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论

  • 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6及鼠p204的生物学功能

    肖燕;吴强;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一组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并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众多生物学功能的活性细胞因子家族~([1-2])。IFN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触发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IFN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016年05期 v.41;No.188 497-50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网刊下载次数:199 ] |[阅读次数:24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8 ]

专题研究

  • 干扰素诱导蛋白204抑制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

    龙向淑;黄晶;吴强;田茂波;宋方;肖燕;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204(p204)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F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VAFs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非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组(control组)、IFN-α干预组(IFN-α组)及Ifi204 siRNA转染组(Ifi204 siRNA组),给予相应处理;应用Real Time qRT-PCR法检测p204mRNA表达,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204、Ras蛋白表达及Raf与Er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IFN-α组p204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周期G_1/S转换下调(P<0.05),伴Ras蛋白表达减少,Raf及Erk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Ifi204 siRNA组p204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细胞活力增高,G_0/G_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P<0.05),Ras蛋白表达增多,Raf及Erk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而control组上述指标与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04表达可抑制大鼠VAFs增殖,Ra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p204对VAFs增殖的调控。

    2016年05期 v.41;No.188 50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网刊下载次数:211 ] |[阅读次数:248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66 ]
  • 沉默干扰素诱导蛋白16对人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肖燕;吴强;

    目的:探讨沉默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表达对人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HAAFs)凋亡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方法:应用IFI16小干扰RAN(siRNA)、Control siRNA转染HAAFs分别IFI16基因沉默组(IFI16-siRNA组)、阴性对照组(Control-siRNA组),未经干预的HAAFs作为空白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FI16、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siRNA组或空白组相比,IFI16-siRNA组的细胞凋亡率下降,伴随着IFI16蛋白表达减少,p-ERK1/2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IFI16表达可减少HAAFs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部分与ERK信号通路有关。

    2016年05期 v.41;No.188 507-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174 ] |[阅读次数:15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4 ]
  • 下调干扰素诱导蛋白16对人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肖燕;吴强;

    目的:探讨下调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对人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HAAF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HAAFs中转染IFI16小干扰RNA(siRNA)和Control siRNA,分别作为IFI16基因沉默组(Ⅰ组)、阴性对照组(C组),未经任何干预的HAAFs作为空白组(N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FI16、活化凋亡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和N组相比,Ⅰ组中IFI16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伴随着Cleaved PARP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下调IFI16表达可抑制HAAFs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leaved PARP蛋白有关。

    2016年05期 v.41;No.188 51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网刊下载次数:150 ] |[阅读次数:165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3 ]

基础研究

  • 1-磷酸鞘氨醇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损害的拮抗作用

    刘丹薇;潘卫;徐国宾;杨国珍;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损害的拮抗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1P低剂量(0.05μg/g)、S1P中剂量(0.1μg/g)、S1P高剂量(0.2μg/g)组以及环磷酰胺染毒组;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后4组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给药5 d;S1P低、中、高剂量组后再予相应剂量S1P腹腔注射,给药结束后第30天处死小鼠,分别采集血清、附睾及睾丸样本,检测小鼠睾丸精子计数和精子畸形率,比色法测定LDH活力,彗星实验检测精子DNA损伤。结果:与环磷酰胺染毒组相比,各S1P剂量组精子计数升高,畸形率降低,LDH活力升高,DNA损伤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P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损害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能提高精液质量与能量代谢酶LDH的活性,一定程度上抵御细胞DNA损伤。

    2016年05期 v.41;No.188 515-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网刊下载次数:146 ] |[阅读次数:193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19 ]
  • EdCC保护乳小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所致细胞损伤及凋亡

    蒋智;潘裕佳;贾中申;吴玥婷;李安洁;韦方;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干细胞(En SCs)来源细胞因子"鸡尾酒"(EdCC)对乳小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乳小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EdCC组,用过氧化氢(H_2O_2)造成氧化应激,检测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族(ROS)浓度。结果:En SCs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EdCC蛋白提取效率为每24 h提取(241.3±32.1)μg/10~6个细胞;与对照组比较,EdCC组(100 mg/L)上清液LDH活性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内ROS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dCC减轻体外培养乳小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2016年05期 v.41;No.188 520-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网刊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18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0 ]
  • 冷冻胚胎印记基因H19的DNA甲基化状态研究

