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龙春;赵亮;邓成敏;刘仙红;官志忠;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毒蕈碱样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择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1)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tropine处理组及U0126处理组,观察mAChRs拮抗剂Atropine及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对M1 mAChR和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2)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tropine及洛伐他汀处理组、洛伐他汀组、U0126及洛伐他汀处理组,观察洛伐他汀联合Atropine或U0126对M1 mAChR和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1 mAChR、总ERK1/2(p-ERK1/2)及磷酸化ERK(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tropine和U0126分别处理细胞后,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1 mAChR和pERK1/2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2)与对照组相比,0.1μmol/L洛伐他汀处理神经细胞,M1 mAChR及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洛伐他汀处理组相比,联合应用洛伐他汀与Atropine处理细胞,M1 mAChR及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未受到明显影响,但联合应用洛伐他汀与U0126处理细胞,phospho-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M1 mAChR的升高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 :洛伐他汀能够活化ERK1/2信号通路,并上调mAChRs表达水平,但洛伐他汀上调mAChRs表达水平的作用与ERK1/2信号通路无关。
2017年01期 v.42;No.19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1 ] - 何婧;任真奎;官志忠;禹文峰;吴昌学;
目的:探讨α7胆碱能受体(α7nAChRs)激动剂(PNU)对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钙调蛋白(CaM)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第3~4代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PNU处理组(PNU组)、α7nAChRs阻断剂(MLA)联合PNU处理组(联合组);对照组不加PNU和MLA处理,PNU组以1、5及10μmol/L的PNU处理星形胶质细胞6、12、18及24 h,联合组以0.05、0.1及0.15μmol/L浓度的MLA预先处理星形胶质细胞2 h后,选择加入上调CaM蛋白表达水平最高的PNU浓度和最佳时间(PNU组筛选后所得)处理细胞;运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3组星形胶质细胞Ca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5及10μmol/L PNU刺激星形胶质细胞6、12、18及24 h可使Ca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加入5μmol/L PNU培养12 h后,上调作用最明显;联合组(0.05、0.1及0.15μmol/L的MLA预先处理星形胶质细胞2 h后,再加入PNU 5μmol/L培养12 h)与PNU组比较,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中CaM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U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后可提高CaM的蛋白表达水平,MLA可阻断该表达。
2017年01期 v.42;No.196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4 ] - 何婧;任真奎;官志忠;禹文峰;吴昌学;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nAChRs)激动剂Nicotine和PNU对钙调蛋白(CaM)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第3~4代乳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加α7nAChRs激动剂,实验组分别加入α7nAChRs激动剂Nicotine或PNU处理细胞,Nicotine或PNU的浓度为1、5及10μmol/L,处理时间为6、12、18及24 h;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icotine或PNU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点细胞裂解液中的CaM蛋白水平。结果:5μmol/L Nicotine处理6、12、18及24 h和10μmol/L Nicotine处理12、18及24 h的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中的CaM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Nicotine浓度和处理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中CaM蛋白表达水平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10μmol/L的PNU处理24 h,CaM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浓度及时间点的CaM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α7 nAChRs的激活可以使CaM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
2017年01期 v.42;No.196 11-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 刘舒媛;李传印;李盈甫;马千里;刘杰;段金梅;史荔;姚宇峰;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人群低相对分子量蛋白酶体(LM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云南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7人(病例组)和健康正常对照490人(对照组),对病例组患者进行病例分型和临床分期,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法对所有对象进行LMP2基因的3个SNPs(rs1351383、rs17587和rs2127675)位点基因分型,用卡方检验比较病例和对照组间3个SNP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差异,用Haploview软件构件这3个SNP的个体单倍型,并分析两组间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与对照间的单倍型分布差异。结果:3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s1351383位点的C等位基因在鳞癌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OR=0.769,95%CI:0.591~0.999);单倍型rs1351383-rs17587-rs2127675的G-C-G在病例组中(OR=1.461,95%CI:1.075~1.984)以及肺腺癌患者组(OR=1.608,95%CI:1.142~2.265)中的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单倍型rs1351383-rs17587-rs2127675的G-C-A在总病例组中(OR=0.593,95%CI:0.422~0.834)以及肺腺癌患者组(OR=0.541,95%CI:0.365~20.823)中的分布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LMP2基因的3个SNPs(rs1351383、rs17587和rs2127675)单个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肺癌无相关性,但3个SNPs构建的单倍型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肺癌患病的风险因子。
