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荻菲菲;熊珂;伍萍;巩仔鹏;陈思颖;兰燕宇;王爱民;
目的:测定10批黔产羊耳菊药材中的重金属汞、砷、铅、镉及铜的含量,评价黔产羊耳菊药材的质量及安全性。方法:10批不同产地(黔产)羊耳菊药材,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药材中铅、镉、铜的含量,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砷、汞的含量,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对10批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被测定的10批黔产羊耳菊药材中铅、铜、砷的含量均未超出限定标准,有1批罗甸药材中汞的含量超出限定标准;除1批惠水药材及1批罗甸药材外,其余药材中镉的含量均超出限定标准。结论:贵州省内不同产地的羊耳菊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镉含量超标较为严重。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21-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65 ] - 王兴桂;张力文;王政;王贵春;陈盼碧;周汉华;崔瑾;
目的:观察苗药熏蒸疗法对家兔早期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苗药熏蒸组)及D组(蒸馏水熏蒸组),B、C、D组均采用木瓜蛋白酶注射法制造家兔早期KOA模型,A、B两组不予任何治疗,C、D两组在造模同时分别采用苗药组方和蒸馏水进行熏蒸治疗;实验结束时取各组家兔膝关节前正中矢状位股骨内髁内侧软骨标本制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采用Mankin’s法进行评分。结果:C组肉眼、光镜及电镜下软骨组织退变病理学改变较B、D组轻,但较A组重;Mankin’s评分显示,C组较B、D组低,较A组高(P<0.01)。结论:苗药熏蒸疗法可以延缓KOA关节软骨的退变,对早期KO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25-1028+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33 ] - 谢闺娥;杜晶春;董桂兰;徐霞;
目的:研究扁蒴藤素对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TAX生长的作用。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对照,同时制作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TAX;在两组细胞中分别给与7种浓度(0.25、0.5、1、2.5、5、10和20μmol/L)扁蒴藤素或紫杉醇培养48 h,用MTT法检测药物对MCF-7和MCF-7/TAX细胞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并计算MCF-7/TAX细胞对紫杉醇或扁蒴藤素的耐药指数(RI);同时用Annexin VFITC/PI染色观察扁蒴藤素作用后MCF-7/TAX凋亡细胞比例。结果:MCF-7/TAX对紫杉醇RI达19.39,而扁蒴藤素对MCF-7/TAX细胞的生长有高效抑制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对其作用48 h的IC50为0.52μmol/L,MCF-7/TAX对扁蒴藤素的RI仅为0.88;扁蒴藤素作用后,Annexin V染色阳性的MCF-7/TAX细胞比例较对照明显升高。结论:扁蒴藤素能抵抗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激活MCF-7/TAX细胞凋亡,对其生长发挥高效抑制作用。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29-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59 ] - 李利波;潘娅;陈腾祥;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ERS)标志蛋白X-盒-结合蛋白-1(XBP-1)和C/EBP同源蛋白(CHOP)在正常肝细胞及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培养获得的正常肝细胞LO2、高分化肝癌细胞株Hep G2及低分化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分为无水乙醇未处理组(ERS前组)和无水乙醇处理组(ERS组),ERS组的3种细胞分别给予无水乙醇处理获得ERS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种细胞ERS前后XBP-1、CHOP表达。结果:在ERS前组中,XBP-1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LO2、Hep G2、SMMC-7721;ERS组中,XBP-1在3种细胞中的表达都上调,与ERS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量从高到低依次为SMMC-7721、LO2及Hep G2,3种细胞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S前后,Hep G2细胞中均无CHOP表达;ERS前组中,CHOP表达高低依次为SMMC-7721、LO2;ERS组中,CHOP在LO2细胞及SMMC-7721细胞表达均上调,与ERS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上调更明显(与LO2细胞比较,P<0.05)。结论:发生ERS后,LO2、Hep G2及SMMC-7721细胞中XBP-1的表达水平都升高,分化程度低的SMMC-7721细胞中的XBP-1及CHOP的表达升高更明显。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33-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7 ] - 冯海潮;孙朝琴;张姝;何芸;吴琼;莫非;罗昭逊;
目的:探讨苗药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大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头花蓼组,采用H.pylori灌胃造模,空白组灌胃无菌脑心浸液肉汤,模型组和头花蓼组用消炎痛预处理后灌胃H.pylori制作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大鼠模型,之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头花蓼组大鼠灌胃头花蓼2周;采用HE染色评估胃黏膜炎炎症损伤程度,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3组大鼠血清IFN-γ、IL-4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胃黏膜中IFN-γ、IL-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H.pylori灌胃造模后,大鼠胃窦黏膜有H.pylori定植,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组织呈现相关性胃炎病理形态改变;头花蓼干预后,H.pylori感染大鼠胃黏膜炎症明显改善,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IFN-γ血清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花蓼干预对IL-4分泌的影响比较轻。结论:头花蓼可减轻H.pylori对胃黏膜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FN-γmRNA转录水平而实现的。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37-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96 ] - 任瑞锋;彭艳军;罗英;赵文艳;赵连梅;单保恩;
