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义局;杨雪;万方;罗浩;李瑞雪;宋小霞;马文;雷显萍;黄妮雯;宋盛仁;倪木子;杜娟;张婷;
目的:研究胸腺肽β4(Tβ4)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的增殖、分化、促纤维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的HLFs细胞,分为对照组(等体积PBS)、TGF组(给予5μg/L TGF-β1)、Tβ4低剂量组(给予1 mg/L Tβ4及5μg/L TGF-β1)、Tβ4中剂量组(给予10 mg/L Tβ4及5μg/L TGF-β1)及Tβ4高剂量组(给予100 mg/L Tβ4及5μg/L TGF-β1),37℃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α-SMA、Col I、p-smad2、p-smad3、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组HLFs细胞α-SMA、Col I、p-smad2及p-smad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mad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0. 01);与TGF组比较,Tβ4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HLFs细胞α-SMA、Col I、p-smad2及p-smad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mad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0. 01);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GF组OD值显著升高(P <0. 01);与TGF组比较,Tβ4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HLFs细胞OD值显著降低(P <0. 01)。结论:Tβ4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LFs细胞增殖、分化及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2018年12期 v.43;No.219 1375-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2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8 ] - 杨宇;赵月涵;庄海;郑志强;江苔;李龙宽;陈应强;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B组)、复方鳖甲软肝片干预组(C组)和模型对照组(D组),B、C、D组大鼠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B组于造模第6周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C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于造模第6、12周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造模第12周处死大鼠检测肝脏指数,ELISA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提取各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4表达,观察Kupffer细胞活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Kupffer细胞中TGF-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复方鳖甲软肝片干预或治疗后,B、C组大鼠肝脏指数、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均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组Kupffer细胞中CD14呈阳性,B、C组CD14呈阴性; B、C组大鼠kupffer细胞中TGF-β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具有抑制肝Kupffer细胞活化的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其分泌TGF-β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018年12期 v.43;No.219 1380-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379 ] - 胡欣;褚晓鹏;赵丹;李格;陈嘉慧;徐红;吴宁;
目的:研究苗药杆努尽烟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组、杆努尽烟低剂量组(2 g/kg)、杆努尽烟高剂量组(8 g/kg)及桂龙咳喘宁阳性药物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烟熏加脂多糖气管注射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呼吸系统症状及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及q 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LR4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杆努尽烟均可改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呼吸系统症状,减轻肺组织炎症,降低慢支大鼠肺组织中TNF-α的水平,减少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P <0. 05),其中高剂量杆努尽烟效果更好。结论:苗药杆努尽烟可减轻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呼吸道症状及肺组织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肺组织TLR4及TNF-α表达水平有关。
2018年12期 v.43;No.219 1386-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7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48 ] - 陈若婷;兰燕;严万森;
目的:观察吸烟或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冲动性特征上的异同。方法:从整群随机抽取的1 049名学生中通过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和网络成瘾量表(IAT)筛选出吸烟成瘾组23人、网络成瘾组27人、正常对照组30人,采用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UPPSP冲动行为量表、延迟折扣任务(DDT)及概率折扣任务(PDT)进行冲动性测试,将吸烟与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冲动性特征维度上的得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吸烟与网络成瘾者得分与冲动性特征维度的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吸烟成瘾组、网络成瘾组在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缺乏耐性及积极紧迫感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P <0. 01);吸烟成瘾组在感觉寻求上得分高于正常组,网络成瘾组在消极紧迫感上得分高于吸烟成瘾组和对照组(P <0. 001); FTND得分与感觉寻求正相关(r=0. 266,P <0. 05),IAT得分与注意冲动性、动作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消极紧迫感、缺乏耐性及积极紧迫感成正相关性(r=0. 455、0. 379、0. 232、0. 494、0. 451、0. 362,P <0. 05)。结论:吸烟成瘾和网络成瘾在冲动性特征上存在某些共同性和特殊性。
2018年12期 v.43;No.219 1391-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5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90 ] - 朱铭慧;秦波;徐卫华;付雪飞;胡晓霞;