2017年01期 v.42;No.196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6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9 ] - 徐晓明;尹春梅;严志凌;胡艳;杨宏英;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352139 C>T、rs352140 C>T和rs5743836 A>G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云南地区汉族女性人群中宫颈癌患者253例、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92例,正常健康女性体检者330例,采用Taq Man探针基因分型的方法对TLR9基因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评估rs352139(C>T)、rs352140(C>T)和rs5743836(A>G)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以及构建的单倍型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TLR9基因SNP位点rs352139(C>T)、rs352140(C>T)、rs5743836(A>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各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连锁不平衡结果构建的rs352139(C>T)、rs352140(C>T)和rs5743836(A>G)的单倍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云南汉族女性群体中,TLR9基因的3个SNP位点rs352139(C>T)、rs352140(C>T)和rs5743836(A>G)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相关性。
2017年01期 v.42;No.19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00 ] - 檀林萍;刘舒媛;沈云松;高雪;李传印;张新文;杨勤兴;王培智;姚宇峰;史荔;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人群中microRNAs(miRNAs)基因多态性与HC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云南汉族人群HCV慢性感染者384例,健康对照人群379例,采用Taq Man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对4个miRNAs的SNPs(miR196a2中的rs11614913、miR146a中的rs2910164、miR26a1中的rs7372209以及miR124a中的rs531564)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这4个SNPs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分析这4个SNPs与HC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rs11614913(C>T)、rs2910164(C>G)、rs7372209(T>C)、rs531564(C>G)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96a2中的rs11614913、miR146a中的rs2910164、miR26a1中的rs7372209以及miR124中的rs531564与云南汉族人群HCV慢性感染无相关性。
2017年01期 v.42;No.196 26-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1 ]
- 王琼;陈峥宏;杨杰;潘科;熊妍;印琳;郭长城;
目的:对球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进行鉴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胃镜下确诊的胃炎及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尿素酶检测,对革兰阴性(G~-)弯曲杆菌和不典型球菌进行H.pylori特异性PCR鉴定,并对特异性PCR阳性的不典型球菌以H.pylori 16S r DNA通用引物扩增测序。结果:共获得80株G~-弯曲杆菌和5株不典型球菌,在传代培养中有24株弯曲杆菌发生球形变异;G~-弯曲杆菌的组织及细菌培养物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G~-不典型球菌的组织及细菌培养物为阴性,返祖为G~-弯曲杆菌后则为阳性;85株菌经特异性引物鉴定均为H.pylori阳性,G~-不典型球菌16S rDNA序列与数据库中H.pylori 16S rRNA基因序列碱基一致性均达99%,鉴定为H.pylori。结论:H.pylori可发生球形变异,这可能会造成临床实验室微生物学诊断的假阴性。
2017年01期 v.42;No.19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09 ] - 杨帆;李洋;陈波;何艳;谢弘;雷平贵;
目的:探讨自动分割方法对实时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左心室功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2名自愿者从心尖层到基底层实时MRI心脏成像数据,运用差异图像、Hough变换及K均值聚类的自动分割方法分割左心室,由两名具有1年以上心脏数据分析经验的观察者(观察者1和观察者2)运用自动分割和手动分割方法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每博血量(SV)和射血分数(EF)等功能参数,评价心脏实时MRI自动分割方法分析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结果:自动分割法可以对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图像进行分割,但与手动分割方法相比,实际分割曲线仍存在部分差异;两位观察者手动或自动分割法采集的ESV、SV及EF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实时MRI自动分割方法能够对左心室EDV功能参数进行分析。
2017年01期 v.42;No.196 36-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2 ] - 江峰;魏洪;黄亚励;徐红;孙晓红;
