死取子宫,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正常组大鼠子宫内膜呈粉红色、血管正常分布、无出血或淤血、间质区结缔组织纤维规律排列,手术未给药组大鼠子宫内膜第6天可见出血区、结缔组织富集、间质内可见少量血管,方剂组和ATRA组大鼠子宫内膜较手术未给药组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且联合组大鼠子宫内膜修复效果尤为明显;正常对照组大鼠子宫内膜TGF-β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均低于手术未给药组,方剂组、ATRA组及联合组大鼠子宫内膜TGF-β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低于手术未给药组(P <0. 05);方剂组、ATRA组大鼠子宫内膜TGF-β和β-catenin mRNA表达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和手术未给药组升高(P <0. 05);方剂组、ATRA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和联合组均减少,较手术未给药组均增多(P <0. 05);方剂组、ATRA组、联合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多,较手术未给药组均减少,且联合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 <0. 05)。结论 益气阴祛瘀浊方剂联合ATRA减轻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和β-catenin的表达有关。
2021年12期 1426-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网刊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2 ] - 汤娜娜;谢登海;杨国辉;宁睿;刘晓娴;方昊;李莉;刘婷;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全血苦味受体(TAS2R)亚型TAS2R39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9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RDS常规治疗,n=25)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n=24),疗程7 d;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因分类(肺内源性或肺外源性)、氧合指数(Pa O2/Fi O2)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Pa O2/Fi O2的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全血TAS2R39 mRNA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2组患者全血TAS2R39 mRNA与血清IL-6、CRP的相关性。结果 2组ARDS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 <0. 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 <0. 05);观察组ARDS患者治疗后全血TAS2R39 mRNA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 <0. 01),全血TAS2R39 mRNA表达分别与血清IL-6 (rs=-0. 728,P <0. 001)、CRP(rs=-0. 622,P <0. 001)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可有效降低ARDS患者血清IL-6和CRP水平,刺激全血TAS2R39的表达增强,其抑制ARDS患者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激活TAS2R39有关。
2021年12期 1433-1437+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网刊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5 ] - 李红羽;夏英;韦四喜;杜洪;袁婷;金泳;黄海;
目的 探讨Ⅲ期胃癌(GC)患者行GC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GC根治术的Ⅲ期GC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N分期,肿瘤部位];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转移时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迈瑞6800血球分析仪检测患者常规血液指标及血小板(PLT),用罗氏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罗氏Cobas e60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242(CA242);术后随访2~80个月,记录患者发生复发转移部位和时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n=30)与无复发转移组(n=151),比较2组患者术前上述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复发转移组Ⅲ期GC患者转移前、后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运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Ⅲ期G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K-M)法分析Ⅲ期GC患者术后1、2及3年的总体生存率。结果 约90%的复发转移Ⅲ期GC患者于术后0~24个月内出现复发转移者,这些患者术前血清TP、ALB低于无复发转移组(P <0. 05),且发生复发转移后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较转移前升高(P <0. 05);术前血清CA125含量≥35 k U/L(HR=3. 508,95%CI为1. 548~7. 950)、术后复发转移(HR=2. 613,95%CI为1. 576~4. 333)是Ⅲ期GC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且复发转移组Ⅲ期G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无复发转移组(P <0. 001)。结论 术前低水平血清TP、ALB是Ⅲ期GC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前高水平血清CA125(CA125含量≥35 k U/L)、术后复发转移是Ⅲ期GC术后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2021年12期 1438-1444+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网刊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81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59 ] - 高光剑;王兴;潘耀振;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苷酸-21(microRNA-21)联合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及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性肝癌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肝细胞性肝癌组(HCC组)患者54例、肝硬化组(LC组)患者75例和健康体检组(CG组) 76例,采集CG组体检时、LC组入院时血液,HCC组术前及术后1、3、6、9及12月时的血液,采用荧光探针法miRNA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croRNA-21,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PIVKA-Ⅱ及AFP,分析3项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价值;分析microRNA-21表达水平与HCC治疗预后的关系、对HCC复发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HCC组患者microRNA-21、PIVKA-Ⅱ、AFP3项指标分别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CC的准确度为90. 24%,明显高于3项指标单独或两两联合检测的准确度; HCC组microRNA-21高、低表达分层患者术后1、3、6、9及12月随访结果显示microRNA-21高表达组肿瘤复发高于低表达分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组肿瘤复发与PIVKA-Ⅱ、microRNA-21、门静脉侵犯、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AJCC分期有关。结论 microRNA-21联合PIVKA-Ⅱ、AFP检测可提高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
2021年12期 1445-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网刊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5 ] - 孙宇;杨奕梅;范薇;康玮;杨丽娟;李菱;张雯;
目的 探索子宫下段螺旋式同心圆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并植入)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106例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常规缝合子宫下段出血部位)和观察组(n=56,子宫下段出血部位螺旋式同心圆缝合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恶露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子宫复旧率、子宫切除率,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含量,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产褥感染、切口感染、肠梗阻、腹痛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子宫复旧率、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D-二聚体、FIB、Hb水平均较同组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开始观察组D-二聚体、FIB、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102,P=0. 008)。结论 子宫下段螺旋式同心圆缝合术对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的止血效果好于常规缝合下段止血术。
