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贵州地区149株临床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王梅竹;王颜颜;曹煜;李小玲;吕倩;牟丽丽;康颖倩;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的25S rDNA基因分型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27-A3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贵州地区149株临床白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49株白念珠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64%和93.96%,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为46.3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菌株对伊曲康唑敏感性低于深部组织感染菌株;各25S rDNA基因型别的白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地区白念菌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低,这些不敏感菌株多数来源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贵州地区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别在4种抗真菌药中的耐药率无差别。

    2014年05期 v.39;No.170 617-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6 ]
  • 云贵地区淡水湖中类蛭弧菌多样性分析

    康颖倩;刘涛华;曾佳;王梅竹;金方;牟丽丽;吕倩;王颜颜;

    目的:对贵州阿哈湖、百花湖及云南滇池不同深度湖水中分离的类蛭弧菌进行分类鉴定,了解云贵地区淡水中类蛭弧菌多样性。方法:培养云贵地区3个湖泊中分离的类蛭弧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用MEGA 6.0软件以邻接法构建3个湖泊中类蛭弧菌16S 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并以最大似然法(PHYLIP3.1软件)加以验证。结果:从阿哈湖、百花湖及滇池不同深度湖水中分离的类蛭弧菌覆盖率C值为75%,根据类蛭弧菌16S rRNA构建发育树,本研究所得的类蛭弧菌分属3个簇群,γ-Proteobacteria(8.3%)、δ-Proteobacteria(50.0%)及Sphingobacteria(41.7%);在百花湖中分离得到1株路德维希肠杆菌,分离自贵州阿哈湖的6株菌株与噬菌弧菌属的Bacteriovorax sp.EPA同源性较高,分离于滇池的5株菌株的序列为不可培养细菌序列。结论:云贵地区阿哈湖、百花湖及滇池不同深度湖水中的类蛭弧菌具有较高多样性,推测在云南滇池区域存在着尚未开发的新型类蛭弧菌资源。

    2014年05期 v.39;No.170 621-624+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7 ]
  • 一株放线菌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康颖倩;金方;刘涛华;牟丽丽;吕倩;王颜颜;曾佳;胡晓霞;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GYM39-2发酵液对临床常见病原性细菌及真菌的抗菌活性,同时观察温度、光照、pH值及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放线菌株GYM39-2发酵液对临床病原菌的抗菌谱,观察改变温度、光照、pH及紫外线等理化因素时对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菌株GYM39-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念珠菌及新生隐球菌均有抗菌活性,发酵液对温度、光照的改变及紫外线的照射均有较好的稳定性,pH在5~7之间发酵液抗菌活性最强。结论:菌株GYM39-2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能为相关研究提供菌株资源。

    2014年05期 v.39;No.170 625-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0 ]
  • 185株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分布特点

    王梅竹;王颜颜;曹煜;赵亮;李小玲;刘涛华;康颖倩;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感染部位或不同感染类型之间的联系。方法:特异性扩增不同来源的185株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Ⅰ型内含子序列,再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扩增条带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感染部位、不同感染类型的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185株白念珠菌中,A型122株(65.9%)、B型35株(18.9%)和C型28株(15.1%),未发现D型与E型菌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与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深部组织来源菌株中,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结论:VVC来源和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不同,而深部组织来源的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相同。

    2014年05期 v.39;No.170 630-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70 ]

论著

  • 氟维司群对雌激素诱导的MCF-7乳腺癌细胞侵袭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王宏健;尚丹丹;朱筑霞;王旭东;陈妍;

    目的:观察氟维司群(ICI)对雌激素(E2)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ICI组、E2组和(ICI+E2)组,采用伤口愈合实验检测MCF-7细胞迁移率,基质胶包被的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MMP2、MMP9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 mRNA的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E2组、ICI组及(ICI+E2)组使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与E2组比较,(ICI+E2)组不能使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P>0.05);(2)与对照组比较,E2组、ICI组及(ICI+E2)组对MCF-7细胞中MMP2蛋白水平的影响不明显(P>0.05),但可提高MCF-7细胞中MMP9蛋白的水平(P<0.05);(3)与对照组比较,E2组、ICI组及(ICI+E2)组MCF-7细胞MMP9 mRNA增加(P<0.05)。结论:ICI不能抑制E2诱导的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单独作用时可增加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这可能与其增加MMP9表达有关。

    2014年05期 v.39;No.170 63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5 ]
  • 适于膜片钳实验的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及维拉帕米对钙电流的作用

    张彦燕;黄勇攀;石刚刚;

    目的:建立适应于膜片钳实验的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探讨L-型钙通道在大鼠心肌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进Langendorff装置,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及维拉帕米的作用。结果:该法分离到的心肌细胞存活率达80%~90%,高倍镜下细胞呈杆状,边缘清楚,表面光滑,纹理清晰;成功记录到典型L-型钙电流(ICa-L),给予维拉帕米(0.3、3、30μmol/L)后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钙电流,其抑制率分别为(44.35±5.52)%,(61.06±2.99)%,(71.88±4.45)%。结论:改进心肌细胞的分离方法可获得大量耐钙心室肌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特性。

