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筑;况时祥;张树森;邹家莉;
目的:探讨脑通汤对缺氧-复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原代BMECs培养传代至第二代,分为对照组、正常血清组、缺氧-复氧模型组、大、中、小剂量脑通汤含药血清组,后5组细胞均放入三气培养箱中持续通入95%N2和5%CO2混合气体缺氧24 h再复氧2 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缺氧24 h和复氧2 h时BMECs的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MECs中HIF-1α、VEGF、MMP-9 mRNA的表达。结果:缺氧24 h时,模型组的BMECs的活性及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血清组及各剂量含药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氧2 h时各剂量含药血清组BMECs的活性及存活率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正常血清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HIF-1α、VEGF、MMP-9 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含药血清组的HIF-1α、VEGF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MMP-9 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脑通汤大、中剂量组变化更显著(P<0.01);正常血清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3种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通汤可以保护缺氧-复氧损伤的BMECs,其机制可能与其能上调HIF-1α、VEGF mRNA表达以及下调MMP-9mRNA表达有关。
2016年01期 v.41;No.184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9 ] - 刘来兵;刘健;出良钊;杨华;李玉美;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原代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手术切除脑胶质瘤患者的病灶组织,采用机械分离胰酶消化法获取胶质瘤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差速贴壁、反复传代、自然纯化法获得纯度高、生物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的细胞株,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鉴定原代细胞及其纯度。结果:培养成功的原代细胞贴壁生长状态好,有明显的对数生长期;恶性程度越高细胞增殖越快,可传代培养,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率达93%,证明培养的细胞为纯度较高的胶质瘤细胞。结论:机械分离胰酶消化法适合于体外胶质瘤细胞的原代培养。
2016年01期 v.41;No.184 24-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7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09 ] - 曾宝梅;王予川;黄栋;
目的:探讨肺泡形成基因P311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的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置于室内空气中饲养,高氧组置于同一室内氧舱中持续吸入氧浓度>90%的医用氧气复制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1 d、3 d、7 d和14 d后取2组小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鉴定造模是否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311蛋白的分布和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P311蛋白含量。结果:高氧组小鼠随着吸入高浓度氧气时间的延长,肺组织病理改变逐渐加重,成功复制高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311在肺组织主要定位于肺泡壁及肺泡隔膜生长点处,在空气组小鼠肺组织中呈弱阳性反应,而在高氧组小鼠肺组织中呈强阳性反应;高氧组小鼠P311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较空气组小鼠增高,随吸氧时间的延长,P311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逐渐增高,在第7天时达高峰(P<0.05)。结论:高氧肺损伤后P311基因表达增加。
2016年01期 v.41;No.18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8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42 ] - 徐国强;黄小琼;孙达权;王伟;陈腾祥;
目的:探讨人肝星形细胞条件培养液(HSC-CM)对肝癌细胞(HCC)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HSC-CM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HSC-CM对SMMC-772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术(LSCM)和Western blot分析CM培养下SMMC-7721中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水平。结果:HSC-CM培养的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和常规培养的SMMC-7721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MC-7721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N-cadherin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Snail表达上调,与常规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CM促进了SMMC-7721的上皮-间质转化。
2016年01期 v.41;No.18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6 ] - 刘海燕;蔡毅媛;徐琨;许艳晶;周佳敏;龙凤鸣;宋泳红;
目的:探讨初产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情况对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孕前BMI将755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分为正常、消瘦、超重及肥胖组,采用美国IOM 2009年重新修订的健康单胎孕妇孕期增重指南对孕期增重进行评价,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分娩方式及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等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前BMI消瘦组、孕期增重不足组孕妇自然分娩比例及分娩低出生体重儿比例较高,而孕前BMI超重及肥胖组、孕期增重过多组孕妇剖宫产比例及分娩巨大儿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不足组孕妇早产发生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发生的比例在不同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均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
2016年01期 v.41;No.184 37-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3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233 ] - 徐旖旎;姜丰;李守巧;周雪;刘文炜;沈祥春;张彦燕;
