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一)

  • IL-6对Raji和OCI-LY8细胞生长影响的分子机制

    杨文秀;李品浩;陈琴;裴媛媛;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对伯基特淋巴瘤(BL)Raji细胞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OCILY8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3(STAT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分子在BL和DLBCL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L-6(0、50、100、150及200μg/L)分别培养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24 h、48 h及72 h(分别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IL-6试验组),用MTT法检查2株细胞生长情况,用RT-q PCR检测培养48 h时2株细胞STAT3、TIMP-1的m 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100μg/L IL-6培养48 h时Raji细胞的STAT3、p-STAT3及TIMP-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0μg/L IL-6培养48 h时2株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IL-6试验组2株细胞在A490nm处OD值明显降低,呈现药物浓度依赖关系(P<0.01);2株细胞内的STAT3,TIMP-1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呈现出药物浓度依赖关系(P<0.05),2株细胞内TIMP-1与STAT3的m 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82,P=0.018);IL-6组Raji细胞中p-STAT3、STAT3和TIMP-1蛋白表达增高;IL-6组Raji和OCI-LY8细胞的G1期细胞都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G2-M期的Raji细胞无明显变化而OCI-LY8细胞则明显增多(P=0.037)。结论:IL-6对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生长有明显作用,STAT3活化及其下游靶基因TIMP-1的上调表达可能是IL-6影响2株细胞生长的重要分子机制。

    2016年02期 v.41;No.185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IL-6对Raji和OCI-LY8细胞生长影响的分子机制

    杨文秀;李品浩;陈琴;裴媛媛;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对伯基特淋巴瘤(BL)Raji细胞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OCILY8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3(STAT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分子在BL和DLBCL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L-6(0、50、100、150及200μg/L)分别培养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24 h、48 h及72 h(分别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IL-6试验组),用MTT法检查2株细胞生长情况,用RT-q PCR检测培养48 h时2株细胞STAT3、TIMP-1的m 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100μg/L IL-6培养48 h时Raji细胞的STAT3、p-STAT3及TIMP-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0μg/L IL-6培养48 h时2株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IL-6试验组2株细胞在A490nm处OD值明显降低,呈现药物浓度依赖关系(P<0.01);2株细胞内的STAT3,TIMP-1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呈现出药物浓度依赖关系(P<0.05),2株细胞内TIMP-1与STAT3的m 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82,P=0.018);IL-6组Raji细胞中p-STAT3、STAT3和TIMP-1蛋白表达增高;IL-6组Raji和OCI-LY8细胞的G1期细胞都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G2-M期的Raji细胞无明显变化而OCI-LY8细胞则明显增多(P=0.037)。结论:IL-6对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生长有明显作用,STAT3活化及其下游靶基因TIMP-1的上调表达可能是IL-6影响2株细胞生长的重要分子机制。

    2016年02期 v.41;No.185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AG490抑制DOCI-LY8和Raji细胞生长及与STAT3信号的关系

    李品浩;杨文秀;陈琴;裴媛媛;

    目的:研究AG490对伯基特淋巴瘤(BL)Raji细胞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OCI-LY8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含AG490(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50、75及100 mg/L)AG490(试验组)分别培养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24、48及72 h,用MTT法检查2株细胞的代谢生长情况,RT-q PCR检测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培养48 h时2株细胞STAT3、TIMP-1的m 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AG490 50 mg/L培养48 h时Raji细胞的STAT3、p-STAT3及TIMP-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2株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在2株细胞中加入AG490后,细胞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与相应对照组比较,AG490试验组的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的G1期细胞都明显增多(P<0.05),处于S期的Raji细胞无明显改变、而OCI-LY8细胞则明显减少(P<0.05),G2-M期的Raji细胞明显减少(P<0.05)、G2-M期的OCI-LY8细胞亦有减少的趋势;STAT3和TIMP-1的m RNA表达明显降低,且呈现出药物浓度依赖关系(P<0.05);2株细胞内TIMP-1与STAT3的m 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aji r=0.744,P=0.034;OCI-LY8 r=0.984,P=0.000);AG490组Raji细胞中p-STAT3、STAT3和TIM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AG490对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TIMP-1的表达可能与SATA3的活化有关,STAT3活化及其下游靶基因TIMP-1的上调表达可能是AG490影响2株细胞生长的重要分子机制。

    2016年02期 v.41;No.185 130-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 AG490抑制DOCI-LY8和Raji细胞生长及与STAT3信号的关系

    李品浩;杨文秀;陈琴;裴媛媛;

    目的:研究AG490对伯基特淋巴瘤(BL)Raji细胞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OCI-LY8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含AG490(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50、75及100 mg/L)AG490(试验组)分别培养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24、48及72 h,用MTT法检查2株细胞的代谢生长情况,RT-q PCR检测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培养48 h时2株细胞STAT3、TIMP-1的m 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AG490 50 mg/L培养48 h时Raji细胞的STAT3、p-STAT3及TIMP-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2株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在2株细胞中加入AG490后,细胞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与相应对照组比较,AG490试验组的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的G1期细胞都明显增多(P<0.05),处于S期的Raji细胞无明显改变、而OCI-LY8细胞则明显减少(P<0.05),G2-M期的Raji细胞明显减少(P<0.05)、G2-M期的OCI-LY8细胞亦有减少的趋势;STAT3和TIMP-1的m RNA表达明显降低,且呈现出药物浓度依赖关系(P<0.05);2株细胞内TIMP-1与STAT3的m 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aji r=0.744,P=0.034;OCI-LY8 r=0.984,P=0.000);AG490组Raji细胞中p-STAT3、STAT3和TIM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AG490对Raji细胞和OCI-ly8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TIMP-1的表达可能与SATA3的活化有关,STAT3活化及其下游靶基因TIMP-1的上调表达可能是AG490影响2株细胞生长的重要分子机制。

    2016年02期 v.41;No.185 130-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专题研究(二)

  • 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吕倩;王颜颜;刘涛华;牟丽丽;陈燕;康颖倩;

    目的:优化念珠菌RNA聚合酶Ⅱ大亚基(RPB1)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条件,筛选适宜念珠菌RPB1的PCR扩增体系。方法:使用改良CTAB法提取念珠菌基因组DNA,分别调整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PCR扩增过程中dd H2O含量、DNA模板含量、退火温度或循环次数,比较不同反应体系的PCR扩增效果。结果:在26μL的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含量2μL、退火温度为56℃、循环40次时是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最稳定的PCR扩增反应体系,扩增得到24条皱褶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序列,上传至Gen Bank。结论:优化PCR扩增条件后,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的目的条带更明亮、清晰,为基因测序及深入研究念珠菌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6年02期 v.41;No.185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2 ]
  • 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吕倩;王颜颜;刘涛华;牟丽丽;陈燕;康颖倩;

    目的:优化念珠菌RNA聚合酶Ⅱ大亚基(RPB1)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条件,筛选适宜念珠菌RPB1的PCR扩增体系。方法:使用改良CTAB法提取念珠菌基因组DNA,分别调整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PCR扩增过程中dd H2O含量、DNA模板含量、退火温度或循环次数,比较不同反应体系的PCR扩增效果。结果:在26μL的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含量2μL、退火温度为56℃、循环40次时是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最稳定的PCR扩增反应体系,扩增得到24条皱褶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序列,上传至Gen Bank。结论:优化PCR扩增条件后,念珠菌RPB1基因片段的目的条带更明亮、清晰,为基因测序及深入研究念珠菌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6年02期 v.41;No.185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2 ]
  • D1/D2、MLST及MALDI-TOF MS在新生隐球菌分类中的应用

    刘涛华;王颜颜;吕倩;牟丽丽;陈燕;康颖倩;

