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敏;罗昭逊;黄健;晏娇艳;陆景润;莫非;张姝;
目的 探究乳腺癌(BC)中Casitas B系淋巴瘤原癌基因(CBL)的表达和靶向CBL的miRNA的筛选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乳腺外科30例手术切除的BC组织及癌旁组织,将标本组织分为BC组和癌旁组,利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BL在B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CBL与BC的肿瘤纯度和免疫浸润相关性;使用Tar Base和miRWalk数据库预测靶向CBL miRNAs,进一步验证筛选的miRNA在B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CBL在BC组织中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表达水平与BC转移和预后相关(P <0. 05);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CBL的表达与肿瘤的纯度呈负相关性(r=-0. 118,P <0. 05),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性;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共获得5个靶向CBL miRNAs,经qRT-PCR验证hsa-let-7e-5p在BC中高表达(P <0. 05)。结论 CBL在BC中低表达,其低表达可能受hsa-let-7e-5p的负调控,且与BC转移、预后及免疫浸润相关。
2021年08期 869-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3K] [网刊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5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6 ] - 刘敏;黄健;晏娇艳;杨烨;袁艳;何芸;宋孝晗;莫非;罗昭逊;张姝;
目的 筛选并验证乳腺癌(BC)中潜在的关键基因(Hub基因),探讨其在BC中的发生机制并寻找以Hub基因为靶点治疗BC的潜在化合物。方法 使用GEO2R在线工具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B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层面进一步筛选潜在的Hub基因;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层面对Hub基因在BC组与癌旁组的表达进行验证,绘制Hub基因的生存曲线,分析DEGs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和调控机制,从Connectivity map(Cmap)数据库中筛选具有抗BC活性的候选化合物。结果 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表明11个Hub基因及编码的蛋白在BC组中表达上调,功能分析表明,MELK、CDK1、HMMR和AURKA 4个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GINS2、RRM2和CDC45基因与DNA复制或修复相关,SMC4、PRC1和TOP2A与细胞分裂相关;Cmap数据库分析共鉴定出6个具有抗BC活性的候选化合物。结论 筛选出11个Hub基因,其表达与BC患者预后相关。
2021年08期 876-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39K] [网刊下载次数:72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02 ] - 秦兰;孙佳;刘春花;陆苑;潘洁;李勇军;王永林;林昌虎;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UPLC-ESI-MS/MS)检测隔山消中告达亭、松脂素、白首乌二苯酮、阿魏酸、没食子酸、东莨菪内酯、丁香酸及绿原酸8个成分含量的标准。方法 选取13批不同产地隔山消,采用UPLC-ESI-MS/MS法,以ACQUITY UPLC BEH C18(2. 1 mm×100 mm,1. 7μm)为色谱柱,0. 1%甲酸水溶液-0. 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 35 m L/min、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和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检测其中告达亭、松脂素、白首乌二苯酮、阿魏酸、没食子酸、东莨菪内酯、丁香酸及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告达亭、松脂素、白首乌二苯酮、阿魏酸、没食子酸、东莨菪内酯、丁香酸及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于1. 860~119. 048μg/L、148. 950~4 766. 400μg/L、186. 012~47 619. 045μg/L、5. 813~11 904. 760μg/L、2. 325~148. 809μg/L、3. 720~952. 380μg/L、37. 202~4 761. 900μg/L及3. 720~1 904. 76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 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95. 247%~102. 432%; 13批样品中告达亭、松脂素、白首乌二苯酮、阿魏酸、没食子酸、东莨菪内酯、丁香酸及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 443~2. 958μg/g、6. 794~22. 436μg/g、33. 584~649. 745μg/g、1. 828~55. 290μg/g、0. 102~0. 304μg/g、0. 525~5. 213μg/g、2. 052~7. 757μg/g及8. 042~31. 608μg/g;不同批次各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白首乌二苯酮含量最高,松脂素、阿魏酸和绿原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余成分含量较低。结论 UPLC-ESI-MS/MS法可作为隔山消药材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
2021年08期 886-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网刊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52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58 ] - 张强;罗彩云;孙达权;曾志锐;郑志菊;徐国强;