目的:探讨高温对体外培养的唾液链球菌(S. salivarius) clp 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0例人唾液样本在55℃培养,挑选生成的菌落进行分离培养、16S r DNA扩增及DNA序列测定,采用BLAST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得到S. salivarius临床株;采用PCR方法对S. salivarius ATCC 13419模式株(阳性对照)和获得的S. salivarius临床株进行clp P基因的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S. salivarius在37℃及55℃下培养2 h时的clp 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在55℃培养下,10例唾液样本中仅有2例有少量菌落生成,最终经分离鉴定得到2株S. salivarius临床株,分别命名为HS_01和HS_02;利用PCR方法克隆S.salivarius ATCC 13419模式株、HS_01及HS_02菌株的clp P基因片段,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显示,3个S. salivarius菌株在55℃条件下clp P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37℃培养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温刺激下获得的S. salivarius临床株的Clp P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2018年12期 v.43;No.219 1396-1401+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1 ] - 张雪云;
目的:探究miR200c及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2(EZ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收集70例浸润性导管乳腺癌(IDC)患者的乳房上皮标本(10例导管原位癌、20例原发性IDC、20例区域淋巴结受累原发性IDC及20例远处转移IDC)及15例正常乳房上皮临床组织标本,同时收集转染si AFAP-EZH2质粒(si EZH2组)、转染siRNA control(control组)及不进行转染(空白组)的乳腺癌MDA-MB-468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临床组织标本及各组乳腺癌细胞中miR-200c及EZH2 mRNA表达水平,比较EZH2 mRNA高表达及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miR-200c表达水平;观察下调EZH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中miR-200c mRNA表达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EZH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miR-200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5),且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严重程度越高,miR-200c水平升高越显著(P <0. 05);各组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ZH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 <0. 05),乳腺癌有远处转移组EZH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淋巴结受累组(P <0. 05);与control组和空白组比较,si EZH2组EZH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 EZH2高表达组乳腺癌组织中miR-200c表达水平较EZH2低表达组明显降低(P <0. 05);转染si AFAPEZH2后的乳腺癌细胞miR-200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空白组(P <0. 05); 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下调EZH2表达时MDA-MB-468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加(P <0. 05)。结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EZH2及miR-200c表达有关,调控乳腺癌细胞EZH2及miR-200c表达的可调控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02-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4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43 ] - 韩莲花;朱莹;邱玉华;
目的:探究螺内酯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K-N-SH细胞分为不同浓度螺内酯组(螺内酯浓度分别是5、10及20μmol/L)及不加螺内酯的对照组,干预4、8、16、24、48 h;用MTT法检测螺内酯对SK-N-SH的增殖抑制率,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分析螺内酯作用24 h时SK-N-SH细胞早期凋亡率,qRT-PCR检测不同浓度螺内酯处理24 h时SK-N-SH细胞Bcl-2、Bax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μmol/L螺内酯处理24 h时SK-N-SH细胞内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螺内酯处理SK-N-SH细胞16 h后,对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螺内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增殖抑制作用越强(P <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螺内酯各浓度组作用24 h时SK-N-SH细胞早期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螺内酯各浓度组SK-N-SH细胞Bcl-2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Bax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0μmol/L螺内酯处理24 h时SK-N-SH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螺内酯作用一定浓度及一定时间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07-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2 ] - 赵云东;宋玉琴;刘娜;孙冬弢;
目的:观察miR-543对人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miR-543寡核苷酸模拟物(miR-543 mimic)及阴性对照mimic NC序列、寡核苷酸抑制物(miR-543 inhibitor)及阴性对照inhibitor NC序列,将人胶质瘤细胞SHG-44株分为Control(对照组)、mimic NC组、inhibitor NC组、miR-543 mimic组和miR-543 inhibitor组,各组细胞转染相应序列; Real-time PCR检测miR-543及其靶基因氨酰基-tRNA合成酶相互作用多功能蛋白3(AIMP3) mRNA的表达,应用噻唑蓝细胞增殖实验(MTT)评估SHG-44细胞的增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E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543 mimic后,SHG-44细胞中miR-543 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 01),其靶基因AIM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0. 01);转染miR-543 inhibitor后,细胞中miR-543 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0. 01),AIM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 01);转染miR-543 mimic后,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降低(P <0. 01);转染miR-543 inhibitor后,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升高(P <0. 01);转染miR-543 mimic后,细胞处于G1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 <0. 01),同时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增加(P <0. 01),而转染miR-543 inhibitor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 <0. 01); West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543 mimic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E及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 <0. 01),促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0. 01);转染miR-543 inhibitor后,细胞中cyclin D1、cyclin E、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 01),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 <0. 01)。结论:miR-543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E及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12-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6 ] - 闫勇;吴曙辉;朱静静;姜婷婷;