目的:研究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壳聚糖及壳聚糖香草醛席夫碱4种药物对猕猴桃果汁污染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及培养猕猴桃果汁中的污染菌株,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污染菌株,CTAB法提取污染菌DNA,采用PCR法扩增细菌的16 S r DNA区和真菌的ITS区基因,扩增的目标条带进行测序分析,并用MEGA6软件构建进化树,明确猕猴桃果汁中污染菌种;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壳聚糖及壳聚糖香草醛席夫碱4种药物对猕猴桃果汁污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从猕猴桃果汁中分离到4株污染菌分别为枝孢菌、歧皱青霉菌、杂色曲霉菌、坚强芽胞杆菌,MIC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壳聚糖香草醛席夫碱对4种污染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其中对枝孢菌的抑制作用等同于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而强于壳聚糖,对歧皱青霉菌和杂色曲霉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壳聚糖,对坚强芽胞杆菌的抑制作用等同苯甲酸钠、强于山梨酸钾和壳聚糖。结论:壳聚糖香草醛席夫碱的抑菌效果表现最好,强于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壳聚糖,具有应用潜力。
2017年01期 v.42;No.19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09 ] - 胡珺;杨畅;陈思颖;赵青;王永林;
目的:制备荧光量子点和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初步确证探针的性质,为相关肿瘤的早期荧光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3-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将脂质材料与叶酸分子连接,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得到叶酸偶联的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分子荧光光谱法(MFS)、核磁共振(NMR)等方法确证荧光量子点、叶酸偶联脂质材料、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性质;于-4℃冰箱内贮存6个月,观察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的稳定性。结果:荧光量子点的荧光性质可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证实叶酸偶联脂质材料合成成功;合成得到的叶酸偶联荧光量子点脂质体纳米探针平均粒径为462.9 nm,zeta电位为-0.072 2 mV,在520 nm处有最大荧光发射峰;放置6个月后,荧光性质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叶酸偶联脂质体成功将CdTe量子点包裹,制备得到荧光强度高、性质稳定的纳米探针。
2017年01期 v.42;No.196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21 ] - 赵海玉;邓云坤;方开云;杨淼;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松果体)、PHN模型组(松果体切除后接种带状疱疹病毒)及治疗组(与PHN模型组一样造模,同时腹腔注射外源褪黑素);接种病毒30 d时进行机械痛觉评分,同时取大鼠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应用RT-PCR技术检测Foxp3+基因表达,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TGF-β表达。结果:接种病毒30 d时,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痛觉评分、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基因和TGF-β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腹腔注射褪黑素可减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大鼠的PHN,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2017年01期 v.42;No.196 52-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49 ] - 周诚;李竹;胡瑞洁;刘日光;叶川;贾湘谦;吴昌林;韩子翼;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HBHHx)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PHBHHx(实验组)及明胶海绵(对照组)与第7代BMSCs复合培养7 d,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BMSCs的生长及分布情况。结果:联合培养7 d,在显微镜下均可见两组材料周围有大量细胞生长,而材料内部及表面的细胞生长情况不能观察;电镜下见PHBHHx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均有大量细胞附着,细胞相互连接融合成片,充满材料孔隙与表面,细胞表面可见大量的微绒毛,表示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而明胶海绵上未见明显细胞生长。结论:PHBHHx具有良好的BMSCs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
2017年01期 v.42;No.196 56-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6 ] - 屈璐;候胜开;高楠楠;潘艳伶;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模型。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及2~3次小剂量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DM)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并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模型组中DPN造模成功的作为DPN组,DPN造模不成功但DM造模成功的作为DM组;于实验第14周后,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及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30只大鼠中DM成模24只,其中15只大鼠并发DPN,DPN成模率62.5%;与对照组相比,DPN组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血清NGF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PN组大鼠血清NGF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制作DPN大鼠模型,其机制与大鼠血清NGF水平降低有关。
2017年01期 v.42;No.19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502 ] - 熊珂;姚成芬;熊荻菲菲;马雪;陈思颖;兰燕宇;李勇军;王永林;
目的:建立水黄花中东莨菪内酯、金丝桃苷、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评价水黄花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时间点采自贵阳市郊区的22批水黄花中的东莨菪碱、金丝桃苷及槲皮苷进行检测,色谱柱Phenomenon Luna C18柱(4.6 mm×250 mm,5μm),柱温为40℃,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测定22批不同采收期的水黄花中3种成分的含量。结果:东莨菪内酯在2.54~254.0 mg/L(r=0.999 3)、金丝桃苷在0.67~67.0 mg/L(r=0.999 5)、槲皮苷在1.10~110 mg/L(r=0.999 5)的进样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72%~100.0%,RSD小于3%,22批药材中3种被测成分含量差距较大,9~11月采集的水黄花中3种成分含量较高。结论:建立了水黄花药材中3种主要成分东莨菪碱、金丝桃苷及槲皮苷含量测定方法,9~11月采集的水黄花中的3种主要成分含量较高。