    施晓鋆;陈士岭;郑海燕;王乐乐;吴雅琴;

    目的:比较研究常规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后的人类早期胚胎印记基因H19的DNA甲基化状态,初步了解低温冷冻对胚胎基因印记的影响。方法:收集胚胎移植术后正常受精的低质量的第3天胚胎152个,进行冷冻、复苏,其中常规慢速冷冻胚胎78个,玻璃化冷冻胚胎74个,另收集70个新鲜未冷冻胚胎作为对照;记录3种类型单个胚胎Bisulfite-PCR扩增个数,采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酶分析法检测胚胎印记基因H19的DNA甲基化状态。结果:慢速冷冻胚胎、玻璃化冷冻胚胎及新鲜未冷冻胚胎的单个胚胎Bisulfite-PCR扩增分别成功40、53、58个;慢速冷冻胚胎、玻璃化冷冻胚胎及新鲜未冷冻胚胎H19基因的平均甲基化程度分别为(44.8±6.4)%、(47.5±5.6)%及(46.7±6.0)%,异常甲基化率分别为10.0%(4/40)、13.2%(7/53)及3.4%(2/58);3组胚胎的甲基化程度和异常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冷冻不增加人类胚胎甲基化异常的发生率。

    2016年05期 v.41;No.188 524-526+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网刊下载次数:227 ] |[阅读次数:168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9 ]
  • 云南汉族人群CD6基因多态性与HCV慢性感染的关系

    刘城秀;沈云松;李桃意;张禹;檀林萍;姚月婷;俞建昆;姚宇峰;史荔;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人群中CD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云南地区汉族人群HCV慢性感染患者434例,健康对照人群444例;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对2组人群的CD6基因3个SNPs(rs17824933、rs12360861、rs11230563)进行基因分型,构建CD6基因单倍型,评估上述3个SNPs与HCV慢性感染的关系。结果:两组人群CD6基因SNP-rs17824933(C>G)、SNP-rs12360861(G>A)和SNP-rs11230563(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群的SNP-rs17824933(C>G)、SNP-rs12360861(G>A)和SNP-rs11230563(C>T)单倍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调查的云南汉族群体的CD6基因SNP-rs17824933(C>G)、SNP-rs12360861(G>A)和SNP-rs11230563(C>T)与HCV慢性感染无关。

    2016年05期 v.41;No.188 527-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网刊下载次数:296 ] |[阅读次数:19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0 ]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张玥;罗俊;黄能慧;张小毅;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GLT)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自然衰老模型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GLT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溶媒对照组(食用油)及阳性对照组(健脑胶囊),5月龄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60 d,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神经元变化,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动物脑海马神经细胞损伤明显,细胞排列极度紊乱,大小形态不规则,数量明显减少,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细胞核内有大量深染棕黄色颗粒状;给予GLT后,神经细胞损伤减轻,GLT高剂量组无明显神经细胞坏死特征;与模型组比较,GLT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神经细胞核浅染棕黄色颗粒。结论:GLT可减少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这可能是防治AD的机制之一。

    2016年05期 v.41;No.188 532-53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网刊下载次数:224 ] |[阅读次数:21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81 ]
  • 钛表面构建成骨细胞膜片的体外研究

    毛久凤;夏茜;吴镭;杨红;周成菊;方艺;董强;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膜片在钛表面的生长情况。方法:将体外培养鉴定的的大鼠成骨细胞接种在纯钛表面,构建大鼠成骨细胞膜片,连续培养1、2、3周,分别于第1、2、3周末收集成骨细胞膜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片的组成,光镜测量各时间点细胞膜片的厚度。结果:原代培养细胞符合成骨细胞形态学特征;第2、3周末细胞膜片厚度较第1周末细胞膜片厚度明显增加(P<0.05);与第3周末细胞膜片相比,第2周末细胞膜片厚度增加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表面构建的成骨细胞膜片拥有良好的增殖生长活性。

