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家蝇抗真菌肽-1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

    吴坤;张迎春;邓思波;黄敏慧;吴建伟;陈峥宏;王涛;

    目的 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作用。方法 取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正常肝细胞LO2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原核串联表达及镍柱亲和层析法制备MAF-1A,采用显微观察法检测0、50及100 mg/L MAF-1A作用Hep G2细胞24 h后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0、25、50、100、200、400及800 mg/L MAF-1A分别作用于Hep G2和LO2细胞24 h后的细胞生存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0、25、50、100、200及400 mg/L MAF-1A作用Hep G2细胞24 h后对细胞的破坏性,采用细胞划痕愈合试验检测0、100及200 mg/L MAF-1A作用Hep G2细胞12和24 h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将抗凝的人红细胞浓度调节为1%体积分数,以1%Triton X-100为阳性对照组,PBS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红细胞体外溶解试验检测100、200、400、800、1200、1 800及2 400 mg/L MAF-1A作用人红细胞1 h后的溶血活性。结果 MAF-1A作用24 h后,镜下可见Hep G2细胞出现表面皱褶、坏死脱落等细胞病变效应(CPE),且浓度越高、CPE越明显;与0 mg/L组比较,各浓度组MAF-1A均对Hep G2细胞有抑制作用(P <0. 05或P <0. 01),并呈浓度依赖性,但对LO2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MAF-1A使细胞释放LDH的量增多,且LDH释放率随着MAF-1A浓度的升高而增大(P <0. 01);各浓度组MAF-1A均能抑制Hep G2细胞的迁移运动,高浓度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 <0. 05); MAF-1A浓度达2 400 mg/L时,溶血率<1%。结论 MAF-1A能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但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和红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

    2021年02期 125-13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0K]
    [网刊下载次数:103 ] |[阅读次数:152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40 ]
  • 家蝇抗真菌肽-1A对人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的机制

    吴坤;马晓琳;张迎春;邓思波;黄敏慧;吴建伟;陈峥宏;王涛;

    目的探究家蝇抗真菌肽-1A (MAF-1A)对人肝癌细胞Hep G2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原核串联表达及镍柱亲和层析法制备MAF-1A;取人肝癌细胞Hep G2进行传代培养,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浓度MAF-1A(0、50、100 mg/L)作用细胞Hep G2细胞24 h后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AF-1A(0、100、200及400 mg/L)作用Hep G2细胞24 h后的细胞周期、细胞内ROS水平及细胞凋亡率;以荧光探针法检测MAF-1A(0、100、200及400 mg/L)作用Hep G2细胞24 h后的线粒体膜电位。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MAF-1A作用后Hep G2细胞出现染色质边集,核固缩,胞膜出芽、空泡化、形成凋亡小体等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0 mg/L MAF-1A组比较,MAF-1A各浓度组均可使G0/G1期的细胞比例升高(P <0. 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 <0. 01),当MAF-1A浓度达400 mg/L时、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明显增多(P <0. 01);荧光探针检测发现,与0 mg/L MAF-1A组比较,MAF-1A可使Hep G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并且随着MAF-1A浓度的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数的占比增高。结论 MAF-1A可能通过促进线粒体膜电位下调、增加细胞内ROS含量所介导的细胞凋亡,以及阻滞细胞周期来发挥抑制Hep G2细胞的作用。

    2021年02期 v.46;No.245 131-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网刊下载次数:133 ] |[阅读次数:19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29 ]

基础研究

  • 大鼠颅骨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因素

    李曼;李明杰;李俊豪;马雨晗;姜倩;蒋婷珍;陈东东;夏冰;汪家文;

