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甲基结合蛋白1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态的影响

    张鹏;杨红兰;刘含;周艳华;杨燕;范安然;何志旭;舒莉萍;

    目的:研究甲基结合蛋白1(Mbd1)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克隆形态及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Mbd1转录起始位点的gRNA,将表达有gRNA和Cas9蛋白的质粒使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J1);使用抗生素将未转染成功的细胞杀死后,细胞继续培养7 d,挑取单克隆细胞,采用PCR法筛选敲除Mbd1的纯合子细胞,观察Mbd1缺失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克隆形态的影响;使用细胞计数法检验Mbd1对胚胎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Cripsr/Cas9成功获得敲除Mbd1的胚胎干细胞,Mbd1缺失后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丧失了常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3D克隆形态,细胞呈现单层扁平克隆;Mbd1缺失后小鼠胚胎干细胞增殖速率变慢。结论:Mbd1通过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克隆形态和增殖而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

    2019年06期 v.44;No.225 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88 ]
  • 三种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的建立及功能验证

    张鹏;崔冬冰;舒莉萍;范安然;

    目的:构建3种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细胞株并进行功能的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ouch down PCR的方法扩增E1结构域缺失的APP695片段以及E1和信号肽双缺失的片段,采用融合PCR的方法扩增E2结构域缺失的APP695片段,并将获得的片段连接于pCMV-APP695载体中得到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质粒;质粒转染CHO细胞后,添加G418筛选表达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的单克隆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的表达及胞外分泌水平,分析信号肽对该突变体分泌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了APP的E1结构域突变体、E1/信号肽双缺失突变体以及E2结构域突变体细胞株,且APP突变体可以正常表达和分泌,但是信号肽缺失后APP突变体可以表达、而不能分泌。结论:APP的E1和E2结构域对APP蛋白的胞外分泌无影响。

    2019年06期 v.44;No.225 626-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0 ]
  • Tau蛋白通过外泌体传递到细胞外空间的研究

    张鹏;舒莉萍;周艳华;范安然;

    目的:验证HEK293-Tau细胞的外泌体中是否存在Tau蛋白、及Tau蛋白是否能够在细胞间通过外泌体传播。方法:通过经典的超速离心结合超滤法分离HEK293-Tau细胞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分析外泌体形态、采用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特异性标记物(HSP70、CD63及CD9)及外泌体和细胞培养液中Tau蛋白表达。结果:超速离心结合超滤法成功地分离了HEK293-Tau细胞的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外泌体呈现典型的杯状形态,分离的外泌体中检测到HSP70、CD63及CD9等外泌体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在外泌体及细胞培养液中能够检测到Tau蛋白的存在。结论:HEK293-Tau细胞外泌体中存在Tau蛋白,并且Tau蛋白可以通过外泌体传递到细胞外空间。

    2019年06期 v.44;No.225 63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74 ]
  • Alexa Fluor 488 NHS Ester染料提高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的可行性

    张鹏;彭涛;范安然;兰金芝;何志旭;舒莉萍;周艳华;

    目的:探讨Alexa Fluor 488 NHS Ester染料用于提高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的可行性。方法:以29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方案进行细胞周期检测,每种方案设4组;方案一,按照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对4组细胞进行染色;方案二,先对4组细胞用0.0、0.4、2.0及10.0 mg/L的Alexa Fluor 488 NH S Ester染料染色15 min,然后将4组细胞混合在一支试管中再用碘化丙啶(PI)进行染色;将两种染色方案获得的细胞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4组细胞检测结果。结果:方案一染色的4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不尽一致,个别组间由于细胞密度不同导致染色结果存在差异;方案二经不同浓度Alexa Fluor 488 NHS Ester染色的4组细胞虽然混合于一支试管,检测结果经Flowjo X软件分析时能明显分出4群细胞,对4群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周期分析比较,结果一致。结论:采用不同浓度Alexa Fluor 488 NHS Ester染料预染细胞后混合在一起进行PI染色能够提高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可节约病人的取样次数及数量。