2021年12期 1452-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网刊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4 ] - 张清峰;刘奎;唐波;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患者外周血肿瘤微转移指标变化。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组7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肺段组68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于术前3 d和术后半年时采用肺功能检查仪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同时取患者静脉血检测外周血肿瘤微转移指标(CK20mRNA、CK19mRNA、CEAmRNA及LunxmRNA)水平,记录术后半年内疾病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肺段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肺叶组,胸腔引流量少于肺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半年时,两组患者FVC、FEV1较手术前均有下降,且术后肺叶组低于肺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半年时,肺叶组CK20mRNA、CK19mRNA、LunxmRNA表达水平低于肺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半年内,肺叶组和肺段组总复发转移率分别为4. 29%和11. 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83,P=0. 669)。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外周血肿瘤微转移指标水平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更低,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肺功能相对更好,胸腔引流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相对更短。
2021年12期 1458-1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网刊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1 ] - 肖伟;张宏伟;黄丹;陈匡荣;陈泽莉;张莉;
目的 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评估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疗效的价值。方法 HCC患者120例,于TACE治疗前1周与治疗1个月时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DWI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检查;治疗1个月时参照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进展组(疾病进展),记录所有HCC患者及两组HCC患者组的TACE治疗前1周与治疗1个月时IVIM参数[灌注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IVIM-DWI参数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TACE治疗后,两组患者ADC、D值水平均高于治疗前,D*、f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稳定组患者治疗前的ADC、D值和治疗后的D、f值均高于进展组,治疗后的D*值低于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ADC、D*值和治疗后D*、f值评估TACE治疗HCC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01、0. 759、0. 609、0. 644,治疗前或治疗后各项参数联合评估的曲线下面积为0. 809、0. 667。结论 HCC患者TACE治疗前IVIMDWI检查参数ADC*、D值和治疗后D*、f值均能较好评估疗效,且治疗前各项参数联合的评估价值最高。
2021年12期 1463-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网刊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63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5 ] - 李艳艳;贾爱华;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联合血清炎症因子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112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48例)和未感染组(n=64);收集2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居住地、饮酒史、抽烟史、体重指数是否发生胰腺炎或心肌梗死),检测2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联合血清炎症因子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是影响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的AUC(0. 996)高于单个指标AUC[血清淀粉酶(0. 870)、肌酸激酶(0. 870)、TNF-α(0. 833)及IL-6(0. 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5. 80%和96. 90%,也优于单个指标检测(P <0. 01)。结论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等是影响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检测效能优于单独指标检测。
2021年12期 1468-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网刊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17 ] - 王雄;唐向阳;曹莉;方国真;方平;温晶;施雪英;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狭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及正常剂量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尿激酶治疗,低剂量组采取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正常剂量组采取正常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后5 d、1周及2周时的临床有效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低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5 d、2周时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周时,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周时,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NSE、S-100β、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狭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尿激酶,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患者的神经组织损伤有关。
2021年12期 1473-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网刊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133 ] - 乐大峰;张瑶琳;李声凤;葛琪容;刘琳丰;卢玉惺;
目的 探讨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AVF)不同血管缝合方式在血液透析患者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18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A、B、C组,每组均接受AVF术; A组采用连续缝合法、B组采用间断缝合法、C组采用连续-间断缝合法,比较3组术后24 h、6个月及1年时的瘘管畅通率,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内瘘狭窄血管内径、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扩张期最大流速(EDV)、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动脉横截面、横断面积及肱动脉阻力指数(RI);观察3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出血、血栓、内瘘处静脉高压、头V末端扩张)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 h、6个月及1年时的瘘管畅通率比较,B、C组的瘘管畅通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C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内瘘狭窄血管的血管内径、横断面积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C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内瘘血管狭窄部位Vmax、肱动脉RI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B及C组术后在出血、血栓、内瘘处静脉高压及头V末端扩张等并发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VF术应用间断缝合法及连续-间断缝合法均能有效提高瘘管畅通率,促进内瘘血管狭窄部位血流速率,术后并发症少。
2021年12期 1478-1482+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网刊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3 ] - 王霞;沈爱武;刘海云;徐珊;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CT检查时的3种评分方法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SAP患者240例,根据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80)和预后良好组(n=160),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于入院第2天予腹部CT检查,分别进行CT严重指数(CTSI)、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EPIC)评分;同时收集两组患者入院时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胰蛋白酶激活肽(TAP)、血管生成张素2(Ang-2)及D-二聚体(D-D)水平,分析3种CT评分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工作曲线法分析3种CT评分对SAP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SAP预后不良组患者MCTSI、EPIC和CTSI评分及血清CRP、PCT、IL-6、D-D、TAP和Ang-2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SI、MCTIS和EPIC评分与SAP患者血清中CRP、PCT、IL-6、D-D、TAP和Ang-2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PIC、MCTIS和CTSI评分联合应用较各单独CT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AP患者EPIC、MCTIS和CTSI评分与血清学指标相关,且3种CT评分联合应用对SAP预后有较高价值。
2021年12期 1483-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网刊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8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