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嘉;马丹;王萍;方琴;
目的:探讨白桦脂酸(BA)联合硼替佐米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U266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BA(20、40、60及80 mg/L)、硼替佐米(10、80及320 nmol/L)、40 mg/L BA分别联合10、80及320 nmol/L硼替佐米(联合1~3组)处理U266细胞,MTT法检测上述各组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40 mg/L BA、80 nmol/L硼替佐米及40 mg/L BA联合80 nmol/L硼替佐米(联合4组)的U266细胞Survivin、Cyto-C、BCL-2及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联合1~3组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BA组和硼替佐米组(P<0.05);与硼替佐米组和BA组相比,联合4组U266细胞的cyto-C,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Survivin、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BA联合硼替佐米可以促进MM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Bcl-2表达,上调Cyto-c、Bax表达有关。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24-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8 ] - 孙嘉;马丹;王萍;方琴;
目的:探讨白桦脂酸(BA)联合硼替佐米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U266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BA(20、40、60及80 mg/L)、硼替佐米(10、80及320 nmol/L)、40 mg/L BA分别联合10、80及320 nmol/L硼替佐米(联合1~3组)处理U266细胞,MTT法检测上述各组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40 mg/L BA、80 nmol/L硼替佐米及40 mg/L BA联合80 nmol/L硼替佐米(联合4组)的U266细胞Survivin、Cyto-C、BCL-2及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联合1~3组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BA组和硼替佐米组(P<0.05);与硼替佐米组和BA组相比,联合4组U266细胞的cyto-C,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Survivin、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BA联合硼替佐米可以促进MM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Bcl-2表达,上调Cyto-c、Bax表达有关。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24-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8 ] - 黄桢钧;刘彬;刘本荣;刘少军;
目的:探讨双荧光mRFP-e GFP-LC3(ptf LC3)体系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50、100、200、500、1 000 nmol/L)处理人胚肾细胞(HEK293),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组中自噬标记蛋白(LC3蛋白)的表达及LC3-II/LC3-I比值;单荧光GFP-LC3质粒和双荧光mRFP-e GFP-LC3质粒转染HEK293细胞,雷帕霉素(200 nmol/L)处理3 h,采用荧光显微镜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转染后HEK293细胞内LC3亮点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HEK293细胞,LC3-II蛋白和LC3-II/LC3-I比值均增加;转染GFP-LC3质粒时,雷帕霉素处理HEK293细胞中绿色亮点的数量增加;转染mRFP-e GFP-LC3质粒时,雷帕霉素处理HEK293细胞中绿色和红色亮点数量均增加。结论:双荧光mRFP-e GFP-LC3体系优于单荧光GFP-LC3体系,更能全面完整地反映细胞自噬水平,能够反映细胞内自噬流的变化,是自噬定量分析的可靠方法。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29-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1990 ] - 黄桢钧;刘彬;刘本荣;刘少军;
目的:探讨双荧光mRFP-e GFP-LC3(ptf LC3)体系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50、100、200、500、1 000 nmol/L)处理人胚肾细胞(HEK293),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组中自噬标记蛋白(LC3蛋白)的表达及LC3-II/LC3-I比值;单荧光GFP-LC3质粒和双荧光mRFP-e GFP-LC3质粒转染HEK293细胞,雷帕霉素(200 nmol/L)处理3 h,采用荧光显微镜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转染后HEK293细胞内LC3亮点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HEK293细胞,LC3-II蛋白和LC3-II/LC3-I比值均增加;转染GFP-LC3质粒时,雷帕霉素处理HEK293细胞中绿色亮点的数量增加;转染mRFP-e GFP-LC3质粒时,雷帕霉素处理HEK293细胞中绿色和红色亮点数量均增加。结论:双荧光mRFP-e GFP-LC3体系优于单荧光GFP-LC3体系,更能全面完整地反映细胞自噬水平,能够反映细胞内自噬流的变化,是自噬定量分析的可靠方法。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29-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1990 ] - 苏荣华;刘颖;吕明庄;王光义;
目的:观察太乙神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可溶性CD4(s CD4)和可溶性CD8(s CD8)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右侧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余30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RA),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捉拿但不治疗)、普通艾灸组(普通艾条治疗)和太乙神针灸组(太乙神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足肿胀度及血清中TNF-ɑ,s CD4和s CD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及血清中TNF-ɑ、s CD4和s CD8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艾灸组和太乙神针灸组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及血清中TNF-ɑ、s CD4和s CD8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太乙神针灸组效果尤为明显(P<0.05)。结论:太乙神针能减轻RA大鼠足部肿胀度,降低血清中TNF-a、s CD4和s CD8含量,这可能是太乙神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内在机制之一。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33-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281 ] - 苏荣华;刘颖;吕明庄;王光义;
目的:观察太乙神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可溶性CD4(s CD4)和可溶性CD8(s CD8)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右侧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余30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RA),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捉拿但不治疗)、普通艾灸组(普通艾条治疗)和太乙神针灸组(太乙神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足肿胀度及血清中TNF-ɑ,s CD4和s CD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及血清中TNF-ɑ、s CD4和s CD8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艾灸组和太乙神针灸组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及血清中TNF-ɑ、s CD4和s CD8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太乙神针灸组效果尤为明显(P<0.05)。结论:太乙神针能减轻RA大鼠足部肿胀度,降低血清中TNF-a、s CD4和s CD8含量,这可能是太乙神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内在机制之一。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33-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281 ] - 谭丹;朱迪;陆苑;王爱民;黄跃伟;李勇军;兰燕宇;
目的:建立益肾养元颗粒中陈皮的薄层色谱鉴别与橙皮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陈皮的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色谱柱为迪马C18柱(150×4.6,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0∶80),流速1 m L/min,柱温45℃,检测波长283 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进样量为0.114~2.29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67%,平均峰面积(RSD)为2.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益肾养元颗粒中陈皮的鉴别和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36-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89 ] - 谭丹;朱迪;陆苑;王爱民;黄跃伟;李勇军;兰燕宇;
目的:建立益肾养元颗粒中陈皮的薄层色谱鉴别与橙皮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陈皮的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色谱柱为迪马C18柱(150×4.6,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0∶80),流速1 m L/min,柱温45℃,检测波长283 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进样量为0.114~2.29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67%,平均峰面积(RSD)为2.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益肾养元颗粒中陈皮的鉴别和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36-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89 ] - 王欢;吴晓娟;杨建军;