    2014年05期 v.39;No.170 638-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42 ]
  • 贵州凤冈富锌富硒绿茶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申雪慧子;聂兰;刘华;吴宁;

    目的:探讨贵州凤冈富锌富硒绿茶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昆明雄性小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富锌硒绿茶高、中、低剂量组和普通绿茶组,后6组腹腔注射0.2mg/(g·d)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造模第3周各组小鼠分别灌胃蒸馏水,高、中、低3种浓度富锌富硒绿茶,普通绿茶及维生素C,持续4周;最后一次灌胃后2 h取小鼠眼眶血,检测小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升高,而T-SOD、GSH-Px及CAT活力显著降低(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衰老模型组及普通绿茶组比较,高、中、低剂量富锌富硒绿茶组均可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清中T-SOD、CAT、GSH-PX活力(P<0.01),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富锌富硒绿茶组高、中、低剂量相比较,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SOD、CAT、GSH-PX活力高于高、低剂量组(P<0.05),MDA含量低于高、低剂量组(P<0.01)。结论:3种不同浓度的富锌富硒绿茶能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此作用强于普通绿茶。

    2014年05期 v.39;No.170 642-64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44 ]
  • 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

    出良钊;刘健;杨华;项一宁;关锋;刘来兵;章永祥;官志忠;

    目的:探讨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的病理特点及其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对4例手术的CNS ARM患者的肿瘤组织和6例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脑组织(作为对照)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HE染色肿瘤组织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将间质细胞分割呈巢状分布,间质细胞体积大,因胞浆富含类脂滴而呈细小的空泡状;外伤的对照脑组织未见肿瘤成分,由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局灶区域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AMR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α抑制素(inhib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均呈强阳性;AMR内皮细胞CD31、CD34及vimentin均呈强阳性表达;但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角蛋白抗原(CK)、上皮膜抗原(EMA)染色表达均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指数,除1例第2次手术为2%,余均为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MR中的毛细血管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到Weibel-Palade小体;间质细胞位于毛细血管网之间,间质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大,染色深,胞浆中可见较丰富的脂质空泡。结论:家族性CNS AMR可能来源于成血管间叶组织,间质细胞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不高。

    2014年05期 v.39;No.170 645-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0 ]
  • 急性髓系白血病CEBPA基因突变研究

    张艳;高华强;华海应;朱文艳;周晔;王志清;张苏江;仇红霞;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析伴CEBPA突变的正常核型AML(NK-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80例AML初发患者,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整个CEBPA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检测CEBPA突变,分析NK-AML中CEBPA突变型组及野生型组患者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结果:检出CEBPA基因突变10例,突变率为12.5%(10/80),均为M2型,核型正常;突变主要为N端移码突变和C端框内突变;CEBPA突变型组患者初诊时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BPA突变型组患者OS、EFS与CEBPA野生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M2患者,伴CEBPA突变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低,但不影响预后。

    2014年05期 v.39;No.170 652-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62 ]
  • 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的建立

    楚元奎;杨文;冉林武;郎多勇;李红兵;杨丽;

    目的:探讨丙酸睾酮对去势和不去势SD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不去势模型组(n=15)及去势模型组(n=5);不去势模型组按注射丙酸睾酮剂量又分为不去势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注射剂量分别为1.25,2.5,5 mg/(kg·d);去势模型组无菌切除双侧睾丸1周后注射丙酸睾酮5 mg/(kg·d);去势模型组和不去势模型组均连续注射丙酸睾酮4周,于末次给药后分离大鼠前列腺,检测其湿重、体积和脏器系数;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变化。结果:不去势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前列腺湿重、体积和脏器系数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去势高剂量组和去势组的前列腺体积和脏器系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势组和不去势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和腺腔大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且不去势组前列腺腺体与周围组织界限更清楚,腺腔内乳头状突起也比去势组更加明显。结论:使用不去势、皮下注射5 mg/(kg·d)丙酸睾酮的方法可有效的建立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

    2014年05期 v.39;No.170 657-659+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941 ]
  • 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

    王冰;李兵;胡世颉;胡学安;邹西峰;张磊;曹宝萍;费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乌司他丁200 000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静推,2次/d,连续12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吡拉西坦,4 g/次,2次/d,连续12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2 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比2组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神经功能缺失及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MSE评分及GO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UN、CR、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改善记忆与智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014年05期 v.39;No.170 660-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78 ]
  • 双脉冲低频刺激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1区NMDA受体依赖性长时程压抑

    王新凤;杨予白;谢雯;张莉;