目的:研究miR-133b对鼻咽癌SUNE-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 PCR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SUNE-1、C666-1及正常人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中miR-133b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差异,使用荧光光素酶报告基因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测定miR-133b和EGFR在鼻咽癌SUNE-1细胞株中的调控关系;将miR-133b mimics转染至SUNE-1细胞中构建miR-133b过表达模型,同时将EGFR siRNA转染至SUNE-1细胞中构建EGFR低表达模型,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NP69细胞株比较,miR-133b在CNE-1、SUNE-1、C666-1细胞株中低表达(P <0. 05)、且在SUNE-1细胞株中表达最低,而EGFR在在CNE-1、SUNE-1、C666-1中高表达(P <0. 05)、且在SUNE-1细胞株中表达最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增强miR-133b的表达后,SUNE-1细胞株中EGFR的表达相应下调(P <0. 05);增强miR-133b的表达或抑制EGFR的表达,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 <0. 05)。结论:miR-133b可能通过负向调控EGFR的表达,从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20-1424+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7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26 ] - 王玮;余淑珍;彭军;许洪涛;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用于临床上测定人血清中氯氮平、N-去甲基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及齐拉西酮5种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方法:以氯氮平-d3、喹硫平-d8、阿立哌唑-d8和齐拉西酮-d8稳定同位素为内标,血清样品经过前处理后采用UPLCMS/MS对上清液进行分析。结果:空白血清对药物的检测无干扰,氯氮平、N-去甲基氯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及齐拉西酮在1. 00~1 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 0. 998 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回收率90%~110%;样品在室温12 h、4℃冰箱48 h、自动进样器24 h及反复冻融3次的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结论:本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准确、高通量地检测所选择的5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25-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4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94 ]
- 肖玉安;王林;王远军;李宁怡;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麻醉效果和患者的舒适满意度。方法:选择经尿道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D组患者在麻醉稳定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 5~10 min使患者进入浅睡眠状态、之后予0. 5μg/(kg·h)速率泵注至术毕,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持续泵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入室时(T0)、输尿管镜置入时(T1)、加压灌洗及钬激光碎石时(T2)、输尿管支架置入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 h(T5)、术后24 h(T6)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BP)及心率(HR),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于术后2 h及24 h进行BCS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调查,于T0~T4时点进行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T2和T3时点D组BP均明显低于C组(P <0. 05),T2时点D组患者HR明显低于C组(P <0. 05),T1~T5时点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 <0. 05);术后2 h D组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D组患者满意度优良率高于C组,T1~T4时点D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 <0. 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维持硬膜外麻醉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镇静及镇痛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30-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5 ] - 刘军辉;汪靖园;王林川;肖尧;阮竞雄;闫芳;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 Ag)、前S2抗原(Pre-S2 Ag)及乙肝大蛋白(HBV-LP)在乙肝病毒(HBV)筛查中的价值。方法:258例乙肝患者分为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携带组(n=182)及HBV DNA阳性组(n=76),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Pre-S1Ag、Pre-S2 Ag及HBV-LP水平,比较Pre-S1 Ag、Pre-S2 Ag及HBV-LP筛查HB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Pre-S1Ag、Pre-S2 Ag及HBV-LP对HBs Ag携带组3种血清学模式患者的HBV检出能力;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Pre-S1Ag、Pre-S2 Ag、HBV-LP与HBV DNA的相关性,推算3个指标的ABV病毒检出限。结果:Pre-S1 Ag、Pre-S2 Ag及HBV-LP应用于HBV筛查的特异度为99%~100%,但Pre-S2 Ag和HBV-LP筛查HBV的灵敏度显著高于Pre-S1 Ag(P <0. 01); HBe Ag阴性人群中(HBs Ag-HBeAb-HBcAb阳性和HBs Ag-HBcAb阳性模式)的Pre-S2 Ag、HBV-LP检出率均显著高于Pre-S1 Ag (P <0. 01); Pre-S1 Ag、Pre-S2 Ag及HBV-LP与HBV DNA正相关(r=0. 82、0. 76、0. 70,P <0. 01),Pre-S2 Ag、HBV-LP对HBV的检出限接近106IU/L,Pre-S1 Ag对HBV的检出限≥108IU/L。