    目的 探讨大鼠颅骨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健康Sprague Dawley(SD)大鼠54只,24只雄性大鼠均分为-4、4、25及65℃温度组,12只大鼠(雌雄性各半)均分为雄性组和雌性组,18只雄性大鼠均分为1、5及10 mm/min压缩速率组,麻醉处死所有大鼠,制作大鼠头颅模型;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各组大鼠颅骨极限载荷、压缩强度及压缩模量的大小。结果 -4℃组大鼠颅骨的极限载荷、压缩强度及压缩模量参数均值分别高于4、25及65℃组(P <0. 05),4℃组大鼠颅骨的极限载荷、压缩强度参数均高于65℃组(P <0. 05);雄性组大鼠颅骨的极限载荷和压缩强度参数均值分别高于雌性组(P <0. 05); 10 mm/min组大鼠颅骨的极限载荷和压缩强度参数高于与1 mm/min组(P <0. 05)。结论 温度、性别及压缩速率可对大鼠颅骨的极限载荷、压缩强度及压缩模量3个生物力学参数产生影响。

    2021年02期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网刊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163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5 ]
  • 大鼠骨髓源性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

    马贵兰;谭艳;包伦敏;蒋红梅;

    目的 探讨使用核因子-κB寡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 DC)的方法。方法 取雄性Sprague Dawley(SD)和Wistar大鼠各10只,麻醉处死SD大鼠取胫骨制备骨髓细胞悬液、培养8 d获得树突状细胞(DC),分为Control-DC组[添加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定向诱导分化培养]、Decoy-DC组(Control-DC组基础上加5μmol/L NF-κB ODN Decoy)、脂多糖(LPS)-DC组(培养初加GM-CSF和IL-4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加LPS 10μg/L刺激)及LPS-Decoy-DC组(Decoy-DC组细胞培养至第7天加10μg/L LPS),采用倒置显微镜分别观察Control-DC组和Decoy-DC组SD大鼠骨髓细胞提取当天和培养第4~8天、LPS-DC组和LPS-Decoy-DC组SD大鼠骨髓细胞培养第8天DC的细胞形状、表面突起及集落等特征,采用吉姆萨染色评价培养第8天Control-DC组和Decoy-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DC的形态特征,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Decoy-DC组SD大鼠骨髓细胞提取当天和培养第8天DC的活细胞比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D大鼠培养第8天时骨髓源性DC的免疫表型;麻醉处死Wistar大鼠后取脾脏淋巴细胞制备反应细胞,同时将培养第8天的Control-DC组、Decoy-DC组、LPS-DC组及LPS-Decoy-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的DC中加丝裂霉素C制备刺激细胞,调整刺激细胞与反应细胞比例为1∶5得混合淋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加混合淋巴细胞)、Control-DC组、Decoy-DC组、LPS-DC组及LPS-Decoy-DC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混合淋巴细胞于490 nm处的光密度(OD490)值。结果 镜下Decoy-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的DC集落较Control-DC组少且表面突起少见,LPS-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的DC形态较LPS-Decoy-DC组多样;台盼蓝染色显示提取当天和培养第8天Decoy-DC组SD大鼠骨髓源性的DC活细胞率均> 95%(P> 0. 05);流式细胞术显示各组SD大鼠骨髓源性DC的OX-62阳性表达率均> 95%(P> 0. 05),Decoy-DC组CD80、CD86的表达较Control-DC组下调、OD490降低(P <0. 05),LPS-Decoy-DC组CD80、CD86的表达较LPS-DC组下调、OD490降低(P <0. 05)。结论 NF-κB ODN Decoy可成功诱导培养出SD大鼠骨髓源性的高活力、高纯度的稳定的tol DC。

    2021年02期 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89K]
    [网刊下载次数:106 ] |[阅读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2 ]
  • 肉桂醛对大鼠肠系膜动脉的作用和机制

    程筱涵;白玉华;齐靖;邢妍;陈紫洁;张渝;王瞳;李丽静;郑晓东;