    目的:研究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的有效刺激参数及其受体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断头取脑制作海马脑薄片,采用细胞外场电位记录技术,用不同刺激参数刺激海马CA1区Schaffer传入纤维,记录海马CA1区LTD,寻找有效探讨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1区LTD的刺激参数及其受体机制。结果:双脉冲间隔(paired-pulse interval,PPI)为200 ms,频率1 Hz,900对双脉冲为1组,共2组,组间隔10 min的双脉冲低频刺激(paired-pulse 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PP-LFS)能够有效诱导海马CA1区LTD,60 min和120 min测定其细胞外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结果分别为前对照的(72.33±3.19)%和(69.11±2.80)%;与PP-LFS相同、仅仅刺激强度增加1倍的高强度的双脉冲低频刺激(high-intensity paired-pulse 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HI-PP-LFS)也能有效诱导海马CA1区LTD,60 min和120 min测定其细胞外场兴奋性突角后电位(fEPSP)斜率,结果分别为前对照的(50.75±2.10)%和(50.90±5.52)%;NMDA受体拮抗剂APV能有效阻断PP-LFS和HI-PP-LFS诱导的LTD。结论:PP-LFS可有效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1区LTD,HI-PP-LFS可诱导产生更大幅度的LTD,且这种LTD是NMDAR依赖性的。

    2014年05期 v.39;No.170 664-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6 ]
  • 德国小蠊致敏原Bla g 8的抗原表位预测及其同源建模

    杨铁;龙高群;张春林;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德国小蠊致敏原蛋白Bla g 8的三维结构和抗原表位,为蟑螂引起人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上获取Bla g 8致敏原蛋白序列,通过序列比对(BLAST)得到相似序列,应用MEGA6.0构建同源进化树;联合应用DNAStar多种方法预测其抗原表位,使用Modeller 9.12同源建模后经Gromacs能量优化获取稳定的致敏原蛋白。结果:德国小蠊Bla g 8与美洲大蠊肌球蛋白轻链在进化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Bla g 8为含有2个EF手钙结合蛋白位点的α结构疏水性蛋白,主要抗原表位集中于1~24,27~50,55~65,69~91,92~110,121~132,138~153,159~180,191~208区域;预测并经能量优化后得到稳定的三维结构。结论:通过预测Bla g 8结构及抗原表位,为筛选低致敏原衍生物提供了分子基础。

    2014年05期 v.39;No.170 669-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4 ]
  • 刺梨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张硕;赵梅;张敏;王鹏娇;

    目的:研究刺梨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100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按雌雄、体重随机分为空白、高、中和低剂量组4组,每组25只;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高、中及低剂量3个组分别给予1 g/(kg·d)、2 g/(kg·d)及3 g/(kg·d)刺梨提取物灌胃;连续灌服25 d后采用小鼠游泳耐力和小鼠低压缺氧实验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低压耐氧的死亡数;并测定运动后小鼠的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和肝糖原。结果:经灌胃小鼠不同剂量刺梨提取物25 d后,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高、中剂量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白鼠死亡只数少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死亡数量随灌服刺梨提取物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刺梨提取物可显著增强小鼠低压耐氧时间,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小鼠体内肝糖原的储备量增加。结论:刺梨提取物能对抗小白鼠疲劳。

    2014年05期 v.39;No.170 675-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76 ]
  • 孟鲁斯特对百草枯急性中毒患者CRP及白介素6的影响

    蔡胤浩;罗莎莎;何恩乐;马子剑;游明瑶;

    目的:探讨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孟鲁斯特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洗胃、导泻、补液及0.5 g甲强龙冲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孟鲁斯特钠片治疗(每次10 mg/d),观察患者入院当天以及给予治疗后第7天血清CRP与IL-6水平,同时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P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可更有效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CRP与IL-6水平,CRP与IL-6与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程度有关。

    2014年05期 v.39;No.170 679-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 ]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HER-2、EGFR、CK5/6的表达及预测化疗效果的意义

    刘英;黄建军;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角蛋白5/6(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及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82例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例,临床Ⅱa~Ⅲb期,取NAC前后乳腺癌灶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Envision二步法检测ER、PR、HER-2、EGFR及CK5/6的表达水平,并将指标表达情况与化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其对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7例患者化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pCR)不能进行IHC检测,其余75例患者在NAC前后ER、PR、HER-2、EGFR、CK5/6的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61例,客观有效率(CR+PR)84.1%(69/82),疾病稳定(SD)7例,无疾病进展(PD)病例;ER(+)组与ER(-)组、PR(+)组与PR(-)组化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组与(-)组、EGFR(+)组与EGFR(-)组、CK5/6(+)组与CK5/6(-)组的化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前后ER、PR、HER-2、EGFR及CK5/6表达变化对乳腺癌化疗效果判断的参考意义不大,NAC前ER、PR阳性的乳腺癌病人对化疗更敏感,二者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

    2014年05期 v.39;No.170 682-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72 ]
  • 血清Cys-C、NGAL在海洛因依赖伴慢性HCV感染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变化

    何军;张丽;田洪伦;尹科;祝静;周曹;