目的 探究Nedd4家族交互作用蛋白2(Ndfip2)对人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染色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Ndfip2在肝癌组织和和肝癌细胞SMMC-7721、Hep G2中的表达;在SMMC-7721和Hep G2细胞中转染靶向Ndfip2小干扰RNA(si-Ndfip2)和无义siRNA序列分别构建Ndfip2基因沉默(si-Ndifip2)组和阴性对照(NC),蛋白印迹检测转染效率;采用划痕、Transwell以及形态学观察检测NC和si-Ndifip2组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形态学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Ndfip2表达显著上调(P <0. 05);与正常肝细胞LO2细胞比较,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 G2细胞中Ndfip2表达均明显上调(P <0. 01); Ndfip2 si-RNA转染SMMC-7721和Hep G2细胞后,Ndfi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 <0. 01);划痕实验、Trasnwell实验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与NC组比较,si-Ndifip2组SMMC-7721和Hep 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P <0. 01),细胞形态上皮样转化;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与NC组比较,si-Ndifip2组SMMC-7721和Hep G2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 <0. 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则增加(P <0. 05)。结论 沉默Ndfip2基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MT过程有关。
2021年08期 893-899+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7K] [网刊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0 ] - 程莉;蒲秋易;左冠超;
目的 利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石菖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含量,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乳鼠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含量;正常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培养组、基质组(缺氧液处理细胞)和石菖蒲组(60、80、100、120、140、160、180及200 mg/L石菖蒲挥发油培养3~5 d),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共检出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 78%,主要含有甲基乙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异丁香粉甲醚、α-细辛醚、β-细辛醚等,其中β-细辛醚含量最高(54. 75%)、其次为α-细辛醚(32. 18%)、异丁香粉甲醚(2. 27%)、甲基异丁香酚(1. 73%)及甲基乙丁香酚(1. 60%);基质组与正常培养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基质组比较,60~180 mg/L石菖蒲挥发油组细胞存活率升高,200 mg/L石菖蒲挥发油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是β-细辛醚,可提高乳鼠心肌细胞活力。
2021年08期 900-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45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67 ] - 姚瑞;杨鲤宁;安慰;张阔亮;安晓妤;
目的 了解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护理专业三年级应届高职护生263名,于实习结束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具有照护经历、高考第一志愿、专业选择原因、专业喜爱程度、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及家庭关怀氛围)和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I,包括认知(14个条目,对关怀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勇气(13个条目,主动关心自己、他人及处理未知情况的能力)及耐心(10个条目,耐性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给予关怀对象时间及空间上的支持) 3个维度]进行调查,比较CA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其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 本调查群体CAI总分为(180. 75±16. 91)分,处于国内常模中等分段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 866,P <0. 001),认知、勇气,耐心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水平(t=-9. 347、-1. 790、-10. 460,P <0. 05或P <0. 001);是否具有照护经历、第一志愿是否为护理专业、专业喜爱程度、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家庭关怀氛围、学校关怀氛围是影响其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P <0. 05或P <0. 01)。结论 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多途径重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2021年08期 905-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网刊下载次数:73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27 ] - 姚丽娜;张鹏举;
目的 探究miR-130a通过调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处理,n=20)、模型组(手术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n=20)和模拟转染组(手术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后,将miR-130a模拟转染注射到大鼠的侧脑室,n=20),通过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量表(m NSS)评估手术后第1、10和25天时的神经缺陷程度;用RT-PCR分析用miR-130a和PTEN表达;荧光素酶法测定野生型-PTEN和突变型-PTEN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水平,蛋白印迹法分析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及磷酸化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c-Raf)表达。结果 miR-130a模型组大鼠的m NSS评分,miR-130a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功能损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miR-130a mRNA、p-AKT、p-GSK3β及p-c-Raf表达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PTEN mRNA表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模拟转染组miR-130a mRNAp-AKT、p-GSK3β及p-c-Raf表达升高,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PTEN mRNA表达降低(P <0. 