结论:Pre-S2 Ag、HBV-LP相较于Pre-S1 Ag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出限,更适合作为HBV筛查的血清标志物。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36-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9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7 ] - 王舰涛;游玉峰;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RFA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行TACE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月及6月时肿瘤体积、治疗后12月时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月时的肿瘤完全坏死率及治疗后1、2及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肿瘤体积、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3月及6月时,2组患者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12月时,2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3月时观察组肿瘤完全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1、2及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RFA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41-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24 ] - 马文;龙启忠;杨卉;张艳;胡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老年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7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根据CURB-65评分分为低危组(n=20)、中危组(n=15)及高危组(n=1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或体检时检测血清PCT、hsCRP及D-Dimer水平,分析不同程度老年肺炎患者病情与PCT、hs-CRP及D-Dimer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老年肺炎患者血清PCT、hs-CRP及D-Dime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老年肺炎患者血清PCT、hs-CRP及D-Dimer水平比较,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PCT、hs-CRP及D-Dimer水平检测能用于老年肺炎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45-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5 ]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167 ] - 孙超;邱福敏;陶西彪;袁东朋;
目的:单操作孔胸腔镜下经皮肾镜术式治疗凝固性血胸的疗效。方法:70例凝固性血胸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经皮肾镜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下床时间,测定治疗前后肺总量(TLC)、肺活量(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TLC、VC、及MVV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凝固性血胸患者采用胸腔镜下经皮肾镜术式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的治疗方式。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48-1451+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3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0 ] - 张力;高玥;刘纪廷;于政民;刘啸文;徐酩;张恒东;
目的:比较4种方法治疗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依地酸钙钠治疗组)、B组(依地酸钙钠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组)、C组[二巯基丁二酸(DMSA)治疗组]及D组(DMSA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组); 28 d时观察4组患者的血铅、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CD3+比例、CD4+比例、CD8+比例及CD4+/CD8+比值,比较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患者血铅及ZPP均显著下降(P <0. 05),血铅下降程度为D组> B组> A组及C组(P <0. 05),ZPP下降程度为D组> B组及C组> A组(P <0. 05);治疗后4组患者Hb水平、CD3+比例、CD4+比例、CD8+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且B组及D组CD4+比例及CD4+/CD8+比值高于A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4组治疗有效率均> 75%,治疗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D组及B组> A组及C组(P<0. 05)。结论:DMSA或依地酸钙钠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慢性职业性铅中毒较单独应用疗效更佳。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52-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2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98 ] - 陆海英;赵爱琴;王晓庆;邹丹;周素芳;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4例2~5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开腹组和联合组,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于手术前及术后第3天,采用SF-36量表评分评价2组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及IL-8水平。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联合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IL-8水平及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IL-8水平及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开腹组血清CRP、IL-6、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联合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2~5型子宫肌瘤效果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57-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1 ]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53 ] - 