目的:优选大蝎子草(HGD)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C)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案L9(34)进行HGD总黄酮的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269 nm处测定吸光度,以浸膏收率、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确定HGD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为A2B3C3,即18倍加水量、提取3次、每次提取3 h时可获得较高的浸膏收率及总黄酮含量;加权评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因素B及因素C对总黄酮提取量有显著影响。结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HGB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该药材的深入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6年01期 v.41;No.18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8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7 ] - 孔兰;薛雨晨;苏菊;龙庆德;沈祥春;徐旖旎;
目的:了解西兰花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提取西兰花花蕾、茎、叶及种子4个部位挥发性成分,用GC-MS联用仪进行分离测定,结合检索NIST 98标准质谱图库和WILEY275质谱图库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别从西兰花的花、茎、叶及种子中分离鉴定出39、28、31和38个成分,有10种成分同时存在于西兰花的花、茎、叶及种子中,但含量各不同,一些物质存在明显的部位富集特征。结论:西兰花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化学组成和含量不尽相同,药用价值可能存在差异,其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考虑。
2016年01期 v.41;No.184 45-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260 ] - 杨汶桢;宋沈超;石作宏;
目的:分析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阳市1993-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种94 647例病例的地区、年龄、性别、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用动态数列方法,对1993-2012年贵阳市6种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2005-2012年贵阳市除霍乱以外的5种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与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关系以及对2009-2012年贵阳市1~14岁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993-2012年贵阳市累计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种94 647例,年均发病率142.6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8∶1,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全年均有发病,5~10月为发病高峰,占报告病例的72.93%;1993-2012年间贵阳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降幅最大的是2009年,较2008年降了49.71%;2005-2012年,贵阳市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及除霍乱以外的5种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合计发病率随着卫生厕所普及率与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升高而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儿童甲肝发病率与甲肝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r=-0.089,P<0.05)。结论:1993-2012年贵阳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及甲肝对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影响最大;农村改厕项目的开展以及疫苗的接种对控制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有显著成效。
2016年01期 v.41;No.184 48-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7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36 ] - 管志敏;柏晓辉;屈璐;刘颖;丁优;赵大尉;潘艳伶;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方法:将24只清洁级8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2只;对照组予以正常饮食,造模组予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禁食禁水12 h,用1%STZ溶液按首次20 mg/kg剂量(以后每注射1次增加10 mg/kg)对模型组进行2~3次腹腔注射,对照组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次注射72 h后取尾静脉血,待血糖达到16.7 mmol/L,4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肾脏肥大指数(KHI)、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FBG、KHI、TGF-β1、IGF-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
2016年01期 v.41;No.18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7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58 ] - 吴宁;张金娟;熊英;肖俊;杨勤;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科博肽注射液)的急性毒性,为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个批次的眼镜蛇毒神经毒素(样品1、2、3),通过预实验设计各样品组数和剂量,分别给每组小鼠一次性肌肉注射相应批次和剂量的眼镜蛇毒神经毒素,观察给药后14 d内各受试小鼠的反应、死亡情况及主要脏器有无明显病理改变;Bliss法计算出各样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结果:小鼠肌肉注射眼镜蛇毒神经毒素注射液后,部分小鼠从出现右后肢(给药侧)跛行,逐渐发展至全身肌张力降低,出现呼吸减慢,最后死亡,部分小鼠症状持续约2~6 h后开始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尸检结果显示各脏器肉眼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3个批次的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经LD50及其95%的可信限分别为:样品1 LD50为202.097μg/kg,95%的可信限为174.358~234.249μg/kg;样品2 LD50为146.425μg/kg,95%的可信限为132.904~161.322μg/kg;样品3 LD50为160.726μg/kg,95%的可信限为138.863~186.030μg/kg。结论:眼镜蛇毒神经毒素注射液具有一定急性毒性,且其毒性作用可能主要累及肌肉神经系统。
2016年01期 v.41;No.184 57-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95 ] - 夏冰天;魏洪;梁文惠;赵春江;迟茜文;