    2016年05期 v.41;No.188 535-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网刊下载次数:218 ] |[阅读次数:162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0 ]
  • Cyclin D1和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陈国庆;王兴新;訾聃;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n Vision免疫组化法对40例卵巢上皮性癌(观察组)及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对照组)进行Cyclin D1和Ki-67表达水平检测,比较Cyclin D1、Ki-67蛋白与卵巢癌的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两种蛋白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和Ki-67过表达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在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病理参数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组织学类型和淋巴转移等病理参数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过表达率在FIGO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和Ki-67过表达率呈现正相关性(r=0.370,P<0.05)。结论:Cyclin D1和Ki-67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共同表达可能是促进卵巢上皮性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16年05期 v.41;No.188 53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151 ] |[阅读次数:19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9 ]
  • 血清循环DNA定量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刘丽荣;文春蓉;梁璐;刘咏梅;朱丽英;

    目的:探讨血清循环DNA(cDNA)定量检测在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52例经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卵巢癌组,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以微量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抽提3组患者血清DNA,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测定其含量。结果: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cDN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血清cDNA Ct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卵巢癌Ⅰ、Ⅱ、Ⅲ期血清cDNA 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期与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cDNA,有望成为临床辅助诊断卵巢癌的新手段。

    2016年05期 v.41;No.188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网刊下载次数:218 ] |[阅读次数:15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3 ]
  • 血清IL-6、IL-18及TNF-α水平对抑郁症首次发作的诊断价值

    毕斌;何军;罗洁;尹科;张姝;许琦;

    目的: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首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DP组)和30例正常人(NC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8及TNF-α)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细胞因子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各因子分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面积(AUC)评价细胞因子水平在首发抑郁症的检测价值。结果:DP组患者血清IL-6、IL-18及TNF-α水平均高于NC组(P<0.05),FT3、FT4、T3、T4及TSH水平与N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8水平与HAMD量表的自杀和早醒成正相关(r=0.364、0.404,P<0.05);TNF-α水平与抑郁情绪、工作兴趣和爱好成负相关(r=-0.430、-0.416,P<0.05),与全身症状成正相关(r=0.520,P<0.05);FT3水平与精神性焦虑成正相关(r=0.403,P<0.05);TSH水平与抑郁情绪成负相关(r=-0.417,P<0.05);IL-18水平与FT4成正相关(r=0.413,P<0.05);TNF-α与T4成负相关(r=-0.386,P<0.05);IL-6、IL-18、TNF-α的AUC面积分别为0.819(P<0.01)、0.633(P>0.05)、0.794(P<0.01)。结论: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抑郁的发生发展,抑郁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有一定关系,血清IL-6和TNF-α水平检测对首发抑郁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16年05期 v.41;No.188 546-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291 ] |[阅读次数:220 ]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353 ]
  • 贵阳市40~85岁人群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吴云艳;李伟;罗振华;成荣;吴立荣;刘兴德;郎勇;陈进;

    目的:探讨贵阳市40~85岁人群体重指数(BMI)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20名贵阳市40~85岁人群,调查其特征(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及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检查;统计受检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超重率及肥胖率,计算BMI,按BMI水平将人群分为低体重组(<18.5 kg/c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cm~2)、超重组(24.0~27.9 kg/cm~2)及肥胖组(≥28 kg/cm~2),分析BMI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高TC血症及高TG血症)间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人群超重率38.8%,肥胖率15.4%,男性超重率(42.7%)高于女性(35.9%,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随BMI的增加而增加,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低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随BMI增加而增加。

    2016年05期 v.41;No.188 551-554+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网刊下载次数:361 ] |[阅读次数:228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6 ]
  • 有柄石韦水提物对小鼠皮肤全层切除伤的促愈合作用

    孔祥耀;于世博;黎小梅;唐毅;倪稳;陈明翠;张金娟;

