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闯;周建奖;谢渊;赵艳;
目的:研究胃泌素(GAS)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由40例肿瘤组织组成(含87个点)的组织芯片中GAS的表达,同时检测临床相应的肿瘤组织和胃癌细胞SGC-7901、AGS、肺癌细胞A549、肝癌HepG2、乳腺癌细胞MCF-7中GAS和胃泌素受体(CCK-BR)的表达。结果:GAS主要表达于细胞质,组织芯片检测发现GAS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腺癌、结肠腺癌、肝细胞性肝癌、肺鳞状细胞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GAS在临床肿瘤标本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和胃癌细胞SGC-7901、AGS、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及乳腺癌细胞MCF-7中证实GAS阳性表达,同时发现CCK-BR也在胃癌、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组织及SGC-7901、AGS、A549、HepG2、MCF-7细胞株中表达。结论:GAS和CCK-BR在消化道和非消化道肿瘤中表达,胃泌素/CCK-B受体环可能在胃癌、肺癌、肝癌及乳腺癌中起重要作用。
2014年02期 v.39;No.167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5 ] - 井沆;肖雁;官志忠;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鉴定并移植至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BMSCs,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BMSCs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鉴定BMSCs,用含10μg/L bFGF的L-DMEM及含200μmol/L BHA、2%DMSO的无血清L-DMEM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以确定其分化特性;用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标记分化好的细胞,移植到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复制的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侧脑室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表达以反映移植BMSCs在大鼠脑内的生长情况,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大鼠BMSCs可通过贴壁筛选法成功分离并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BMSCs第5代表面标志可达90%以上,细胞表型CD90、CD29、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bFGF/BHA诱导BMSCs分化后有Nestin和NSE表达,分化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成功标记诱导后的BMSCs,并可在移植大鼠脑内检测到BrdU标记阳性细胞。结论: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生长稳定、可多次传代,bFGF/BHA可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细胞,BMSCs成功移植到VaD大鼠,BMSCs有望为神经疾病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丰富、易得的细胞来源。
2014年02期 v.39;No.167 148-15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7 ] - 吴昌学;任家谋;官志忠;齐晓岚;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处理SH-SY5Y细胞以及α3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3 nAChR)沉默细胞后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2μmol/L Aβ处理SH-SY5Y细胞以及α3 nAChR沉默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和Hes1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评价Aβ对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Aβ处理的SH-SY5Y细胞以及α3 nAChR沉默细胞中Notch1和Hes1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且在α3 nAChR沉默细胞中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β可增加细胞Notch信号通路基因表达,α3 nAChR沉默会增强Aβ对Notch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这可能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2014年02期 v.39;No.167 154-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4 ] - 汤婷婷;官志忠;禹文峰;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的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系。方法:取新生24~48 h的SD大鼠,无菌操作取出大脑皮层,剪碎后用胰酶消化、机械吹打制成分散细胞悬液,网筛过滤,将细胞悬液接种培养7~9 d;置于摇床(37℃、250 r/min振摇6 h),弃掉含脱离细胞的细胞悬液,去除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细胞传代,进行GFAP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鉴定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在95%以上。结论:采用该培养方法能够成功的建立原代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系,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2014年02期 v.39;No.167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606 ]
- 刘彬;刘慰华;张竞之;孙学刚;黄桂琼;周迎春;刘世明;
目的:研究毛蕊异黄酮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毛蕊异黄酮对A375细胞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A375细胞的迁移,Transwell小室检测A375细胞的侵袭作用;qPCR检测A375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结果:毛蕊异黄酮在6.25~100μmol/L浓度内不能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P<0.01),qPCR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能抑制A375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结论:毛蕊异黄酮在小于100μmol/L浓度时抑制A37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及MMP-9表达有关。
2014年02期 v.39;No.167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91 ] - 任婕;彭芝兰;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P34cdc2激酶)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上皮性卵巢癌、14例交界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34cdc2激酶的表达,应用BioMias图像分析系统计算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PI)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P34cdc2激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34cdc2激酶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PI呈递增趋势,每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4cdc2在分期晚、组织分化差或伴有淋巴结转移时表达强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理类型间的P34cdc2激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4cdc2激酶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2014年02期 v.39;No.167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9 ] - 张璞;李容瑢;李一欣;李占淳;梁文妹;