目的:探讨贵州省麻江县少数民族男性不育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贵州省麻江县3个村落的结婚1年以上未避孕的256对育龄夫妇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256对育龄夫妇中,有46例男性不育家庭(17.97%),其中遗传因素(OR=2.906)、有机溶剂农药接触史(OR=3.333)及泌尿生殖道感染(OR=4.742)可能是导致该地区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结论:贵州省麻江县少数民族男性不育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应重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加强职业防护,积极治疗泌尿生殖道疾病。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40-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7 ] - 王欢;吴晓娟;杨建军;
目的:探讨贵州省麻江县少数民族男性不育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贵州省麻江县3个村落的结婚1年以上未避孕的256对育龄夫妇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256对育龄夫妇中,有46例男性不育家庭(17.97%),其中遗传因素(OR=2.906)、有机溶剂农药接触史(OR=3.333)及泌尿生殖道感染(OR=4.742)可能是导致该地区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结论:贵州省麻江县少数民族男性不育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应重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加强职业防护,积极治疗泌尿生殖道疾病。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40-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7 ] - 杨清滔;谷江;石家齐;贾本忠;顾昌世;张永春;朱致晖;姚茂良;刘淼;夏剑锋;
目的:研究斯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对肾癌细胞生长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癌细胞,用0、0.1、0.5和1.0 nmol/L STC-1溶液浸染肾癌细胞,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用MTT法检测各组肾癌细胞的增殖情况,RT-PCR及ELISA法检测各组肾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T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细胞内Ca2+水平。结果:随着STC-1蛋白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内HIF-1α、STC-1的表达及Ca2+水平逐渐下降,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逐渐降低,在低剂量组出现一过性增加。结论:STC-1蛋白可能通过调节HIF-1α、Ca2+的水平,促进肾癌细胞增殖,而该促增殖作用可能会因为STC-1对HIF-1α的抑制而逐渐减弱,从而调控肾癌细胞的生长平衡。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43-1046+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1 ] - 杨清滔;谷江;石家齐;贾本忠;顾昌世;张永春;朱致晖;姚茂良;刘淼;夏剑锋;
目的:研究斯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对肾癌细胞生长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癌细胞,用0、0.1、0.5和1.0 nmol/L STC-1溶液浸染肾癌细胞,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用MTT法检测各组肾癌细胞的增殖情况,RT-PCR及ELISA法检测各组肾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T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细胞内Ca2+水平。结果:随着STC-1蛋白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内HIF-1α、STC-1的表达及Ca2+水平逐渐下降,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逐渐降低,在低剂量组出现一过性增加。结论:STC-1蛋白可能通过调节HIF-1α、Ca2+的水平,促进肾癌细胞增殖,而该促增殖作用可能会因为STC-1对HIF-1α的抑制而逐渐减弱,从而调控肾癌细胞的生长平衡。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43-1046+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1 ] - 吴斯;谢娟;李龙宽;
目的:研究癫痫儿童血液中丙戊酸毒性代谢产物2-丙基-4-戊烯酸(4-ene-VPA)血药浓度与谷丙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癫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LPC)法测定患儿血浆中4-ene-VPA的血药浓度,采用常规生化检测法检测患儿静脉血中AL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0~≤2岁组癫痫患儿血浆中4-ene-VPA血药浓度与ALT正相关(P=0.018,r=0.621)关系。结论:对于0~≤2岁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时应重点监测肝功能。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47-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9 ] - 吴斯;谢娟;李龙宽;
目的:研究癫痫儿童血液中丙戊酸毒性代谢产物2-丙基-4-戊烯酸(4-ene-VPA)血药浓度与谷丙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癫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LPC)法测定患儿血浆中4-ene-VPA的血药浓度,采用常规生化检测法检测患儿静脉血中AL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0~≤2岁组癫痫患儿血浆中4-ene-VPA血药浓度与ALT正相关(P=0.018,r=0.621)关系。结论:对于0~≤2岁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时应重点监测肝功能。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47-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9 ] - 任凌雁;袁军;陈琨;骆姝琳;李伟;令狐克燕;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基因在消化道溃疡患者中的多态性分布。方法:选取消化道溃疡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CYP2C19基因型总体分布和性别分布。结果:CYP2C19基因型(636GG,681GG)、(636GG,681GA)、(636GA,681GG)、(636GG,681AA)、(636GA,681GA)及(636AA,681GG)携带率分别为39.1%、30.4%、13%、8.7%、8.7%、0;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占39.1%,中代谢型占43.5%,慢代谢型占17.4%;不同性别在CYP2CI9基因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CYP2C19基因型可为奥美拉唑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51-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66 ] - 任凌雁;袁军;陈琨;骆姝琳;李伟;令狐克燕;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基因在消化道溃疡患者中的多态性分布。方法:选取消化道溃疡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CYP2C19基因型总体分布和性别分布。结果:CYP2C19基因型(636GG,681GG)、(636GG,681GA)、(636GA,681GG)、(636GG,681AA)、(636GA,681GA)及(636AA,681GG)携带率分别为39.1%、30.4%、13%、8.7%、8.7%、0;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占39.1%,中代谢型占43.5%,慢代谢型占17.4%;不同性别在CYP2CI9基因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CYP2C19基因型可为奥美拉唑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51-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66 ] - 杨夏晴;张军梅;王薮馨;冯安琪;莫朝伦;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丹参酮Ⅱ-A对家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压力侧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雄性健康大耳白兔复制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龈黏膜下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0.36 mg/d,作为实验组,对侧同名牙位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于实验第1、3、7、14及21天时处死兔,取下颌印模灌石膏模型并测量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取兔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和周围牙槽骨组织,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光镜下计数牙根中1/3压力侧牙周膜及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数量。结果:除实验第1天外,实验组其余各组兔牙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兔牙周膜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均有增加,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移动过程中,适量丹参酮II-A可以有效的增加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强细胞活性,提高骨吸收强度,对加速正畸牙移动有一定的作用。