目的:采用苗药头花蓼药渣饲养家蝇幼虫,分析幼虫的营养成分,评价幼虫作为饲料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头花蓼药渣及麦麸饲养家蝇幼虫,分离3日龄幼虫测定湿重、干重,并比较两种饲料饲养的家蝇幼虫的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总糖、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药渣组家蝇幼虫湿重和干重均大于麦麸组(P<0.05),粗蛋白、粗脂肪、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麦麸组;药渣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6.88%,高于对照组(36.44%);两组均未检测出铅、镉。结论:头花蓼药渣饲养获得的家蝇幼虫营养价值较高,无重金属污染,作为饲料具有可行性。
2016年01期 v.41;No.18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95 ]
- 卑红喆;王耀荣;佟丹;王东;杨月明;张军;郭彦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5例作为病例组,脑梗死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头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又将病例组分为轻、中及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ys C及Hcy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Cys C及Hcy水平、年龄及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加重Cys C及Hcy水平也逐渐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 C、Hcy、年龄及是否患糖尿病是脑梗死患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s C及Hcy水平、糖尿病及年龄是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01期 v.41;No.18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4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82 ] - 文安;范良敏;叶珂杏;武鹏佳;傅艳莉;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按尿微量白蛋白(Alb)/肌酐(Cr)值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lb/Cr<30 mg/g),微量蛋白尿组(30 mg/g≤Alb/Cr<300 mg/g),大量蛋白尿组(Alb/Cr≥300 mg/g),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BNP水平,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BNP水平的变化,检测Cr、胱抑素-c(Cys-c)、尿素氮(UREA)等血生化指标。结果: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ys-c、UREA在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和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下降BNP水平升高。
2016年01期 v.41;No.184 67-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4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6 ] - 平晟旻;赵学军;舒群;龚波;金皖玲;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胎盘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FGR孕妇57例及同期正常妊娠分娩孕妇200例孕32周、产前1 d D-二聚体及凝血4项指标,取两组孕妇分娩后胎盘组织,观察胎盘合体结节、无血管绒毛、绒毛梗死等病理改变;依据FGR孕妇产前D-二聚体水平分为1.00~2.00 mg/L组、>2.00~3.00 mg/L组及>3.00 mg/L组,观察不同D-二聚体水平孕妇胎盘病理异常情况。结果:FGR孕妇孕32周及产前1 d D-二聚体较正常分娩孕妇升高更为明显(P<0.05),FGR孕妇胎盘合体结节增多、无血管绒毛、绒毛梗死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二聚体水平增高,合体结节增多、无血管绒毛、绒毛梗死呈增多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FGR孕妇D-二聚体高于与正常分娩孕妇,且随着D-二聚体水平增高胎盘病理异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D-二聚体可以作为诊断FGR的一个辅助性指标。
2016年01期 v.41;No.18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93 ] - 吴瑛;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分析疾病进展危险因素。方法:以30例单纯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30例手足口病合并轻度脑炎患儿为实验1组和30例手足口病合并重度脑炎患儿为实验2组,比较3组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VEGF和VCAM-1的水平及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病情越重血清、脑脊液中VEGF和VCAM-1水平越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肢体颤抖、脑脊液蛋白、血清VEGF、血清VCAM-1、心率加快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VEGP和VCAM-1水平成正相关,肢体颤抖、脑脊液蛋白含量和心率加快预示病情进展。
2016年01期 v.41;No.18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7 ] - 贺涛;李兴;周石;宋杰;蒋天鹏;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9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52),实验组患者行颅外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月和12月时卒中再发率,治疗前、治疗后1周、1、3、6及12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治疗前、治疗后12月患者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月和12月卒中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周、1、3、6及12月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实验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2016年01期 v.41;No.184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6 ] - 周妙苗;丁煌;柯剑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的镇痛作用和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组(A组,0.375%罗哌卡因30 m L进行收肌管阻滞、0.2%罗哌卡因50 m L进行膝关节后方浸润)和对照组(B组,0.9%生理盐水30 m L进行收肌管阻滞、0.9%生理盐水50 m L膝关节后方浸润),观察2组患者术后2、4、8、24及48 h膝关节的静息时和活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的膝关节活动度及患肢首次行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8、24及48 h,A组患者的静息痛、活动痛VAS评分低于B组、主动膝关节活动度优于B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均在术后早期能够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但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可以为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