目的:构建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研究T1DM小鼠胰岛B细胞表达胰岛素(Ins)及血清Ins水平的变化。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的诱导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给药法(MLDSTZ)制作T1DM小鼠模型;分别于注射后第3、7、10、14、21及28天检测小鼠的空腹血糖、体重,取血清及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观察胰岛B细胞Ins表达,图像分析、形态计量法检测In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计算面数密度(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ns水平。结果: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第10天以后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活动减少等典型糖尿病(DM)表现,空腹血糖水平从实验第14天开始明显升高,以第28天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胰岛面积有所减小。胰岛Ins阳性细胞在实验第10、14及21天组染色加深,免疫反应强度增强,平均灰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从第7天开始减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ns浓度从实验第7天后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T1DM模型小鼠胰岛面积减小,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合成和分泌Ins总量减少且表达下调,血清Ins水平下降。
2014年02期 v.39;No.167 171-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406 ] - 金怡辰;宋沈超;
目的:通过分析贵州省各级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变化情况,探讨新医改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改的制度和政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及《中国卫生统计医改监测》资料,对贵州省2008~2011年县级及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数、入院人数及其构成比、环比增长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2008年和2009年为医改前,2010年和2011年为医改后。结果:2008~2011年,贵州省医疗机构诊疗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机构间有较大差异。新医改后,县级及以上医院门诊就诊人次数及入院人数都保持了较强劲的增长趋势,2011年增长率分别达14.7%和14.8%;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其他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数增长有逐年减缓的趋势,其中,乡镇卫生院2011年门诊就诊人次数增长率为-1.7%,2010年和2011年入院人数增长率分别为-8.6%和-7.9%,门诊就诊人次数及入院人数占全省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新医改后居民就诊和住院流向有向县级及以上医院集中的趋势,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看病难"和"看病贵"。
2014年02期 v.39;No.167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78 ] - 刘立明;周力;杨杰;李亭颖;刘太阳;余劲松;
目的:探讨肝硬化胃电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46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测量空腹体表胃电图,对比主频、正常慢波百分比、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胃动过缓百分比、胃动过速百分比、无节律百分比等,分析胃电参数与白蛋白、电解质、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胃电紊乱(胃动过速及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肝硬化胃动过缓与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与白蛋白、钾、钙离子呈负相关,胃动过速与钾离子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发生率高,这可能与患者白蛋白、钾、钙离子水平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关。
2014年02期 v.39;No.167 180-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52 ] - 王松;宋沈超;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未中标药物的现状及其原因,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对贵州省2012年度国家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集中招标采购中未中标药物品种、剂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贵州省国家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共有261种,1 222个具体的剂型规格品(不考虑生产企业),与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比较,有44个目录内品种没有企业中标,另有33个目录品种的剂型没有中标;未中标药品主要为生物制品、抗寄生虫病药和解毒药。结论:贵州省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分布相对较合理,某些药物未中标可能导致基层医疗机构部分药品短缺,对正常临床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2014年02期 v.39;No.167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2 ] - 王士然;杨光红;张爱华;郝顺泮;于春;
目的:了解G市某地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现状,为饮用水卫生学评价及水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集G市某地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采用化学法、微生物学方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水质常规项目进行检测,利用固相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样中的有机物,比较水源水和末梢水水样的合格率。结果:水源水和末梢水各检测118个水样,合格率分别为75.42%和83.90%,水源水的合格率较末梢水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样的pH值、总硬度、硝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锰、铁、铜、锌、砷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水源水中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有色度、混浊度、耗氧量、硒、铅,末梢水中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有耗氧量、硒、铅;水源水水样中检出10种有机物,末梢水水样中检出12种有机物,水源水水样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最高值分别为0.019 6 mg/L和0.0048 mg/L,末梢水中DEHP及DBP的最高值分别为0.018 4 mg/L和0.004 2 mg/L,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限值要求,其余有机物检测值均低于卫生标准或检出限。结论:该地饮用水的硒、铅及有机物污染亟待改善。
2014年02期 v.39;No.167 187-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83 ] - 胡小平;刘瑞菡;陈杰;