目的:研究莲黄子(半边莲、大黄、五加皮、决明子)复方对膀胱癌T24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Nu/Nu裸鼠接种T24细胞构建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模型,15只模型裸鼠随机分为莲黄子复方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治疗组裸鼠分别予2.5 m L/kg或5 m L/kg莲黄子复方药液灌胃治疗,对照组予5 m L/kg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当天定义为0天;其后,隔日灌胃,总计7次;治疗后1天开始隔日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末次治疗后第2天处死裸鼠,称量瘤体重量;采用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 X及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各组模型裸鼠移植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种剂量治疗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同时,相比对照组,两种剂量治疗组裸鼠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而GM-CSF、IFN-γ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移植瘤组织中Bcl2表达在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及对照组间呈现递增的趋势,而Bax和PTEN表达则呈递减趋势,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黄子配方对膀胱癌T24细胞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PTEN和Bax的表达及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42-1046+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4 ] - 马红岩;乔桂红;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磁性靶向p H敏感控释纳米给药系统并考察其对Hep 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四氧化三铁(Fe3O4)衍生至碳纳米管(CNTs)表面,使用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对载体进行修饰,利用聚乙烯亚胺具有的丰富的氨基末端与阿霉素(DOX)结合,通过具有p H敏感的腙键相连构建CNTs-Fe3O4-PEI/PEG-DOX给药系统;分别使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磁强计(VSM)对给药系统进行相关表征分析,考察给药系统热疗升温、载药及p H敏感释放情况;将培养的Hep G2肿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NTs-Fe3O4-PEI/PEG组、PTT热疗组、DOX组、DOX联合PTT热疗组、CNTs-Fe3O4-PEI/PEG-DOX组、CNTs-Fe3O4-PEI/PEG-DOX联合PTT热疗组、CNTs-Fe3O4-PEI/PEG-DOX磁性靶向联合PTT热疗处理组,使用MTT法检测以上8组中Hep G2细胞的抑制率。结果:成功构建CNTs-Fe3O4-PEI/PEG-DOX纳米给药系统,DOX的载药率为65.04%,p H值降低时,DOX的累计释放率明显迅速升高;该给药系统的磁化强度为19.92 emu/g,具有明显的磁性靶向性;CNTs-Fe3O4-PEI/PEG-DOX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可在5 min内迅速升温至(58.7±2.5)℃,具有明显的热疗升温作用;给药系统联合热疗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NTsFe3O4-PEI/PEG-DOX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磁性靶向、p H敏感控释以及热疗作用的多功能智能化的给药系统,对Hep G2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率。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47-1052+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94 ] - 纪子腾;陈慧珍;孙勇;李清斌;卓洋;李爱民;
目的:分析大鼠面神经干缺血缺氧对嗅觉受体(O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阻断大鼠鼓室段的岩动脉复制大鼠单侧面神经缺血模型,将手术侧作为观察组,对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7及14天取大鼠双侧面运动神经核团,采用基因芯片筛选出观察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3倍以上的OR基因,采用RTPCR法进行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扫描筛选出观察组面神经运动核团中表达量高于对照组3倍以上的OR基因为Olr400、Olr358、Olr757、Olr1689及Olr550,术后第1天及第7天,观察组Olr400、Olr757及Olr358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lr550、Olr1689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4天,两组Olr400、Olr757、Olr358、Olr550及Olr1689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RT-PCR法验证,上述5个OR基因在两组面神经运动核团的表达水平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OR基因可能参与了面神经损伤的早期修复过程。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53-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7 ]
- 王志杰;刚绍鹏;方开云;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Ⅲ~Ⅳ级,随机的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七氟醚组;右美托定组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术毕,七氟醚组全程持续吸入七氟醚,麻醉维持均使用七氟醚、舒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将熵指数控制在40~60;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3和第7天使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 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CPB)时间、阻断升主动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天、术后第3及7天的Mo CA及MMSE量表得分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与术前1天相比,Mo CA得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与术前1天相比,MMS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与七氟醚相当,能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下降情况,Mo CA评价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敏感性优于MMSE。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57-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72 ] - 鲍丽雅;朱双;谢渊;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集67例HBs Ag阳性产妇分娩前的外周静脉血及其分娩的67例新生儿脐血,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乙肝5项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产妇血清HBVDNA含量,记录e抗原阳性组和e抗原阴性组HBs Ag阳性的产妇例数及脐血阳性的新生儿数,计算HBs Ag阳性产妇的母婴HBV传播率;记录HBV-DNA低水平组(拷贝数<106IU/L)、HBV-DNA中水平组(拷贝数为106~108IU/L)和HBV-DNA高水平组(拷贝数≥109IU/L)中HBs Ag阳性的产妇例数和脐血阳性的新生儿数,比较HBV-DNA高、中、低水平组中的母婴HBV传播率。结果:67例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脐血中HBs Ag阳性24例,母婴传播率为35.82%(24/67),e抗原阳性组HBs Ag阳性产妇的母婴HBV传播率(54.29%)高于e抗原阴性组产妇(15.