    目的:比较单一D1/D2区域测定、多位点测序分型技术(MLST)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在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podzolicus)及与之邻近的其他种属的分类研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挑选以Cryptococcus podzolicus为主及与之相邻的其他种和属的菌株共20株及1株outgroup模式菌株,运用酵母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其DNA,PCR扩增5个管家基因(ITS,D1/D2,rpb1,rpb2,tef1)并测序,以Bayesian法(Mr Bayes3.2.1)、最大似然法、邻接法(MEGA 6.0软件)分别构建5个管家基因及D1/D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应用MALDI-TOF-MS采集蛋白指纹图谱,在Bruker Daltonics数据库(BDAL)和CBS真菌保藏中心数据库信息的基础上,对20株菌进行聚类分型,构建聚类分型树状图。结果:3种方法所得树状图在种间的层面上,均出现了a、b、c 3个分支;在种内的层面上,特别是a这一分支,均为Cryptococcus podzolicus,单一D1/D2区域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化程度不大,各菌株间无明显的分类多样性,而MLST及MALDI-TOF MS所得到的树状图在种内均出现了明显的分类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差异性。结论:MLST及MALDI-TOF MS均可作为隐球菌属中菌株分类鉴别中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可靠地揭示隐球菌属中各菌种的种间及种内的遗传进化关系,MALDI-TOF-MS比MLST则更为快捷准确。

    2016年02期 v.41;No.185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43 ]
  • D1/D2、MLST及MALDI-TOF MS在新生隐球菌分类中的应用

    刘涛华;王颜颜;吕倩;牟丽丽;陈燕;康颖倩;

    目的:比较单一D1/D2区域测定、多位点测序分型技术(MLST)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在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podzolicus)及与之邻近的其他种属的分类研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挑选以Cryptococcus podzolicus为主及与之相邻的其他种和属的菌株共20株及1株outgroup模式菌株,运用酵母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其DNA,PCR扩增5个管家基因(ITS,D1/D2,rpb1,rpb2,tef1)并测序,以Bayesian法(Mr Bayes3.2.1)、最大似然法、邻接法(MEGA 6.0软件)分别构建5个管家基因及D1/D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应用MALDI-TOF-MS采集蛋白指纹图谱,在Bruker Daltonics数据库(BDAL)和CBS真菌保藏中心数据库信息的基础上,对20株菌进行聚类分型,构建聚类分型树状图。结果:3种方法所得树状图在种间的层面上,均出现了a、b、c 3个分支;在种内的层面上,特别是a这一分支,均为Cryptococcus podzolicus,单一D1/D2区域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化程度不大,各菌株间无明显的分类多样性,而MLST及MALDI-TOF MS所得到的树状图在种内均出现了明显的分类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差异性。结论:MLST及MALDI-TOF MS均可作为隐球菌属中菌株分类鉴别中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可靠地揭示隐球菌属中各菌种的种间及种内的遗传进化关系,MALDI-TOF-MS比MLST则更为快捷准确。

    2016年02期 v.41;No.185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43 ]

基础研究

  • 不同剂量甲状旁腺素对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质量的影响

    白硕;王冬香;朱鹏娜;唐正龙;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 PTH)对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及质量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C、D组,在前牙和第一磨牙交界处垂直于下颌骨下缘,用慢速裂钻作截骨线,牵张延长下颌骨10 mm,对照组动物隔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 L,实验A、B、C及D组分别隔日皮下注射rh PTH 10、20、30、40μg/kg,在固定期第1、7及14天时行牵张区新骨组织形态学研究和骨密度检测。结果:各固定期实验组的成骨细胞数量、骨小梁面积和骨密度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期第1天时实验C组的平均成骨细胞数量和骨密度最高,随固定期延长,各组新骨骨密度和骨小梁面积逐渐升高,而成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结论:间断皮下注射rh PTH可以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生成,不同剂量rh PTH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差异。

    2016年02期 v.41;No.185 145-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 ]
  • 不同剂量甲状旁腺素对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质量的影响

    白硕;王冬香;朱鹏娜;唐正龙;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 PTH)对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及质量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C、D组,在前牙和第一磨牙交界处垂直于下颌骨下缘,用慢速裂钻作截骨线,牵张延长下颌骨10 mm,对照组动物隔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 L,实验A、B、C及D组分别隔日皮下注射rh PTH 10、20、30、40μg/kg,在固定期第1、7及14天时行牵张区新骨组织形态学研究和骨密度检测。结果:各固定期实验组的成骨细胞数量、骨小梁面积和骨密度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期第1天时实验C组的平均成骨细胞数量和骨密度最高,随固定期延长,各组新骨骨密度和骨小梁面积逐渐升高,而成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结论:间断皮下注射rh PTH可以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生成,不同剂量rh PTH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差异。

    2016年02期 v.41;No.185 145-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1 ]
  • 肝细胞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余梦懿;成元华;申九妹;孙博;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两步法检测HCC病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IGF-1R的蛋白表达,分析IGF-1R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同时随访观察不同IGF-1R表达水平或MVD计数HCC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率。结果:HCC癌组织中IGF-1R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高表达的HCC中,有血管浸润、病理分级Ⅲ~Ⅳ级、临床TNMⅡ~Ⅲ期患者人数多于IGF-1R低表达人数(P<0.05);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与MVD计数呈正相关,IGF-1R高表达及MVD计数较高的HCC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率也较高(P<0.05)。结论:IGF-1R可促进HCC的复发、转移,与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61 ]
  • 肝细胞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余梦懿;成元华;申九妹;孙博;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两步法检测HCC病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IGF-1R的蛋白表达,分析IGF-1R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同时随访观察不同IGF-1R表达水平或MVD计数HCC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率。结果:HCC癌组织中IGF-1R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高表达的HCC中,有血管浸润、病理分级Ⅲ~Ⅳ级、临床TNMⅡ~Ⅲ期患者人数多于IGF-1R低表达人数(P<0.05);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IGF-1R蛋白表达水平与MVD计数呈正相关,IGF-1R高表达及MVD计数较高的HCC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率也较高(P<0.05)。结论:IGF-1R可促进HCC的复发、转移,与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61 ]
  • 髓样细胞白血病-1及染色质重塑A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

    潘玲;何常;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白血病-1基因(Mcl-1)及染色质重塑基因A(ARIDIA)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3例卵巢上皮癌(Ⅰ期42例、Ⅱ期28例、Ⅲ期30例及Ⅳ期13例)组织、40例卵巢囊腺瘤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Mcl-1、ARIDIA蛋白表达,比较2种蛋白表达阳性率在3种组织和不同分期卵巢上皮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Mcl-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囊腺瘤和正常组织,而ARIDIA明显低于卵巢囊腺瘤和正常组织(P<0.05);Mcl-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的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ARIDIA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与Mcl-1蛋白表达升高和ARIDIA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4 ]
  • 髓样细胞白血病-1及染色质重塑A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

    潘玲;何常;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白血病-1基因(Mcl-1)及染色质重塑基因A(ARIDIA)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3例卵巢上皮癌(Ⅰ期42例、Ⅱ期28例、Ⅲ期30例及Ⅳ期13例)组织、40例卵巢囊腺瘤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Mcl-1、ARIDIA蛋白表达,比较2种蛋白表达阳性率在3种组织和不同分期卵巢上皮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Mcl-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囊腺瘤和正常组织,而ARIDIA明显低于卵巢囊腺瘤和正常组织(P<0.05);Mcl-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的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ARIDIA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与Mcl-1蛋白表达升高和ARIDIA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4 ]
  • 贵州安顺王锦蛇体内猬迭宫绦虫成虫及裂头蚴超微结构

    刘鉴;裘学丽;陈艳;