目的:检测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C1q水平,探讨其对LN活动性判定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对经临床确诊的82例活动期和79例非活动期LN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C1q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C3、C4及C1q的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补体C3和C4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活动组C1q的阳性检出率(92.6%)高于LN非活动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活动组补体C3、C4、C1q水平均较LN非活动组下降(P<0.05)。结论:LN活动期患者C1q阳性率较LN非活动期患者高,而C3、C4、C1q水平较LN非活动期患者均降低,动态监测C3、C4、C1q的水平及检测C1q阳性情况对判断LN是否处于活动期有重要意义。
2014年02期 v.39;No.167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365 ] - 黄忠奎;陈平;丁钰;易清玲;唐帮丽;李婷;刘双营;
目的:分析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过敏原的关联性,探讨PM10在评估过敏性疾患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日绵阳市4个监测点PM10浓度,2007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过敏性疾病患者各种过敏原的阳性百分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M10浓度变化对过敏原的影响。结果:f1、f14、f88、fs33、ds1、h1、e1及u80与PM10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93、0.151、0.133、0.151、0.015、0.168、0.138及0.170,检验P值分别为0.002、0.014、0.030、0.014、0.031、0.027、0.037及0.025。按α=0.05标准认为与PM10存在正相关关系;e2、f13、f2、f23、f24、f27、fs34、i6、ms1、ts20、w1及w6,按α=0.05标准,不能认为与PM10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环境空气PM10与尘螨组合、屋尘、猫毛、律草、鸡蛋白、花生、羊肉、海鱼组合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对树组合、普通豚草、艾蒿、狗上皮、蟑螂、霉菌组合、牛奶、花生、牛肉、淡水鱼、虾及蟹等无明确的相关性。
2014年02期 v.39;No.167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77 ] - 游明瑶;伍国锋;蒋乃昌;王旭东;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LFS)双侧丘脑底核(STN)对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脑内谷氨酸(Glu)表达及海马细胞单位放电(UCD)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LFS组,各组大鼠杏仁核均埋置刺激电极,对照组不刺激杏仁核,癫痫模型组及LFS组均电刺激制作癫痫模型。LFS组在癫痫点燃模型成功后予LFS双侧STN,观察各组大鼠癫痫样行为学改变,并记录海马UCD及脑组织Glu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癫痫模型组海马UCD频率较对照组增多(P<0.05),LFS组海马UCD频率比模型组减少(P<0.05);癫痫模型组脑组织中Glu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LFS组脑组织中Glu的表达较癫痫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LFS双侧STN可抑制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大鼠脑内海马UCD频率及Glu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2014年02期 v.39;No.167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29 ] - 马敏;咸淑悦;王成夭;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全麻腹部肿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行全麻腹部肿瘤手术45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Ⅰ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Ⅱ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Ⅲ组为对照组不给予帕瑞昔布镇痛,3组病人手术结束前45 min均给予负荷量地佐辛0.05 mg/kg,术后均予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持续镇痛48 h,PCIA配方中地佐辛剂量为0.75 mg/kg;观察3组患者术后0.25 h、2 h、4 h、8 h及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0.25 h的Remesay镇静评分,术后PCIA总使用次数,观察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出血、皮肤瘙痒、发热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0.25 h、2 h,Ⅰ组VA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各时点,Ⅲ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5 h,Ⅰ组和Ⅱ组的Reme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Ⅲ组;术后48 hⅢ组的PCIA使用次数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Ⅲ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全麻腹部肿瘤手术具有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可显著减少地佐辛PCIA的按压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4年02期 v.39;No.167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2 ] - 陈阳;付建辉;肖伟忠;叶军;沈燕;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搏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浆Hcy水平,并根据其分为高Hcy组与低Hcy组,检测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SFV)、舒张期血流速度(DFV)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并对Hcy与P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Hcy组SFV、DFV和PI分别为(98.9±9.7)cm/s、(40.3±3.9)cm/s和(1.03±0.22),均显著高于低Hcy组的(92.7±8.8)cm/s、(42.2±3.1)cm/s和(0.89±0.14)(P<0.05);高Hcy组患者Hcy水平与PI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71,P=0.000)。结论:血浆高Hcy可能是引发的穿支动脉损伤并导致脑小血管性卒中的重要因素。
2014年02期 v.39;No.167 206-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46 ] - 董金杭;陈明;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静息状态下高血压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的评判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38例,正常健康对照组33例,采集实时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应用3D-STI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左心室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值;比较两组之间各应变指标的差异,分析3D-STI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特征评价的可行性。结果:高血压组左心室纵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对照组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从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逐渐增大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组左室整体纵向、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与LVEF相关(r1=0.758,P1=0.000;r2=0.567,P2=0.000)。结论:3D-STI可通过测量心肌应变值,客观地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2014年02期 v.39;No.167 210-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8 ] - 刘瑛;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氧疗、祛痰以及按需吸入沙丁胺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一种非卤素糖皮质激素)气雾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以及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5),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8.37%、1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2014年02期 v.39;No.167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82 ] - 王倩;