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0含量降低、IL-6和TNF-α含量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模拟转染组IL-10含量升高、IL-6和TNF-α含量降低(P <0. 05);与模拟对照组比较,仅miR-130a模拟组抑制了野生型-PTEN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 <0. 05)。结论 miR-130a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轴和PTEN减轻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2021年08期 910-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网刊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6 ] - 张娜;易茂林;
目的 探究LncRNA XIST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49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培养甲状腺上皮细胞系Nthy-ori 3-1和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FTC-133、SW579、WRO,采用q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各细胞中LncRNA XIST和miR-133a的表达;培养TPC-1和FTC-13细胞,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DMSO组、oe-NC组、oe-XIST组、si-NC组、si-XIST组、oe-NC+NC mimic组、oe-XIST+NC mimic组、oe-NC+miR-133a mimic组及oe-XIST+miR-133a mimic组,RNA pull down检测LncRNA XIST和miR-133a的结合情况,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qRT-PCR检测LncRNA XIST和miR-133a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甲状腺癌组织中LncRNA XIST表达降低,miR-133a表达升高(P <0. 05);与甲状腺上皮细胞系Nthy-ori 3-1比较,TPC-1、FTC-133、SW579、WRO细胞中LncRNA XIST表达显著升高,miR-133a表达降低(P <0. 05);与oe-NC组比较,oe-XIST组细胞48 h和72 h时增殖能力增强(P <0. 05);与si-NC组比较,si-XIST组细胞48 h和72 h时增殖能力降低(P <0. 05)。与oe-NC组比较,oe-XIST组细胞凋亡比例降低(P <0. 05);与si-NC组比较,si-XIST组细胞细胞凋亡比例升高(P <0. 05);与oe-NC+NC mimic比较,oe-XIST+NC mimic组细胞中XIST表达升高,oe-NC+miR-133a mimic组细胞中miR-133a表达升高,oe-XIST+miR-133a mimic组细胞中XIST和miR-133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oe-XIST+NC mimic比较,oe-XIST+miR-133a mimic组细胞中miR-133a表达显著升高(P <0. 05)。结论 Ln cRNA XIST在甲状腺癌细胞中过表达,其通过海绵吸附miR-133a,进而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2021年08期 917-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6K] [网刊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1 ] - 廖付军;鲍海龙;谢登海;吴代琴;李洁琪;李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疑似CHD患者198例,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n=130)和非CHD组(n=68),收集2组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抽取2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 L,采用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胆红素(TBIL),并计算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LDL-C/(TBIL+HDL-C)和TC/(TBIL+HDL-C);对CHD患者用美国心脏协会的冠脉图像分级量化表进行Gensini评分,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各血脂指标及综合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取相关系数较高的前4个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TC/(HDL-C+TBIL)、LDL-C/(HDL-C+TBIL)水平均明显增高(P <0. 01),而TBIL明显降低(P <0. 01),且TC/(HDL-C+TBIL)、LDL-C/(HDL-C+TBIL)随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而TBIL随Gensini积分降低而降低(P <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C/(HDL-C+TBIL)、LDL-C/(HDL-C+TBIL)均为CHD独立危险因素(P <0. 01); ROC曲线分析提示TC/(HDL-C+TBIL)为CHD诊断最佳截点(cut off)值为0. 429、特异性0. 867及敏感性0. 769,LDL-C/(HDL-C+TBIL) cut off值为0. 209、特异性0. 794及敏感性0. 861。结论 TC/(HDL-C+TBIL)、LDL-C/(HDL-C+TBIL)均为CHD独立危险因素,TBIL为CHD保护因素; TC/(HDL-C+TBIL)反映冠脉狭窄程度特异性高于LDL-C/(HDL-C+TBIL),但敏感性较低。
2021年08期 925-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网刊下载次数:40 ]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47 ] - 袁炜;梁潇;刘盈盈;曾令霞;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38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收集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居住地及年收入)、既往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超重/肥胖、CHD诊断分型、合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TIA/脑卒中及手术情况(PCI史、冠脉造影史)等资料,于入组时、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所有患者的焦虑状况,分析PCI术后焦虑状态改善与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关系和不同疾病状况的关系;针对PCI术后6个月时患者焦虑状态改善、稳定和恶化3种结局,分析患者既往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超重/肥胖、CHD诊断分型、合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TIA/脑卒中及手术情况(PCI史、冠脉造影史)等因素对于焦虑状态发展的影响。