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迪;黄劲;姚昌昊;王梅竹;程敏;郭鑫瑶;廖万清;康颖倩;
目的 探讨不同品系小鼠侵袭性真菌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 取白念珠菌ATCC10231T菌株(标准菌株)、GYWu27菌株[临床艾滋病(AIDS)病人来源)、GYF76菌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病人来源]、N110菌株(健康人来源)及新生隐球菌H99T菌株(标准菌株)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离心重悬于无菌盐水中,采用分光光度法及细胞计数板调整菌液浓度至所需浓度; 4~6周龄SPF级KM小鼠和Balb/c小鼠各30只,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注射浓度1×106、1×107、1×108、1×109及1×1010CFU/L白念珠菌ATCC10231T菌株,观察14 d内小鼠的死亡速率筛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适浓度;取4~6周龄SPF级KM小鼠和Balb/c小鼠各50只,随机均分为GYWu27组、GYF76组、N110组、H99T组及生理盐水(Saline)组,各菌株感染组小鼠经侧尾静脉注射最适浓度菌液感染、Saline组小鼠注射Saline,记录各组小鼠30 d内的一般状态、体质量及90 d内的生存情况;取GYWu27组、GYF76组及N110组死亡小鼠的肾脏、H99T组小鼠脑组织及定期分批处死的Saline组小鼠肾脏和脑组织分别制作组织匀浆、稀释后接种于含0. 05%氯霉素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检测肾脏和脑组织的真菌负荷量,接种于SDA、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养基(YPD)鉴定分离后菌株;取GYWu27组、GYF76组、N110组两种系小鼠肾脏、肝脏及H99T组两种系小鼠的肾脏、肝脏及脑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学特征。结果 侵袭性真菌感染动物模型Balb/c小鼠和KM小鼠的最适感染浓度分别为1×108CFU/L和1×109CFU/L;相同实验条件下,感染后KM小鼠一般状态较Balb/c小鼠好,白念珠菌及新生隐球菌感染的KM小鼠30 d内的体质量变化明显;白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体外培养菌株及感染小鼠体内分离菌株的培养特性无差异;白念珠菌感染的Balb/c小鼠靶器官真菌负荷量明显高于KM小鼠;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病变集中于脑组织,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病变集中在肾脏。结论 采用静脉感染方式、以1×108CFU/L白念珠菌和1×109CFU/L新生隐球菌分别感染Balb/c小鼠和KM小鼠,可构建稳定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动物研究模型。
2021年10期 1117-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8K] [网刊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8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2 ] - 王迪;黄劲;姚昌昊;王梅竹;程敏;郭鑫瑶;廖万清;康颖倩;
目的 探讨菌丝特异性基因(ECE1)和Candidalysin对白念珠菌培养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ece1Δ/Δ菌株(ECE1基因敲除菌株)、ece1Δ/Δ+ECE1菌株(ECE1基因敲除回补菌株)、BWP17菌株(Ci P30质粒转化的亲本菌株)及M2174菌株(Candidalysin毒素敲除菌株),采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37℃培养48 h并观察其培养特征,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卵黄培养基及三丁酸甘油酯培养基检测4种菌株的胞外水解酶活力,采用菌丝诱导实验观察4种菌株的菌丝形成能力;取4~6周龄Balb/c雌性小鼠70只,均分为BWP17组、ece1Δ/Δ组及ece1Δ/Δ+ECE1组、M2174组及生理盐水(Saline,阴性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侧尾静脉注射2×108CFU/L上述4种菌液及等量Saline,观察各组小鼠注射后30 d内的体质量变化和90 d内的死亡情况,同时取各组死亡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及肾脏制作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后观察各组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白念珠菌的菌落特征均表现为菌落较大、光滑湿润、呈奶油状圆形分布,在CHROMagar Candida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显示为浅绿色到深绿色;胞外水解酶检测结果显示ece1Δ/Δ+ECE1组、BWP17组及ece1Δ/Δ组的蛋白酶(SAP)及磷脂酶(PL)活力强,脂肪酶(Lip)活力阴性,但M2174组只有磷脂酶活力高表达;白念珠菌ece1Δ/Δ+ECE1菌株的菌丝形成能力最强,ece1Δ/Δ菌株菌丝形成能力最弱;感染白念珠菌后小鼠第28天时死亡率为21. 43%~57. 14%,第90天时死亡率为78. 57%~100. 00%;各感染组死亡小鼠肾脏的病理学改变情况最为明显,心、肝、脾及肺等病变较轻,以慢性炎症为主。结论 ECE1基因的表达增强了白念珠菌胞外水解酶的活力及其菌丝形成能力,ECE1基因编码的Candidalysin对感染小鼠发挥了重要的毒力作用。
2021年10期 1126-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3K] [网刊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56 ] - 张捷;何军;熊浪;陈道慧;彭宁;黎婷婷;任真奎;禹文峰;吴昌学;
目的 探索在β-淀粉样蛋白(Aβ)寡聚体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模型中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PNU282987(PNU)对Seipin蛋白表达及其介导自噬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β处理的BV2细胞的存活率筛选Aβ浓度;设置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和Aβ组(Aβ孵育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经Aβ处理后Seipin蛋白的表达水平;设置Aβ组(Aβ孵育24 h)、Aβ+PNU组(先加入PNU处理18 h、再加入Aβ孵育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β的表达水平;设置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PNU组(PNU处理18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eipin、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Beclin-1的表达;将合成的RNAi慢病毒感染BV2细胞,设置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靶向Seipin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Seipin)组,观察Seipin被干扰情况;设置NC+Aβ组(加入NC和Aβ共同孵育)、NC+Aβ+PNU组(加入NC、Aβ和PNU共同孵育)及si-Seipin+Aβ+PNU组(加入si-Seipin、Aβ和PNU共同孵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β和LC3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着Aβ浓度的增加,BV2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浓度为1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为70%,故选择该Aβ浓度为造模浓度;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Aβ处理的BV2细胞Seip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 05);与Aβ组相比,Aβ+PNU组BV2细胞中A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 <0. 