目的:探讨能量合剂对脑血栓急性形成期大鼠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200只,随机选取160只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另40只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和模型组使用三氯化铁法制备大鼠脑血栓模型,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造模后治疗组大鼠肌肉注射能量合剂,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后3、6、12、24 h分别处死大鼠,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6、12、24 h治疗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凋亡细胞百分率小于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急性形成期使用能量合剂可减少脑组织梗死面积,抑制脑细胞凋亡。
2014年02期 v.39;No.167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5 ] - 邹金才;
目的:探讨顺产妇脐带血中抗氧化剂水平与分娩疼痛的相关性。方法:88例未应用镇痛药物的自然分娩顺产妇,产后以WHO疼痛程度分3组,1级组11例、2级组53例、3级组24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个产程的疼痛程度,采集脐血进行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NO、血浆β-胡萝卜素(β-Car)、VitC、VitE的检测,分析WHO疼痛程度分级、VAS评分与抗氧化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脐血中NO水平随着疼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GSH、β-Car、VitC和VitE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组产妇的3个产程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产妇NO水平与WHO疼痛分级及产程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GSH、β-Car、VitC和VitE水平与WHO疼痛分级及产程VA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顺产产妇脐带血中抗氧化剂NO、GSH、β-Car、VitC和VitE水平与分娩疼痛程度有相关性。
2014年02期 v.39;No.167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3 ] - 王建功;王晓红;杨俊泉;李国欢;胡万宁;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基因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rAd-p53+放化疗),B组33例(放化疗);A组采用3支rAd-p53用10 mL生理盐水稀释,缓慢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共灌注2次;3 d后,A、B组同步放化疗,放疗为60Gy/30F;化疗采用PE化疗方案,第1、8、29、36天给顺铂50 mg/m2,,第1~5、29~33天给足叶已甙50 mg/m2。结果: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70.97%和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年生存率、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4.19%(23/31)、41.94%(13/31)、67.74%(21/31);B组患者1年生存率、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9.70%(23/33)、39.39%(13/33)、69.70%(2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化疗提高了局部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且未增加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
2014年02期 v.39;No.167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0 ]
- 安丽;高鸿;杨扬;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注射液短时间恒速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为18~5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注射液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维持输注丙泊酚麻醉2 h后(T2)、术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于T1、T2时刻取静脉血检测乙酰乙酸、β-羟丁酸,计算血酮体比率(乙酰乙酸/β-羟丁酸,KBR)。结果:不同时点MAP、HR、SpO2、PETCO2组内比较及同一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点乙酰乙酸、β-羟丁酸、KBR组内比较及同一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丙泊酚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没有明显影响。
2014年02期 v.39;No.167 229-23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7 ] - 韩树生;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天血清中IL-2、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天IL-2、IL-6及TNF-α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恢复较缓慢,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且对IL-2、IL-6及TNF-α影响轻微,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2014年02期 v.39;No.167 231-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42 ] - 熊立红;李国利;滕金亮;汪业铭;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水平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56例行胸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 20 min;对照组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麻醉诱导后30 min(T0)、气管插管后15 min(T1)、单肺通气后60 min(T2)、单肺通气后90min(T3)、术后双肺通气后15min(T4)测定血清HMGB1浓度,并观察T1、T3、T4时刻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及手术过程中相关指标(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气道分压、氧分压、尿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T2、T3、T4时血清HMGB1较T0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2、T3、T4时血清HMGB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后患者血清HMGB1浓度明显升高,右美托咪定能降低单肺通气患者血清HMGB1水平,从而保护肺组织。
2014年02期 v.39;No.167 23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91 ] - 孙亦兵;刘月英;王莹;