2017年01期 v.42;No.196 64-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4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8 ] - 蔡辉;张群燕;姚茹冰;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TLR)2、4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脂多糖(LPS)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已确诊的RA患者5例(DAS28≥2.6),健康自愿者5例;体外分别分离培养受试者PBMCs作为RA组和健康组,下设空白组与LPS组,其中LPS组给予100μg/L LPS进行刺激,细胞培养24 h后,FQ-RT PCR检测单核细胞TLR2、TL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单核细胞TLR2、TLR4蛋白表达。结果 :给予LPS刺激后,RA组与健康组PBMCs TLR2、TL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相应组刺激前(P<0.001);给予LPS刺激前和刺激后RA组PBMCs TLR2、TL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结论:LPS可刺激RA患者PBMCs已高表达TLR2、TLR4的表达水平更高,可能与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2017年01期 v.42;No.196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8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240 ] - 张玥;朱晓冉;蔡玥;曹格溪;詹文红;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Bre 6、12、24 mg/(kg·d)组和辛伐他汀(SV)组(n=16),后5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各治疗组造模过程同步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及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并进行病变分级;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re干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改变呈不同程度改善,Bre24 mg/(kg·d)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P<0.01),Bre 12、24 mg/(kg·d)组血清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中CRP、TNF-α、IL-1β及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Bre24 mg/(kg·d)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Bre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2017年01期 v.42;No.19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3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287 ] - 熊瑛;成丽兰;姜翠菊;章诗富;
目的:探讨滨蒿内酯(Sco)对卵清蛋白(OVA)致敏的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23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C组、AR组、Sco组和地塞米松(Dxm)组,后3组大鼠腹腔注射OVA致敏、OVA滴鼻激发建立大鼠AR动物模型;Sco组和Dxm组大鼠在OVA激发建模同时给与相应治疗(Sco 20 m L/kg,Dxm 1 mg/kg);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取大鼠鼻中隔制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3、IL-17、IL-6及TNF-a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R组大鼠症状评分与血清IL-23、IL-17、IL-6及TNF-a的相关性。结果 :NC组偶有搔鼻,AR组大鼠搔鼻、喷嚏及流涕等症状较明显,得分均>5分,表明造模成功;Sco组及Dxm组过敏症状较AR组轻;AR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NC组、Sco组和Dxm组(P<0.01);染色结果显示,AR组大鼠鼻黏膜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增生,固有层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Sco组和Dxm组大鼠鼻黏膜炎性反应较AR组轻;AR组大鼠血清IL-23、IL-17、IL-6及TNF-a水平显著高于NC组、Sco组及Dxm组,Sco组和Dxm组又显著高于NC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R大鼠症状评分与血清IL-23、IL-17、IL-6及TNF-a均呈高度正相关(r=0.774、0.859、0.798、0.721,P<0.01)。结论 :Sco可改变AR模型大鼠的过敏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h17型细胞因子、IL-23,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黏液腺分泌而实现。
2017年01期 v.42;No.19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1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26 ]
- 谢斌华;李青;
目的:观察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0例急性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是否合并损伤、伤后8 h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颈托保护、是否为完全损伤、椎管侵占率等资料,术后随访9~24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利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可能影响脊髓损伤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分析,筛选影响脊髓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100例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中,失访16例,随访率84%;术后获得脊髓功能恢复46例(55%),未获得脊髓功能恢复38例(45%);单因素分析显示受伤至就诊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是否合并损伤、伤后8 h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颈托保护、是否为完全损伤、椎管侵占率与脊髓损伤预后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受伤至手术时间、是否为完全损伤、椎管侵占率及伤后8 h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影响脊髓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正确的入院前急救、合适的手术时机、充分的脊髓减压、伤后8 h内激素冲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