    目的 探讨肉桂醛(CA)对大鼠肠系膜动脉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SD)大鼠5只经水合氯醛麻醉后分离出肠系膜组织,取肠系膜动脉制备2~3 mm血管分为对照组、去内皮组(发丝刮除血管内皮)、左旋硝精氨酸甲酯(L-NAME)+吲哚美辛(Indo)组(100 mmol/L L-NAME和10μmol/L Indo孵育30 min)、KCl组(60 mmol/L KCl)及二硫苏糖醇(DTT)组(3 mmol/L DTT孵育30 min)、各组血管段分别用苯肾上腺素(1μmol/L PE)预收缩后,加不同浓度CA(1、10及30μmol/L),采用Myograph血管张力检测系统记录各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张力数值变化; SD大鼠6只水合氯醛麻醉分离肠系膜动脉,分离培养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MAECs)和动脉平滑肌细胞(MASMCs),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将MAECs设置为常氧组(21%Fi O2)和缺氧组(3%Fi O2),分别均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10及30μmol/L CA处理24 h,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MAECs中p-eNOS蛋白的表达; MASMCs分别加DMSO及1、10、30μmol/L CA,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各组MASMCs中Ca2+浓度的变化。结果1、10及30μmol/LCA均可以舒张PE预收缩后的肠系膜动脉(P <0. 001); L-NAME+Indo对1、10、30μmol/L CA舒张肠系膜动脉没有影响(P> 0. 05);去内皮组1和30μmol/L CA肠系膜动脉血管舒张程度明显低于对应浓度对照组(P <0. 001); 60 mmol/L KCl组和3 mmol/L DTT组血管舒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舒张程度(P <0. 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不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MAECs数量少于表达CD31的MAECs数量,不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ASMCs数量少于表达α-SMA的MASMCs数量;不同浓度CA组大鼠MAECs中p-eNOS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P> 0. 05);不同浓度CA对大鼠MASMCs中Ca2+浓度变化无影响(P> 0. 05)。结论 CA可以舒张肠系膜动脉,其机制不依赖COX及NO途径,可能与血管内皮完整性、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途径及氧化还原途径有关。

    2021年02期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网刊下载次数:110 ]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5 ]
  • 贵州汉族人群21个非CODIS 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张红玲;蔡鹏;熊玲;罗文钰;杨美庆;徐荣兰;王启燕;任峥;季晶焱;黄江;

    目的 调查贵州汉族人群21个非DNA检索系统(CODIS)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评估其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1例贵州汉族无关个体血样,采用AGCU21+1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3500型全自动遗传分析仪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Gene Mapper ID-X 1. 3软件进行STR基因分型,Modified-Powerstates软件包获得各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杂合度(H)、匹配概率(PM)、个体识别率(DP)、非父排除率(PE)、多态信息含量(PIC)、累积个体识别能力(TDP)、累积非父排除率(CPE)及各基因座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采用Genepop软件对两两基因座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同时选择已报道的7个地区汉族人群作为参考,对8个汉族人群基因频率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应用MEGA 7. 0软件通过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8个地区汉族人群的系统发育树。结果 21个STR基因座共检测出了157个等位基因,436种基因型,基因频率介于0. 001 7~0. 584 7,PM介于0. 052 6(D19S433)~0. 226 8(D1S1627),DP介于0. 773 2(D1S1627)~0. 947 4(D19S433),PE介于0. 272 9(D1S1627)~0. 586 7(D22S1045),PIC介于0. 533 2(D1S1627)~0. 803 0(D19S433); TDP为1-4. 645 5×10-20,CPE为0. 999 998 822;与已报道的7个汉族群体比较,贵州和湖南汉族人群遗传关系最近,与宁夏汉族份遗传关系最远。结论 21个非CODIS STR在贵州汉族人群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及个体识别能力,可作为法医学亲权鉴定和个人识别的有效补充。

    2021年02期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网刊下载次数:87 ] |[阅读次数:15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63 ]
  • 赤胫散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3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王彬宇;黄家宇;杜秋莹;陈思忆;鲁婷婷;李莉;

    目的 建立赤胫散指纹图谱的定性分析和没食子酸、鞣花酸及3,3'-二甲基鞣花酸成分定量分析的测定方法。方法 选取本省野生赤胫散药材17批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赤胫散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质量评价,并测定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建立了赤胫散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19个共有峰,17批次赤胫散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 768~0. 997,可分为2类;没食子酸、鞣花酸及3,3'-二甲基鞣花酸的含量,分别在1. 23~39. 20 mg/L(r=0. 999 8)、7. 98~255. 30 mg/L(r=0. 999 8)及0. 90~28. 80 mg/L(r=0. 999 9)的进样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6. 90%~103. 48%,相对标准偏差(RSD)<3%。结论 建立的赤胫散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赤胫散的质量控制。