    目的:观察贵州安顺王锦蛇体内猬迭宫绦虫成虫和裂头蚴的超微结构。方法:采集安顺地区王锦蛇体内的裂头蚴,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将裂头蚴喂饲感染犬(10条/犬)1月后剖杀,获得成虫,将成虫及裂头蚴标本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乙醇梯度脱水、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金后,用S-3400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1)裂头蚴经cox1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的猬迭宫绦虫(登录号GQ999947)的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12%;(2)成虫体表微毛覆盖,背、腹面上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其内面的微毛呈丝状型,其余部位呈圆锥状棘状型;成虫头节呈指状、颈部短而粗,成节和孕节腹面有5条纵行的半球形颗粒状丘团,在成节腹面上部中央,从上而下,可见雄性生殖孔、雌性生殖孔及子宫孔,可见阴茎自雄性生殖孔伸出,阴茎呈短圆柱状,生殖孔周围由许多生殖乳突围绕;(3)裂头蚴呈长带状,前后两端略膨大,不分节,但表面有深的不规则的横向皱褶;虫体前端中央有一窄横向凹陷,周围体壁呈唇状突起,后端的结构类似前端,但中央的凹陷及唇状突起较前端扁平;虫体体表密布微毛,微毛的长短不一,前段及后段的微毛为圆锥状的棘状型,中段的微毛有圆锥状、棘状型和镶嵌在圆锥状微毛中矛尖状的棘状型,后者数量较少。结论:通过对贵州安顺王锦蛇体内猬迭宫绦虫成虫和裂头蚴的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王锦蛇体内猬迭宫绦虫的后续研究。

    2016年02期 v.41;No.185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8 ]
  • 贵州安顺王锦蛇体内猬迭宫绦虫成虫及裂头蚴超微结构

    刘鉴;裘学丽;陈艳;

    目的:观察贵州安顺王锦蛇体内猬迭宫绦虫成虫和裂头蚴的超微结构。方法:采集安顺地区王锦蛇体内的裂头蚴,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将裂头蚴喂饲感染犬(10条/犬)1月后剖杀,获得成虫,将成虫及裂头蚴标本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乙醇梯度脱水、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金后,用S-3400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1)裂头蚴经cox1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的猬迭宫绦虫(登录号GQ999947)的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12%;(2)成虫体表微毛覆盖,背、腹面上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其内面的微毛呈丝状型,其余部位呈圆锥状棘状型;成虫头节呈指状、颈部短而粗,成节和孕节腹面有5条纵行的半球形颗粒状丘团,在成节腹面上部中央,从上而下,可见雄性生殖孔、雌性生殖孔及子宫孔,可见阴茎自雄性生殖孔伸出,阴茎呈短圆柱状,生殖孔周围由许多生殖乳突围绕;(3)裂头蚴呈长带状,前后两端略膨大,不分节,但表面有深的不规则的横向皱褶;虫体前端中央有一窄横向凹陷,周围体壁呈唇状突起,后端的结构类似前端,但中央的凹陷及唇状突起较前端扁平;虫体体表密布微毛,微毛的长短不一,前段及后段的微毛为圆锥状的棘状型,中段的微毛有圆锥状、棘状型和镶嵌在圆锥状微毛中矛尖状的棘状型,后者数量较少。结论:通过对贵州安顺王锦蛇体内猬迭宫绦虫成虫和裂头蚴的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王锦蛇体内猬迭宫绦虫的后续研究。

    2016年02期 v.41;No.185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8 ]
  • 两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熏杀及酯酶活性的影响

    周长荣;温小军;刘磊;

    目的:测定珊瑚姜精油和樟树叶精油对白纹伊蚊雌性成蚊的熏杀活性及熏杀蚊虫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珊瑚姜块茎精油和樟树鲜叶精油,三角瓶法测定两种精油对白纹伊蚊雌性成蚊的熏杀活性,微板法检测两种精油对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的影响。结果:珊瑚姜精油和樟树叶精油对白纹伊蚊24 h熏蒸LC50分别是80.208μg/cm3、20.709μg/cm3;在78.696μg/cm3和31.976μg/cm3剂量下,珊瑚姜精油和樟树叶精油对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35.759 min和6.341 min;两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ACh E均有抑制作用,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9.97%和4.03%;两种精油对白纹伊蚊的NSE有促进作用,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1.55%和18.62%。结论:樟树叶精油更适宜作为植物源灭蚊产品的基础材料。

    2016年02期 v.41;No.185 162-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45 ]
  • 两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熏杀及酯酶活性的影响

    周长荣;温小军;刘磊;

    目的:测定珊瑚姜精油和樟树叶精油对白纹伊蚊雌性成蚊的熏杀活性及熏杀蚊虫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珊瑚姜块茎精油和樟树鲜叶精油,三角瓶法测定两种精油对白纹伊蚊雌性成蚊的熏杀活性,微板法检测两种精油对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的影响。结果:珊瑚姜精油和樟树叶精油对白纹伊蚊24 h熏蒸LC50分别是80.208μg/cm3、20.709μg/cm3;在78.696μg/cm3和31.976μg/cm3剂量下,珊瑚姜精油和樟树叶精油对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35.759 min和6.341 min;两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ACh E均有抑制作用,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9.97%和4.03%;两种精油对白纹伊蚊的NSE有促进作用,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1.55%和18.62%。结论:樟树叶精油更适宜作为植物源灭蚊产品的基础材料。

    2016年02期 v.41;No.185 162-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45 ]
  • 雌、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损伤的研究

    郭淑娟;王琮民;

    目的:研究性别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取雌、雄健康SD大鼠各12只,分别记为F组和M组,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中动脉栓塞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TTC染色并测量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新型荧光探针H2DCF-DA监测大鼠脑内活性氧自由基(ROS)阳性细胞数目并检测平均荧光强度。结果:缺血2 h再灌注24 h内,F组和M组大鼠的死亡率分别为8.33%和1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显示,F组脑梗死体积为(21.42±3.54)%,M组为(40.01±4.92)%,F组小于M组(P<0.05);H2DCF-DA染色显示,F组和M组的脑缺血半暗带区ROS阳性细胞数目分别为8.56±1.89和19.04±1.37,F组少于M组(P<0.05),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58±0.89和39.25±1.41,F组少于M组(P<0.05)。结论:雌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短期内较轻,其机制可能与雌性大鼠脑组织抑制氧自由基能力较强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7 ]
  • 雌、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损伤的研究

    郭淑娟;王琮民;

    目的:研究性别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取雌、雄健康SD大鼠各12只,分别记为F组和M组,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中动脉栓塞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TTC染色并测量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新型荧光探针H2DCF-DA监测大鼠脑内活性氧自由基(ROS)阳性细胞数目并检测平均荧光强度。结果:缺血2 h再灌注24 h内,F组和M组大鼠的死亡率分别为8.33%和1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显示,F组脑梗死体积为(21.42±3.54)%,M组为(40.01±4.92)%,F组小于M组(P<0.05);H2DCF-DA染色显示,F组和M组的脑缺血半暗带区ROS阳性细胞数目分别为8.56±1.89和19.04±1.37,F组少于M组(P<0.05),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58±0.89和39.25±1.41,F组少于M组(P<0.05)。结论:雌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短期内较轻,其机制可能与雌性大鼠脑组织抑制氧自由基能力较强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7 ]
  • 不同胎龄新生儿骨代谢血清标志物及IGF-I检测

    孙瑞;王鉴;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后1 h、7 d及3月时的骨生化代谢标志物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趋势。方法:早产儿及足月儿共125例,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2例、晚期早产儿组46例及足月儿组47例,分别于生后1 h、7 d及3月时抽取空腹静脉血4 m L,检测血清钙(Ca)、磷(P)、维生素D3(Vit D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IGF-1。结果:3组新生儿血清Vit D3、Ca水平,随胎龄及日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随胎龄、日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3组新生儿血清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日龄增加,晚期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日龄增加,3组新生儿血清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月时各组新生儿Vit D3、Ca、IGF-1水平达到正常值。结论:早产及足月产新生儿血清Vit D3及血清Ca水平随胎龄及日龄增加而升高,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随出生后日龄增加而升高;出生后3月时早产和足月产新生儿血清Vit D3、Ca及IGF-1水平达到正常值。