    目的:研究有柄石韦孢子叶(SPP)水提物对小鼠全层切除伤的影响。方法:对75只昆明小鼠做背中线100 mm~2的全层皮肤切除制作模型;随机均分成空白组、云南白药组和有柄石韦组,云南白药组和有柄石韦组分别给予云南白药粉末和有柄石韦提取物敷于伤口,连续给药5 d;计算造模后第1~3天,第3~7天,第7~14天和第14~18天伤口缩小比例;于造模后第3、7及18天取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3组小鼠伤口皮肤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和再上皮化程度。结果:云南白药组和有柄石韦组在第1~3天、第3~7天、第7~14天和第14~18天时段的伤口缩小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云南白药组在第1~3天、第3~7天和第14~18天时段的伤口缩小比例高于有柄石韦组(P<0.05);造模后第3天,云南白药组和有柄石韦组的肉芽组织较对照组组织规则厚实;第7天时,云南白药组和有柄石韦组的肉芽组织厚度增加,较为紧凑,无水肿现象,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高;第18天时,3组小鼠组伤口基本愈合,但云南白药组和有柄石韦组的伤口愈合后组织较对照组紧致,无水肿现象。结论:有柄石韦能促进小鼠伤口愈合,作用稍弱于云南白药。

    2016年05期 v.41;No.188 55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网刊下载次数:241 ] |[阅读次数:167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34 ]
  • 丹参酮Ⅱ-A对大鼠成骨细胞BMP-2表达的影响

    莫朝伦;张军梅;贾莹;王薮馨;杨夏晴;冯安琪;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sⅡ-A)对大鼠大鼠成骨细胞(OB)中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大鼠OB并传代接种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比色法检测5×10~(-3)、5×10~(-2)以及5×10~(-1)mg/L 3个浓度的TsⅡ-A(统称实验组)和对照组(0 mg/L TsⅡ-A)在第1、3、5、7天对OB的促增殖作用;RT-q PCR检测各组OB BMP-2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sⅡ-A对OB均有促增殖的作用(P<0.05),其中5×10~(-2)mg/L浓度组促增殖作用最大;在各时间段中,组间比较OB BMP-2 mRNA表达量,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组内比较,OB BMP-2 mRNA表达趋势为第7天>第5天>第3天>第1天(P<0.05)。结论:TSⅡ-A在一定的作用时间内可促进OB增殖,并上调OB中BMP-2 mRNA表达水平。

    2016年05期 v.41;No.188 559-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237 ] |[阅读次数:161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51 ]
  • PI3K/Akt信号通路对气腹预处理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蒋天盛;李春来;袁洪涛;

    目的:观察气腹预处理后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假气腹组、气腹组和气腹预处理组;气腹组大鼠脐旁插入气腹针并连接SN/REF气腹机充入二氧化碳(CO_2)建立气腹模型(腹压保持在15 mm Hg,持续90 min后解除气腹),气腹预处理组在建立气腹前先进行预处理(充气5 min,放气5 min,重复2次),其余同气腹组;假气腹组大鼠脐旁插入气腹针但不充入CO_2气体;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同一部位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Akt、p-Akt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气腹组比较,气腹组大鼠肝脏中Akt及p-Akt的表达显著减少,而肝细胞凋亡率则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气腹组比较,气腹预处理组大鼠肝脏中Akt及p-Akt的表达显著增高,而肝细胞凋亡率则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气腹预处理对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

    2016年05期 v.41;No.188 564-56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网刊下载次数:222 ] |[阅读次数:17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8 ]
  •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

    鲁永兰;杨文秀;

    目的:观察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在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中的表达。方法:经证实为NEN病例标本56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PAX5和Ki67表达,比较PAX5在不同肿瘤大小(肿块直径≤2 cm或>2 cm)、Ki67表达率(Ki67≤20%或>20%)及TNM分期(早期或晚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AX5在Ki67>20%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59.52%)高于Ki67≤20%病例(21.43%),在晚期病例(62.16%)高于早期病例(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肿块直径病例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PAX5在NEN中有一定表达,表达与肿瘤增殖活性(Ki67表达率)及TNM分期有关。

    2016年05期 v.41;No.188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网刊下载次数:243 ] |[阅读次数:18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 大鼠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软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秦波;润丹;徐卫华;

    目的:探讨大鼠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各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方法:40只35 d龄雄性SD大鼠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24 h戴自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做处理;于实验后第3、7、14及28天时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髁突软骨前、中、后各部位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结果:随着观测时间点后移,对照组中髁突软骨前、中、后部的BMP-2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实验组BMP-2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同组大鼠髁突软骨后部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中部和前部(P<0.05);从第7天起,实验组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同时间点同部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BMP-2可能参与了下颌骨髁状突骨改建过程;但对不同部位软骨的改建可能不同。

    2016年05期 v.41;No.188 570-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133 ] |[阅读次数:149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2 ]