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0.87);不同水平HBV-DNA拷贝数HBs Ag阳性产妇的母婴HBV传播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水平组、中水平组及低水平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感染HBV可能引起母婴垂直传播,e抗原阳性及血清HBV-DNA含量高的产妇母婴HBV传播率高。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61-1063+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72 ] - 肖源;车筑平;程华;杨红静;谭庆华;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肠病时SD大鼠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IL-10水平及树突状细胞数的变化。方法:34只清洁级SD大鼠均分为药物损伤模型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阿司匹林(100 mg/kg,2次/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2周后处死大鼠,在距回盲瓣5 cm近端肠管切取回肠段2 cm,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回肠黏膜组织SIg A、IL-1β、IL-8及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回肠黏膜CD205阳性染色的树突状细胞数量。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黏膜上皮细胞破坏,黏膜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结构变形,固有腺体排列紊乱,黏膜以及黏膜下层见大量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对照组黏膜正常,未被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205阳性细胞增多,IOD值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回肠黏膜SIg A降低(P<0.05),IL-1β、IL-8及IL-10增加,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肠病发生后,回肠黏膜保护屏障受损,体液免疫紊乱。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64-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54 ] - 黄久浪;孙荣荣;陈茂琼;陈晓霞;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方法:434例新生儿,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EPI)组、晚期早产儿(LPI)组、足月儿(FTI)组,分别于生后2 h内(开奶前)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ys C、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PI组Cys C水平略高于LP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及LPI组Cys C水平高于FTI组(P<0.05);3组间SCr及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血清Cys C水平随胎龄增加而降低,早产儿高于足月儿,Cys C可作为反映新生儿肾功能成熟度的指标之一,其敏感度优于SCr、BUN。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68-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4 ] - 陈国庆;王兴新;訾聃;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癌(EOC)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EOC组)组织和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对照组)中CXCR4阳性表达率,同时检测EOC患者癌组织中Cyclin D1、EGFR和Ki-67表达水平,分析CXCR4、Cyclin D1、EGFR及Ki-67在EOC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是否有淋巴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EOC患者癌组织中CXCR4表达与EGFR、Cyclin D1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20%)低于EOC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C患者癌组织中的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与EOC患者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EOC患者中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GFR与Ki-67的过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转移无关(P>0.05);EOC患者癌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EGFR的过表达及Ki-67的过表达之间呈现正相关性(r=0.535、0.506、0.490,P<0.05)。结论:CXCR4、Cyclin D1、EGFR和Ki-67的联合检测对EOC的发生、预后判断、治疗选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71-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2 ] - 李世军;汪宇;张伟;蔡灵龙;刘倩;韦蓉;陆洪光;
目的:测定贵阳地区正常人群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方法:以SUV-l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测定1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UVA-MED及UVB-MED,比较不同皮肤类型、性别、年龄及季节受试者UVA-MED及UVB-MED。结果:190例志愿者UVA-MED中位数为48.25 J/cm2,UVB-MED为35.24 m J/cm2,男性UVA-MED和UVB-MED中位数均高于女性(P<0.01),Ⅳ型皮肤MED中位数亦均显著高于Ⅲ型皮肤(P<0.01);男性10~29岁组及30~49岁组UVA-MED明显高于≥50岁组(P<0.01),10~29岁组UVB-MED高于30~49岁组及≥50岁组(P<0.05);男性夏季UVA-MED显著低于春、秋两季(P<0.01),女性夏季UVA-MED亦显著低于春、冬两季(P<0.01);男、女性夏季UVB-MED低于春、秋、冬季(P<0.05)。结论:皮肤日光反应类型、性别、年龄及季节是影响贵阳地区人群MED的重要因素。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75-1078+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39 ] - 秦波;陆廷茂;徐卫华;
目的:观察3B自锁托槽对上颌牙弓的扩弓效果。方法:安氏Ⅰ类错颌牙列拥挤患者40例,随机分为3B自锁托槽组和Damon自锁托槽组,分别采用相应的非拔牙矫治方案治疗,测量矫治前和牙列排齐整平后牙弓宽度共7项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矫治效果。结果:两种矫治技术治疗后错颌患者上颌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较排齐前明显增大(P<0.05),Damon自锁托槽组与3B自锁托槽组排齐整平后牙弓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B自锁托槽治疗错牙合能使牙弓宽度增加,主要表现在尖牙和前磨牙区,效果与Damon自锁托槽相当。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79-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1 ] - 唐太峰;