    2019年06期 v.44;No.225 637-640+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8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12 ]

基础研究

  • 肺癌中SOX30基因对PKP2基因表达的调控

    马帮靖;郝翔麟;韩飞;刘晋祎;曹佳;张爱华;

    目的:探讨SOX30基因与PKP2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调控关系。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SOX30与PKP2在肺癌中的相关性,利用JASPAR数据库分析PKP2启动子区SOX30蛋白转录结合位点;利用qRT-PCR检测HBE、A549、H460、H520、H358、H1975、SPC-A1、95D、LTEP等细胞中PKP2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460及H520细胞转染SOX30表达载体后对PKP2的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用qRT-PCR检测SOX30基因敲除小鼠肺组织中PKP2 mRNA表达情况。结果: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表明在肺腺癌中SOX30与PKP2表达呈正相关(n=576,r=0.156,P=0.000),PKP2启动子区存在多个SOX30转录结合位点;肺癌细胞系中PKP2 mRNA表达下调,与SOX30基因表达趋势一致;过表达SOX30后,H460细胞中PKP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H520细胞中PKP2 mRNA及蛋白水平未见显著变化;敲除SOX30后,小鼠肺组织中PK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SOX30是调控PKP2表达的关键分子,SOX30-PKP2可能在肺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06期 v.44;No.225 64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7 ]
  • 下颌升支截骨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谭俭琴;唐正龙;李永頔;王冬香;陈友利;高琼;董强;

    目的:探讨下颌升支截骨术对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建立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正畸模型新西兰大耳家兔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家兔正畸牙同侧实施下颌骨升支截骨术,对照组不实施截骨手术,术后第1天以80 g正畸力近中移动正畸牙;在加载正畸力第5、7、14及21天时测量两组家兔正畸牙移动距离和速度,观察正畸牙的牙周组织形态学改变、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变化, ELISA法检测两组家兔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结果:从正畸牵引第5天开始,实验组家兔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速度大于对照组;第5、14及21天时,实验组家兔正畸牙张力侧成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家兔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正畸后实验组家兔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在各个时间点上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下颌升支截骨术术后可加速正畸牙移动,并通过早期激活牙周组织中的破骨和成骨活性,加速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从而加速正畸牙移动。

    2019年06期 v.44;No.225 647-65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1 ]
  • 不同年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和心室肌AngⅡ及心室肌ATR表达

    张军波;吕颖;韩稳琦;刘仲伟;潘军强;王军奎;

    目的:探讨年龄对血浆和心室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心室肌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ATR)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60只均分为幼年组(7周龄)、成年组(26周龄)及老年组(51周龄);取各组大鼠SHR血浆及心室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循环血液和心室肌组织匀浆中的AngⅡ水平,取左心室石蜡染色、切片观察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ATR亚型AT1和AT2表达。结果:3组SHR大鼠循环血浆中AngⅡ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肌匀浆中AngⅡ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SHR大鼠心肌IOD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肌胶原纤维沉积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尤其在老年组;3组SHR大鼠左室心肌中AT1的GD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AT2的GD值在幼年组均高于成年及老年组(P<0.05);老年组和成年组的AT1/AT2值均低于幼年组(P<0.01)。结论:年龄对SHR循环血液中Ang II影响较小,但可引起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受体(ATR)的改变,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化。

    2019年06期 v.44;No.225 653-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4 ]
  • 贵州省1115户居民家庭结构和乙肝感染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

    卜苏洪;黄文湧;汪俊华;蒋芝月;官志忠;杨敬源;

    目的:探讨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结构与乙肝感染家庭聚集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抽取1 115户家庭1 629人进行调查,并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乙肝五项指标;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估不同家庭结构和乙肝感染家庭聚集性关系。结果:3代同堂家庭乙肝感染家庭聚集性率最高(56.8%),隔代家庭HBV感染率最高(57.7%),不同家庭结构乙肝感染家庭聚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8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结果显示,与传统家庭相比,隔代家庭(OR=2.544,95%CI为1.254~5.160)、3代同堂家庭(OR=3.984,95%CI为2.497~6.357)、一起生活的人有HBsAg阳性(OR=7.379,95%CI为4.741~11.485),是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接种过乙肝疫苗(OR=0.448,95%CI为0.207~0.972)、过去一年家庭总收入≥30 000元(OR=0.408,95%CI为0.202~0.825)是家庭聚集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隔代家庭和3代同堂家庭是乙肝感染家庭聚集性的高危人群。