    目的:通过检测伴慢性丙型肝炎(HCV)感染海洛因依赖者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评价海洛因依赖伴慢性HCV感染者早期肾损伤。方法:12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伴HCV感染组(n=60)和不伴HCV感染(n=60),再按吸食海洛因时间分为<5年组和6~10年组,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NGAL水平;采用ROC曲线面积(AUC)评价Cys-C、NGAL水平对海洛因依赖伴慢性HCV感染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伴HCV感染<5年组和6~10年组血清Cys-C水平(0.87±0.15、0.94±0.15)mg/L均高于不伴HCV感染组(0.62±0.22、0.74±0.11)mg/L和对照组(0.65±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HCV感染6~10年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HCV感染6~10年组血清NGAL水平(82.26±25.84)ng/L高于不伴HCV感染<5年组(66.29±22.02)ng/L和对照组(64.98±17.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HCV感染6~10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HCV感染<5年组、6~10年组及不伴HCV感染6~10年组Cys-C的AUC分别为0.942、0.977和0.772,P<0.01;伴HCV感染和不伴HCV感染6~10年组NGAL的AUC分别为0.707、0.696,P<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对海洛因依赖伴慢性HCV感染者早期肾损伤有很好诊断价值,而血清NGAL水平仅对在吸食海洛因6年以上者早期肾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

    2014年05期 v.39;No.170 688-691+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0 ]
  • 再极化肿瘤巨噬细胞对胃癌的抑制作用

    刘灏;吴小翎;王山梅;田洪军;昝利萍;

    目的:探讨再极化肿瘤巨噬细胞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7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体外实验分为9组,对照组、M2组、M1组,PM-LPS组、TPM-LPS组,PM-IL-12-LPS组、TPM-IL-12-LPS组,PM-IFN-γ-LPS组、TPM-IFN-γ-LPS组,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p70(IL-12p70)和白介素10(IL-10),用QRT-PC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Arg)mRNA的表达;体内实验分为6组,PM+MFC组、TPM+MFC组、M1+MFC组、M2+MFC组、IL-12-PM+MFC组和IL-12-TPM+MFC组,测量并比较各组MFC负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与质量。结果: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与对照组比较,M1、PM-IFN-γ-LPS、TPM-IFN-γ-LPS和TPM-IL-12-LPS组均高表达TNF-α和IL-12p70,低表达IL-10;M2和TPM-LPS组高表达IL-10,低表达TNF-α和IL-12p70(P<0.05);PM-IL-12-LPS与PM-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后的TPM与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1组高表达iNOS mRNA,低表达Arg mRNA;M2组高表达Arg mRNA,低表达iNOS mRNA(P<0.05);TPM-LPS高表达Arg mRNA,低表达iNOS mRNA(P<0.05);M2+MFC组和TPM+MFC组小鼠肿瘤生长较快。接种后第28天,M2+MFC组、TPM+MFC组和PM+MFC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大于比IL-12-TPM+MFC组和M1+MFC组(P<0.05);M2组小鼠肿瘤最大,TPM组小鼠肿瘤大小仅次于M2组(P<0.05);与TPM组小鼠相比,IL-12再极化的TPM组小鼠肿瘤明显缩小(P<0.05)。结论:再极化巨噬细胞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2014年05期 v.39;No.170 692-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9 ]
  •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窒息所致的多脏器损害

    丁可军;余明敏;韩金芬;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在减轻新生儿窒息所致多脏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9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呼吸道清理、吸氧、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血糖在正常高值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胃肠损害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音、心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IE和胃肠功能损害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音、心率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CK、CK-MB、BUN、SCr、ALT、AST及LDH都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小剂量使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可以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窒息所致的大脑、肝、肾、胃肠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2014年05期 v.39;No.170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60 ]
  • 肾上腺超声诊断中的重要三维断层解剖层面

    文静;余资江;

    目的:为肾上腺超声诊断提供三维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18具肾上腺无器质性病变的尸体制作成横断层、矢状断层、冠状断层,观察左、右肾上腺首次出现和消失的断面、最佳显示断面及其毗邻关系;结合52例正常超声检查影像,总结临床肾上腺超声探查的最佳三维解剖断层。结果:解剖断面及断层连续超声显示,肾上腺横断面4个重要价值层面为第一肝门断层、经第一肝门下方断层、经左肾上极断层及经右肾上极断层;肾上腺矢状面4个重要价值层面为经左肾上极断层、经食管腹段断层、经下腔静脉断层及经右肾上极断层;肾上腺冠状面3个重要价值层面为经左右肾前份断层、经左右肾窦后份和脾门断层、经脊位圆椎和马尾断层。结论:肾上腺三维解剖断层及超声断面确定对临床肾上腺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14年05期 v.39;No.170 70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0 ]
  • 苗药防感香囊对小鼠肺组织IRAK-M、SOCS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君莉;张权;程明亮;吴君;杨京;张宝芳;

    目的:探讨苗药防感香囊对小鼠肺组织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香囊持续吸入组(B组)、单纯冷刺激组(C组)、香囊持续吸入加冷刺激组(D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相应干预,37 d后收集肺组织,采用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IRAK-M、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B、D组小鼠肺组织中IRAK-M mRNA表达水平低下,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肺组织中SOCS1 mRNA表达水平低于C组(P<0.05);B组SOCS1蛋白表达水平低下,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IRAK-M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药防感香囊能够下调TLR通路的负性调控因子IRAK-M、SOCS1 mRNA及SOCS1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强TLR通路介导的天然免疫功能。