2016年01期 v.41;No.184 81-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3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64 ] - 刘天宇;秦海泉;周玉坤;
目的:探讨磁共振图像(MRI)分级诊断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行MRI检查及关节镜手术的90例136个损伤半月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RI诊断与关节镜手术诊断的一致性,观察MRI不同分级患者中需关节镜手术处理损伤半月板人数。结果:MRI为Ⅰ级的有22个半月板,关节镜下22个均无撕裂,MRI诊断为Ⅱ级的有34个,关节镜下有29个无撕裂,5个有撕裂;MRI诊断为Ⅲ级的有80个,关节镜下有6个无撕裂,74个有撕裂;MRI诊断与关节镜诊断一致性较好(K=0.717),MRI分级Ⅰ级与Ⅱ级手术处理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4,P=0.16);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手术处理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60、64.262,P<0.01)。结论:MRI对半月板损伤诊断与关节镜下诊断一致性好,且MRI诊断Ⅲ级病例多需手术治疗,Ⅰ、Ⅱ级的可以先保守治疗。
2016年01期 v.41;No.184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2 ] |[引用频次:39 ] |[下载次数:165 ] - 唐鲲;时立新;何德奇;
目的:分析1 553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 553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性别、年龄,记录甲状腺结节的部位、数量及大小,检测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型,比较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结果:甲状腺结节发病年龄以40~49岁比例最大,女性患病高于男性(1∶5.66);甲状腺恶性结节女性40~49岁高发(29.3%),男性30~39岁高发(25.5%);1 553例手术患者中,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233例(84.4%),甲状腺滤泡癌5例(1.8%),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25例(9.1%),甲状腺未分化癌3例(1.1%),甲状腺低分化癌4例(1.4%),甲状腺髓样癌1人(0.4%),其他类型5例(1.8%),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患病率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OR=0.754,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病率与术前血清TSH浓度呈正相关(OR=1.29,P<0.01),直径>10 m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较直径≤10 m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仍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与术前血清TSH水平呈正相关,直径>10 m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2016年01期 v.41;No.18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4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7 ] - 薛红;王夕丹;袁国恒;
目的:研究调查重症肌无力(MG)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对80例MG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及健康教育指导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结果:61.3%的患者有焦虑症状,55.0%的患者有抑郁症状;通过行为干预治疗,患者的焦虑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8.2±0.4;抑郁症状评分下降19.4±1.2。结论:大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存在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等治疗能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症状。
2016年01期 v.41;No.184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5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87 ] - 王红梅;赵勇;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4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A组)和文拉法辛与氯丙嗪联合治疗组(B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及12周时,采用PANSS症状量表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精神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患者的记忆能力;并于治疗后5月随访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B组为92.8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A组PANSS评分开始阴性症状出现变化,B组是从治疗8周开始出现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在再认、图片与背数、联想4个项目的 WMS评分开始出现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8周与12周,两组患者WMS评分开始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B组为42.86%,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较文拉法辛联合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安全性更高,见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01期 v.41;No.184 95-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7 ] |[引用频次:32 ] |[下载次数:179 ] - 张文娟;方开云;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全身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根据术中Dex用量随机分为低、中和高剂量组,比较3组患者苏醒过程中的躁动评分以及镇静评分、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检查苏醒过程中应激反应指标包括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患者的躁动评分低于低剂量组、镇静评分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两组间躁动评分、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短于高剂量组(P<0.05),且两组间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患者的HR、CI、RPP、Cor、NE、E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且中剂量和大剂量间的生命体征和应激激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Dex的苏醒效果最理想,能够减轻躁动程度、稳定生命体征、缓解应激反应,同时不延长苏醒时间。