05);与正常组相比,PNU组BV2细胞中Seipin、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升高(P <0. 05);与NC组相比,si-Seipin组BV2细胞中Seipin蛋白水平下降(P <0. 05);与NC+Aβ组相比较,NC+Aβ+PNU组BV2细胞中A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C3-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1);与NC+Aβ+PNU组比较,si-Seipin+Aβ+PNU组BV2细胞中A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C3-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 01)。结论 Aβ处理BV2细胞后Seipin降低,PNU能够抑制Aβ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PNU上调Seipin增强BV2细胞的自噬、降解Aβ有关。
2021年10期 113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网刊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8 ] - 贾义;代杰;杨洁;张亮亮;曾柱;
目的 研究硒结合蛋白1(SBP1)对巨噬细胞中硒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50μg/L佛波酯(PMA)诱导单核细胞株THP-1培养48 h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C组,含转染试剂)、阴性对照组(NC组,含转染试剂和阴性对照引物)及沉默组(Si组,含转染试剂和SBP1 siRNA引物);细胞转染24 h后提取总RNA、48 h后提取总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BP1和硒蛋白基因SEPHS2、SELENOH、TXNRD3、GPX1、SELENOK、SELENOS、MSRB1、SELENOT、SELENOW及SELENOV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BP1蛋白表达。结果 THP-1细胞经PMA诱导培养48 h后获得M0型巨噬细胞,siRNA转染后,与对照组相比,SB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76%(P <0. 001)和50%(P <0. 05); SBP1基因沉默后的巨噬细胞中,硒蛋白SEPHS2、SELENOH、TXNRD3、GPX1、SELENOK和SELENOS mRNA表达上调(P <0. 001),硒蛋白MSRB1、SELENOT和SELENOW mRNA表达下调(P <0. 01);硒蛋白SELENOV mRNA表达不变。结论 SBP1基因沉默可以调节巨噬细胞中硒蛋白的表达。
2021年10期 1140-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网刊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5 ] - 石松;薛殿婷;张培;石静;孙达权;
目的 探讨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3(MAPK3)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正常人肝细胞系HL-7702细胞,采用TRIzol法抽提细胞总RNA,以此为模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反转录扩增MAPK3基因的蛋白编码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测序鉴定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命名为p GEX-MAPK3GST);将p GEX-MAPK3GST导入细菌Rosetta(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MAPK3融合蛋白(GST-MAPK3),采用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纯化MAPK3融合蛋白(GST-MAPK3),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GST-MAPK3的蛋白纯度和验证目的蛋白。结果 RT-PCR法成功克隆了人MAPK3基因的蛋白编码区,DNA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无任何突变;用克隆获得的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p GEX-MAPK3GST,通过原核表达的方式获得了GST-MAPK3,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了GSTMAPK3。结论 成功克隆人MAPK3基因并获得MAPK3蛋白,可用于体外研究MAPK3对细胞角蛋白18(CK18)的磷酸化作用。
2021年10期 1145-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网刊下载次数:84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960 ] - 邱红燕;刘学;周雪;吴林菁;肖婷;茅向军;沈祥春;陶玲;
目的 建立天麻苷元脂质体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测定天麻苷元脂质体含量的方法,以包封率(EE)、平均粒径、粒径范围和多分散指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薄膜分散法制备天麻苷元脂质体,优化天麻苷元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结果 天麻苷元脂质体最佳处方为天麻苷元-大豆磷脂-胆固醇(1∶3∶1);最佳制备工艺为40℃旋转蒸发回收有机溶剂,超纯水10 m L,40℃水合30 min,50℃超声10 min,10 000 r/min高速剪切3 min,采用脂质体挤出器0. 8、0. 4μm滤膜分别挤出3次、0. 1μm滤膜挤出7次;采用最优制备工艺即得平均粒径为150. 39 nm,EE为21%,外观为微带淡蓝色乳光的半透明乳白混悬液。结论 HPLC适用于天麻苷元脂质体的定量测定,单因素实验优选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可靠,最佳处方和工艺制备所得天麻苷元脂质体外观形态良好、粒径适中。
2021年10期 1151-1155+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网刊下载次数:58 ]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24 ] - 严芝强;成兴真;王杨;聂微;杨芳;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Bβ链-1689T/G及HinfⅠA/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51例为胃癌组,与胃癌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1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Fg Bβ链-1689以及HinfⅠ位点基因型,采用相对危险变化值比(OR)及95%CI分析Fg Bβ链多态性位点与胃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Fg Bβ链-1689 T/G位点TT、TG、GG基因型分布及T/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Fg Bβ链-Hinf IA/C位点AA、AC、CC基因型分布及A/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纤Fg Bβ链-1689T/G、Hinf IA/C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转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Fg Bβ链-1689T/G、Hinf IA/C位点间形成的T*A单倍体型在胃癌组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 <0. 