结果 438例患者中106(24. 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轻度16. 0%、中度2. 7%及重度5. 5%),其中女性患者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 019);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患者焦虑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P=0. 017);术后1个月患者的焦虑状态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患者的焦虑状态较1个月时加重;术后6个月时焦虑状态的改善与高龄(P=0. 016)、TIA/脑卒中呈负相关(P=0. 043)。结论 冠心病行PCI患者焦虑发生与性别、受教育水平有关; PCI术后1个月焦虑状态可明显改善、但术后6月时呈现增加趋势;应特别关注TIA/脑卒中心梗患者PCI术后的心理状况。
2021年08期 931-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网刊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02 ] - 张蘅辞;邹培远;朱晓萍;
目的 探讨儿童胸腔积液(PE)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PE患儿58例,收集患儿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抽取患儿入院时PE 10 m L,取3 m L采用电阻抗凝法检测总细胞数、白细胞数,取3 m L采用分光光度免疫法检测总蛋白、腺苷脱氨酶(ADA)及乳酸脱氢酶(LDH),取4 m L采用羟基乙酸酯培养基行胸水细菌培养;抽取患儿入院时空腹静脉血8 m L,离心取血清4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被动凝集法分别检测血清Epstein-Barr病毒(EBV)、结核杆菌、沙门菌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抽取疑似真菌感染患儿空腹静脉血,采用动态显色法和ELISA分别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抽取患儿入院时空腹静脉血4 m L,采用BDBACTECTMFX全自动微生物培养仪行血液细菌培养;取患儿入院时痰液6 m L,采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行痰细菌培养、并痰液涂片显微镜镜检查真菌;采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CT)、胸部X线平片及B超行患儿影像学检查积液量及积液部位与感染病原体的关系。结果 PE患儿以发热(60. 3%)、咳嗽(56. 9%)及呼吸困难(25. 9%)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体征主要以患侧呼吸音减弱(37. 9%)为主;细菌感染患儿PE以细胞总数和白细胞总数增高为主(P <0. 001),结核杆菌感染患儿PE以ADA增高为主(P=0. 002);感染性PE以细菌性(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为主,<3岁PE儿童以细菌感染为主(P <0. 05)、结核感染常见于> 7岁儿童(P <0. 05);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PE患儿以少量液体居多,非感染因素性PE患儿以中量液体为主,结核性PE患儿以大量液体为主。结论 感染是导致PE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多见于肺炎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年龄较小PE患儿以细菌感染多见,年龄较大患儿以结核感染多见。
2021年08期 937-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网刊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1 ] - 邬玉林;杨晓华;唐玉坤;周恩瑜;刘亮;
目的 探究Super PATH入路方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关节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115例THA手术患者,58例采用Super PATH入路(观察组)、57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时间、单腿站立测试时间、6 min步行测试(6MWT)距离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时血清IL-6、ESR,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TUGT时间均较术前增加、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单腿站立测试时间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术后3个月时6MWT距离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IL-6及ESR均较术前上升,但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及ESR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Super PATH入路行THA的早期疗效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且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2021年08期 94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网刊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7 ] - 苟显娜;赵丽莉;陈黎艳;孙赛男;唐向东;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应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疑为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经TCD、CDF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记录DSA检出颈内动脉狭窄的数量、位置、类型及严重程度;以DSA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TCD、CDFI单一检查或联合检查结果与DSA检查比较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68例患者通过DSA检出双侧狭窄24例(35. 3%)、单侧闭塞22例(32. 4%)、单侧狭窄22例(32. 4%),共检测血管136支,正常46支(33. 8%)、颈内动脉狭窄血管90支[包括重度狭窄67支(49. 2%)、闭塞23支(16. 9%)];对比DSA检测结果,CDFI的准确率为96. 7%,TCD的准确率为93. 3%,CDFI联合TCD的准确率为97. 8%,CDFI、TCD二者联合检测的病变检出率高于单一的CDFI或TCD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DFI、TCD二者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高于CDFI或TCD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TCD联合CDFI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中对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