2016年01期 v.41;No.18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3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66 ] - 陈阳;程英平;李清华;陈晓彬;沈燕;叶军;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对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前白蛋白(PA)的表达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S100β,Hcy和P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8.18%,对照组为5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6,P<0.05);两组的NIHSS评分,S100β和Hcy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Barthel指数和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rt-PA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可能与降低S100β和Hcy水平,提高机体的PA水平有关。
2016年01期 v.41;No.184 103-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3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6 ] - 李晓兰;
目的:探讨MRI对髋关节病滑膜炎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髋关节病滑膜炎期患者110例,采用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T1WI、T2WI扫描,同时行X线及CT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对髋关节病滑膜炎期关节间隙、骨质破坏、周围组织病变、关节囊积液、骨髓水肿及关节软骨病变检出的病例数,评价MRI诊断髋关节滑膜炎的价值。结果:MRI检查对髋关节滑膜炎的骨质破坏、周围组织病变、关节囊积液、骨髓水肿及关节软骨变化检出病例数显著高于X线(P<0.05),MRI、CT对髋关节滑膜炎期关节间隙异常、骨质破坏、周围组织病变、关节囊积液及骨髓水肿检出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对髋关节滑膜炎期关节软骨变化检出病例数显著高于CT(P<0.05)。结论:MRI检查对髋关节滑膜炎期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CT及X线。
2016年01期 v.41;No.184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3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90 ] - 王静飞;李硕;李丽娟;
目的:探讨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桥本甲状腺炎(HT)的效果。方法:60例确诊为T2DM伴HT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200 mg/d硒酵母联合12.5μg/d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L-T4治疗,疗程3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月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记录3月时两组患者甲状腺肿胀、甲状腺疼痛、黏液性水肿及腹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时,对照组仅FT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FT3、TGAb及TPOAb水平低于治疗前,TGAb及TPOAb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时,试验组甲状腺肿胀、甲状腺疼痛、黏液性水肿以及腹痛等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T4与硒酵母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糖尿病伴HT患者血清TGAb、TPOAb水平,缓解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症状。
2016年01期 v.41;No.184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5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48 ] - 袁川;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模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应用静脉泵镇痛,对两组患者术后1、6、24及48 h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前、术后6、24及48 h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6、24及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CRP、IL-6处于同一水平(P>0.05),术后6、24及48 h血浆CRP及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同时点水平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2016年01期 v.41;No.184 112-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2 ] - 杨军;赵春龙;
目的:探讨高千伏X线胸片和胸部高分辨CT(HRCT)在Ⅱ期矽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6例住院治疗的矽肺患者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高千伏X线胸片及胸部HR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矽肺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及矽肺的检出率,并评价两种方法在矽肺分期中的价值。结果: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在斑片条、小阴影聚集和空洞方面检出率与HR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HRCT对发白区、大结节影、钙化、灶周气肿、灶周结节、纤维索状条影和淋巴结肿大与钙化检出率高于高千伏X线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矽肺分期方面,胸部HRCT优于高千伏X线胸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千伏X线胸片无法确诊的疑似矽肺病例应进行HRCT检查,可提高矽肺患者的确诊率和明确分期。
2016年01期 v.41;No.18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2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2 ] - 陈文慧;刘乐;曹煜;
目的:观察黄地养阴颗粒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入选的13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黄地养阴颗粒和米诺环素胶囊,对照组单纯口服米诺环素胶囊,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2、4、6周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2、4、6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29.85%,49.25%和65.67%,治疗组分别为47.06%,66.18%和83.82%,两组患者各时段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黄地养阴颗粒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6年01期 v.41;No.18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3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