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54-1056+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65 ] - 杨夏晴;张军梅;王薮馨;冯安琪;莫朝伦;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丹参酮Ⅱ-A对家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压力侧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雄性健康大耳白兔复制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牙龈黏膜下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0.36 mg/d,作为实验组,对侧同名牙位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于实验第1、3、7、14及21天时处死兔,取下颌印模灌石膏模型并测量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取兔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和周围牙槽骨组织,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光镜下计数牙根中1/3压力侧牙周膜及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数量。结果:除实验第1天外,实验组其余各组兔牙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兔牙周膜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均有增加,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移动过程中,适量丹参酮II-A可以有效的增加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强细胞活性,提高骨吸收强度,对加速正畸牙移动有一定的作用。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54-1056+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65 ] - 朱胜金;杨丹;王安宇;张如平;张定安;
目的:比较贵阳地区老年人群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成年人群的差异,为建立老年人TSH正常值参考范围提供数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 033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n=1 665)和成年组(≤65岁,n=1 368);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 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SH,以中位数(M)和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参考范围,建立两组人群男女TSH水平参考范围。结果:两组受检者的TSH值呈偏态分布,女性TSH水平均高于男性,老年组TSH水平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TSH参考范围为老年男性2.70(0.67~7.03)m IU/L,女性3.28(0.68~8.10)m IU/L;成年男性2.10(0.59~5.86)m IU/L,女性2.81(0.67~6.97)m IU/L。结论:贵阳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TSH水平各异。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57-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0 ] - 朱胜金;杨丹;王安宇;张如平;张定安;
目的:比较贵阳地区老年人群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成年人群的差异,为建立老年人TSH正常值参考范围提供数据。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 033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n=1 665)和成年组(≤65岁,n=1 368);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 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SH,以中位数(M)和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参考范围,建立两组人群男女TSH水平参考范围。结果:两组受检者的TSH值呈偏态分布,女性TSH水平均高于男性,老年组TSH水平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TSH参考范围为老年男性2.70(0.67~7.03)m IU/L,女性3.28(0.68~8.10)m IU/L;成年男性2.10(0.59~5.86)m IU/L,女性2.81(0.67~6.97)m IU/L。结论:贵阳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TSH水平各异。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57-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0 ] - 柏晓辉;管志敏;潘艳伶;
目的:探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液(STZ)联合高能量饮食法诱导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模型。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大鼠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大鼠予高脂高糖喂养,模型组大鼠高脂高糖喂养4周后,予1%STZ溶液腹腔注射3次,剂量分别为20、25、35 mg/kg,第3次注射后4周测大鼠空腹血糖、胃内残留率、血清胃动素(MLT)、胃泌素(GAS),同时取大鼠胃组织,观察胃窦平滑肌细胞。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胃内残留率、MLT、GAS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形态学改变较正常组大鼠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STZ联合高能量饮食法可成功复制DGP大鼠模型。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60-1062+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46 ] - 柏晓辉;管志敏;潘艳伶;
目的:探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液(STZ)联合高能量饮食法诱导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模型。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大鼠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大鼠予高脂高糖喂养,模型组大鼠高脂高糖喂养4周后,予1%STZ溶液腹腔注射3次,剂量分别为20、25、35 mg/kg,第3次注射后4周测大鼠空腹血糖、胃内残留率、血清胃动素(MLT)、胃泌素(GAS),同时取大鼠胃组织,观察胃窦平滑肌细胞。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胃内残留率、MLT、GAS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形态学改变较正常组大鼠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STZ联合高能量饮食法可成功复制DGP大鼠模型。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60-1062+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46 ] - 耿红霞;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c TnⅠ)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APE患者,根据栓塞面积分为大面积APE组与非大面积APE组,测定两组患者的BNP、c TnⅠ、D-二聚体水平、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大面积APE组BNP、c TnⅠ值显著高于对非大面积A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APE患者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及病死率(73.1%、26.9%)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APE组(15.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c TnⅠ水平检测可用于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D-dimer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APE的排除指标。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63-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90 ] - 耿红霞;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c TnⅠ)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APE患者,根据栓塞面积分为大面积APE组与非大面积APE组,测定两组患者的BNP、c TnⅠ、D-二聚体水平、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大面积APE组BNP、c TnⅠ值显著高于对非大面积A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APE患者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及病死率(73.1%、26.9%)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APE组(15.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c TnⅠ水平检测可用于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D-dimer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APE的排除指标。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63-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90 ]
- 廖欣;詹玮;童娟;于静;蔡立君;高勤;
目的:分析颅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的CT及MRI表现。方法: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的CT、MRI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与脑积液关系、水肿情况等影像学特点。结果:皮样囊肿6例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4例位于鞍上池,2例位于鞍旁,3例位于桥小脑角区;5例囊肿形态规则,4例形态不规则,边界均清楚;8例周围无水肿,1例周围有轻度水肿,9例病灶均破裂,目脂滴进入脑脊液内;CT扫描2例呈均匀低密度,7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钙化;MRI扫描呈不均质混杂信号,其内均可见短T1脂肪信号,破裂的脂滴均呈短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短T1信号均可被抑制;增强扫描6例病灶无强化,3例病灶壁呈明显环形强化,2例破裂脂滴邻近脑膜强化,1例室管膜强化。结论:CT及MRI能够准确显示原发部位的皮样囊肿和破裂后游离于脑脊液内的脂滴,表现具有特征性。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66-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4 ] - 廖欣;詹玮;童娟;于静;蔡立君;高勤;