    2014年05期 v.39;No.170 706-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03 ]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贺珊;吴维光;王筝;闫洪亮;孙兆翎;唐雅娟;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针对HDAC1的小干扰RNA(siRNA),利用脂质体转染入人卵巢癌SKOV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HDAC1蛋白和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DAC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uPAR)基因的mRNA表达;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利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经转染HDAC1基因siRNA后,卵巢癌SKOV3细胞HDAC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细胞内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增加;SKOV3细胞迁移速度降低,穿过Transwell滤膜的细胞数量减少;SKOV3细胞内uPA和uPAR基因mRNA表达也降低。结论:HDAC1基因沉默能够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增加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抑制uPA和uPAR基因表达有关。

    2014年05期 v.39;No.170 709-712+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4 ]
  •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代凌;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血浆中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分组,观察不同预后与不同进展各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脑梗死疾病进展组相比,非进展组患者的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低,纤溶酶原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Hcy、纤维蛋白原及纤溶酶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含量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含量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2014年05期 v.39;No.170 71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123 ]

研究简报

  • 支气管镜与内科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对比评价

    张廷梅;李春兰;袁国琴;潘慧兰;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诊断及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优势与不足。方法:87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内科胸腔镜组413例,支气管镜组4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镜下表现、病理诊断阳性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镜下均清晰可见胸膜充血水肿、肉芽结节及纤维包裹等病变;胸腔镜组病理提示结核及纤维坏死或炎性病变者分别为56.2%及43.8%,支气管镜组分别为57.9%及4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与支气管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及24.3%,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及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在诊断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和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2014年05期 v.39;No.170 717-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63 ]
  • 芭特洛美对烫伤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

    刘小红;付凌云;文波;沈祥春;徐旖旎;

    目的:观察芭特洛美对烫伤创面组织再生及愈合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芭特洛美组及模型组,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将相应药物均匀涂敷于模型大鼠创面,1次/日,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及28天进行创面大体观察,测量创面面积、伤腔容积,观察结痂及脱痂时间,进行创面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芭特洛美组与模型组比较,创面面积与伤腔容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芭特洛美组痊愈的速度较模型组快;创伤修复过程中芭特洛美组明显促进纤维组织增生。结论:芭特洛美对实验性烫伤创面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2014年05期 v.39;No.170 720-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9 ]
  • 2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治疗

    徐卡娅;刘健;刘沣;邹盛晖;宋世宾;韩锋;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和(或)γ刀放射治疗多发脑膜瘤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经头颅CT或MRI初步诊断为脑膜瘤患者25例,选择显微手术和(或)γ刀放射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5例病例中有1例单纯行γ刀治疗,其余24例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7例手术后再行γ刀放射治疗;22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3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7例手术后再行γ刀放射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限内未见脑膜瘤的复发及增大。结论:根据脑膜瘤的情况,合理选择显微手术和(或)γ刀放射治疗是治疗多发性脑膜瘤较为有效的方法,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2014年05期 v.39;No.170 723-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0 ]
  • 瑞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聂洪嶒;刘洪勇;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足月无病理产科情况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取左侧卧位于腰1~腰2椎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控制麻醉平面上界在胸6~胸8,瑞芬太尼组于切皮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μg/kg,继之以0.1μg/(kg·min)速度持续输注,对照组同时点输注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手术切皮前(T0)、牵拉暴露子宫下段时点(T1)、腹腔探查拟关腹时点(T2)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呼吸次数(RR);记录术中牵拉暴露操作时牵拉反应及新生儿1 min、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T1时点瑞芬太尼组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MAP、HR、R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拉疼痛反应比较,瑞芬太尼组26例达到0级、4例1级,对照组15例0级、10例1级、5例2级,两组达到0级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min 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继之以0.1μg/(kg·min)速度持续输注在剖宫产术中有明显抑制牵拉引起的疼痛反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2014年05期 v.39;No.170 725-726+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2 ]
  • 金属宫内节育器对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

    蔡建财;曾敏光;郭昭鹏;申大光;周立晓;韩定英;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模型,测试宫内节育器(IUD)对磁共振成像检查(MRI)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IUD分为磁性与非磁性纯铜2种,分别放置于测试模型上,在0.4、1.0、1.5及3.0 T的MRI上进行测试,分析金属IUD对MRI磁场的影响及产生伪影的情况。结果:磁性金属IUD产生伪影半径小于6.8 cm,在特殊的平面回波序列(EPI)序列中,影像严重变形;非磁性纯铜IUD不产生伪影,在特殊的EPI序列中影像有变形,无金属伪影。结论:无磁纯铜的IUD在0.4~3.0 T常规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中对MRI影像无不良影响,特殊的EPI序列中影像有变形。

    2014年05期 v.39;No.170 727-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5 ]
  • 不同CD4~+T细胞计数的AIDS初治患者血清CK-MB水平研究

    袁明兰;张陈匀;李贤荣;许键炜;