目的:观察盐酸乙哌立松联合舍曲林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7例CTT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口服盐酸乙哌立松及舍曲林,对照组单用盐酸乙哌立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头痛程度(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缓解度、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对于缓解CTTH均有效,但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缓解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例患者,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轻度肢体乏力、嗜睡、头晕及胃肠道反应等不适,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乙哌立松联合舍曲林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82-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27 ] - 胡贵贤;张蓉;向琳;刘海艳;
目的:探讨Visu Max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Visu 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160眼近视患者,比较治疗后1 d、1周、1月、3月、6月及1年时的裸眼视力,角膜厚度≤500μm 20眼术中设计厚度与术后实际厚度,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6月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1.0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达到手术预期效果;角膜厚度≤500μm 20眼术中设计的角膜瓣厚度与术后实测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1,P=0.061);治疗1月及6月时的BUT显著高于治疗前(t=-5.183、-3.062,P<0.05);治疗1月与6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有1眼发生结膜下出血,1~2周逐渐吸收。结论:Visu Max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效果良好,对薄角膜瓣的预测性强。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85-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62 ] - 林冬梅;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MD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20 mg/d口服治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1、2、3及6周时抑郁缓解率,治疗前和治疗6周时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时血清BDNF、5-HT水平。结果:治疗1、2、3及6周时,观察组患者抑郁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ADRS、HAMD、MMSE评分及血清BDNF、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两组患者MADRS、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血清BDNF、5-H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6周时,观察组MADRS、HAMD及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能有效改善MDD患者躯体症状及认知功能,能快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可能机制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促进大脑组织释放BDNF、5-HT有关。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88-1091+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84 ] - 赵世民;苏小青;高春燕;侯静芳;严志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及判断预后价值。方法:12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并发SBP组和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采取利尿、保肝常规基础支持治疗,并发SBP组在肝硬化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 d时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2、3、4、5、7及9天时血清PCT水平,比较入院第1天时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同时比较并发SBP组患者中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血清PCT变化情况。结果:并发SBP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入院第1天时肝硬化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均在正常值内,并发SBP组有54例患者(90%)PCT高于正常值;并发SBP组患者入院第1、2、3、4、5、7及9天的血清PCT含量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均于第4天达到峰值,之后均逐渐下降;并发SBP组中死亡病例在入院第1、2、3、4、5、7及9天时的血清PCT含量均显著高于存活病例(P<0.05),且均于第4天是达峰值,存活病例之后均逐渐下降,而死亡病例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结论:血清PCT测定可做作为肝硬化并发SBP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92-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8 ] - 潘科;杜玄娇;尹招林;吴平莉;罗锦斌;刘国林;张丹丹;蒙韬;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表达及PGⅠ/PGⅡ(PGR)值在贵州省黔南地区布依族及汉族患者胃部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胃溃疡患者87例(胃溃疡组,布依族42例,汉族45例),胃癌患者43例(胃癌组,布依族20例,汉族23例),非萎缩性胃炎82例(对照组,布依族42例,汉族40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的表达,并计算PGR值。结果: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胃癌组,PGR值低于对照组或高于胃癌组(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及PGR值低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组布依族、汉族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布依族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值低于汉族胃溃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依族、汉族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及PGR值低于对照组(P<0.05),布依族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值低于汉族胃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水平可筛查出是溃疡病的高危人群,血清PGⅠ水平及PGR值水平对贵州省黔南地区胃癌疾病的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G水平在布依族和汉族间无差异。