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HD+HP]对尿毒症患者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方法: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HD+HP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H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瘦素(LEP)、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及清除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EP、β2-MG及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EP、β2-MG及PTH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良好。
2014年02期 v.39;No.167 237-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2 ] - 孔祥华;宋灏;
目的:探讨液相-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与Bruker Esquire 3000质谱仪检测人体血浆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含量,确认标准曲线,分析日内、日间密度以及回收率。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标准曲线为y=0.579 6x~0.009 4,日内与日间精密度的RSD%都在5%以下,回收率在95.0%以上,并且不同试验浓度的不同试剂血药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相-质谱法检测人体血浆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含量具有方便、灵敏、快速等优点。
2014年02期 v.39;No.167 239-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0 ] - 董燕飞;田力铭;王运红;郝玉杰;韩小兵;马红星;
目的:比较黄葵胶囊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经肾穿刺活检并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予黄葵胶囊口服,对照组42例予雷公藤多苷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白细胞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研究开始时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1),血白蛋白升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7.5%和6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总频数分别为38.1%和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总苷片与黄葵胶囊治疗IgA肾病,均能减少蛋白尿及镜下血尿,但黄葵胶囊较雷公藤多苷片不良反应更少。
2014年02期 v.39;No.167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05 ] - 时占楼;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曲美他嗪,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平均心率(HR)、24 h室性心律失常数(ARR),比较心功能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2014年02期 v.39;No.167 245-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59 ] - 李斌;张跃;郭兵;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分析56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UACR与眼底摄片检查资料,根据UACR将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UACR<30 g/mg)、微量尿白蛋白组(UACR 30~299 g/mg)及大量尿白蛋白组(UACR≥300 g/mg),对比3组患者DR发生率,分析UACR与DR发生率的关系;根据是否发生DR将患者分为DR组与非DR组,对比两组患者UACR水平。结果:尿白蛋白正常组DR发生率显著低于微量尿白蛋白组,微量尿白蛋白组DR发生率显著低于大量尿白蛋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UACR与DR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DR组UACR水平显著高于非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白蛋白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几率高于尿白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DR与UACR呈显著正相关。
2014年02期 v.39;No.167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07 ] - 张洋;肖杰;龙浩;邹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经椎弓根入路双侧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6例,共40个椎体,随访6个月~2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评估PVP手术的疗效。结果:3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及神经功能障碍、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前VAS评分(8.1±1.2)分,于术后第1天降低到(2.3±0.4)分,末次随访时为(2.1±1.2)分;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9.7±2.7)mm,术后第1天(22.3±3.0)mm,末次随访时为(21.8±2.6)mm;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18.5±4.5)°,术后第1天(13.5±3.5)°,末次随访时为(14.0±4.5)°,各项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治疗脊柱稳定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能缓解疼痛,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
2014年02期 v.39;No.167 250-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92 ] - 彭毅;陈志楠;蒋桔泉;李志刚;龚志刚;卢青;付文波;丁世芳;
目的:研究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方法: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464例,记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近期(术后6~8周内)以及术后远期的并发症,并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4.74%;其中囊袋积血8例、囊袋感染1例、囊袋破溃2例、气胸3例、心脏穿孔1例、左上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电极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结论: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及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置,可以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4年02期 v.39;No.167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86 ] - 李正义;吴伦宽;吴立荣;梁金峰;罗淋;
目的:观察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联合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的疗效。方法: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联合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6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观察电复律成功后窦性节律维持情况及相关并发症;中长期(>8周)随访房颤复发情况,观察维持组(房颤不复发)和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左房直径及房颤持续时间。结果:59例房颤患者电复律(95.2%)即刻成功,3例(4.8%)复律无效;54例(87.2%)早期有效,早期复发5例(8.0%);晚期有效43例(69.4%,维持组),晚期复发11例(17.7%,复发组);维持组和复发组患者的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及左房直径比较,维持组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电复律联合胺碘酮维持治疗对持续性房颤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具有疗效好及风险小的优点。