目的:分析颅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的CT及MRI表现。方法: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的CT、MRI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与脑积液关系、水肿情况等影像学特点。结果:皮样囊肿6例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4例位于鞍上池,2例位于鞍旁,3例位于桥小脑角区;5例囊肿形态规则,4例形态不规则,边界均清楚;8例周围无水肿,1例周围有轻度水肿,9例病灶均破裂,目脂滴进入脑脊液内;CT扫描2例呈均匀低密度,7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钙化;MRI扫描呈不均质混杂信号,其内均可见短T1脂肪信号,破裂的脂滴均呈短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短T1信号均可被抑制;增强扫描6例病灶无强化,3例病灶壁呈明显环形强化,2例破裂脂滴邻近脑膜强化,1例室管膜强化。结论:CT及MRI能够准确显示原发部位的皮样囊肿和破裂后游离于脑脊液内的脂滴,表现具有特征性。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66-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4 ] - 吕莹;杨华;刘健;徐学友;彭瀚;向欣;
目的:利用CT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对正常中国人颅内脑脊液(CFS)含量进行评估。方法:181例正常人按年龄进行分组,A组14岁以下(17例)、B组14岁~20岁(24例)、C组21~30岁(34例)、D组31~40岁(33例)、E组41~50岁(38例)、F组51~60岁(25例)及G组61岁以上(10例)7组,采用CT扫描仅对眶下缘与外耳孔连线、眼球正中与外耳孔连线进行平扫,获得不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颅内CFS含量,比较差异。结果:A组、C组、F组中男性与女性颅内CF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D组、E组、G组中男性与女性颅内CFS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颅腔内CFS含量平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颅腔内CFS含量总体有增多的趋势。结论:颅腔内CFS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同一年龄组中,男女性别之间颅腔内CFS体积存在差异。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70-1072+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 吕莹;杨华;刘健;徐学友;彭瀚;向欣;
目的:利用CT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对正常中国人颅内脑脊液(CFS)含量进行评估。方法:181例正常人按年龄进行分组,A组14岁以下(17例)、B组14岁~20岁(24例)、C组21~30岁(34例)、D组31~40岁(33例)、E组41~50岁(38例)、F组51~60岁(25例)及G组61岁以上(10例)7组,采用CT扫描仅对眶下缘与外耳孔连线、眼球正中与外耳孔连线进行平扫,获得不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颅内CFS含量,比较差异。结果:A组、C组、F组中男性与女性颅内CF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D组、E组、G组中男性与女性颅内CFS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颅腔内CFS含量平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颅腔内CFS含量总体有增多的趋势。结论:颅腔内CFS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同一年龄组中,男女性别之间颅腔内CFS体积存在差异。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70-1072+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 杨麒臻;周力;刘苓;
目的:评价含阿莫西林和铋剂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00例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均用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混悬剂,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B组加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C组加用阿莫西林、庆大霉素,D组加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E组加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A、B、C、D组疗程10 d,E组疗程14 d,记录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计算成本/效果比值(C/E)。结果:A、B、C、D、E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5.38%(34/52)、79.66%(47/59)、78.18%(43/55)及86.00%(43/50)、74.62%(50/67),各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依次为5.254、4.334、4.292、3.329及5.593。结论:含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对H.pylori感染的根除率高于含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兰索拉唑、铋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方案最经济有效。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73-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3 ] - 杨麒臻;周力;刘苓;
目的:评价含阿莫西林和铋剂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00例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均用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混悬剂,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B组加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C组加用阿莫西林、庆大霉素,D组加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E组加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A、B、C、D组疗程10 d,E组疗程14 d,记录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计算成本/效果比值(C/E)。结果:A、B、C、D、E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5.38%(34/52)、79.66%(47/59)、78.18%(43/55)及86.00%(43/50)、74.62%(50/67),各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依次为5.254、4.334、4.292、3.329及5.593。结论:含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对H.pylori感染的根除率高于含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兰索拉唑、铋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方案最经济有效。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73-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3 ] - 谷浩;蒋浩;
目的:研究Epi-LASIK及LASIK手术前后患者前房的变化情况。方法:30例屈光异常选择手术患者,随机分为LASIK手术组和Epi-LASIK手术组,各15例;LASIK手术组术中负压吸引5 s,Epi-LASIK手术组术中负压吸引25 s,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前房角度值及中央前房深度,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前房角度值及中央前房深度的影响。结果:LASIK术中负压吸引对眼前房角度和中央前房的深度无明显影响,Epi-LASIK手术中负压吸引对前房角度及前房深度短时间内有轻微的、暂时的和可逆的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手术中负压吸引对患者术前术后前房变化无影响。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77-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6 ] - 谷浩;蒋浩;
目的:研究Epi-LASIK及LASIK手术前后患者前房的变化情况。方法:30例屈光异常选择手术患者,随机分为LASIK手术组和Epi-LASIK手术组,各15例;LASIK手术组术中负压吸引5 s,Epi-LASIK手术组术中负压吸引25 s,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前房角度值及中央前房深度,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前房角度值及中央前房深度的影响。结果:LASIK术中负压吸引对眼前房角度和中央前房的深度无明显影响,Epi-LASIK手术中负压吸引对前房角度及前房深度短时间内有轻微的、暂时的和可逆的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手术中负压吸引对患者术前术后前房变化无影响。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77-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6 ] - 程树强;夏曙华;印琳;彭晓枫;