    2016年02期 v.41;No.185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89 ]
  • 不同胎龄新生儿骨代谢血清标志物及IGF-I检测

    孙瑞;王鉴;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后1 h、7 d及3月时的骨生化代谢标志物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趋势。方法:早产儿及足月儿共125例,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2例、晚期早产儿组46例及足月儿组47例,分别于生后1 h、7 d及3月时抽取空腹静脉血4 m L,检测血清钙(Ca)、磷(P)、维生素D3(Vit D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IGF-1。结果:3组新生儿血清Vit D3、Ca水平,随胎龄及日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随胎龄、日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3组新生儿血清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日龄增加,晚期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日龄增加,3组新生儿血清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月时各组新生儿Vit D3、Ca、IGF-1水平达到正常值。结论:早产及足月产新生儿血清Vit D3及血清Ca水平随胎龄及日龄增加而升高,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随出生后日龄增加而升高;出生后3月时早产和足月产新生儿血清Vit D3、Ca及IGF-1水平达到正常值。

    2016年02期 v.41;No.185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89 ]
  • 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生长及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任艳君;莫非;张姝;何芸;吴琼;谢小琴;赵书琴;

    目的:观察苗药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生长代谢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pylori菌接种于不同浓度的头花蓼培养基(头花蓼终浓度分别为64、32、16、8、4、2、1及0.5 g/L),测定无H.pylori菌生长时头花蓼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H.pylori菌接种于无头花蓼培养基(对照组)和头花蓼MIC培养基(头花蓼组)培养36 h,每隔4 h采用用酶标仪检测590 nm处的吸光度值,绘制H.pylori生长曲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2组H.pylori菌液生长代谢相关基因Frd A、Frd B、Hyu A及Pfr的表达水平。结果:头花蓼对H.pylori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 g/L,头花蓼组H.pylori生长曲线位于对照组之下,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头花蓼作用后,头花蓼组生长代谢相关基因Frd A、Frd B、Hyu A及Pfr基因m RNA均呈减弱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花蓼在体外对H.pylori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通过影响细菌生长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H.pylori的生长。

    2016年02期 v.41;No.185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20 ]
  • 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生长及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任艳君;莫非;张姝;何芸;吴琼;谢小琴;赵书琴;

    目的:观察苗药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生长代谢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pylori菌接种于不同浓度的头花蓼培养基(头花蓼终浓度分别为64、32、16、8、4、2、1及0.5 g/L),测定无H.pylori菌生长时头花蓼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H.pylori菌接种于无头花蓼培养基(对照组)和头花蓼MIC培养基(头花蓼组)培养36 h,每隔4 h采用用酶标仪检测590 nm处的吸光度值,绘制H.pylori生长曲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2组H.pylori菌液生长代谢相关基因Frd A、Frd B、Hyu A及Pfr的表达水平。结果:头花蓼对H.pylori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 g/L,头花蓼组H.pylori生长曲线位于对照组之下,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头花蓼作用后,头花蓼组生长代谢相关基因Frd A、Frd B、Hyu A及Pfr基因m RNA均呈减弱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花蓼在体外对H.pylori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通过影响细菌生长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H.pylori的生长。

    2016年02期 v.41;No.185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20 ]
  • 烧伤早期注射胰岛素对大鼠心、肾损害的影响

    袁新章;王伟;李伟人;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对延迟复苏大鼠心、肾损害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伤组、即时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与延迟复苏治疗组4组;即时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与延迟复苏治疗组大鼠置于(95.0±0.5)℃热水中15 s,制作30%烧伤总面积(TBSA)的Ⅲ°烫伤动物模型,假伤组置37℃温水中15 s模拟烫伤;即时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 L/kg),延迟复苏治疗组伤后立即在右后肢腹侧面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2.0 U/kg),延迟复苏组与延迟复苏治疗组伤后6 h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 L/kg);各组均于伤后24 h时采集腹主动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糖(BG)、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及肌酐(Cr)。结果:即时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与延迟复苏治疗组BG、LDH、CK、BUN、Cr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5),延迟复苏组BG、LDH、CK、BUN、Cr显著高于即时复苏组(P<0.05),延迟复苏治疗组BG、LDH、CK、BUN、Cr显著低于延迟复苏组(P<0.05),延迟复苏治疗组LDH、CK显著高于即时复苏组(P<0.05),延迟复苏治疗组BG、Cr显著低于即时复苏组(P<0.05),延迟复苏治疗组BUN与即时复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烧伤早期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可减轻延迟复苏大鼠的心脏及肾脏损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5 ]
  • 烧伤早期注射胰岛素对大鼠心、肾损害的影响

    袁新章;王伟;李伟人;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对延迟复苏大鼠心、肾损害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伤组、即时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与延迟复苏治疗组4组;即时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与延迟复苏治疗组大鼠置于(95.0±0.5)℃热水中15 s,制作30%烧伤总面积(TBSA)的Ⅲ°烫伤动物模型,假伤组置37℃温水中15 s模拟烫伤;即时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 L/kg),延迟复苏治疗组伤后立即在右后肢腹侧面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2.0 U/kg),延迟复苏组与延迟复苏治疗组伤后6 h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 L/kg);各组均于伤后24 h时采集腹主动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糖(BG)、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及肌酐(Cr)。结果:即时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与延迟复苏治疗组BG、LDH、CK、BUN、Cr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5),延迟复苏组BG、LDH、CK、BUN、Cr显著高于即时复苏组(P<0.05),延迟复苏治疗组BG、LDH、CK、BUN、Cr显著低于延迟复苏组(P<0.05),延迟复苏治疗组LDH、CK显著高于即时复苏组(P<0.05),延迟复苏治疗组BG、Cr显著低于即时复苏组(P<0.05),延迟复苏治疗组BUN与即时复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烧伤早期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可减轻延迟复苏大鼠的心脏及肾脏损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5 ]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家兔血浆SP和CGRP的影响

    吴德丹;毛冬梅;张忠杰;姚旌;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家兔血浆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家兔30只,分为MODS组、SGB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3组家兔麻醉后分离右侧星状神经节,术后第8天MODS组和SGB组采用"二次打击"和腹腔注射内毒素制作家兔MODS模型,SGB组家兔注射内毒素1 h后立即行右侧SGB,对照组家兔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失血性休克前(T0)、注射LPS后12 h时(T1)、24 h时(T2)、36 h时(T3)及48 h时(T4)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SP、CGRP含量。结果:MODS组和SGB组各时间点血浆SP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MODS组较SGB组升高更明显(P<0.05);MODS组和SGB组各时间点血浆CGRP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MODS组较SGB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MODS家兔血浆中SP、CGRP增加,SGB能调节SP、CGRP表达,提示SGB对MODS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16年02期 v.41;No.185 182-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9 ]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家兔血浆SP和CGRP的影响

    吴德丹;毛冬梅;张忠杰;姚旌;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家兔血浆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家兔30只,分为MODS组、SGB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3组家兔麻醉后分离右侧星状神经节,术后第8天MODS组和SGB组采用"二次打击"和腹腔注射内毒素制作家兔MODS模型,SGB组家兔注射内毒素1 h后立即行右侧SGB,对照组家兔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失血性休克前(T0)、注射LPS后12 h时(T1)、24 h时(T2)、36 h时(T3)及48 h时(T4)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SP、CGRP含量。结果:MODS组和SGB组各时间点血浆SP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MODS组较SGB组升高更明显(P<0.05);MODS组和SGB组各时间点血浆CGRP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MODS组较SGB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MODS家兔血浆中SP、CGRP增加,SGB能调节SP、CGRP表达,提示SGB对MODS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16年02期 v.41;No.185 182-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9 ]
  • TGF-β2和TGFβRⅡ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