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96-1098+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7 ] - 于丹军;樊静;刘广贤;胡月;赵月;薛丹凤;孙凤英;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百分比(CD4+CD25+CD127LOWTreg/CD4、CD4+CD25+Foxp3+Treg/CD4)与E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2水平的相关性,探讨CD4+CD25+Treg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例确诊的EC患者(EC组)及30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EC组手术前后和化疗后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CD4、CD4+CD25+Foxp3+Treg/CD4,同时用ELISA法检测上述时点2组被检者血清IL-10、TGF-β1及TGF-β2含量;比较对照组、EC组手术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CD4、CD4+CD25+Foxp3+Treg/CD4及血清TGF-β1、TGF-β2、IL-10含量,比较EC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化疗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CD4、CD4+CD25+Foxp3+Treg/CD4及血清TGF-β1、TGF-β2及IL-10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EC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CD4、CD4+CD25+Foxp3+Treg/CD4与手术前血清IL-10、TGF-β1及TGF-β2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C组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CD4、CD4+CD25+Foxp3+Treg/CD4、血清IL-10的含量均明显升高,TGF-β2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手术前比较,EC组患者手术后及化疗后CD4+CD25+CD127LOWTreg/CD4、CD4+CD25+Foxp3+Treg/CD4、血清IL-10和TGF-β2含量明显降低(P<0.01),手术后血清TGF-β1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化疗后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1);EC组患者CD4+CD25+CD127LOWTreg/CD4与血清TGF-β1含量存在正相关(r=0.284,P=0.049),CD4+CD25+Foxp3+Treg/CD4与血清IL-10含量存在正相关(r=0.287,P=0.047)。结论:EC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CD4+CD25+Foxp3+Treg水平上调,可能是肿瘤产生免疫耐受,发生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
2016年09期 v.41;No.192 109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23 ] - 黄辉如;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5例经细菌培养确诊为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入院次日抽取静脉血5 m L,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抽取静脉血5 m L,应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应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清乳酸,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CRP水平,比较两组受检者血乳酸、PCT、CRP水平;比较老年肺炎治疗7 d时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血清乳酸、PCT、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观察血清乳酸、PCT、CRP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乳酸、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存活病例相比,死亡病例血清乳酸、PCT、CRP水平较高(P<0.05);经ROC分析显示,血清乳酸、PCT、CRP联合检测时灵敏性、特异性高于各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乳酸、PCT、CRP水平可作为老年肺炎患者病情预后的评价指标;通过联合检测可提高血乳酸、PCT、CRP的在老年肺炎中的诊断效能。
2016年09期 v.41;No.192 1104-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16 ] - 廖泽飞;林勇龙;马良赟;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UTI)对食管癌术后炎症的影响。方法: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手术前30 min给予UTI 100 000单位静脉滴注,并于术后当天~第3天,再次给予持续静脉泵入UTI,对照组于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NE)、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的浓度,于术后第1天、第3天检测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NE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IL-8及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E浓度升高,第1天高于第7天(P<0.01);治疗后,治疗组同时点血清IL-6、IL-8水平升高的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LF中的NE浓度第1天高于第3天,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可降低食管癌患者手术后血清和BALF中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过度炎性创伤反应。
2016年09期 v.41;No.192 1108-11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 ] - 李云飞;龙晓东;李永忠;
目的:观察Meek植皮术在大面积重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54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28例,实施Meek植皮术)和对照组(26例,实施微粒皮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时皮片存活率、皮片融合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评价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疤痕厚度和硬度、关节活动角度评价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1%TBSA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皮片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片融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疤痕厚度及疤痕硬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出院时1%TBSA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eek植皮术在修复大面积重度烧伤的治疗效果优于微粒皮移植术,近远期的治疗效果均较好,手术费用低。
2016年09期 v.41;No.192 11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