05),T*C单倍体型的频率胃癌组低于对照组(P <0. 05); Fg Bβ链-Hinf IA/C位点AC基因型与胃癌的相对危险度分析,其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 888,1. 105~3. 224。结论 Fg Bβ链HinfⅠA/C的AC基因型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C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发病的致病基因; T*A单倍体型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T*C单倍体型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2021年10期 115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网刊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2 ] - 谢青云;雷泽华;高峰畏;刘宇;龚杰;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10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53,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和对照组(n=51,单纯采用TACE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时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时的组织MVD及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甲胎蛋白、b FGF、VEGF水平;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8个月内的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第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时,观察组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组织MVD、b FGF、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后肝区疼痛、发热、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TACE联合MWA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疗效优于单独TACE,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组织MVD、b FGF、VEGF水平,并提高生存率。
2021年10期 1163-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网刊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2 ] - 贺晓红;顾星;黄仕琼;何进;
目的 探讨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特点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54例合并MP感染者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51例单纯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哮喘常规治疗1~2周,观察组同时给予抗MP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时,检测2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及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s)水平;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2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合并MP感染者在治疗结束后行支原体抗体(MP-IgM)检查确定MP-IgM转阴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患儿外周血IL-5、IL-8、TNF-α、MCP-4、Cys LTs与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MP-IgM转阴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4周后的血清IL-5、IL-8、TNF-α、MCP-4及Cys LT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P-IgM转阴率85. 19%,且其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与MP-IgM转阴率呈负相关(P <0. 05)。结论 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经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越大则预后越好。
2021年10期 1169-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网刊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68 ] - 钟渠梁;张发财;马洪贵;申智勇;胡柏龙;
目的 评价改良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对上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1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改良组(n=43),对照组先侧卧位下行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切除,然后改为平卧位下腹部切口开放手术行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改良组30~70°侧卧位下行改良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天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随访12~48个月,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术后发热、肠梗阻、漏尿以及其它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侧别、肿瘤部位、肿瘤复发、术后发热、肠梗阻、漏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血清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改良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改良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相较于传统手术体位,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症状轻等优点。
2021年10期 1174-117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网刊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19 ] - 秦源坤;陆帆;龚晗;江智惠;郭丹;孙念梅;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总产程> 24 h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单活胎、足月、头位、总产程>24 h的初产妇109例,选择其中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经阴道分娩总产程<24 h的产妇19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总产程> 24 h的产妇中转剖宫产情况,比较2组产妇产时、产后情况,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脐动脉血p H <7. 20及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比例,产后随访1年统计患病情况。结果 109例总产程>24 h的产妇中转剖宫产7例,剖宫产发生率为6. 90%;观察组潜伏期延长、分娩镇痛、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尿潴留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产褥感染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脐动脉血p H <7. 20及转NICU比例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新产程标准下总产程> 24 h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不会增加新生儿发病率及产褥感染比例,但会增加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尿潴留等比例。