    杨秀华;孟涛;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和受体TGFβRⅡm 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正常足月剖宫产孕妇30例为对照组,子痫前期剖宫产孕妇30例(20例足月妊娠、10例未足月妊娠)为子痫前期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胎盘重量及新生儿重量,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娩出胎盘组织的TGF-β2及TGFβRⅡ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TGF-β2和TGFβRⅡ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P<0.05);免疫组化显示子痫前期胎盘中TGF-β2和TGFβRⅡ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孕妇的胎盘组织(P<0.05)。结论: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TGF-β2及TGFβRⅡ升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6 ]
  • TGF-β2和TGFβRⅡ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

    杨秀华;孟涛;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和受体TGFβRⅡm 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正常足月剖宫产孕妇30例为对照组,子痫前期剖宫产孕妇30例(20例足月妊娠、10例未足月妊娠)为子痫前期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胎盘重量及新生儿重量,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娩出胎盘组织的TGF-β2及TGFβRⅡ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TGF-β2和TGFβRⅡ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P<0.05);免疫组化显示子痫前期胎盘中TGF-β2和TGFβRⅡ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孕妇的胎盘组织(P<0.05)。结论: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TGF-β2及TGFβRⅡ升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6 ]
  • D-松醇原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曾奇兵;徐玉艳;张婷;唐艳明;李敏;洪峰;王荣;

    目的:探讨D-松醇原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方法:4~6周龄健康清洁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D-松醇原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喂饲390.63 mg/kg、1 562.50 mg/kg和6 250.00 mg/kg的D-松醇原药饲料,对照组喂饲普通标准饲料,连续喂饲90 d;观察4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第90天时,各组大鼠心脏取血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糖(GLU)、总胆固醇(CHO)、总胆红素(TBLL)、胆碱酯酶(CHE)10项肝功能指标,取各组大鼠肝脏计算肝脏脏体比及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D-松醇原药低、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实际染毒量分别为33.58 mg/kg、149.39 mg/kg、543.98 mg/kg;雌性大鼠实际染毒剂量分别为30.88 mg/kg、127.06 mg/kg、483.88 mg/kg。高剂量组雌性大鼠GLO、TP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CHE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TB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松醇原药90 d经口喂养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为30.88 mg/kg、雌性为33.58 mg/kg。雄性大鼠摄入D-松醇原药127.06 mg/kg以及雌性大鼠摄入D-松醇原药149.39 mg/kg时可以引起大鼠肝脏损伤。

    2016年02期 v.41;No.185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3 ]
  • D-松醇原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曾奇兵;徐玉艳;张婷;唐艳明;李敏;洪峰;王荣;

    目的:探讨D-松醇原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方法:4~6周龄健康清洁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D-松醇原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喂饲390.63 mg/kg、1 562.50 mg/kg和6 250.00 mg/kg的D-松醇原药饲料,对照组喂饲普通标准饲料,连续喂饲90 d;观察4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第90天时,各组大鼠心脏取血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糖(GLU)、总胆固醇(CHO)、总胆红素(TBLL)、胆碱酯酶(CHE)10项肝功能指标,取各组大鼠肝脏计算肝脏脏体比及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D-松醇原药低、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实际染毒量分别为33.58 mg/kg、149.39 mg/kg、543.98 mg/kg;雌性大鼠实际染毒剂量分别为30.88 mg/kg、127.06 mg/kg、483.88 mg/kg。高剂量组雌性大鼠GLO、TP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CHE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TB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松醇原药90 d经口喂养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为30.88 mg/kg、雌性为33.58 mg/kg。雄性大鼠摄入D-松醇原药127.06 mg/kg以及雌性大鼠摄入D-松醇原药149.39 mg/kg时可以引起大鼠肝脏损伤。

    2016年02期 v.41;No.185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3 ]

临床研究

  • 碘超足量地区碘营养状况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秦翠;张巧;

    目的:探讨碘超足量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影响。方法:贵阳市1 492例(男性627例,女性865例)资料齐全的社区人群,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OH)D]、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及血磷水平,TPOAb和(或)TGAb阳性者定义为AITD;收集尿液检测尿碘水平,将人群分为碘缺乏组、碘正常组、碘超足量组及碘过量组,分析碘营养状况与AITD的关系。结果:总体人群尿碘水平为(238.95±162.03)μg/L,贵阳属于碘超足量地区;碘缺乏组具有较高的TSH水平,碘缺乏组AITD患病率较碘超足量或碘过量组高(P<0.05)。结论:贵阳地区的碘营养缺乏人群具有较高AITD患病率。

    2016年02期 v.41;No.185 194-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407 ]
  • 碘超足量地区碘营养状况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秦翠;张巧;

    目的:探讨碘超足量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影响。方法:贵阳市1 492例(男性627例,女性865例)资料齐全的社区人群,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OH)D]、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及血磷水平,TPOAb和(或)TGAb阳性者定义为AITD;收集尿液检测尿碘水平,将人群分为碘缺乏组、碘正常组、碘超足量组及碘过量组,分析碘营养状况与AITD的关系。结果:总体人群尿碘水平为(238.95±162.03)μg/L,贵阳属于碘超足量地区;碘缺乏组具有较高的TSH水平,碘缺乏组AITD患病率较碘超足量或碘过量组高(P<0.05)。结论:贵阳地区的碘营养缺乏人群具有较高AITD患病率。

    2016年02期 v.41;No.185 194-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407 ]
  • 2008-2014年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韩洁;刘宝;万珊;杨焕婕;费樱;

    目的:了解贵阳市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对2008-2014年贵阳市某三甲医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主要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7年内共检出3 463株鲍曼不动杆菌,以分泌物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最高,占12.15%;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和外科为主,分别占44.42%和33.15%;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表现为逐年升高,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检出率较高,该细菌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有较高耐药率。

    2016年02期 v.41;No.185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92 ]
  • 2008-2014年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韩洁;刘宝;万珊;杨焕婕;费樱;

    目的:了解贵阳市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对2008-2014年贵阳市某三甲医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主要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7年内共检出3 463株鲍曼不动杆菌,以分泌物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最高,占12.15%;鲍曼不动杆菌的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和外科为主,分别占44.42%和33.15%;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表现为逐年升高,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检出率较高,该细菌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有较高耐药率。

    2016年02期 v.41;No.185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92 ]
  • 贵阳地区350例哮喘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

    张金凤;王娇娇;李波;杨俊;崔玉霞;卢根;朱晓萍;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哮喘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 E(SIg E)水平及哮喘过敏原种类分布。方法:350例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93例,学龄前组(3~6岁)120例和学龄组(7~15岁)137例,采用欧蒙印迹法(EUROLINE)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常规SIg E及过敏原组合,进一步分析吸入性SIg E与食入性SIg E的过敏原组合;比较3组患儿SIg E表达水平。用EUROLine Scan软件判定SIg E水平。结果:350例哮喘患儿SIg E阳性276例(78.85%),排列前四位的过敏原依次为尘螨组合、屋尘、狗上皮及淡水鱼组合;学龄前组及学龄组患儿吸入性过敏原SIg E阳性率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幼儿组及学龄前组患儿食入性过敏原SIg E阳性率明显高于学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组SIg E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前组(P<0.01);学龄组患儿过敏原尘螨SIg E强度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前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尘螨是贵阳地区哮喘患儿的主要致敏原,学龄前期、学龄期患儿以吸入过敏原为主,婴幼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

    2016年02期 v.41;No.185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7 ]
  • 贵阳地区350例哮喘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水平