    2021年02期 165-17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1K]
    [网刊下载次数:72 ] |[阅读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5 ]
  • Livin基因沉默对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何盛梅;李昌亚;孟令辉;赵厚育;

    目的 探讨Livin基因沉默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凋亡、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Livin基因合成3对siRNA(siRNA1~3),以Lipofectamine 2000为转染试剂转染人喉鳞癌Hep2细胞,分为Hep2-con组(control-siRNA)、Hep2-L组(Lipofectamine2000)、Hep2-s1组(Livin-siRNA1)、Hep2-s2组(Livin-siRNA2)、Hep2-s3组(Livin-siRNA3)及Hep2组(PBS),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ep2细胞中Livin蛋白表达水平; Hep2-s1~s3组仅保留干扰效果最好的Hep2-s1组进行后续研究,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4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将0. 00、0. 01、0. 10、1. 00及10. 00 mg/L顺铂(DDP)作用于上述4组细胞后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与Hep2组比较,Hep2-s1组人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升高(P <0. 05);与Hep2组比较,加入不同浓度DDP后Hep2-s1组Hep2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集落抑制率升高、细胞存活率下降(P <0. 05);与Hep2组比较,5 mg/L顺铂作用后Hep2-s1组Hep2细胞凋亡率和生长抑制率随时间延长增加,各检测点细胞凋亡率和生长抑制率升高(P <0. 05)。结论 RNAi沉默Hep2细胞中Livin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增加肿瘤细胞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2021年02期 17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网刊下载次数:118 ] |[阅读次数:158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4 ]
  • 三氧化二砷对体外人小肠癌HIC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

    杨云洪;尹朝晖;张汝一;颜登国;徐伟;赵洋;李国胜;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体外人小肠癌HIC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小肠癌HIC细胞,5个实验组分别用10、15、20、40及60μmol/L的ATO处理,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TCA)系统120 h连续监测各组人小肠癌HIC细胞的细胞指数(CI)值变化;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小肠癌HIC细胞,4个实验组分别用10、15、20及40μmol/L ATO处理,等量PBS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人小肠癌HIC细胞多克隆抗体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Myc)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经过10、15、20、40及60μmol/L ATO处理后的人小肠癌HIC细胞CI值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其下降趋势随着ATO浓度的增加更明显; 10、15、20及40μmol/L ATO组人小肠癌HIC细胞GSK-3β、cyclin B1、cyclin D1及c-Myc等相关周期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均下降(P <0. 05),且随着ATO浓度的增高,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越低。结论 ATO可抑制体外小肠癌小肠癌HIC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相关周期蛋白cyclin B1、cyclin D1、GSK-3β及c-Myc的表达下调有关。

    2021年02期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网刊下载次数:90 ] |[阅读次数:15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8 ]
  • 高龄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妊娠结局调查分析

    姚瑞;安晓妤;张阔亮;安慰;张毅娟;张华;

    目的 分析高龄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方法 选取296例住院分娩的年龄≥35岁孕产妇作为高龄组、同期年龄<35岁孕产妇561例作为适龄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90项症状(SCL-90)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比较2组孕产妇在心理健康水平、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方面的差异。结果 高龄组孕产妇在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适龄组孕产妇(t=11. 212、7. 083、6. 286、2. 857,P <0. 05或P <0. 01);高龄组孕产妇糖尿病、胎膜早破、妊高症、前置胎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适龄组(χ2=8. 443、6. 840、4. 278、7. 383、5. 742、3. 865,P <0. 05或P <0. 01),剖宫产率高于适龄组(χ2=36. 533,P <0. 01);高龄组孕产妇早产、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高于适龄组孕产妇(χ2=6. 736、4. 865、5. 529、8. 549,P <0. 05或P <0. 01)。结论 高龄孕产妇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适龄孕产妇,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

    2021年02期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网刊下载次数:154 ] |[阅读次数:135 ]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345 ]
  • miR-30a-5p调节BDNF/TrkB信号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马明;刘滨;