    目的:观察不同CD4+T细胞计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初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的水平。方法:76例AIDS初治患者,按照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分为≥100个/μL组和<100个/μL组,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两组患者CK-MB水平。结果:76例AIDS初治患者中CK-MB异常12例,异常率15.79%;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组24例,CK-MB异常4例,异常率16.67%;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组52例,CK-MB异常8例,异常率15.38%;两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CD4+T细胞计数的AIDS初治患者的CK-MB异常率无明显差异。

    2014年05期 v.39;No.170 730-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 ]
  • 头皮全层缝合用于塑型钛网颅骨修补手术

    杨栩;温权;钟云;张波;

    目的:观察头皮全层缝合在颅骨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8例颅骨缺损塑形钛网修补手术患者,38例采用全层间断缝合头皮切口缝合法(改良组),30例采用传统分层间断缝合法(传统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有无脑脊液漏、头皮下积液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7.67±2.12)min、术中出血量(50.3±5.24)mL均低于传统组手术时间(15.62±3.17)min及术中出血量(100.03±20.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全部患者拆线时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现脑脊液漏、头皮下积液,拆线后随诊3月未发现伤口感染不良反应;传统组2例出现术后头皮下积液,5例切口愈合后线头冒出并发生感染。结论:头皮切口全层间断缝合用于颅骨修补术,可以减少缝合时间、出血及术后并发症。

    2014年05期 v.39;No.170 73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3 ]
  • 3563例脑钙化灶发生部位和频率调查

    万照宇;郑发仁;万动华;

    目的:分析3 563例脑钙化灶发生部位和频率。方法:将3 563例受检者根据有无头部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别进行头颅平扫,统计2组受检者水平切面脑钙化灶所在部位和频度。结果:两组受检者脑钙化灶发生部位和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松果体和侧脑室下角的钙化频率最高,与脑其他部位钙化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出现3个部位脑钙化灶的发生率最高,次为1个部位,远高于2个、4个、5个及5个以上脑钙化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钙化灶见于颅内多个部位,松果体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侧脑室下角;3个部位同时出现脑钙化灶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个部位。

    2014年05期 v.39;No.170 734-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3 ]
  • 2008-2012年5242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

    袁秀红;李丽;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对5 24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各年剖宫产人数及所占比例,难产剖宫产人数及所占比例,分析各年剖宫产原因及顺位。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产钳率及臀位助产率逐年下降;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产钳及臀位占难产分娩的比例逐年下降;2008年剖宫产手术顺位分别为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2009-2012年社会因素位居第一,且逐年升高;以胎儿窘迫为手术指征,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7分诊断符合率逐年下降;因脐带因素、羊水过少及瘢痕子宫剖宫产逐年升高;以头盆不称为手术指征术前宫口开大<3 cm病例逐年上升,而宫口开大>3 cm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剖宫产指征已经超出了单纯医学指征,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2014年05期 v.39;No.170 736-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5 ]
  • 血清降钙素原对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吕婉娴;叶铭坤;梁栋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5例败血症患者与125例非败血症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血培养与血清PCT检测,对比PCT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计算PCT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败血症患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败血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血培养作为金标准,PCT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82.4%、阳性预测值为97.0%,阴性预测值为73.7%。结论:定量PCT检测对败血症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

    2014年05期 v.39;No.170 73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86 ]
  • 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

    刘雪梅;

    目的:对贵州某省属重点高等医学院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方法:对2 528名医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问卷中关于创业意向、创业影响因素及择业观念的调查结果。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愿望的学生比例较低(<50%),男生所占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被调查的大多数学生专业思想较为牢固,择业观为先就业,后择业,资金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困难或影响因素,其次是技术、政策等。结论:重视开展医学院校的创业教育,高校、政府和社会应紧密合作,给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

    2014年05期 v.39;No.170 741-74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76 ]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张小妹;

    目的:探讨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血液透析)、B组(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C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末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HDL-C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HDL-C及LDL-C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透析滤过方案无法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血脂水平,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血液净化方案能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水平。

    2014年05期 v.39;No.170 74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35 ]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清及关节液中IL-6、IP-10及IL-17的表达

    商艳朝;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及关节液中的表达。方法:38例JIA(JIA组)患儿为研究对象,全身型JIA(sJIA组)20例,多关节型JIA(pJIA组)18例,以38例常规检查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观察分析JIA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特征及用药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及关节液中IL-6、IP-10及IL-17表达水平。结果:sJIA组患儿发热、皮疹、肝肿大及浆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pJIA组,sJIA组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显著高于pJIA组,用依那西普的比例显著低于pJ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JIA组IL-6、IP-10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JIA组IP-10较pJIA组高(P<0.05);关节液中,JIA组IL-6、IP-10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JIA组IL-17较pJI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6、IP-10及IL-17与DAS28分值呈正相关(r=0.452,0.396,0.428),而关节液中仅IL-17与DAS28呈正相关(r=0.428),IL-6、IP-10与DAS28分值无相关性(r=0.112,0.123)。结论:IL-6可能参与sJIA发病,可作为幼年sJIA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2014年05期 v.39;No.170 746-748+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7 ]
  • 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马润磊;黄海青;朱敬荣;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hilps brilliance64排128层CT对15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观察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与回旋支(LCX)分支的夹角、斑块到LAD与LCX分支的距离,分析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50例患者左冠状动脉LAD与LCX分支夹角平均为(85.2±6.5)°,有斑块患者左冠状动脉分支角度平均为(92.2±9.7)°,无斑块者左冠状动脉分支角度平均为(79.3±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斑块与左冠状动脉分叉处距离平均(13.5±3.2)mm,Sperarmen相关分析显示LAD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存在负相关(r=-0.436,P<0.05),LCX斑块与分叉处距离平均(4.5±0.4)mm,Sperarmen相关分析显示LCX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无相关性(r=-0.212,P>0.05)。结论:左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左冠状动脉斑块间存在密切关系。