2021年08期 949-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9 ] - 李卓骏;王忠朝;温永梅;郭玲;范丽苑;
目的 探讨Super-bond C&B夹板辅助治疗重度牙周病松动牙疗效及主观感受情况。方法 重度牙周病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per-bond C&B组20例(松动牙45颗)和纤维牙周夹板组20例(松动牙42颗),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Super-bond C&B牙周夹板和纤维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3个月;于固定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夹板松动情况、牙石指数,观察固定前和固定后3个月时的牙周状况[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及菌斑指数(PLI)]; 3个月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两组患者对牙切割功能、美观度及舒适度等主观感受。结果 固定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牙周夹板松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uper-bond C&B组牙石指数低于纤维牙周夹板组(P <0. 05);固定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PD、SBI、AL、PLI均较固定前降低,且Super-bond C&B组PLI低于纤维牙周夹板组(P <0. 05);固定后3个月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牙切割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uper-bond C&B组美观度、舒适度评分高于纤维牙周夹板组(P <0. 05)。结论 Super-bond C&B与纤维牙周夹板治疗重度牙周病松动牙均可有效改善牙周状况,患者对Super-bond C&B牙周夹板的主观感受更好。
2021年08期 95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网刊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36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0 ] - 郑忠梅;龚春竹;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病原体、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c Tn I)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2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病情分为轻型组(n=128)与重型组(n=96),选取同期体检的22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时和对照组儿童体检时的血清PCT、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a-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c Tn I水平;分析轻型组与重型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MP)、腺病毒(AD)、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流感病毒(IV)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儿感染的病原体分布、血清PCT、心肌酶谱及c Tn I水平。结果 3组儿童血清PCT、LDH、AST、α-HBD、CK、CK-MB及c Tn I水平比较,重型组>轻型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型组MP感染患儿所占比例高于轻型组(P <0. 05),2组支气管肺炎患儿AD、RSV及IV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性别患儿病原体感染比例、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血清PCT、心肌酶及c 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3~7岁组、7~14岁组患儿MP感染率高于<1岁组和1~3岁组(P <0. 05),1~3岁组患儿的RSV感染率高于<1岁组、<3~7岁组、7~14岁组(P <0. 05)。结论 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血清PCT、心肌酶水平升高和心肌损伤,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MP感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病情较严重。
2021年08期 959-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网刊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3 ] - 梁思远;林华骏;张勃;李培鑫;
目的 探讨毫米波局部照射腹股沟疝手术后切口对老年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70岁腹股沟疝手术后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毫米波组(n=40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围术期护理,毫米波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腹股沟伤口毫米波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术后第7天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躯体性焦虑(肌肉系统、感觉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生殖泌尿系症状、植物神经系症状等7个维度)和精神性焦虑(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以、会谈时行为表现等7个维度)的焦虑程度得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于术前、术后第7天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维度得分;于术后第7天时对毫米波组患者进行毫米波治疗依从性调查,评价患者对毫米波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毫米波组术后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肌肉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及总分等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毫米波组患者术后的焦虑状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毫米波组患者术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毫米波组睡眠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接受毫米波治疗的27位(90. 00%)患者依从性很好。结论 毫米波局部照射可改善老年腹股沟手术后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提高睡眠质量。