    张金凤;王娇娇;李波;杨俊;崔玉霞;卢根;朱晓萍;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哮喘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 E(SIg E)水平及哮喘过敏原种类分布。方法:350例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93例,学龄前组(3~6岁)120例和学龄组(7~15岁)137例,采用欧蒙印迹法(EUROLINE)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常规SIg E及过敏原组合,进一步分析吸入性SIg E与食入性SIg E的过敏原组合;比较3组患儿SIg E表达水平。用EUROLine Scan软件判定SIg E水平。结果:350例哮喘患儿SIg E阳性276例(78.85%),排列前四位的过敏原依次为尘螨组合、屋尘、狗上皮及淡水鱼组合;学龄前组及学龄组患儿吸入性过敏原SIg E阳性率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幼儿组及学龄前组患儿食入性过敏原SIg E阳性率明显高于学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组SIg E阳性强度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前组(P<0.01);学龄组患儿过敏原尘螨SIg E强度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前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尘螨是贵阳地区哮喘患儿的主要致敏原,学龄前期、学龄期患儿以吸入过敏原为主,婴幼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

    2016年02期 v.41;No.185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7 ]
  • 头颈鳞癌靶向放射治疗敏感性lncRNA的初步筛选

    叶惠平;易烛光;龚正鹏;

    目的:初步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研究头颈鳞癌(HNSCC)放疗中的作用。方法:将HNSCC-SCCⅦ细胞分为对照组(不予放疗)和实验组(予放疗干预),应用芯片技术,筛选出放疗干预后HNSCCSCCⅦ细胞中差异表达的lnc RNA及m RNA,通过Cis和Trans法对靶基因进行预测,应用DAVID软件进行KEGG通路筛选,得到对应的靶基因富集的KEGG通路包括肿瘤相关通路、Wnt信号通路及轴突导向通路,分析这3条通路上对应的靶基因,并找到与这些靶基因对应的lnc RNA。结果:筛选出1 280条放疗差异表达的lnc RNA,对照组相对实验组高表达5倍以上的共15条,低表达5倍以上的共8条;筛选发现表达差异的m RNA有1 087条,对照组相对实验组高表达的528条,对照组相对实验组低表达559条;KEGG通路信息分析lnc RNA对应的靶基因富集于肿瘤相关通路、Wnt信号通路和轴突导向通路;Wnt信号通路中靶基因PRKCA和STAT5B对应的lnc RNA与m RNA是共表达的,对应的16203-3lnc RNA在对照组的表达为实验组的3.176倍(P<0.05),对应的31238-3lnc RNA在实验组中的表达量为对照组中的2.037倍(P<0.05)。结论:PRKCA和STAT5B可能是控制HNSCC放疗反应敏感性的靶基因,对应的16203-3lnc RNA和31238-3lnc RNA可作为调控HNSCC放疗敏感性的候选lnc RNA。

    2016年02期 v.41;No.185 206-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7 ]
  • 头颈鳞癌靶向放射治疗敏感性lncRNA的初步筛选

    叶惠平;易烛光;龚正鹏;

    目的:初步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研究头颈鳞癌(HNSCC)放疗中的作用。方法:将HNSCC-SCCⅦ细胞分为对照组(不予放疗)和实验组(予放疗干预),应用芯片技术,筛选出放疗干预后HNSCCSCCⅦ细胞中差异表达的lnc RNA及m RNA,通过Cis和Trans法对靶基因进行预测,应用DAVID软件进行KEGG通路筛选,得到对应的靶基因富集的KEGG通路包括肿瘤相关通路、Wnt信号通路及轴突导向通路,分析这3条通路上对应的靶基因,并找到与这些靶基因对应的lnc RNA。结果:筛选出1 280条放疗差异表达的lnc RNA,对照组相对实验组高表达5倍以上的共15条,低表达5倍以上的共8条;筛选发现表达差异的m RNA有1 087条,对照组相对实验组高表达的528条,对照组相对实验组低表达559条;KEGG通路信息分析lnc RNA对应的靶基因富集于肿瘤相关通路、Wnt信号通路和轴突导向通路;Wnt信号通路中靶基因PRKCA和STAT5B对应的lnc RNA与m RNA是共表达的,对应的16203-3lnc RNA在对照组的表达为实验组的3.176倍(P<0.05),对应的31238-3lnc RNA在实验组中的表达量为对照组中的2.037倍(P<0.05)。结论:PRKCA和STAT5B可能是控制HNSCC放疗反应敏感性的靶基因,对应的16203-3lnc RNA和31238-3lnc RNA可作为调控HNSCC放疗敏感性的候选lnc RNA。

    2016年02期 v.41;No.185 206-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27 ]
  • 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及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的诊断价值

    马文;杜娟;张先明;王焰;

    目的:探讨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及胸水癌胚抗原(CEA)与血清CEA比值测定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试验组,84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为对照组,抽取2组患者胸水和血液,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对胸水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用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及胸水癌胚抗原水平,计算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比较2种方法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值。结果:试验组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阳性率和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灵敏度为85.37%、特异度为66.67%、youden指数0.52,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灵敏度为78.05%,特异度为77.38%,youden指数0.55,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96.79%,特异度为92.46%,youden指数0.59。结论: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测定,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2016年02期 v.41;No.185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07 ]
  • 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及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的诊断价值

    马文;杜娟;张先明;王焰;

    目的:探讨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及胸水癌胚抗原(CEA)与血清CEA比值测定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试验组,84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为对照组,抽取2组患者胸水和血液,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对胸水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用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及胸水癌胚抗原水平,计算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比较2种方法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值。结果:试验组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阳性率和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灵敏度为85.37%、特异度为66.67%、youden指数0.52,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灵敏度为78.05%,特异度为77.38%,youden指数0.55,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96.79%,特异度为92.46%,youden指数0.59。结论:胸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胸水CEA与血清CEA比值测定,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2016年02期 v.41;No.185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07 ]
  •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何德奇;时立新;唐鲲;任婷;

    目的:评价细针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FANB)对甲状腺结节(TN)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FANB检查、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的住院治疗TN患者资料191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术前FANB诊断T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FANB诊断为取材不满意13例、良性147例、不确定4例、可疑恶性20例、恶性7例;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术前FANB诊断甲状腺结节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符合率分别为80.76%、96.05%、93.82%及93.82%。结论:术前FAN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2016年02期 v.41;No.185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2 ]
  •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何德奇;时立新;唐鲲;任婷;

    目的:评价细针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FANB)对甲状腺结节(TN)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FANB检查、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的住院治疗TN患者资料191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术前FANB诊断T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FANB诊断为取材不满意13例、良性147例、不确定4例、可疑恶性20例、恶性7例;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术前FANB诊断甲状腺结节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符合率分别为80.76%、96.05%、93.82%及93.82%。结论:术前FAN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2016年02期 v.41;No.185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2 ]
  • 贵阳地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刘庆;杜娟;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方法:收集住院的488例老年CAP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入院前抗菌药物用药史、伴随疾病、入院后痰培养结果,分析痰培养阳性的老年C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488例老年CAP患者中398例患者合并至少一种慢性基础疾病,278人在入院前使用了抗菌药物,行痰培养者270例,共分离123株病原菌,单一感染者78例,2种以上感染者22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非发酵菌属耐药率较低。结论:贵阳地区老年CAP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

    2016年02期 v.41;No.185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8 ]
  • 贵阳地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刘庆;杜娟;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方法:收集住院的488例老年CAP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入院前抗菌药物用药史、伴随疾病、入院后痰培养结果,分析痰培养阳性的老年C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488例老年CAP患者中398例患者合并至少一种慢性基础疾病,278人在入院前使用了抗菌药物,行痰培养者270例,共分离123株病原菌,单一感染者78例,2种以上感染者22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非发酵菌属耐药率较低。结论:贵阳地区老年CAP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

    2016年02期 v.41;No.185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8 ]
  • 异氟烷对中青年女性手术患者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李萍;谭明祥;

    目的:探讨异氟烷对中青年女性手术患者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腰椎或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吸入异氟烷)、异氟烷0.7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组、1.0 MAC组及1.3 MA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及达到预定MAC平稳时测定手术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组HR增快(P<0.05),SBP、MAP降低(P<0.05);与0.7 MAC组比较,1.0 MAC组及1.3 MAC组SBP、MAP显著降低(P<0.05);与1.0 MAC组比较,1.3 MAC组SBP、MAP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0.7 MAC组B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AC组及1.3 MAC组BRS显著降低(P<0.05);与1.0 MAC组比较,1.3 MAC组的BRS值降低(P<0.05)。结论:异氟烷能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其对心率的影响与BRS受抑制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21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6 ]
  • 异氟烷对中青年女性手术患者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李萍;谭明祥;