2014年02期 v.39;No.167 255-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8 ] - 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17例,均采用显微手术进行肿瘤切除,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随访半年观察预后。结果:17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者13例,大部切除者4例;患者手术后功能、症状改善13例,改善不明显3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2例,随访未发现颈椎不稳。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疗效好,并发症少。
2014年02期 v.39;No.167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1 ] - 刘艳秋;李星宇;邹小华;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麻醉处理的方法及要点。方法:脊柱侧弯矫形手术32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维持在1.0%~1.3%,持续泵注氨甲环酸至手术结束;根据手术进程配合实施唤醒试验,唤醒试验完成后,立即加深麻醉继续手术;术中常规监测潮气量(VT)、呼吸频率(R)、气道压(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及眼球是否受压;观察手术时间、唤醒时间、CVP、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11±3)h,唤醒时间(35±11)min,CVP(0.785±0.392)kPa,出血(5 000±4 600)mL,输血(4 550±4 250)mL,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麻醉过程中的监测手段及处理对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2期 v.39;No.167 260-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7 ] - 石勇健;刘代平;包洪波;孙立;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锁骨中段骨折患者54例,23例采用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1例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创面大小。结果:克氏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04±5.48)min、(8.69±3.44)mL、(8.69±1.18)周,接骨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0.80±13.31)min、(97.26±22.54)mL、(18.68±5.0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创面较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小。结论:在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中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内固定较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创面小等优点。
2014年02期 v.39;No.167 26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7 ] - 陈峰;林琅山;赵一强;宋维永;刘军;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优19例,良23例,可16例,差4例,及格率93.55%;对照组的优10例,良12例,可24例,差16例,及格率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瓣边缘有少许坏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为19.35%,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明显。
2014年02期 v.39;No.167 26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74 ] - 韩翠平;
目的:评估数字化X线摄影(DR)在股骨颈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0例临床首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DR片,对未能明确诊断的根据CT及MRI或DR复查结果对初次DR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DR明确诊断股骨颈骨折患者75例,另25例中7例进行了复查,17例进行了CT检查,1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经证实DR诊断正确共92例,漏诊1例,误诊7例。结论:典型的股骨颈骨折DR能明确诊断,诊断正确率较高。
2014年02期 v.39;No.167 26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84 ] - 罗曰栋;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普通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例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欠佳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早、晚餐前60 min内给予艾塞那肽皮下注射,监测第7、14、28天,第6、8、12周时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及体重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艾塞那肽后第14天起患者的血糖及体重较用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所有完成试验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症状。结论:艾塞那肽联合普通降糖药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体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2014年02期 v.39;No.167 269-270+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4 ] - 赵刚;洪玮;邱晓明;王珍;
目的:探讨颈动脉壁厚度(CAWT)对预测脑卒中风险意义。方法:92例受检者根据有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检测CAWT,比较两组间CAWT的差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症状与CAWT之间的关系,利用ROC曲线确定预测脑卒中的最佳CAWT界值。结果:有症状组CAWT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WT与脑卒中呈显著正相关(T=26.875,P<0.010),预测脑卒中ROC分析曲线最佳诊断界值为CAWT≥1.08 mm;CAWT≥1.08 mm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比CAWT<1.08 mm患者高出2.14倍。结论:CAWT增加是脑卒中的风险指标,可以作为预测脑卒中风险的一个有效参数。
2014年02期 v.39;No.167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 ] - 刘莅彤;闫永起;郝健华;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1.8±12.7)min、(114.5±32.7)mL、(6.8±1.7)d、(138.6±36.8)d,对照组为(78.4±17.2)min、(235.6±65.4)mL、(11.4±2.3)d、(194.3±54.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的优点,比传统的钢板内固定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2014年02期 v.39;No.167 274-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33 ] - 詹玮;张汝一;甄运寰;姬清华;徐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出血的处理。方法:行PPH术的患者568例,观察手术后出血的病例数,根据出血量予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或麻醉下缝扎止血,观察止血效果。结果:40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32例经填塞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后,24~72 h拔出凡士林纱布后未见出血;5例经肛门行出血处结扎后未见出血;3例行出血处缝扎后得到止血,术后未见出血。结论:PPH术后发生出血可通过非手术及手术治愈。
2014年02期 v.39;No.167 276-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