    目的探讨miR-30a-5p调节BDNF/Trk B信号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人OSCC CAL-27细胞转染后,设置为miR-30a-5p mimic组(miR-30a-5p的模拟物)、NC mimic组(阴性对照模拟物),同时设未转染CAL-27细胞为Control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miR-30a-5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Trk B)及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p-TrkB)蛋白表达;取CAL-27细胞,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miR-30a-5p agomir(miR-30a-5p激动剂)组及NC agomir(阴性对照激动剂)组,测量干预后第7~28天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检测各组小鼠瘤组织miR-30a-5p和BDNF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瘤组织BDNF、Trk B及p-TrkB蛋白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瘤组织学变化,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0a-5p与BDNF的靶向关系。结果与NC mimic组比较,miR-30a-5p mimic组CAL-27细胞miR-30a-5p表达明显上调,BDNF mRNA及BDNF、Trk B、p-TrkB蛋白均明显下调(P <0. 01);与NC agomir组比较,miR-30a-5p agomir组小鼠第14~28天肿瘤体积和质量降低(P <0. 05或P <0. 01); HE染色结果显示,NC agomir组小鼠肿瘤组织的肿瘤细胞排列紧密且不规则、可见核大深染、核固缩及病理性核分裂,miR-30a-5p agomir组肿瘤细胞减少、可见部分核分裂、核深染、核固缩、并出现核坏死;与NC agomir组比较,miR-30a-5p agomir组小鼠瘤组织miR-30a-5p表达明显上调,BDNF mRNA及BDNF、Trk B、p-TrkB蛋白均明显下调(P <0. 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30a-5p与BDNF能够靶向结合。结论 miR-30a-5p能够靶向结合BDNF,抑制BDNF/Trk B信号活化,进而抑制OSCC的进展。

    2021年02期 v.46;No.245 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1K]
    [网刊下载次数:93 ] |[阅读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7 ]
  •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征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令狐昌莲;张静萍;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征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贵州省11家医院ICU护士345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征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计算不同人口学特征ICU护士在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的均分和标准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征知信行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聘用形式、所在科室类型、年龄、从事护理工作年限、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年限及工作压力6个方面对知信行总分有影响(P <0. 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知信行总分的因素有工作压力、年龄、科室以及聘用形式(R2=0. 315)。结论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撤机指征知信行存在不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方案进行ICU护理人员撤机知识培训。

    2021年02期 198-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网刊下载次数:80 ] |[阅读次数:114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15 ]

临床研究

  •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异常及高龄孕妇中的应用

    景亚玲;刘晓芳;陈俭辉;赵连芳;赵咏梅;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异常及高龄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血清学筛查风险值异常、高龄的单胎并选择进一步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选择先行NIPT检测、结果异常者再行羊水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作为NIPT组,将直接选择羊水穿刺进行胎儿核型分析的孕妇作为羊水穿刺组;收集2组孕妇产前检查的数据,比较2组孕妇的临界风险、21-三体高风险、18-三体高风险及高龄孕妇的情况及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结果 NIPT组共纳入1 198例,包括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546例、21-三体高风险160例、18-三体高风险5例及高龄孕妇487例,17例NIPT提示异常,分别为7例、1例、0例和9例,后经羊水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分别为3例、1例、0例及6例,检出率分别是0. 55%、0. 63%、0%及1. 23%;羊水穿刺组共纳入1 253例,包括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105例、21-三体高风险515例、18-三体高风险65例及高龄孕妇568例,其中33例核型异常,分别诊断出胎儿染色体异常2例、15例、4例和12例,检出率分别为1. 9%、2. 91%、6. 15%和2. 11%;经χ2检验,NIPT组与羊水穿刺组孕妇在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21-三体高风险、18-三体高风险及高龄孕妇中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随访NIPT低风险孕妇中未发现假阴性者。结论 NIPT检测可作为产前诊断技术有效的辅助筛查方法,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的风险。

    2021年02期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网刊下载次数:114 ] |[阅读次数:144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3 ]
  • 有氧运动对男性酒精依赖者渴求度的影响