2021年10期 1179-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网刊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3 ] - 彭洁;谢亮;郑柳;
目的 探讨术前F-NLR评分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95例行PDAC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采集外周血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FIB和NLR阈值后计算F-NLR评分,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F-NLR评分对PDA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FIB=3. 47 g/L、NLR=2. 56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709、0. 687,对PDAC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DAC患者F-NLR评分0分26例(27. 37%)、1分39例(41. 05%)、2分30例(31. 58%),不同F-NLR评分患者的肿瘤切缘状态、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和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 F-NLR评分为0、1及2分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 81个月(95%CI为29. 22~36. 39)、30个月(95%CI为26. 60~33. 46)及25个月(95%CI为1. 78~28. 36),高F-NLR评分PDAC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差于F-NLR评分为0~1分PDAC患者(P <0. 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1切缘、CA19-9≥200 000 U/L、淋巴结阳性率≥20%和术前高F-NLR评分是影响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PDAC患者术前F-NLR评分,对预测PDAC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的价值。
2021年10期 1183-1187+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网刊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0 ] - 雷光霞;廖春雁;王鉴;
目的 分析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或无创)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周-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完善头颅超声检查的早产儿145例,其中90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早产儿根据头颅超声检查分为PIVH组及非PIVH组,55例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早产儿根据头颅超声检查分为PIVH组及非PIVH组,分别对围生期、早产儿资料中19项可能影响早产儿发生PIVH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无创通气早产儿,单因素分析显示PIVH组与非PIVH组胎龄、通气时长、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与无创通气早产儿发生PIVH呈正相关(OR=2. 687,P <0. 05);有创通气早产儿,单因素分析显示PIVH组与非PIVH组有创通气时长、气管插次数、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OR=5. 990,P <0. 05)及有创通气时长(OR=1. 127,P <0. 05)与有创通气早产儿发生PIVH呈正相关。结论 代谢性酸中毒是无创通气早产儿发生PIVH的主要危险因素,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是有创通气早产儿发生PIVH的主要危险因素,且PIVH的发生与通气时长呈正相关。
2021年10期 1188-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网刊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8 ] - 任娟娟;倪茂美;汪希珂;
目的 探讨氯雷他定联合糠酸莫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时的鼻炎症状(TNSS)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比较2组患者停药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91. 7%)优于对照组(7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2组患者TNSS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及4周时,2组患者TNSS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2周及4周时观察组患者TNSS评分、临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停药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症状复发率(21. 82%)低于对照组(47. 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1712,P <0. 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优于单一氯雷他定治疗,复发率低。
2021年10期 1195-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网刊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61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04 ] - 李曼珊;杨珊;黎梅;宋海霞;李彦;林虹;