    2019年06期 v.44;No.225 658-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8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82 ]
  • 苗药验方“四大血”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IL-17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袁桃花;李欣芯;陈丽亚;曹胜宇;孙见飞;刘华;吴昌学;吴宁;

    目的:探讨苗药验方"四大血"(SX)对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大鼠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2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G组,n=7)及造模组(n=35),除NG组外,所有大鼠用牛Ⅱ型胶原与等量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剂于尾根部皮下注射致炎、复制CIA动物模型,造模第14天将造模组大鼠均分为模型对照组(Mod组),SX高、中、低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SX 40、20及10 g/kg灌胃,21 d,n=7)及阳性药物对照组(GTW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40 g/kg灌胃,21 d,n=7);于造模第14天、给药治疗第7、14及21天时检测足肿胀度(ER);给药第21天时,观察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VEGF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测大鼠血清IL-17及VEGF水平。结果:与Mod组相比,SX 40、20及10 g/kg组、GTW组大鼠足关节ER减轻,关节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下降,纤维组织增生及水肿程度减轻;治疗第21天时,与Mod组比较,SX 40、20及10 g/kg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VEGF mRNA水平、血清VEG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SX 40、20 g/kg组血清IL-17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SX能有效缓解CIA病情,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和VEGF含量有关。

    2019年06期 v.44;No.225 664-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46 ]
  • 地蜂子中儿茶素含量测定及其醇浸物对软组织损伤的影响

    梁语嫣;杨娟;杨小生;彭梅;

    目的:建立地蜂子中儿茶素含量测定方法,观察地蜂子醇浸物对软组织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地蜂子中儿茶素的含量;采用砝码法制作30只小鼠软组织损伤模型,将模型小鼠均分为空白组(涂抹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涂抹云南白药)及地蜂子组(涂抹地蜂子液),连续给药3 d,记录小鼠损伤症候指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TLC斑点清晰,重复性好;地蜂子中儿茶素线性范围为0.017~0.086 g/L,r=0.999 4,回收率(n=6)为100.13%(RSD=2.18);与空白组比较,给药后第3天地蜂子组小鼠的损伤症候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损伤局部消肿效果较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地蜂子中儿茶素含量的测定;地蜂子醇浸物对小鼠软组织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2019年06期 v.44;No.225 670-674+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5 ]
  • 糖通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

    高楠楠;侯胜开;屈璐;潘艳伶;

    目的:探讨糖通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0只,剩余的45只造模,将造模成功的4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糖通饮组(C组)、厄贝沙坦组(D组)及糖通饮+厄贝沙坦组(E组),每组10只;C、D、E组给予对应的药物灌胃治疗,A组及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末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取右侧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变化明显,FBG、SCr及24 h尿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E组的FBG、SCr及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D组的SCr及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治疗后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结论:糖通饮能够有效地减少早期DN大鼠的24 h尿蛋白,降低FBG和SCr水平,对大鼠肾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2019年06期 v.44;No.225 675-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2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49 ]
  • 魔芋降脂方对肥胖小鼠体质量及血脂的影响

    黄明琦;张晓;鲍佳志;罗雄;孙静;黄世祥;

    目的:观察魔芋降脂方对肥胖小鼠体质量以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0只雌雄各半KM小鼠,对照组16只小鼠普通饲料喂养12周,其余44只小鼠作为造模组高脂饲料喂养12周,根据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体质量判断肥胖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及魔芋降脂方低、中、高剂量组,魔芋降脂方各剂量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干预前后各组小鼠的体质量,眼眶及心脏取血检测血清TC、TG、LDL-C及HDL-C水平。结果:造模小鼠进行12周高脂饲料喂养后,造模组小鼠的体质量、TC、TG、HDL-C高于对照组(P<0.01),体质量变化大于对照组(P<0.01),表明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魔芋降脂方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及血清TC、TG及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及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及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魔芋降脂方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及减轻体质量的作用。