目的:探究男性泌尿生殖道炎症与加德纳菌(GV)感染关系。方法:用革兰染色法对127例前列腺炎(前列腺炎组)、29例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组)、66例其它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他前列腺疾病组)及33例正常男性(对照组)的前列腺液或尿沉渣标本进行GV初筛,对筛检出的GV阳性标本进行GV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复查,比较2种方法的GV检出率及不同分组间GV阳性检出率。结果:2种染色方法对同一组样本的GV阳性检出率比较,荧光抗体染色法均低于革兰染色法,在前列腺炎组和其他前列腺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革兰染色GV检出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泌尿道感染组、前列腺炎组、其他前列腺疾病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荧光抗体染色法GV阳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泌尿道感染组、前列腺炎组、对照组、其他前列腺疾病组,泌尿道感染组、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或其他前列腺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前列腺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染色法检测GV存在一定假阳性,前列腺炎、泌尿道感染可能与GV感染有关。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80-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0 ] - 程树强;夏曙华;印琳;彭晓枫;
目的:探究男性泌尿生殖道炎症与加德纳菌(GV)感染关系。方法:用革兰染色法对127例前列腺炎(前列腺炎组)、29例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组)、66例其它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他前列腺疾病组)及33例正常男性(对照组)的前列腺液或尿沉渣标本进行GV初筛,对筛检出的GV阳性标本进行GV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复查,比较2种方法的GV检出率及不同分组间GV阳性检出率。结果:2种染色方法对同一组样本的GV阳性检出率比较,荧光抗体染色法均低于革兰染色法,在前列腺炎组和其他前列腺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革兰染色GV检出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泌尿道感染组、前列腺炎组、其他前列腺疾病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荧光抗体染色法GV阳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泌尿道感染组、前列腺炎组、对照组、其他前列腺疾病组,泌尿道感染组、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或其他前列腺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前列腺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染色法检测GV存在一定假阳性,前列腺炎、泌尿道感染可能与GV感染有关。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80-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0 ] - 许良璧;车筑平;李大欢;张伟光;刘娅琳;王丽娟;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71家医院消化内镜应用情况调查,为完善和实施贵州省消化内镜质量管理体系打下基础。方法:对贵州省71家3级和2级医院问卷和电话调查,统计消化内镜医护人员配置、消化内镜室工作量及开展项目、内镜设施及消毒情况。结果:被调查的71家医院,均开展胃镜检查,其中80%能进行结肠镜检查,少数医院能开展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5.6%)和小肠镜(4%)检查;被调查医院均有内镜室,35.2%内镜室为独立的自行管理模式,其余大多数归消化内科管理;平均每家医院拥有内镜医生3.5人,专职内镜护士2人,3级医院内镜医生数量多于2级医院,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集中在3级医院;大部分医院的内镜室面积<100 cm2,内镜主机数量<3台,仅有3家医院能同时开展色素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仅1家内镜中心配有X光机,全部3级医院及92.1%2级医院将胃肠镜检查分开(分时段进行);被调查医院均有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多数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完全由护士完成。结论:贵州省71家医院存在内镜室面积过小、医护人员过少、技术设备不足等问题。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83-1086+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25 ] - 许良璧;车筑平;李大欢;张伟光;刘娅琳;王丽娟;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71家医院消化内镜应用情况调查,为完善和实施贵州省消化内镜质量管理体系打下基础。方法:对贵州省71家3级和2级医院问卷和电话调查,统计消化内镜医护人员配置、消化内镜室工作量及开展项目、内镜设施及消毒情况。结果:被调查的71家医院,均开展胃镜检查,其中80%能进行结肠镜检查,少数医院能开展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5.6%)和小肠镜(4%)检查;被调查医院均有内镜室,35.2%内镜室为独立的自行管理模式,其余大多数归消化内科管理;平均每家医院拥有内镜医生3.5人,专职内镜护士2人,3级医院内镜医生数量多于2级医院,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集中在3级医院;大部分医院的内镜室面积<100 cm2,内镜主机数量<3台,仅有3家医院能同时开展色素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仅1家内镜中心配有X光机,全部3级医院及92.1%2级医院将胃肠镜检查分开(分时段进行);被调查医院均有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多数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完全由护士完成。结论:贵州省71家医院存在内镜室面积过小、医护人员过少、技术设备不足等问题。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83-1086+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25 ] - 曹莹;李宁怡;任益民;
目的:观察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对复发型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择129例TN患者,其中88例为初诊患者(非复发组),41例复发患者(复发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下经皮行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术后3 d时的疼痛强度评分(NRS评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非复发组与复发组入院及术后3 d NRS评分、疗效评价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复发型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效果。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87-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76 ] - 曹莹;李宁怡;任益民;
目的:观察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对复发型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择129例TN患者,其中88例为初诊患者(非复发组),41例复发患者(复发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下经皮行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术后3 d时的疼痛强度评分(NRS评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非复发组与复发组入院及术后3 d NRS评分、疗效评价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复发型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效果。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87-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76 ] - 李英琦;王鲜;
目的:探讨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的效果。方法:38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患者,其中18例选择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植入义眼,20例选择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植入义眼,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术后义眼台暴露率、活动度,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义眼台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结膜炎1例,并引发义眼台暴露,再次缝合后愈合;两组均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眼窝填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降低手术后义眼台暴露等并发症。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90-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0 ] - 李英琦;王鲜;