    目的:探讨异氟烷对中青年女性手术患者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腰椎或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吸入异氟烷)、异氟烷0.7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组、1.0 MAC组及1.3 MA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及达到预定MAC平稳时测定手术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氟烷组HR增快(P<0.05),SBP、MAP降低(P<0.05);与0.7 MAC组比较,1.0 MAC组及1.3 MAC组SBP、MAP显著降低(P<0.05);与1.0 MAC组比较,1.3 MAC组SBP、MAP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0.7 MAC组B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AC组及1.3 MAC组BRS显著降低(P<0.05);与1.0 MAC组比较,1.3 MAC组的BRS值降低(P<0.05)。结论:异氟烷能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其对心率的影响与BRS受抑制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21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6 ]
  • 醋酸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血乳酸、血糖及电解质的影响

    刘艳秋;任益民;曾丽;毕钰晶;张兴薇;朱贞燕;习其琼;李坪;彭敏;

    目的:观察围术期输注醋酸钠林格液或乳酸钠林格液对患者血乳酸、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乳酸钠林格液组(R组)和醋酸钠林格液组(L组),R组术中全程输注乳酸钠林格液,L组术中全程输注醋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h时(T1)、诱导后2 h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动脉血乳酸、血糖及电解质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血糖水平比较,L组T0~T2时升高(P<0.05),但血糖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与R组血乳酸水平比较,L组T3时乳酸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输注醋酸钠林格液既可维持电解质和血糖水平正常,又不引起乳酸水平升高,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

    2016年02期 v.41;No.185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746 ]
  • 醋酸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对血乳酸、血糖及电解质的影响

    刘艳秋;任益民;曾丽;毕钰晶;张兴薇;朱贞燕;习其琼;李坪;彭敏;

    目的:观察围术期输注醋酸钠林格液或乳酸钠林格液对患者血乳酸、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乳酸钠林格液组(R组)和醋酸钠林格液组(L组),R组术中全程输注乳酸钠林格液,L组术中全程输注醋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h时(T1)、诱导后2 h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动脉血乳酸、血糖及电解质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血糖水平比较,L组T0~T2时升高(P<0.05),但血糖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与R组血乳酸水平比较,L组T3时乳酸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输注醋酸钠林格液既可维持电解质和血糖水平正常,又不引起乳酸水平升高,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

    2016年02期 v.41;No.185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746 ]
  •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脑电波功率谱的影响

    林少锋;刘艳秋;高鸿;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成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脑电波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12名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给予1.0μg/kg·h DEX泵注,10 min后降低剂量(0.5μg/kg·h)维持泵注,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给药前和给药后达到常规镇静NI值时对应的4种脑电波(α、β、θ、δ)功率百分比;同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其镇静深度,观察给药前后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搏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结果:与给药前比较,12例全麻手术患者给DEX后SBP和DBP下降、HR减慢(P<0.05),NI值明显降低(P<0.05),脑电δ波功率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脑电α、β、θ波功率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DEX达到常规镇静时,4种脑电波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有明显改变,DEX"易唤醒"的镇静特性可能与这些脑电波改变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4 ]
  •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脑电波功率谱的影响

    林少锋;刘艳秋;高鸿;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成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脑电波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12名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给予1.0μg/kg·h DEX泵注,10 min后降低剂量(0.5μg/kg·h)维持泵注,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给药前和给药后达到常规镇静NI值时对应的4种脑电波(α、β、θ、δ)功率百分比;同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其镇静深度,观察给药前后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搏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结果:与给药前比较,12例全麻手术患者给DEX后SBP和DBP下降、HR减慢(P<0.05),NI值明显降低(P<0.05),脑电δ波功率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脑电α、β、θ波功率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DEX达到常规镇静时,4种脑电波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有明显改变,DEX"易唤醒"的镇静特性可能与这些脑电波改变有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4 ]
  • 风险评分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周新伟;潘扬;李俊涛;袁平;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AD的117例患者资料,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的《胸主动脉疾病(TAD)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出的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ADD风险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ADD风险评分,并计算该评分早期筛检AD的敏感性。结果:在117例AD患者中评分为0分的患者19例(16.2%),评分为1分的患者69例(59.0%),2或3分的患者29例(24.8%),该风险评分早期筛检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为83.8%。结论:ADD风险评分早期筛检AD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AD早期筛检工具。

    2016年02期 v.41;No.185 228-230+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63 ]
  • 风险评分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周新伟;潘扬;李俊涛;袁平;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AD的117例患者资料,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的《胸主动脉疾病(TAD)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出的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ADD风险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ADD风险评分,并计算该评分早期筛检AD的敏感性。结果:在117例AD患者中评分为0分的患者19例(16.2%),评分为1分的患者69例(59.0%),2或3分的患者29例(24.8%),该风险评分早期筛检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为83.8%。结论:ADD风险评分早期筛检AD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AD早期筛检工具。

    2016年02期 v.41;No.185 228-230+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63 ]
  • MICM分型对未治型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刘咏梅;赵蓉;李艳玲;李玲;李勇冀;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联合方法(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9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单一的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4种检查方法对白血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96例患者,单一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4种方法对白血病的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158、159、182例、196例,符合率分别为80.6%、81.1%、92.8%、100%;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比单一细胞形态学或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CM分型比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CM分型可提高白血病的诊断率。

    2016年02期 v.41;No.185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2 ]
  • MICM分型对未治型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刘咏梅;赵蓉;李艳玲;李玲;李勇冀;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联合方法(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9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单一的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4种检查方法对白血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96例患者,单一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4种方法对白血病的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158、159、182例、196例,符合率分别为80.6%、81.1%、92.8%、100%;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比单一细胞形态学或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CM分型比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CM分型可提高白血病的诊断率。

    2016年02期 v.41;No.185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72 ]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活检与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王秋红;杜桂清;邓桂霞;乔婷婷;聂艳绒;马丹琦;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多点活检结果与锥切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的差异,评价宫颈多点活检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随后行宫颈锥切术的宫颈病变患者45例,均分别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P16、Ki-67检测,比较宫颈多点活检诊断与锥切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27例宫颈锥切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符合(60.0%),18例结果不符合(40.0%);3例锥切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较多点活检严重,占不符合例数的16.7%,占总例数的6.7%;15例锥切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较多点活检轻,占不符合例数的83.3%,占总例数的33.3%。结论:仅根据宫颈多点活检结果诊断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局限性。

    2016年02期 v.41;No.185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0 ]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活检与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王秋红;杜桂清;邓桂霞;乔婷婷;聂艳绒;马丹琦;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多点活检结果与锥切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的差异,评价宫颈多点活检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随后行宫颈锥切术的宫颈病变患者45例,均分别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P16、Ki-67检测,比较宫颈多点活检诊断与锥切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27例宫颈锥切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符合(60.0%),18例结果不符合(40.0%);3例锥切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较多点活检严重,占不符合例数的16.7%,占总例数的6.7%;15例锥切术后组织病理诊断较多点活检轻,占不符合例数的83.3%,占总例数的33.3%。结论:仅根据宫颈多点活检结果诊断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局限性。