2017年01期 v.42;No.19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45 ] - 文芳;杨英捷;訾聃;罗畅;陈国庆;吴金健;
目的:了解贵州省苗族、布依族和汉族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贵州省苗族、布依族、汉族接受健康体检的常住已婚女性294人进行妇科检查,对患有盆腔脏器脱垂情况进行测量和分度;同时收集年龄、民族、分娩次数、分娩地点、分娩方式、漏尿时的症状及程度、对生活质量影响的问卷调查资料,比较不同民族PFD的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D的影响因素。结果:294名健康体检妇女PFD患病率为44.22%(130/294),苗族妇女PFD患病率高于布依族与汉族妇女(P<0.05),其中苗族妇女盆腔脏器脱垂患病率高于布依族和汉族妇女(P<0.05),尿失禁患病率低于布依族和汉族妇女(P<0.05);年龄、民族、分娩方式为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患病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结论:苗族女性与布依族、汉族女性PFD患病率存在差异,应根据各自民族特点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预防PFD。
2017年01期 v.42;No.19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6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22 ] - 钟毅;殷永强;谭立;史静;赵洋;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健康自愿校正QT间期(QTc)和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健康自愿者20名,18~30岁,体重指数19~26 kg/m~2,先后给予受试者两个剂量的Dex,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μg/kg泵注10 min,随后持续泵注0.5μg/(kg·h)50 min(Ⅰ剂量组);1~2周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5μg/kg泵注10 min,随后持续泵注0.75μg/(kg·h)50 min(Ⅱ剂量组);于Dex静脉泵注前(T_0)、Dex静脉泵注后25 min(T_1)、Dex静脉泵注后45 min(T_2)监测给药过程中心率(HR)、PR间期、QRS波时间、QT间期、QTc及QTd。结果:T_1、T_2时的HR较T_0时显著降低(P<0.05),T_1、T_2时的PR间期、QRS波时间、QT间期较T_0时显著延长(P<0.05),T_1、T_2时的QTc较T0时无显著变化(P>0.05),以上指标两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剂量组的T_1时和Ⅱ剂量组T_1、T_2时的QTd较T_0时显著延长(P<0.05),T_2时Ⅱ剂量组QTd较Ⅰ剂量显著延长(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使QTd增加,随药物剂量的增加QTd有增加的趋势,但QTc无显著延长。
2017年01期 v.42;No.196 91-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6 ] - 李永国;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中维生素D(VD)水平与叶酸(F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被检者血清中VD与FA、HCY水平,并比较这3种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VD、F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检者血清中VD与FA水平呈正相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FA与HCY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VD含量较低,且血清中VD与FA、HCY水平有相关性。
2017年01期 v.42;No.19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93 ] - 罗培;刘冬梅;房建斌;顾小卫;吴明明;张巍;曲晨;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中、低危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中、低危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血凝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PaO_2、PaCO_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T、APTT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及丹参多酚酸盐对中、低危急性肺栓塞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017年01期 v.42;No.196 97-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0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90 ] - 赵雅堃;武红利;李雅钗;苏媛媛;康文丽;
目的:探讨妊娠期肾病综合征(NSP)的脂代谢特点及NS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15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NSP分为NSP组(n=38)与非NSP组(n=116);比较两组孕妇入院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发病时间、终止妊娠时间,比较胎盘早剥、腹水形成、子痫、肾功能损害及产后出血并发症,比较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等围生儿并发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入院后孕妇清晨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Cr)、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水平;收集24 h尿液,采用试纸法检测24 h尿蛋白。结果:NSP组孕妇的终止妊娠时间、高血压的发病时间均早于非NSP组(P<0.05,);NSP组孕妇24 h尿蛋白、血清TC、TG、LDL、apoB、Cr、BUN水平均高于非NSP组,apoA1、HDL低于非NSP组(P<0.05);NSP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NSP组,NSP组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非NSP组(P<0.05)。结论:NSP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并发症可能与孕妇妊娠期间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和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2017年01期 v.42;No.19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39 ] - 李静丹;贾铁钢;张景丹;