戴薇;戴颖;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静脉给予相应药物;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药物浓度、药物在肺组织中的穿透率及在血清中的清除半衰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时间,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于左氧氟沙星组,药物在肺组织中的穿透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血浆清除半衰期大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B水平低于治疗前,AT-Ⅲ水平、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莫西沙星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左氧氟沙星组,莫西沙星组AT-Ⅲ水平、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时间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莫西沙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左氧氟沙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莫西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的药代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62-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34 ] - 石崇来;陈敏;邓洁;柯希建;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108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插管后5 min(T1)、建立气腹后5 min(T2)、T体位建立后5 min(T3)、建立气腹后30 min(T4)、解除气腹后5 min(T5)时的气道压(Paw)、气道峰压(PIP)及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比较术前24 h及术后24 h时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C反应蛋白(CRP)、C3、C4补体水平,比较手术前后2组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T2~T4时点2组患者PIP、Paw均显著高于T1时点,Cdyn明显低于T1时点,实验组Paw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T5时点2组患者PIP、Paw、Cdyn均恢复至T1时点水平(P> 0. 05);与术前24 h比较,术后24 h 2组患者血清IL-6、IL-10、CRP水平均显著升高,C3、C4补体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或P <0. 01),且实验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术后24 h 2组C3、C4补体水平显著低手术前(P <0. 05或P <0. 01),且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P <0. 05或P <0. 01);手术前后及组间HR、Sp O2、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2种麻醉用药均能有效维持平稳的血流动力学,但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呼吸力学影响相对更小,且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平衡CRP和补体水平,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66-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2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6 ] - 罗爱华;杨文龙;孙轶;岳朝晖;
目的:评估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对100名准备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肿瘤患者进行口腔卫生行为的问卷调查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统计患者每天刷牙次数、刷牙时间、牙线使用情况及是否曾行口腔检查,统计患龋率、牙周病患病率、牙石指数(CI-S)≥1的比例及牙列缺损率,并对患者提出治疗建议,同时比较农村和城市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每日刷牙至少2次者占52. 5%,从未使用过牙线及未曾行口腔检查者分别占87. 9%和66. 7%,城市患者刷牙频率、曾使用牙线和行口腔检查比例高于农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龋率为48. 5%,牙周病患病率达62. 6%,CI-S≥1的患者占73. 7%,牙列缺损率22. 2%,农村患者CI-S≥1的比例高于城市患者(P <0. 05); 92. 0%的患者需在放射治疗前进行口腔疾病治疗,以洁治和拔牙者居多。结论:多数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时患有不同种类及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提倡放射治疗前行口腔检查和治疗。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71-1474+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1 ] - 沈扬;徐寒子;冷文淑;吴强;
目的:评价宫颈腺癌患者全量放疗后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全量放疗后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的宫颈腺癌患者28例作为宫颈腺癌组,并取同期由于其他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患者2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观察宫颈腺癌患者术中盆腹腔粘连情况、术后肿瘤残留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宫颈腺癌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肿瘤残留17例、占60. 7%,3年肿瘤复发率7. 14%。结论:宫颈腺癌根治性放疗后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安全可行,不良反应少,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75-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3 ] - 幸贵萍;王亚平;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产妇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90例行无痛分娩产妇均分为3组,A组采用生理盐水复合0. 10%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0. 25 mg/L舒芬太尼0. 1 m L复合0. 10%罗哌卡因5 m L硬膜外麻醉,C组采用0. 50 mg/L舒芬太尼0. 1 m L复合0. 10%罗哌卡因5 m L硬膜外麻醉;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NRS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血气分析的影响。结果:B、C组受试产妇镇痛5、10、30、60 min、宫口开7~8 cm及宫口全开6个时刻的NRS评分均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 <0. 05); C组受试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A、B组,B组短于A组(P <0. 05); B、C组受试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短于A组(P <0. 05); C组自然分娩产妇比例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 <0. 05),而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产妇人数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P <0. 05);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及p H值、Pa O2、Pa CO2等脐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0. 50 mg/L舒芬太尼0. 1 m L复合0. 10%的罗哌卡因5 m L的硬膜外麻醉方案在无痛分娩过程中提供较好镇痛效果的同时,还缩短了第一产程时间,且不影响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和血气分析。
2018年12期 v.43;No.219 1479-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5 ]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