临床研究

  • 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对老年共病患者的监测价值

    李想;刘兴德;袁志柳;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47例老年受检者根据所患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糖尿病组,记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指数(CI)、每分钟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射血前期(PEP)、收缩指数(IC)、等容舒张期(A2-O)、房缩波幅度(AMPA)、主动脉顺应性(AC)、总外周阻力(TPR)、毛细血管嵌压(PCWP)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并比较,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PEP降低,TPR升高,非高血压组EF、PEP、AC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CI、EF、PEP降低,TPR升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CO、EF、IC降低,TPR升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糖尿病组CI、CO、EF、IC及AC降低,AMPA、TPR、PCWP及LVEDP升高;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组比较,非高血压IC、AC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IC降低,TPR升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CI、CO、EF、IC、AC降低,TPR升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糖尿病组CI、CO、EF、IC、AC降低,TPR、PCWP、LVEDP升高;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大多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

    2016年05期 v.41;No.188 57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网刊下载次数:244 ] |[阅读次数:22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5 ]
  • 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3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吴信;王发辉;周博;吕文杰;杨丹;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3种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81例,根据术后压迫止血方式不同分为A组(人工压迫止血法,n=58)、B组(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n=61)和C组(股动脉气囊压迫止血器,n=62),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础情况、术后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舒适度和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两两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和C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舒适度不满意的发生率,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动脉气囊压迫止血疗效可靠,压力值易调控。

    2016年05期 v.41;No.188 57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网刊下载次数:235 ] |[阅读次数:164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14 ]
  • 改良及传统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比剂逆流分析

    陈明江;

    目的:观察传统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方法和改良HSG方法在对比剂逆流发生中的差异。方法:2 143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患者,71例采用传统HSG,2 072例采用改良HSG,比较两种造影方法发生对比剂逆流的病例数、逆流程度特征。结果:传统HSG发生逆流8例(11.27%),显著逆流7例(9.86%),轻微逆流1例(1.41%);改良HSG发生逆流68例(3.28%),显著逆流18例(0.87%),轻微逆流50例(2.41%);改良HSG逆流发生率低于传统H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SG可明显降低对比剂逆流的发生率。

    2016年05期 v.41;No.188 58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网刊下载次数:400 ] |[阅读次数:156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9 ]
  • STEMI患者行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的疗效

    滕光磊;李伟;吴立荣;

    目的:观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及疗效的影响。方法:90例成功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PCI术前,观察组给予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180 mg),对照组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600 mg);术后即刻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STR)评估患者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比较患者PCI术后1周和1月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心源性死亡、再次发生心肌梗塞及再次血运重建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0~2级患者比例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2 h STR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LVEF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但同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源性死亡、再次发生心肌梗塞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行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的可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

    2016年05期 v.41;No.188 584-586+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网刊下载次数:240 ] |[阅读次数:17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3 ]
  • 动态电影排粪造影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价值

    刘静;詹玮;廖欣;陈佳妮;胡建;程天江;焦俊;

    目的:探讨动态电影排粪造影(DFG)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行DFG检查病例的相位摄片法图像和动态电影法截图,计算两种摄片方法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征象(耻骨直肠肌肥厚症、会阴下降、盆底疝、直肠内套叠、肛门括约肌失迟缓、直肠前突、盆底痉挛综合征及骶直分离)的灵敏度、漏诊率和诊所指数及Youden指数,计算各征象的诊断效能,同时记录动态电影法发现新解剖结构紊乱的病例。结果:与相位摄片法比较,动态电影法在诊断耻骨直肠肌肥厚症、会阴下降、盆底疝、直肠内套叠、肛门括约肌失迟缓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和较低的漏诊率;动态电影法发现17例新的解剖结构紊乱,其中盆底后疝16例,直肠后突1例。结论:动态电影DFG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疾病效果优于相位摄片DFG。

    2016年05期 v.41;No.188 587-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网刊下载次数:221 ] |[阅读次数:179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18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行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及静脉浅置化患者血管的价值