2021年08期 964-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网刊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7 ] - 丁文双;刘国荣;常丽君;李秀博;严青;李雯;杜洪;
目的 比较Xp11. 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细胞癌(Xp11tRCC)与TFE3阳性非Xp11tRCC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TFE3蛋白筛选TFE3阳性肾细胞癌,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TFE3基因状态筛选Xp11tRCC,对比分析Xp11tRCC与TFE3阳性非Xp11tRCC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差异。结果 TFE3阳性肾细胞癌共44例(44/135,33%),3例为Xp11tRCC,41例为非Xp11tRCC; Xp11tRCC大体及组织结构无特异性,TFE3蛋白呈均匀一致弥漫强阳性表达,TFE3基因均易位;非Xp11tRCC TFE3蛋白表达强弱不等,部分呈均匀弥漫一致强表达(7/41,17%),TFE3基因均无易位。结论 TFE3蛋白可在多种肾细胞癌亚型中表达,诊断Xp11tRCC需借助包含TFE3在内的免疫组化套餐,对TFE3弥漫核强阳性病例,需进一步加做TFE3荧光原位杂交证实。
2021年08期 970-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8K] [网刊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4 ] - 黄建新;
目的 观察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切开旋前方肌、观察组患者术中不切开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尺偏、掌屈、背伸、桡偏),术后6周时握力、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oney腕关节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均增强,且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周时,观察组患者握力、Cooney腕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8. 21%,高于对照组的89. 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不切开旋前方肌能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
2021年08期 97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网刊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6 ] - 刘洁香;徐宁;胡蛟龙;李俊文;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明确诊断的AD患者病例34例(AD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48例(STEMI组)和低危胸痛病例50例(低危胸痛组),收集3组患者基础疾病等资料、记录入院时首次血常规检测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等数据,计算NLR及PLR,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NLR和PLR对AD的诊断作用。结果 AD组和STEMI组NEUT和NLR明显高于低危胸痛组(P <0. 001),AD组PLT和PLR明显低于STEMI组(P分别为<0. 001、0. 006); AD组PLT明显低于低危胸痛组(P <0. 001),且PLR亦有下降趋势(P=0. 07); STEMI组与低危胸痛组PLT和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 402、0. 233); PLR诊断AD的能力曲线下面积(AUC)为0. 655(P=0. 008),NLR筛查STEMI和AD等高危胸痛的能力AUC为0. 778(P <0. 001),PLR对NLR筛选出的高危胸痛病例中AD的诊断能力AUC为0. 683 (P=0. 006),应用NLR联合PLR的方法较单用PLR诊断AD的特异性有明显提高(χ2=12. 027,P=0. 001)。结论 NLR联合PLR的方法可用于AD的诊断,并有较高的特异性。
2021年08期 981-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网刊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5 ] - 高维鸽;阿布都维力·阿布都热合曼;
目的 探讨地奥司明联合高频电刀肛瘘根治术用于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肛瘘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采用高频电切肛瘘根治术联合地奥司明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切肛瘘根治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3、5及7天创面的水肿状况;采用Wexnei评分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价2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排便能力和排便时肛门疼痛指数;运用ZGJ-D型四通道肛肠压力检测仪对2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采用VAS评价2组患者术后第3、6及9天的疼痛指数;比较两组患者2周内创面愈合率和治疗效果,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3、5及7天的创面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第3、5及7天创面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01);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便能力及排便时肛门疼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01); 2组患者术后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01);研究组患者术后第3、6及9天时疼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01);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 <0. 00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1)。结论 地奥司明联合高频电刀肛瘘根治术,可通过改善机体静脉循环、淋巴循环和微循环,达到有效治疗肛瘘的目的。
2021年08期 987-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网刊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