    赵静雯;覃颖;刘燕菁;杨勇;舒伯宏;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男性酒精依赖者渴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男性酒精依赖者50人,均分为2组,采用交叉设计分2个阶段开展实验,第1阶段系第1组予运动干预、第2组予阅读干预,7 d后第2阶段2组男性酒精依赖者的干预方式进行交换;收集并比较2组男性酒精依赖者的人口学资料和饮酒信息,采用密西根酒精依赖量表(MAST)和临床酒精戒断症状评定量表(CIWA-AR)分别测评2组男性酒精依赖者实验前(第1阶段干预前)的酒精依赖状态和戒断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饮酒迫促性量表(AUQ)评定2组男性酒精依赖者第1、2阶段干预前后的渴求度,采用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对不同干预、阶段及个体间VAS和AUQ评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2组酒精依赖者的人口学资料和饮酒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提示组间有可比性;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还不能认为运动和阅读干预后男性酒精依赖者VAS评分(F处理=3. 432,P=0. 070)有差别、但可以认为AUQ评分(F处理=7. 614,P=0. 008)有差别,尚不能认为不同测定阶段对VAS评分(F阶段=0. 858,P=0. 359)和AUQ评分有影响(F阶段=0. 261,P=0. 612)、但可以认为不同酒精依赖者的VAS评分(F受试者=5. 226,P <0. 001)和AUQ评分不同(F受试者=4. 829,P <0. 001)。结论 有氧运动对男性酒精依赖者酒精的渴求度有影响。

    2021年02期 210-21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网刊下载次数:80 ] |[阅读次数:102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82 ]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

    李润霞;张峥;刘艳清;张欣;

    目的 探讨研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百适可)联合心理护理治疗老年脑卒中并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确诊的老年脑中风并抑郁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百适可治疗)和观察组(百适可联合心理护理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分别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神经功能缺损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的BI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I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74,P=0. 39)。结论 百适可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老年脑卒中并抑郁患者有效,能改善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1年02期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网刊下载次数:131 ] |[阅读次数:125 ]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145 ]
  • 放射治疗流程中期评估作为临床治疗质控环节的必要性

    黄烨;欧阳伟炜;苏胜发;李青松;胡银祥;王志勇;张皓嘉;栗蕙芹;洪卫;卢冰;

    目的 探讨将放疗流程的中期评估作为临床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环节的必要性。方法111例同期放化疗Ⅲ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36~40 Gy时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修改靶区组(78例,重新定位、融合图像)和未修改靶区组(33例,执行原放疗计划);采用同期放化疗,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放疗为调强放疗技术,初始和中期评估均采用相同的增强CT定位扫描、靶区勾画、计划设计和评估原则;观察2组剂量体积参数[双肺平均肺剂量(MLD)、全肺接收5Gy或以上辐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5)、平均心脏剂量(MHD)]、放射性肺炎(RP)及放射性食管炎(RE);随访两组局部复发(LR)及局部无进展生存(LRPFS)情况。结果 放疗疗程中期评估时,修改靶区组较未修改靶区组,在剂量体积参数中正常组织MLD、V5和MHD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表明在放疗流程中进行中期评估并及时调整放疗计划,可以降低正常肺、心脏受照射的剂量体积,从而保护正常组织器官; 2组病例RE、RP发生率、局部复发、局部无进展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果表明放射治疗流程中重新调整放疗计划的中期评估,对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局部控制率无影响,修改靶区安全可行。结论 放疗流程中期进行中期评估并对肿瘤缩小明显患者调整放疗计划不影响疗效,可作为放射治疗临床QA/QC质控环节。

    2021年02期 220-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网刊下载次数:94 ] |[阅读次数:16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35 ]
  • 芪明颗粒联合易贝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水平的影响

    郭宇;申勇智;刘丽娜;王丽坤;杜鹏;