目的 探讨5 413例孕妇年龄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5 413例贵阳市部分三级以上医院住院分娩单胎活产的孕妇,按年龄大小分为适龄组(<35岁) 4 848例、高龄组(35~39岁) 502例及超高龄组(≥40岁) 63例,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盆腔炎、甲状腺疾病、子痫前期、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营养和代谢疾病、子宫肌瘤、肥胖症、低蛋白血症、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胎盘前置、胎膜早破、子宫瘢痕、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肝胆疾病、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及胎儿畸形)、分娩并发症(剖宫产、镇痛、子宫破裂、生殖道裂伤、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儿窘迫、脐带绕颈及难产)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早产低体质量儿及巨大儿),计算其发生率;以适龄组孕妇为标准,将高龄组和超高岭组与适龄组孕妇有差异的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评估孕妇年龄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 住院分娩产妇主要集中在<35岁年龄段占89. 6%,而≥35岁高龄孕产妇占10. 4%;高龄组和超高龄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中的盆腔炎、子痫前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子宫瘢痕及妊娠合并肺部疾病的发生率高于适龄组孕妇(P <0. 05),分娩并发症中的剖宫产率高于适龄组、生殖道裂伤比例低于适龄组(P <0. 01),新生儿不良结局中的早产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 <0. 01);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组孕妇妊娠合并盆腔炎(OR=2. 032)、子痫前期(OR=2. 157)、糖尿病(OR=1. 853)、子宫肌瘤(OR=1. 768)、胎盘前置(OR=5. 122)、子宫瘢痕(OR=2. 395)、肺部疾病(OR=5. 555),分娩并发症中的剖宫产(OR=2. 518)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中的早产(OR=2. 075)的发生风险高于适龄组,P <0. 05;超高龄组孕妇妊娠合并糖尿病(OR=2. 494)、子宫肌瘤(OR=7. 176)、胎盘前置(OR=5. 587),分娩并发症中的剖宫产(OR=3. 367)的发生风险高于适龄组,P <0. 05;高龄组和超高龄组孕妇分娩并发症生殖道裂伤(OR=0. 461、0. 338)的发生风险低于适龄组,P <0. 05。结论 年龄是妊娠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对高龄孕妇的管理。
2021年10期 120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网刊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61 ] - 张万义;孟庆伟;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T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诊断对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将248例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脑卒中分为观察组(合并脑卒中,n=113)和对照组(单纯H型老年高血压,n=135),于治疗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所有患者IMT、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同时检测空腹血清Hcy、T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血糖(GLU)、Hs-CRP及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组患者IMT与SBP、DBP、Hcy、TCHOL、TG、HDL-C、LDL-C、GLU、Hs-CRP、INS、IRI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比较有差异的指标中影响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MT单一或影响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诊断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IMT、SBP、DBP及Hcy、Hs-CRP、TCHOL、LDL-C水平、IR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MT与SBP、DBP、Hcy、Hs-CRP、TCHOL、LDL-C、IRI呈明显正相关性(r=0. 325、0. 301、0. 627、0. 425、0. 586、0. 573、0. 372,P <0. 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T、Hcy、Hs-CRP、TCHOL、LDL-C是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4. 532、3. 265、2. 351、1. 352、1. 867); ROC曲线显示,IMT诊断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AUC为0. 816,95%CI为0. 742~0. 8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 5%和91. 2%; IMT、Hcy、Hs-CRP、TCHOL、LDL-C联合诊断AUC为0. 904,95%CI为0. 846~0. 9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 6%和93. 8%。结论 IMT、血清Hcy、TCHOL、LDL-C及Hs-CRP联合检测对诊断H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2021年10期 1206-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网刊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12 ] - 黎春宇;明全;
目的 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DPMAS联合PE治疗的35例HBV-ACL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2例仅行PE治疗的HBV-ACLF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一般临床资料、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存活率、PE次数、血浆用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2周、4周、8周、12周时两组患者的血清ALB、ALT、TBIL水平、INR以及PT,比较治疗4周、12周时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黄疸症状的改善率和MELD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MELD评分、INR、ALB、ALT、TBIL以及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PE治疗次数、血浆用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周时INR升高,治疗2周、4周时ALB、TBIL降低、PT延长,观察组治疗4周时消化道症状和黄疸症状改善率较高(P <0. 05),但治疗12周时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4周、12周时MELD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PMAS联合PE治疗能提高HBV-ACLF短期疗效,减少PE治疗次数和血浆用量,但二者长远疗效相当,存活率差异不明显。
2021年10期 1211-1215+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网刊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48 ] - 路鑫;杨鹏;刘伟臣;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对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检测血清神经因子S100β蛋白、β-内咖肽(β-EP)、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1周时,2组患者血清MPO、SOD水平及ADL评分、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MDA、S100β蛋白、β-EP、NSE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对急诊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优于单一脑苷肌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损伤有关。