目的:探讨D-二聚体峰值与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选取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122例,入院1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结果分为有深静脉血栓组及无深静脉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是否长期卧床等临床资料,入院后连续检测D-二聚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临床因素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同时分析D-二聚体峰值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122例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61%(41/122),有深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峰值、长期卧床(>7 d)患者所占比例、早期(3 d内)D-二聚体连续性升高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峰值、长期卧床以及早期D-二聚体连续性升高是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深静脉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对较晚,D-二聚体峰值>2 mg/L作为界值对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77.83%。结论:长期卧床、早期D-二聚体连续升高、D-二聚体峰值是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峰值大于2 mg/L则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大。
2017年01期 v.42;No.196 105-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3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142 ] - 卢盛位;吴小燕;谷艳娟;梁海强;
目的:探讨小剂量预注射联合手术中持续泵注甲氧明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术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3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麻醉,M_1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入药物时静脉注射甲氧明2 mg后、以100μg/min持续泵注甲氧明至术毕,M_2组当收缩压(SBP)降低基础值的20%时、单次静脉注射甲氧明3 mg,C组当SBP降低基础值的20%时、单次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比较各组产妇入室时(T_0)、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10 min(T_2)、麻醉后30 min(T_3)、术毕(T_4)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检测各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碱剩余(BE)。结果:与M_1组比较,T_1时点M_2组和C组SBP、DBP显著降低(P<0.05),T_2时点M_2组HR显著降低,C组显著增高(P<0.05);C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和BE值显著低于M_1组和M_2组(P<0.05)。结论:预注射联合术中持续泵注甲氧明可使腰硬联合阻滞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胎儿酸碱平衡更稳定。
2017年01期 v.42;No.196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7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60 ] - 谭兴春;程亮;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有限切开内固定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式,观察组行经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X线片检查测量Gissane、Bohler角和距下关节面移位,AOFAS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同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issane角、Bohler角大于术前(P<0.01),距下关节移位均小于术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但两组AOFAS评分以及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3,P>0.05)。结论 :经跗骨窦有限切开内固定术式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017年01期 v.42;No.196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150 ] - 尹亚岚;马跃成;陈亮;张贵翠;王军;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全麻维持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9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根据维持全麻用药均分为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记录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时点(T_1)、手术开始进镜时点(T_2)、游离胆囊时点(T_3)、撤镜时点(T_4)、拔出喉罩时点(T_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拔喉罩时的苏醒评分及改良OAA/S评级。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_1~T_5各时间点的HR、SBP及DBP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的HR、SBP和DBP水平在T_1~T_5间的波动明显,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美托咪定组的HR、SBP和DBP水平在T_1~T_4时点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5时间点明显高于T_1~T_4时点(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T_1时点BIS值比较,T_2时点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5时间内均逐渐上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毕苏醒时间、拔喉罩时的苏醒评分及改良OAA/S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全麻维持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显著优于丙泊酚,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2017年01期 v.42;No.19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