    2014年05期 v.39;No.170 749-750+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41 ]
  • 胎儿生长受限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葛莉萍;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39例足月分娩FGR新生儿产妇(FGR组)以及41例同期足月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产妇(对照组)及新生儿资料,比较分析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混浊、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结果:FGR组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混浊、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分娩的比例明显高于FGR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择期剖宫产和急诊剖宫产的比例明显低于F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R影响围生儿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

    2014年05期 v.39;No.170 75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6 ]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孙洪勇;黄健;詹璇;唐铭沣;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72例冠心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第4、12和24周时,以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作为反应动脉僵硬度改变的指标,观察并比较血脂及动脉僵硬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CFPWV和CRPWV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降低胆固醇水平。

    2014年05期 v.39;No.170 754-75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0 ]
  • 胎儿下消化道及会阴部畸形超声筛查漏诊或误诊原因分析

    王文荣;宋杰东;王文清;刘瑞明;张云;李静;

    目的:分析胎儿下消化道及会阴部畸形超声检查漏诊或误诊原因。方法:对17例经尸检、产后体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下消化道及会阴部畸形胎儿的产前超声检查图像进行分析,计算超声诊断的正确率,并分析漏诊或误诊的原因。结果:17例下消化道闭锁及会阴异常的病例中,产前超声检查检出并诊断正确11例,诊断正确率64.7%(11/17),误诊1例,漏诊5例;误诊1例是将外生殖器阴茎短小误诊为尿道下裂,漏诊的5例包括肛门闭锁无肛门合并直肠阴道瘘1例,肛门闭锁有肛门合并尿道下裂直肠尿道瘘1例,骶尾骨部分缺如合并肛门闭锁直肠阴道瘘1例,肛门闭锁合并尿道下裂及会阴直肠瘘1例,肛门闭锁有肛门中孕期检查未发现,晚孕期检查发现1例。结论:中孕期及晚孕期胎儿下消化道及会阴部畸形的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检查者检查时不熟悉该检查部位结构特点,另外检查部位不易暴露及部分疾病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2014年05期 v.39;No.170 756-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78 ]
  • 薄壁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兰玉梅;刘历;

    目的:总结薄壁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薄壁空洞型肺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CT误诊,但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1例薄壁空洞型肺癌患者的CT资料,全部资料均进行CT后处理技术处理,观察总结所有病例的CT表现,并分析CT误诊的原因。结果:本组11例薄壁空洞型肺癌患者,有7例壁结节,8例分叶征,9例毛刺征,3例支气管血管集束征,6例胸膜凹陷征;CT增强示薄壁空洞壁及壁结节呈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9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薄壁空洞型肺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部分病例有壁结节,空洞周边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等。

    2014年05期 v.39;No.170 759-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2 ]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古子文;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方法: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5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为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014年05期 v.39;No.170 762-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8 ]

教学法研究

  •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学时数对骨髓细胞教学效果的影响

    苏艳丽;刘兴林;高德云;

    目的:探索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学时数对骨髓细胞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高等医学职业院校143名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及实验教学组,两组学生总学时数均为108;实验课学时数不同,传统教学组为38学时,实验教学组为72学时;2组实验结束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结束时采用统一试卷测试学生理论及实验成绩。结果:调查发现,实验教学组掌握和熟悉骨髓细胞形态的学生人数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教学组实验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细胞完全认错率为(4%、12%),细胞阶段认错率为(11%、19%),不及格率为(1.3%、4.2%),实验教学组均有所降低,完全认错率、不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医学职业院校《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学时不会影响学生理论学习,并可提高学生辨认骨髓细胞形态的能力。

    2014年05期 v.39;No.170 764-76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8 ]
  • 社会实践调研在药事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石秋轶;何迅;刘易蓉;崔杏;李相陵;

    目的:探讨社会实践调研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药物制剂、药品营销等4个年级共797名学生分为77个调研小组,学生根据拟定计划对药品生产、经营及销售企业进行调研,写出调查报告,问卷调查参与调研的学生对社会调查实践的态度。结果:经问卷调查70.8%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明显加深,79%的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得到提高,75.8%的学生提升了药事管理学的学习积极性。结论:社会实践调研能较大程度提高学生对药事管理学专业的认识和参与能力。