    刘晓明;谷颖;向明;车正兰;赵丽娜;宋文玉;刘宗旸;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行上臂高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及静脉浅置化的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情况。方法:选择103例行高位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术前超声检查选择适宜的血管,对血管距皮肤>6.0 mm的病例进行静脉浅置化定位,术后观察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度及并发症。结果:10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内瘘手术,其中有67例高位内瘘术后行静脉浅置化,术后2月内观察血管情况良好;血液透析后6月~5年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1例血栓形成,6例静脉瘤样扩张,17例静脉局部狭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位动静脉內瘘术患者选择造瘘血管、静脉浅置化和术后监测血管通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05期 v.41;No.188 590-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网刊下载次数:254 ] |[阅读次数:182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21 ]
  • 14454例消化科门诊患者的疾病谱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黄惠妍;周力;郑洲云;

    目的:了解消化门诊患者的疾病谱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分析14 454例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年龄构成、疾病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抗Hp治疗效果。结果:消化门诊病人以40~6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62.33%),消化系统前8位疾病谱分别是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肝脏疾病、直肠结肠炎、胆囊疾病、胰腺疾病,其中功能性胃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阳性率为54.08%,Hp根除率为98.58%。结论:消化门诊患者中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率及Hp阳性率较高,经治疗大多数Hp可被根除。

    2016年05期 v.41;No.188 59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网刊下载次数:406 ] |[阅读次数:178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60 ]
  • 耐多药结核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与药物不良反应

    张廷梅;熊敏;陈静;

    目的:了解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依从性。方法:选择76例MDR-TB并接受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阿米卡星(Am)及左氧氟沙星(Lfx)为核心药物的4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期间给予督导干预,比较治疗前后(治疗后6月、12月及18月)MDR-TB患者对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月、12月及18月MDR-TB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疾病认识不足,不良反应以抗结核药物注射局部皮下硬结、皮肤红染、血尿酸高、关节疼痛疼痛及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加强对MDR-TB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督导干预,可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

    2016年05期 v.41;No.188 597-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网刊下载次数:219 ] |[阅读次数:161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62 ]
  • 37例儿童糖尿病类型及病因分析

    刘毓;陆艳;蔡琴;

    目的:通过对儿童糖尿病(DM)患者资料的分析,探讨儿童D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住院的37例DM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资料,分析儿童DM的类型、发病年龄、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情况及DM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37例DM患儿中,1型糖尿病(T1DM)32例(86.5%),2型糖尿病(T2DM)4例(10.8%),新生儿糖尿病(NDM)1例,T1DM的发病率高于T2DM(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DM发病率逐渐升高(χ~2=12.25,P<0.05);发病前有感染病史者比无感染病史者DKA的发病率高(P<0.05);T1DM患儿较非T1DM患儿C肽明显下降(P<0.05);T1DM患儿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的敏感性最高(63.7%)。结论:T1DM是儿童DM的主要类型,DKA是儿童T1DM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

    2016年05期 v.41;No.188 600-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网刊下载次数:189 ]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55 ]
  • 血清白细胞介素17与儿童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骆莺;张淑平;石洁;段志倩;郑建勇;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探讨其与儿童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6例哮喘患儿,根据支气管哮喘全球防治但是创议(GINA)指南将其分为轻度间歇性哮喘组(n=63)、轻度持续性哮喘组(n=61)和中度-重度持续性哮喘组(n=52),同时招募3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血清IL-17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IL-17A~+T细胞的数量。结果:持续性哮喘组患儿血清IL-17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IL-17A~+T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间歇性哮喘组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哮喘症状的加剧,患儿血清IL-17水平和CD4~+IL-17A~+T细胞数量逐渐升高。结论:血清IL-17水平与CD4~+IL-17A~+T细胞数量可作为儿童哮喘的联合指标,对提示儿童持续性哮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6年05期 v.41;No.188 603-605+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网刊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18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8 ]
  • 脑干肿瘤手术围麻醉期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聂颖;唐靖;张建;林涛;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手术围麻醉期主要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7例脑干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病变部位及性质、术前是否合并脑积水或肺炎、手术及麻醉时间、麻醉方式等资料,观察围麻醉期患者心率失常、血压波动、延迟拔管、咳嗽多痰以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失败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ASA分级、病变性质以及术前合并脑积水是出现循环系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1.801~12.350、1.496~7.300及1.009~3.583;术前ASA分级、病变部位以及术前合并肺炎是出现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1.123~21.825、19.384~370.350及3.036~43.094;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出现IONM失败的保护因素,95%CI为2.939~21.776。结论:术前ASA分级、病变部位和性质、以及术前是否合并脑积水或肺炎是出现围麻醉期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TIVA是出现IONM失败的保护因素。