    目的 观察芪明颗粒联合易贝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白内障术后发生干眼的糖尿病患者172例(172眼),随机均为对照组(n=43,玻璃酸钠眼液治疗)与联合组(n=43,易贝+芪明颗粒治疗)、易贝组(n=43,易贝滴眼液治疗)、芪明组(n=43,芪明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干眼症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染色(FS)检测值,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眼泪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的及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易贝组、芪明组及对照组(P <0. 05);治疗后,4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FS评分、泪液中TNF-α和IL-6水平、外周血的CD8+均低于治疗前,BUT、Sit及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联合组变化显著大于易贝组、芪明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芪明颗粒联合易贝滴眼液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一的芪明颗粒或易贝滴眼液,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术后眼部炎症反应及改善免疫水平有关。

    2021年02期 227-23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网刊下载次数:87 ] |[阅读次数:155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28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EG3及UCA1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王琴;江希;王引利;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人类母系表达基因3(MEG3)、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08例AMI患者据患者入院时冠状动脉造影(CAG)Gensini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检测3组患者入院2 h时的血浆MEG3、UCA1基因表达水平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 Tn I)含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浆MEG3、UCA1与Gensini评分、CK-MB及c Tn I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心血管事件)患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浆MEG3及UCA1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与血浆MEG3、UCA1的相关性。结果 低、中及高分组患者血浆MEG3、CK-MB、c Tn I表达水平比较,AMI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P <0. 05); 3组患者血浆UCA1表达水平比较,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P <0. 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MEG3与Gensini评分、CK-MB、c Tn I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 411、0. 329、0. 342,P <0. 05),血浆UCA1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CK-MB、c Tn I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 389、-0. 307、-0. 318,P <0. 05); AMI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者血浆MEG3水平均高于未发生者(P <0. 05),血浆UCA1水平则低于未发生者(P <0. 05); 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AM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血浆MEG3呈正相关(r=0. 315、0. 339、0. 378、0. 422,P <0. 05),与血浆UCA1呈负相关(r=-0. 419、0. 428、-0. 405、-0. 483,P <0. 05)。结论 AMI患者血浆MEG3和UCA1表达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2021年02期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网刊下载次数:95 ] |[阅读次数:18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9 ]
  • 体外圈套器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早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王春蓉;吴孟杰;李静;朱锋辉;

    目的 探讨体外圈套器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24消化道早癌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体外圈套器牵引辅助ESD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性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和生命质量测定表-30(QLQ-C30)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随访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病灶残留、转移和其他消化道癌症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均值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1); 2组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的QLQ-C30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的NR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 520,P=0. 030),观察组患者无消化道癌发生,但对照组则出现食管早期癌病灶和结肠早期癌病灶各1例。结论 与传统性外科手术治疗比较,采用体外圈套器牵引辅助ESD治疗消化道早癌患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患者早日出院,同时能彻底清除肿瘤病灶,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对预后较好。

    2021年02期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网刊下载次数:80 ] |[阅读次数:15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96 ]
  • 前锯肌平面联合Ⅱ型胸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患者术中应激水平的影响

    易强林;莫怀忠;万卿;刘艳秋;

    目的 观察前锯肌平面(SPB)联合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Ⅱ)对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患者术中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根治的患者4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案,对照组麻醉前不进行神经阻滞处理,实验组麻醉前超声引导0. 5%罗哌卡因30 m L行SPB(20 m L)和PecsⅡ(10 m L);比较2组患者入室(T0)、切皮后5 min(T1)、腋窝淋巴结清扫开始10 min(T2)及术毕(T3) 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缝皮结束)、拔管时间(麻醉结束至拔除喉罩)、苏醒时间(麻醉结束至患者服从指令握手,抬头﹥5 s)及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及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S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中4个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T0时点NE、Cor、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T1、T、及T3时点的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T3时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瑞芬太尼消耗量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SPB联合PecsⅡ在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中能有效控制机体应激反应及瑞芬太尼用量,其机制可能与减少Cor及NE释放有关。

    2021年02期 243-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网刊下载次数:113 ] |[阅读次数:205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18 ]

  •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正>《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医、药、卫生及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医疗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类文章,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教学法研究、技术与方法及护理学研究等。1投稿要求1.1采用网上投稿系统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获取账号后再登陆。通过主页网址进入投稿系统后,请进入"作者工作中心",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操作,系统中"*"为必填项,如果不能完整填写则无法完成投稿。

    2021年02期 v.46;No.245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