目的:探讨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的效果。方法:38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患者,其中18例选择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植入义眼,20例选择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植入义眼,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术后义眼台暴露率、活动度,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义眼台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结膜炎1例,并引发义眼台暴露,再次缝合后愈合;两组均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多层自体巩膜瓣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眼窝填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降低手术后义眼台暴露等并发症。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90-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0 ] - 刘晓明;谷颖;向明;车正兰;赵丽娜;宋文玉;刘宗旸;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指导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84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头静脉狭窄或和闭塞的内瘘失功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标记狭窄或闭塞血管的部位、范围、狭窄程度及内径,同时观察同侧肢体无病变、可利用的其它血管;根据超声多普勒结果,选择自体血管移植术或贵要静脉转位重建术,术后随访6月~1年。结果:8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超声检查发现狭窄59例,闭塞25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行静脉移植搭桥术33例,贵要静脉转位5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贵要静脉狭窄9例,贵要静脉血栓3例,其余病倒未见狭窄及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狭窄范围和闭塞部位的定位,以及选取移植搭桥或转位静脉中有重要作用。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93-1095+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39 ] - 刘晓明;谷颖;向明;车正兰;赵丽娜;宋文玉;刘宗旸;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指导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84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头静脉狭窄或和闭塞的内瘘失功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标记狭窄或闭塞血管的部位、范围、狭窄程度及内径,同时观察同侧肢体无病变、可利用的其它血管;根据超声多普勒结果,选择自体血管移植术或贵要静脉转位重建术,术后随访6月~1年。结果:8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超声检查发现狭窄59例,闭塞25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行静脉移植搭桥术33例,贵要静脉转位5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贵要静脉狭窄9例,贵要静脉血栓3例,其余病倒未见狭窄及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狭窄范围和闭塞部位的定位,以及选取移植搭桥或转位静脉中有重要作用。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93-1095+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39 ] - 林松挺;陈正义;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SAP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同常规治疗,待胃肠蠕动恢复后,治疗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TPN),疗程14 d;观察两组SAP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Ranson评分、APACHEII评分、体重以及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Ranson评分和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anson评分和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大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实施早期EN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营养状态,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96-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 ] - 林松挺;陈正义;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SAP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同常规治疗,待胃肠蠕动恢复后,治疗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TPN),疗程14 d;观察两组SAP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Ranson评分、APACHEII评分、体重以及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Ranson评分和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anson评分和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大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实施早期EN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营养状态,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2015年10期 v.40;No.181 1096-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 ] - 高勤;谢家婧;代陆军;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并有完整病理资料的病例1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网状纤维染色特点。结果:120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20岁以下5例,20岁以上115例,平均49岁;胶质母细胞瘤位于脑室有4例,透明隔及丘脑1例及小脑1例,其余114例均位于大脑半球;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大片坏死或栅栏状坏死、出现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P53阳性,Ki-67增殖指数>10%,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有一定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和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诊断。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0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3 ] - 高勤;谢家婧;代陆军;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并有完整病理资料的病例1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网状纤维染色特点。结果:120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20岁以下5例,20岁以上115例,平均49岁;胶质母细胞瘤位于脑室有4例,透明隔及丘脑1例及小脑1例,其余114例均位于大脑半球;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大片坏死或栅栏状坏死、出现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P53阳性,Ki-67增殖指数>10%,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有一定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和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诊断。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0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3 ] - 杨航;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CP)对瓷面及金属托槽黏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个表面光滑的烤瓷试件按照不同的瓷面处理(喷砂、打磨、氢氟酸酸蚀、磷酸酸蚀、未处理)分为5组,再根据是否使用CP再将各组分为两组,每个小组10个试件,采用3M Unite TM黏接剂粘接托槽,进行冷热水温度循环试验,采用材料试验机测量抗剪切强度,并记录瓷破裂指数。结果:甲、乙、丙三组剪切强度高于丁组合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2、乙2和丙2瓷面抗剪切强度高于甲1、乙1和丙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瓷破裂指数最高、最低的组别分别为丙2组及丁1组;甲1和甲2组、乙1和乙2组以及丙1和丙2组比较,瓷破裂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车针打磨、喷砂处理后的瓷面使用CP可有效的提高托槽与瓷面的粘结强度。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03-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3 ] - 杨航;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CP)对瓷面及金属托槽黏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个表面光滑的烤瓷试件按照不同的瓷面处理(喷砂、打磨、氢氟酸酸蚀、磷酸酸蚀、未处理)分为5组,再根据是否使用CP再将各组分为两组,每个小组10个试件,采用3M Unite TM黏接剂粘接托槽,进行冷热水温度循环试验,采用材料试验机测量抗剪切强度,并记录瓷破裂指数。结果:甲、乙、丙三组剪切强度高于丁组合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2、乙2和丙2瓷面抗剪切强度高于甲1、乙1和丙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瓷破裂指数最高、最低的组别分别为丙2组及丁1组;甲1和甲2组、乙1和乙2组以及丙1和丙2组比较,瓷破裂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车针打磨、喷砂处理后的瓷面使用CP可有效的提高托槽与瓷面的粘结强度。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03-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3 ] - 张兰花;唐翠;邱诗雄;裘佳玉;
目的:探讨心肌桥(MB)患者冠状动脉近端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段的关系。方法:338例拟诊或确诊有冠状动脉疾病并行MD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患者,共检出MB患者86例及符合条件的47例纳入对照组,按MB近端冠状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MB合并近端粥样硬化组59例与孤立性MB组27例,比较不同组间的CIMT、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段结果。结果:MB患者的CIMT增厚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B合并近端粥样硬化组的CIMT增厚发生率显著高于孤立性MB组,(P<0.05),两组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的MB近端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组(P<0.01)。结论:MB近端冠状动脉硬化与CIMT厚度增加有密切关系,测定MB患者的CIMT厚度对预测评估其近端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06-1109+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3 ] - 张兰花;唐翠;邱诗雄;裘佳玉;