    2019年06期 v.44;No.225 680-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18 ]
  • 贵阳市部分体检人群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

    周慧敏;冉利梅;杨大刚;王惠群;王士然;赵丹青;朱玲龑;

    目的:探讨贵阳市常规体检人群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检的1 838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和饮食行为,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甘油三酯(TG);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饮食行为对血脂异常的影响。结果:1 838名试检者中血脂异常患病人数为587名,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31.9%,男女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5%、16.8%,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趋势χ~2结果显示血脂异常患病率有随年龄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5~59岁段人群(OR=1.863,P<0.001)、进食速度较快(OR=1.328,P=0.011)、饮食口味偏甜(OR=1.819,P<0.001)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早餐3~4次/周(OR=0.504,P=0.018)、早餐5~6次/周(OR=0.482,P=0.012)、早餐>6次/周(OR=0.293,P<0.001)、每天摄入牛奶200~400 mL(OR=0.714,P=0.046)和经常饮茶(OR=0.771,P=0.023)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贵阳市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饮食行为与血脂密切相关,良好的饮食行为对预防血脂异常有重要意义。

    2019年06期 v.44;No.225 684-687+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47 ]
  • 贵阳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

    傅洪梅;王秀红;汪俊华;李洁琪;李芳;方雯;

    目的:了解贵阳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者抑郁现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筛选出贵阳市281名居家失能老年人,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月收入、日照护时间、与失能老年人关系)、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贵阳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者年龄、文化程度、当前就业状况、与居家失能老年人关系、日照护时间、累计照护年限、被照护老年人失能程度及社会支持得分对照护者抑郁评分有影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照护者文化程度、当前就业状况、与居家失能老年人关系、日照护时间、累计照护年限、被照护老年人失能程度及SSRS得分与照护者抑郁状况有关联(P<0.05)。结论:贵阳市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者抑郁状况不容忽视,在制定养老保健措施的同时应关注其照护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2019年06期 v.44;No.225 68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84 ]

临床研究

  • 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

    赵喜明;孙志清;苏全平;

    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片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治疗,用药6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癫痫发作频率,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定版(WISC-CR)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ELISA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lgA、lgM、lgG水平,并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WISC-CR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gA、lgG、l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效果优于卡马西平,用药安全。

    2019年06期 v.44;No.225 693-696+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2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139 ]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治疗效果

    赵静;徐燕;蒋青;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14例行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分别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普通组,34例)、普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滤过组,40例)及普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灌流组,40例)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比较3组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变、高血压、感染、皮肤瘙痒、尿毒症脑病)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时外周血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Ca)、血磷(P)、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及尿素清除指数(KT/V)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BUN、SCr、β_2-MG、KT/V、Ca、P、PTH、ALB及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BUN、SCr、β_2-MG、P及PTH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KT/V、Ca、ALB及Hb水平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滤过组、灌流组患者BUN、SCr、β_2-MG、P及PTH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组,KT/V、Ca、ALB、Hb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灌流组患者β_2-MG、P、PTH水平显著低于滤过组,KT/V值显著高于滤过组(P<0.05);灌流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滤过组与普通组(P<0.05),灌流组、滤过组缺血性心脏病变、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普通组,灌流组的皮肤瘙痒、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滤过组(P<0.05)。结论:普通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或血液灌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普通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作用及治疗效果更佳。

    2019年06期 v.44;No.225 697-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2 ]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296 ]
  • 等速肌力训练和传统肌力训练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肌力和肌耐力的比较