    2014年05期 v.39;No.170 766-767+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22 ]

护理学

  • 受教育程度及入院教育对COPD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柴恭敬;程义局;

    目的:探讨受教育程度及入院教育对COPD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361例COPD患者按受教育程度及入院教育分为≤初中组、>初中组及≤初中改良组(入院后给予COPD护理指导),观察3组COPD患者住院期间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初中组和≤初中改良组PaO2、PaCO2改善值明显高于≤初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初中组、≤初中改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初中的患者,跌倒、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中组;改良宣教方式后,≤初中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降低。结论:受教育程度高的COPD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高,对受教育程度低的COPD患者加强入院后护理教育,可提高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2014年05期 v.39;No.170 768-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68 ]
  • 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史超;杨晓燕;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6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61例,对照组102例;实验组按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急救护理措施实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对ACS认知状况、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影响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效果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状况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ACS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效果的因素有民族、合并症、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的报销方式。结论:ACS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对疾病认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医疗纠纷发生率,但在实施临床急救护理路径时对不同民族、有无合并症、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报销方式ACS患者区别对待。

    2014年05期 v.39;No.170 771-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80 ]

技术与方法

  • 不同放置时间段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杨欣欣;

    目的:探讨污染金属医疗器械放置时间段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污染的方法,将新鲜血液污染的首次使用的金属医疗器械320件分别放置1、2、3、4、5、6、12及24 h,再用加酶清洗机清洗;然后用目测法、5倍放大镜裸视以及残留血检测方法检测清洗后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比较清洗效果。结果:放置12 h以上再清洗器械的目测合格率及5倍放大镜检测合格率显著低于放置1 h的合格率(P<0.05),放置6 h以上再清洗器械的残留血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放置1 h的器械(P<0.05)。结论:污染金属医疗器械放置时间会影响器械的清洗质量,器械放置时间越长,清洗效果越差,放置时间以不超过5 h为宜。

    2014年05期 v.39;No.170 775-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7 ]

个案报道

  •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1例

    李亭颖;陈治;肖源;杨麒臻;杨杰;

    <正>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是从尖吻蝮蛇中提取的蛇毒凝血酶,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促进凝血,常规用于外科手术浅表创面止血、消化道出血及胃肠息肉切除术后止血,具有止血效果好、不良反应轻、耐受好等特点[1]。2013年12月11日收治HCA注射后过敏反应患者1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无生命危险,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因"排便困难3月"入院。肠镜提示,直肠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息肉及混合痔。

    2014年05期 v.39;No.170 77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84 ]
  • 支气管扩张伴微小瘤1例

    杨渊;杨文秀;

    <正>肺微小瘤(tumorlets)是肺气道内散在多发的细小增生结节。肺微小瘤细胞与周围型类癌具有相似的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与慢性肺疾病特别是肺支气管扩张症及肺纤维化有关[1-2]。肺微小瘤临床很少见,现报道1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6岁,咳嗽、咳痰10年,因加重1月入院,既往有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病史。胸部CT提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双侧胸膜局部增厚粘连,遂行手术治疗。术中

    2014年05期 v.39;No.170 778-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5 ]
  •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CT表现1例

    左育宏;李屹;杜富猛;张涛;焦俊;

    <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长期组织缺氧、机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增高,进而使红细胞生成增加,以至于单位体积的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高于正常[1]。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多可依据实验室检查确诊,有关其CT表现国内少有报道,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也多是对血液的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影像学仅显示脾肿大。2013年7月收治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对其进行头、胸、腹CT检查,发现血

    2014年05期 v.39;No.170 780-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3 ]

  • 《贵阳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贵阳医学院学报》是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登载论著、研究简报、教学法研究、医学方法和技术、护理学和个案报道等医药卫生类文章。1投稿要求1.1来稿请附作者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的真实性、未一稿两投、无署名争议。1.2稿件请用稿纸打印或用正楷字工整书写,有照片的请附原件。请自留底稿,不收复印件。

    2014年05期 v.39;No.170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 ]
  •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正>统计学符号不论用哪种字母,也不论大写或小写一律都用斜体。要注意区分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例如均数的符号是字母x2,卡方的符号是希腊字母χ2,自由度的符号是希腊文"υ",不是拉丁文"V"。样本的相关系数是英文"r",不能误为希腊文"γ"。化学元素及核素在医学写作时一般多采用符号,都是拉丁字母正体大写。离子态是在右上角用数字加

    2014年05期 v.39;No.170 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 一条参考文献3处著录差错

    <正>问"万卜仿.对品牌期刊网站建设的思考[J].中国编辑:报刊廊,2005,(6):42—44"的著录正确吗?答依据GB/T 7714—2005,这条文献的著录存在如下3处差错:1)"中国编辑:报刊廊"应为"中国编辑"。《报刊廊》是《中国编辑》杂志的一个栏目,无须著录。2)"2005,(6)"应为"2005(6)"。按照标志符号前置规则,"(期)"与其前面的著录要素相连接时不加标志

    2014年05期 v.39;No.170 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