目的:探讨心肌桥(MB)患者冠状动脉近端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段的关系。方法:338例拟诊或确诊有冠状动脉疾病并行MD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患者,共检出MB患者86例及符合条件的47例纳入对照组,按MB近端冠状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MB合并近端粥样硬化组59例与孤立性MB组27例,比较不同组间的CIMT、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段结果。结果:MB患者的CIMT增厚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B合并近端粥样硬化组的CIMT增厚发生率显著高于孤立性MB组,(P<0.05),两组血脂水平及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的MB近端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组(P<0.01)。结论:MB近端冠状动脉硬化与CIMT厚度增加有密切关系,测定MB患者的CIMT厚度对预测评估其近端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06-1109+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3 ] - 范先东;吕明;
目的:研究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中不同软组织结构松解顺序对髋关节伸直位时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具新鲜冰冻人体尸体(10例髋关节),采用2种方法通过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软组织进行松解;(1)先松解关节囊,然后松解阔筋膜和髂胫束,再松解臀大肌止点,髂腰肌止点;(2)先松解阔筋膜和髂胫束,然后松解关节囊,再松解臀大肌止点,髂腰肌止点;在骨盆髂前上棘位置垂直于床面固定一根克氏针,在股骨干侧方固定另一根克氏针,测量软组织松解操作前后两根克氏针之间的位移变化。结果:采用第1种松解方法,在进行单纯牵引、外旋肌切断、后关节囊切开和臀大肌止点切断操作后,两克氏针距离与操作前比较无明显位移变化(P<0.05),在股骨头切除、关节囊全部切除、阔筋膜髂胫束切断、髂腰肌腱切断后,两克氏针距离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第2种松解方法,在进行单纯牵引、外旋肌切断、后关节囊切开和臀大肌止点切断操作后,两克氏针距离与操作前比较无明显位移变化(P<0.05),在进行股骨头切除、关节囊全部切除、阔筋膜髂胫束切断、髂腰肌腱切断操作后,两克氏针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囊、阔筋膜髂胫束松解可以降低髋关节伸直位的软组织张力,其中前关节囊和阔筋膜髂胫束的作用最大;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对张力的影响相互制约,单一松解其中一种结构不能获得满意的松解效果。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10-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 范先东;吕明;
目的:研究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中不同软组织结构松解顺序对髋关节伸直位时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具新鲜冰冻人体尸体(10例髋关节),采用2种方法通过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软组织进行松解;(1)先松解关节囊,然后松解阔筋膜和髂胫束,再松解臀大肌止点,髂腰肌止点;(2)先松解阔筋膜和髂胫束,然后松解关节囊,再松解臀大肌止点,髂腰肌止点;在骨盆髂前上棘位置垂直于床面固定一根克氏针,在股骨干侧方固定另一根克氏针,测量软组织松解操作前后两根克氏针之间的位移变化。结果:采用第1种松解方法,在进行单纯牵引、外旋肌切断、后关节囊切开和臀大肌止点切断操作后,两克氏针距离与操作前比较无明显位移变化(P<0.05),在股骨头切除、关节囊全部切除、阔筋膜髂胫束切断、髂腰肌腱切断后,两克氏针距离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第2种松解方法,在进行单纯牵引、外旋肌切断、后关节囊切开和臀大肌止点切断操作后,两克氏针距离与操作前比较无明显位移变化(P<0.05),在进行股骨头切除、关节囊全部切除、阔筋膜髂胫束切断、髂腰肌腱切断操作后,两克氏针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囊、阔筋膜髂胫束松解可以降低髋关节伸直位的软组织张力,其中前关节囊和阔筋膜髂胫束的作用最大;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对张力的影响相互制约,单一松解其中一种结构不能获得满意的松解效果。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10-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 王丽晔;刘运秋;唐晓霞;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对肺部不同部位病灶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206例肺部肿块或结节的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根据取材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切割活检组、针吸活检组及切割加针吸活检组,分别采用这3种取材方法对不同病变部位肺组织进行取材,获取组织送病理检查或细胞学涂片检查,比较3种取材方法对肺部病灶与胸膜距离≤2 cm组和>2 cm组病变性质和部位的诊断正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和并发症。结果:病灶距胸膜距离≤2 cm组的诊断正确率(81.48%)高于距胸膜距离>2 cm组(67.35%)(P=0.019 7),病灶距胸膜距离≤2 cm组灵敏度(0.911 8)高于>2 cm组(P=0.800 0),两组特异度均为1.000 0;病灶距胸膜距离≤2 cm组中,3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 4)。病灶距胸膜距离>2 cm组中,切割加针吸组的诊断正确率最高(P=0.028 2);两组中,均以切割加针刺组灵敏度均最高(分别为1.000 0和0.916 7);病灶距胸膜≤2 cm组发生气胸和出血的比例均低于病灶距胸膜>2 cm组(气胸P=0.000 2,出血P=0.037 7)。结论: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病灶距胸膜≤2 cm组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低。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14-1117+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5 ] - 王丽晔;刘运秋;唐晓霞;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对肺部不同部位病灶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206例肺部肿块或结节的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根据取材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切割活检组、针吸活检组及切割加针吸活检组,分别采用这3种取材方法对不同病变部位肺组织进行取材,获取组织送病理检查或细胞学涂片检查,比较3种取材方法对肺部病灶与胸膜距离≤2 cm组和>2 cm组病变性质和部位的诊断正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和并发症。结果:病灶距胸膜距离≤2 cm组的诊断正确率(81.48%)高于距胸膜距离>2 cm组(67.35%)(P=0.019 7),病灶距胸膜距离≤2 cm组灵敏度(0.911 8)高于>2 cm组(P=0.800 0),两组特异度均为1.000 0;病灶距胸膜距离≤2 cm组中,3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 4)。病灶距胸膜距离>2 cm组中,切割加针吸组的诊断正确率最高(P=0.028 2);两组中,均以切割加针刺组灵敏度均最高(分别为1.000 0和0.916 7);病灶距胸膜≤2 cm组发生气胸和出血的比例均低于病灶距胸膜>2 cm组(气胸P=0.000 2,出血P=0.037 7)。结论: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病灶距胸膜≤2 cm组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低。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14-1117+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5 ] - 方彦鹏;段庆红;焦俊;胡小丽;于绍梅;
目的:探讨右心衰肝静脉频谱(HVS)异常对肝弹性模量(LEM)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无肝脏自身疾病、临床确诊的48例右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健康成年人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HVS,同时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LEM,分析右心衰HVS异常对LEM的影响。结果:(1)健康对照组HVS均呈HV1型,37例LEM检查成功,LEM均值为(6.08±0.85)k Pa;(2)研究组43例检测LEM有效,其中25例HVS呈HV2型,LEM均值为(9.51±1.46)k Pa;18例HVS呈HV3型,LEM均值为(23.93±6.82)k Pa;(3)健康对照组和研究组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LEM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57,P=0.000)。Tamhanes T2检验型间两两比较(HV1型与HV2型、HV1与HV3型、HV2型与HV3型)LEM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11.44、-9.81,P=0.000、0.000、0.000)。结论:右心衰致HVS异常对LEM影响明显,随着HVS分型越高,LEM也逐渐增高,右心衰是影响LEM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18-112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8 ] - 方彦鹏;段庆红;焦俊;胡小丽;于绍梅;