    2016年05期 v.41;No.188 606-609+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网刊下载次数:257 ] |[阅读次数:235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6 ]
  •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谭斌;周道政;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对骨质疏松兔模型邻近腰椎生物力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切除36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卵巢,建立L3骨质疏松骨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试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照组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5、10、15个月检测骨密度值、椎体弯曲和压缩实验最大载荷量、椎体术后平均高度以及矢状面Cobb角。结果:试验组术后5、10及15个月的骨密度分别为(0.073 2±0.008 1)、(0.070 8±0.008 0)及(0.067 5±0.006 3)g/cm~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5个月后手术椎体前缘和后缘平均高度分别由术前(38.34±4.23)%和(49.85±4.43)%恢复至(81.53±8.32)%和(60.16±6.28)%,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30.16±4.15)°恢复至(8.53±2.26)°;试验组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值、椎体弯曲和压缩实验最大载荷量、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矢状面Cobb角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值、椎体弯曲和压缩实验最大载荷量高于术前(P<0.05),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值、椎体弯曲和压缩实验最大载荷量、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可改善骨质疏松骨折邻近椎体的骨密度、承载能力、及椎体后凸角度。

    2016年05期 v.41;No.188 610-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网刊下载次数:191 ] |[阅读次数:17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8 ]
  • 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儿童急性咽喉炎的疗效

    何红月;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儿童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急性咽喉炎患儿160例,均分为开喉剑喷雾剂组与咽扁冲剂组,分别给予口服开喉剑喷雾剂、咽扁冲剂治疗,比较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开喉剑喷雾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咽扁冲剂组(80.00%)(χ~2=4.37,P<0.05),咽部干燥、灼热,声音嘶哑,食欲不振消失时间短于咽扁冲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3.56、4.0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咽扁冲剂组(10.00%)(χ~2=2.55,P<0.05)。结论:采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儿童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咽扁冲剂。

    2016年05期 v.41;No.188 615-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网刊下载次数:318 ] |[阅读次数:186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86 ]

病例报道

  • 放射性脑组织内骨肉瘤1例

    宋安军;任思颖;伍国锋;余晖;高勤;

    <正>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病灶活检术能精确定位颅内肿瘤位置,避开大脑重要功能区,减轻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对颅内组织病变的明确诊断非常重要~([1])。有研究表明,被放射的骨发生骨肉瘤的概率为0.03%~0.8%,可发生于骨的任何部位,

    2016年05期 v.41;No.188 618-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网刊下载次数:225 ] |[阅读次数:15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3 ]

  • 《贵阳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贵阳医学院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贵阳医学院学报》主要刊登医、药、卫生及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医疗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类文章,主要栏目有特约专论、专题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教学法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学研究、获奖工作综述和病例报道等。1投稿要求1.1采用网上投稿系统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获取账号后再登陆。通过主页网址进入投稿

    2016年05期 v.41;No.188 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0 ]
  • 临床医学论文中“°”与“度”的正确使用

    <正>在编辑临床医学论文中,经常会遇到"Ⅰ°烧伤""扁桃体Ⅲ°肿大""Ⅱ°宫颈糜烂"等术语。这类表示是错误的。根据GB 3102.1—1993《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的规定,"°"是物理量平面角的法定单位"度"的符号。"°"与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数值连用表达的是平面角的量值,如15°。

    2016年05期 v.41;No.188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有效数字的确定

    <正>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由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余各位数字都是准确的。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以天平称重为例,如果天平的灵敏度为0.1 mg,那么称重结果 12.34 mg中,12.3 mg为准确数字,0.04 mg为估计数字,两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

    2016年05期 v.41;No.188 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正>名词、术语应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血液病学、呼吸病学、内分泌学、眼科学和外科学的名词已由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应严格执行,其它尚未审定者,目前以下列2个主题词索引为准:(1)《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文索引》(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2)《中医药主题词表》

    2016年05期 v.41;No.188 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