2021年10期 1216-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4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65 ] - 陈建宇;钟扬;刘志;陈辉;谢亮;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49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9),对照组采用胆道探查取石联合T管引流术及纤维胆道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及肾上腺素(EP)、皮质醇(CO)、自然杀伤细胞(NK)、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1年残石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7天时,2组患者血清ALP、AST、TBIL及ALT水平低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血清EP、CO、NK、IL-6及C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年残石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优于胆道探查取石联合T管引流术及纤维胆道镜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和降低应激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及复发率。
2021年10期 1221-1225+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网刊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8 ] - 肖霞;李中福;郭轶;高云瀚;胡淞;
目的 探究经鼻-空肠营养管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指标、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采用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8天时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等营养学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2组患者ALB、TFN、PA、Hb水平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且实验组ALB、TFN、PA、Hb水平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下床时间明显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8天,2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但实验组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 07%,低于对照组的26.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行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
2021年10期 1226-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网刊下载次数:103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64 ] - 陈昆;陈培基;周章南;蔡惠民;陈旭义;
目的 分析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与传统颈前路开放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组(显微组)和传统颈前路开放术式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的颈椎功能、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全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及疼痛程度,观察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硬膜损伤、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伤口内血肿、内固定松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月时疗效比较,显微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手术后3个月时,两组颈椎功能评分、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显微组又高于同期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终访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显微组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终访时全颈椎生理曲度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显微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终访时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显微组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硬膜损伤、血肿、内固定松动及总发生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显微组均低于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颈前路开放术。
2021年10期 1231-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网刊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2 ] - 罗楠;钟萍;凌华;赖琼;赵文静;杨畅;杨婧;樊汶露;吴欢;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6例初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体检时、食管癌组放疗前及放疗4周时的血清Stathmin、VEGF-C及SCCAg水平,比较不同放疗效果(放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不同预后(未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tathmin、VEGF-C及SCCAg水平及差值。结果 食管癌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tathmin、VEGF-C及SCC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放疗后较放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放疗后,放疗有效组食管癌患者的血清Stathmin、VEGF-C及SCCAg水平低于无效组、放疗后与放疗前降低差值大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未复发转移组食管癌患者血清Stathmin、VEGF-C及SCCAg水平低于复发转移组,放疗后与放疗前降低差值大于复发转移组(P <0. 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血清Stathmin、VEGF-C及SCCAg呈高表达,Stathmin、VEGF-C及SCCAg检测对评估食管癌患者放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2021年10期 1236-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网刊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