目的:探讨右心衰肝静脉频谱(HVS)异常对肝弹性模量(LEM)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无肝脏自身疾病、临床确诊的48例右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健康成年人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HVS,同时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LEM,分析右心衰HVS异常对LEM的影响。结果:(1)健康对照组HVS均呈HV1型,37例LEM检查成功,LEM均值为(6.08±0.85)k Pa;(2)研究组43例检测LEM有效,其中25例HVS呈HV2型,LEM均值为(9.51±1.46)k Pa;18例HVS呈HV3型,LEM均值为(23.93±6.82)k Pa;(3)健康对照组和研究组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LEM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57,P=0.000)。Tamhanes T2检验型间两两比较(HV1型与HV2型、HV1与HV3型、HV2型与HV3型)LEM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11.44、-9.81,P=0.000、0.000、0.000)。结论:右心衰致HVS异常对LEM影响明显,随着HVS分型越高,LEM也逐渐增高,右心衰是影响LEM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18-112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8 ] - 姚弘毅;刘平;杨盛力;韦卓;柳湘洁;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复查X片;比较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患者腰椎JOA功能评分;平均随访38个月,并进行JOA功能评分。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35例,1名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脑脊液外露;X线片复查示植骨于13~42周出现骨性融合,1例Cage融合器沉陷1 mm,36例患者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移位,椎间隙高度和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手术后JOA评分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P<0.05);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功能改善满意,治疗后改善率为86.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有效的解除病变部位对患者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改善腰椎功能,疗效确切。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2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2 ] - 姚弘毅;刘平;杨盛力;韦卓;柳湘洁;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复查X片;比较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患者腰椎JOA功能评分;平均随访38个月,并进行JOA功能评分。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35例,1名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脑脊液外露;X线片复查示植骨于13~42周出现骨性融合,1例Cage融合器沉陷1 mm,36例患者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移位,椎间隙高度和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手术后JOA评分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P<0.05);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功能改善满意,治疗后改善率为86.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有效的解除病变部位对患者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改善腰椎功能,疗效确切。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2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2 ] - 黄爱华;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两组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痛、下肢麻木、畏寒、酸软无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87.5%,复发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P<0.001),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有明显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用独活寄生汤。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26-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下载次数:222 ] - 黄爱华;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两组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痛、下肢麻木、畏寒、酸软无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87.5%,复发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P<0.001),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有明显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用独活寄生汤。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26-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下载次数:222 ] - 陈晖;李雄;袁飞远;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MHD、降压、纠正贫血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以及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E/A明显高于治疗前,LVMI、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ESRD MHD患者左心室肥厚,显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29-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3 ] - 陈晖;李雄;袁飞远;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MHD、降压、纠正贫血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以及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E/A明显高于治疗前,LVMI、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ESRD MHD患者左心室肥厚,显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29-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3 ] - 李惠芳;
目的:探讨中药煎服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煎服灌肠联合抗生素结合治疗,运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ELIS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复发率(7.14%)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IL-2均增加,CRP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L-2级CRP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煎服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32-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6 ] - 李惠芳;
目的:探讨中药煎服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在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煎服灌肠联合抗生素结合治疗,运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ELIS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复发率(7.14%)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IL-2均增加,CRP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L-2级CRP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煎服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32-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6 ] - 方军;王胜斌;
目的:比较腰椎固定间隙(L3-4)不同入路单次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均选择从L3-4间隙入路;A组为25G细针正中入路直刺法(细针与脊柱垂直入路),B组为25G细针正中入路斜刺法(针尾向骶尾端,细针与脊柱成75°夹角),C组为传统针内针与脊柱垂直穿刺入路;对3组患者的麻醉时间、穿刺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B组和C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A组术中疼痛,牵拉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A组与B组(P<0.05);术后随访中,头痛发生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各组均未出现下肢痛症状。结论:L3-4间隙25G细针直入法与脊柱倾斜入路,穿刺方便,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少。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35-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19 ] - 方军;王胜斌;
目的:比较腰椎固定间隙(L3-4)不同入路单次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均选择从L3-4间隙入路;A组为25G细针正中入路直刺法(细针与脊柱垂直入路),B组为25G细针正中入路斜刺法(针尾向骶尾端,细针与脊柱成75°夹角),C组为传统针内针与脊柱垂直穿刺入路;对3组患者的麻醉时间、穿刺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B组和C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A组术中疼痛,牵拉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A组与B组(P<0.05);术后随访中,头痛发生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各组均未出现下肢痛症状。结论:L3-4间隙25G细针直入法与脊柱倾斜入路,穿刺方便,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少。
2015年10期 v.40;No.181 1135-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