    2016年02期 v.41;No.185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0 ]
  • MMP及TIM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范玉香;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术EMT患者40例及同期行腹腔镜术非EMT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MMP-2、MMP-9及TIMP-1、TIMP-2在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同时比较EMT不同分期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MP-2、MMP-9及TIMP-1、TIMP-2。结果:EMT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MP-2、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EMT组(P<0.05),EMT组TIMP-1、TIMP-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EMT组(P<0.05);随临床EMT分期的增加MMP-2、MMP-9表达水平相应升高,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而TIMP-1、TIMP-2的表达水平随EMT临床分期增高而降低,Ⅲ~Ⅳ期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MMP-2、MMP-9的高表达与TIMP-1、TIMP-2的低表达,可能参与EMT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2016年02期 v.41;No.185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60 ]
  • MMP及TIM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范玉香;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TIMP-1、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术EMT患者40例及同期行腹腔镜术非EMT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MMP-2、MMP-9及TIMP-1、TIMP-2在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达,同时比较EMT不同分期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MP-2、MMP-9及TIMP-1、TIMP-2。结果:EMT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MMP-2、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EMT组(P<0.05),EMT组TIMP-1、TIMP-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EMT组(P<0.05);随临床EMT分期的增加MMP-2、MMP-9表达水平相应升高,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而TIMP-1、TIMP-2的表达水平随EMT临床分期增高而降低,Ⅲ~Ⅳ期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MMP-2、MMP-9的高表达与TIMP-1、TIMP-2的低表达,可能参与EMT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2016年02期 v.41;No.185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60 ]

护理学研究

  • 根据痰液黏稠度设定气道湿化温度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影响

    姚欢;张静萍;乔国瑾;刘明;周谊霞;

    目的:观察根据痰液黏稠度设定气道湿化温度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由护士根据经验设定呼吸机吸入端温度,试验组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评分表设定呼吸机吸入端温度,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当天(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痰液中α-酸性糖蛋白(AAG)、Ca2+含量、p H值,并比较两组24 h湿化罐内灭菌注射用水消耗量、24 h痰液总量及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从第2天起,试验组AAG含量逐渐减少,对照组AAG含量逐渐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a2+含量逐渐减少,对照组Ca2+含量逐渐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 H逐渐升高,对照组p H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天起,同一时段试验组24 h痰液总量及灭菌注射用水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道黏膜出血及痰液堵塞等气道相关并发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设定呼吸机气道湿化温度,更利于提高呼吸道的治疗效果,降低气道相关并发症,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2016年02期 v.41;No.185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90 ]
  • 根据痰液黏稠度设定气道湿化温度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影响

    姚欢;张静萍;乔国瑾;刘明;周谊霞;

    目的:观察根据痰液黏稠度设定气道湿化温度对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由护士根据经验设定呼吸机吸入端温度,试验组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评分表设定呼吸机吸入端温度,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当天(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痰液中α-酸性糖蛋白(AAG)、Ca2+含量、p H值,并比较两组24 h湿化罐内灭菌注射用水消耗量、24 h痰液总量及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从第2天起,试验组AAG含量逐渐减少,对照组AAG含量逐渐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a2+含量逐渐减少,对照组Ca2+含量逐渐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 H逐渐升高,对照组p H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天起,同一时段试验组24 h痰液总量及灭菌注射用水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道黏膜出血及痰液堵塞等气道相关并发症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设定呼吸机气道湿化温度,更利于提高呼吸道的治疗效果,降低气道相关并发症,提高气道护理质量。

    2016年02期 v.41;No.185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90 ]

病例报道

  •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膀胱破裂2例

    陈有望;徐旭;孙旭;周静;吴璇昭;

    <正>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疾病,随着小儿生长发育,有少部分可自行愈合,但大部分患儿需要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诊断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手术方法与操作技术也较成人简单,但常因手术医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1]。现报告2014年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出现膀胱破裂2例。1临床资料患儿1,女,7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于当地医院行右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7 d,尿少并血尿

    2016年02期 v.41;No.185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5 ]
  •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膀胱破裂2例

    陈有望;徐旭;孙旭;周静;吴璇昭;

    <正>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疾病,随着小儿生长发育,有少部分可自行愈合,但大部分患儿需要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诊断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手术方法与操作技术也较成人简单,但常因手术医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1]。现报告2014年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出现膀胱破裂2例。1临床资料患儿1,女,7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于当地医院行右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7 d,尿少并血尿

    2016年02期 v.41;No.185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5 ]
  • 幼儿色素性荨麻疹1例

    高吉;申小平;汪宇;魏羽佳;

    <正>肥大细胞增多症是以肥大细胞在一个或者多个器官的增多为特点的肿瘤性疾病,其症状是由肥大细胞在各个器官浸润或(和)肥大细胞释放的介质所引起。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度和重度,轻者可无症状,重症累及重要脏器,预后差。WHO将肥大细胞增多症主要分为皮肤性和系统性两大类,皮肤性肥大细胞增多症以色素性荨麻疹为主要表现,在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幼儿色素性荨麻疹。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4个月,因四肢、躯干反复皮疹伴

    2016年02期 v.41;No.185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7 ]
  • 幼儿色素性荨麻疹1例

    高吉;申小平;汪宇;魏羽佳;

    <正>肥大细胞增多症是以肥大细胞在一个或者多个器官的增多为特点的肿瘤性疾病,其症状是由肥大细胞在各个器官浸润或(和)肥大细胞释放的介质所引起。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度和重度,轻者可无症状,重症累及重要脏器,预后差。WHO将肥大细胞增多症主要分为皮肤性和系统性两大类,皮肤性肥大细胞增多症以色素性荨麻疹为主要表现,在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幼儿色素性荨麻疹。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4个月,因四肢、躯干反复皮疹伴

    2016年02期 v.41;No.185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7 ]

  • 《贵阳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贵阳医学院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贵阳医学院学报》主要刊登医、药、卫生及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医疗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类文章,主要栏目有特约专论、专题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教学法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学研究、获奖工作综述和病例报道等。

    2016年02期 v.41;No.185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 《贵阳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贵阳医学院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贵阳医学院学报》主要刊登医、药、卫生及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医疗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类文章,主要栏目有特约专论、专题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教学法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学研究、获奖工作综述和病例报道等。

    2016年02期 v.41;No.185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正>统计学符号不论用哪种字母,也不论大写或小写一律都用斜体。要注意区分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例如均数的符号是字母x2,卡方的符号是希腊字母χ2,自由度的符号是希腊文"υ",不是拉丁文"V"。样本的相关系数是英文"r",不能误为希腊文"γ"。化学元素及核素在医学写作时一般多采用符号,都是拉丁字母正体大写。离子态是在右上角用数字加

    2016年02期 v.41;No.185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正>统计学符号不论用哪种字母,也不论大写或小写一律都用斜体。要注意区分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例如均数的符号是字母x2,卡方的符号是希腊字母χ2,自由度的符号是希腊文"υ",不是拉丁文"V"。样本的相关系数是英文"r",不能误为希腊文"γ"。化学元素及核素在医学写作时一般多采用符号,都是拉丁字母正体大写。离子态是在右上角用数字加

    2016年02期 v.41;No.185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正>题名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题目,也称总标题、篇名或文题。题名的作用有二:(1)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使读者能从题名中了解到该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2)提供给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检索和收录,题名应尽可能包含有主题词和关键词,以供标引者选用和读者检索之用。题名的要求:(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3 ]
  •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正>题名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题目,也称总标题、篇名或文题。题名的作用有二:(1)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使读者能从题名中了解到该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2)提供给二次文献机构、数据库系统检索和收录,题名应尽可能包含有主题词和关键词,以供标引者选用和读者检索之用。题名的要求:(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

    2016年02期 v.41;No.185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3 ]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正>名词、术语应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血液病学、呼吸病学、内分泌学、眼科学和外科学的名词已由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应严格执行,其它尚未审定者,目前以下列2个主题词索引为准:(1)《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文索引》(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2)《中医药主题词表》

    2016年02期 v.41;No.185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正>名词、术语应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血液病学、呼吸病学、内分泌学、眼科学和外科学的名词已由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应严格执行,其它尚未审定者,目前以下列2个主题词索引为准:(1)《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文索引》(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2)《中医药主题词表》

    2016年02期 v.41;No.185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