    陈彦;吴霜;王志涛;田新原;裴强;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患者股二头肌和股直肌肌力、肌耐力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改善效果。方法:60例i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徒手肌力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共12周;于干预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双侧股二头肌肌电积分值(BF-IEMG)、股直肌肌电积分值(RF-IEMG)、股直肌平均功率频率(RF-MPF)、股二头肌平均功率频率(BF-MPF)数据,同时评估6MWT结果。结果:12周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F-IEMG和RF-IEMG提高更多(P<0.01),BF-MPF和RF-MPF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6MWT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采用等速肌力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iSCI患者的膝关节肌群肌力、肌耐力和6MWT。

    2019年06期 v.44;No.225 703-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5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13 ]
  • 非阻塞性口呼吸错(牙合)畸形儿童的口腔综合治疗

    杨远芳;贾莹;刘娟;丁琪;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口呼吸习惯错(牙合)畸形儿童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36例非阻塞性口呼吸习惯患儿,分为少年组(n=7)和幼儿组(n=29),两组患儿均采用机械屏阻+颌面肌功能训练+牙列治疗模式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儿童睡眠质量(CSHQ)问卷调查表和呼吸习惯戒除情况评价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的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儿唇肌紧张度、唇闭合情况、上颌牙弓宽度(UAW)、覆(牙合)(OB)、覆盖(OJ)、切牙倾斜度、咬(牙合)平面倾斜度、Y轴角及下颌平面角变化。结果:机械屏阻治疗后,70%患儿戒除口呼吸习惯,幼儿组未见复发,少年组约30%复发;肌功能训练后,部分患儿AW平均增加(1.35±0.23) mm(P=0.034),唇肌紧张度降低、唇闭合度增加,但幼儿组不能配合肌功能训练;切牙唇倾度平均减小(2.37±0.86)°(P=0.009),OJ平均减小(1.83±0.87)mm(P=0.023),OB未显示变化,Y轴角平均减小(3.2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屏阻+颌面肌功能训练+牙列治疗对儿童非阻塞性口呼吸习惯的戒除是有效的,早期治疗的效果更好。

    2019年06期 v.44;No.225 708-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5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13 ]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AIDS患者机体代谢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滕采万;何茂锐;赵渝琼;杨鸿;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机体代谢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96例AIDS患者,分别采用HAART(实验组,48例)、或相同外形的安慰剂(对照组,48例)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及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Treg细胞及Th17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后,对照组ALT水平及实验组TBIL、D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实验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及2组间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实验组FPG、2hPG、TC、TG水平,CD4~+及Th17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CD8~+及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HAART可明显改善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但易引起患者肝功能紊乱。

    2019年06期 v.44;No.225 712-71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130 ]
  • 2118例住院分娩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分析

    唐小敏;令狐艳;张丽;赵苏晔;刘淳婷;

    目的:对贵州某两县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及病毒载量进行检测,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孕妇2 118例,采集静脉血开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查;对筛查HBsAg阳性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病毒载量;清洁、去除脐带表面污染血液,酒精消毒脐带采血部位,采集脐带血进行HBsAg检测。结果:2 118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HBsAg阳性119例,阳性率为5.62%、HBV感染为121例,感染率为5.71%;121例HBV感染孕妇中HBV-DNA>1.0×10~(6 )IU/L的构成比为36.36%,>1.0×10~9IU/L构成比为26.45%;121例HB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幼儿中,脐带血阳性率为30.58%,孕产妇HBeAg阳性和HBeAg双阳性、HBV-DNA≥1.0×10~6IU/L与新生儿脐带血HBV感染有关(P<0.05)。结论:研究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高,重视HBeAg阳性及HBV-DNA≥1.0×10~6IU/L孕妇的干预,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

    2019年06期 v.44;No.225 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6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83 ]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

    陆光辉;褚志华;曾守逵;李春美;杨洁;游浩;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06例RA患者作为RA组、4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非RA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RA与非RA组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根据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将RA患者分为高、中、低活动期,比较各个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IL-1β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及血清IL-1β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AS28评分影响因素。结果:与非RA组和对照组相比,R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Caspase-1、ASC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高度活动期>中活动期>低活动期(P<0.05);CRP、RF和NLRP3 mRNA表达量为RA患者DAS28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 mRNA表达量和IL-1β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2019年06期 v.44;No.225 725-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324 ]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

    吴莉;陈惠群;翁玲;李莉;黄玲;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50例PCOS合并不孕患者作为PCOS不孕组,150例非PCOS不孕患者作为非PCOS不孕组,110例身体健康、行孕期检查、做孕前准备的孕妇作为对照组;2组不孕患者行腹腔镜术前、对照组产检时分别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状况,比较3组受试者年龄、体质指数(BMI)、生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痛经、睡眠情况、生活紧张度、生气情况、夫妻关系不和、亲属关系不和、就业状况、不孕年限、流产次数及性生活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O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受试者SAS评分PCOS不孕组>非PCOS不孕组>对照组、中重度焦虑患者比例PCOS不孕组>非PCOS不孕组>对照组(P<0.05); 3组受试者BMI、就业状态、痛经、流产次数、不孕年限、工作压力、生气频率、夫妻关系不和、亲属关系不和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次数、不孕年限、BMI、易怒频率、亲属关系失和与腹腔镜PCOS不孕患者的SAS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镜PCOS不孕术前的焦虑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

    2019年06期 v.44;No.225 730-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6 ]
  •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

    李代彪;陈晓华;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严重创伤后AKI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及对症综合治疗,实验组还给予CRRT治疗、治疗时间>24 h;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及尿中AKI标记物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sL-FABP、uL-FABP)水平,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Scr、BUN及sL-FABP、uL-FABP水平均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T、TT及APTT均明显延长,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血清FIB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IL-6、IL-1β及对照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RRT可清除部分严重创伤后AKI患者机体促炎因子、降低血及尿中AKI标记物sL-FABP和uL-FABP、改善患者肾功能,但CRRT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以预防出血。

    2019年06期 v.44;No.225 735-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4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76 ]

  •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正>《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贵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医、药、卫生及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医疗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类文章,主要栏目有特约专论、专题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教学法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学研究和获奖工作综述等。1投稿要求1. 1采用网上投稿系统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获取账号后再登陆。通过主页网址进入投稿系统后,请进入"作者工作中心",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操作,系统中"*"为必填项,如果不能完整填写则无法完成投稿。

    2019年06期 v.44;No.225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 ]
  • SAA及CRP联合WBC检测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艾克帕尔江·艾尼瓦尔;甘露;雷蕾;蒋瑾瑾;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确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分为细菌感染组(n=60)和非细菌感染组(n=50)、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儿入院第2天、细菌感染组患抗菌药物治疗后第3天及出院时,健康儿童体检当日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胶体金法检测SAA,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WBC,分析3项指标对诊断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效能。结果:2组感染性疾病患儿的SAA、CRP以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细菌感染组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治疗后第3天的SAA、CRP以及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CRP和WBC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患儿的SAA、CRP及WB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SAA、CRP和WBC联合检测儿童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2019年06期 72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7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242 ]
  • 心肺功能衰竭患儿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期间抗因子Xa和APTT与肝素用量的相关性

    顾萍;张帆;王静;潘秋辉;傅启华;

    目的:探讨心肺功能衰竭患儿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抗因子X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肝素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8例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行ECMO支持治疗患儿,收集ECMO支持治疗肝素使用前、给予肝素10、15、20、25、30、35、40 IU/(kg·h)时,检测血浆样本监测抗因子Xa活性和APTT,分析抗因子Xa和APTT在ECMO支持期间的安全范围患儿比例;采用Pearson分析抗因子Xa活性、APTT与ECMO肝素用量的相关性。结果:ECMO支持治疗期间,抗因子Xa、APTT比较,抗因子Xa相较APTT在安全范围内的比例更高、波动性更小(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因子Xa与肝素用量呈强相关(r=0.81,P<0.05),而APTT与肝素用量呈中等相关(r=0.56,P<0.05)。结论:抗因子Xa能反映ECMO支持治疗患儿体内血浆肝素含量并呈强相关。

    2019年06期 740-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5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