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羟脯氨酸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

    孔豫苏;李伟人;杜娇;鲁加祥;王伟;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ldehyde 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的变化,探讨自由基在瘢痕过度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标本35例,其中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各10例,成熟瘢痕标本6例以及正常皮肤标本9例,取组织匀浆上清液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MDA及HyP含量,XOD及T-SOD活力。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皮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熟瘢痕组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胶原沉积,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

    2009年05期 v.34;No.140 483-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0 ]
  • 生长抑素在海洛因依赖大鼠颌下腺的表达

    胡赟;梁文妹;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在海洛因依赖大鼠颌下腺的表达。方法: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海洛因依赖组,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分别于第10、17、24、31、38天取颌下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SS的表达。结果:SS阳性细胞数量及免疫反应强度在海洛因依赖第10天下降,之后随成瘾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强趋势;图像分析显示,SS阳性细胞数量在第31天时最高(P<0.05),平均灰度值在第31天时最低(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期间,生长抑素在大鼠颌下腺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机体对海洛因依赖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调节过程。

    2009年05期 v.34;No.140 486-488+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表达与CD10、bcl-6、MUM1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陈玉梅;杨文秀;刘运麟;方艺;孟青;

    目的:检查CD5在淋巴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了解CD5表达与肿瘤细胞中CD10、bcl-6、MUM1表达的关系,以及上述分子标记对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HE染色观察淋巴结内DLBCL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5、CD10、bcl-6、MUM1和Ki-67表达。结果:39例DLBCL中25例表达CD5,DLBCL的CD5阳性和阴性组的CD10,bcl-6,MUM1、Ki-67的表达、年龄、性别、体能指数及生存状况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临床分期有显著性差异。CD10(-)bcl-6(-)MUM1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生存状况无显著性差异,CD10和(或)bcl-6表达组与MUM1表达组及Ki67表达>20%与≤20%病例之间生存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DLBCL中CD5表达与CD10、bcl-6、MUM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CD5阴性病例的分期较低;CD5表达对DLBCL的其它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无明显影响,CD10、bcl-6、MUM1表达对DLBCL的生存状况有一定影响。

    2009年05期 v.34;No.140 489-49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79 ]
  • 刺薏复方对辐射危害的辅助保护功能研究

    吴晓黎;伍明江;陈秀芬;张雅丽;蒋朝晖;

    目的:研究刺薏复方对辐射危害的辅助保护功能。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预防性给予高、中、低剂量刺薏复方14d,以Co60γ射线为辐射源对小鼠进行2~7Gy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后继续给予高、中、低剂量刺薏复方3~14d,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计数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骨髓细胞微核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刺薏复方高、中剂量组辐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SOD活性、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刺薏复方高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刺薏复方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其作用与给药剂量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2009年05期 v.34;No.140 493-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6 ]
  • 梯度洗脱反相HPLC法测定刺薏胶囊中紫丁香苷含量

    麻秀萍;蒋朝晖;贾宪生;丁宁;叶世云;吴晓黎;

    目的:建立测定刺薏胶囊中紫丁香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用ZORBAXSB-C18(5μm,4.6mm×150mm)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以1.0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0~20min,A为18%;20~30min,A为18%~70%;30~35min,A从70%~18%);检测波长265nm。结果:紫丁香苷进样量在0.0808~0.404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75%。结论:梯度洗脱反相HPLC法测定刺薏胶囊中紫丁香苷含量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刺薏胶囊的质量监控。

    2009年05期 v.34;No.140 49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73 ]
  • 不同时机葛根素治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陆德琴;高翔;李保罗;

    目的:观察缺血前和再灌注前葛根素(PUE)治疗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方法: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复制大鼠心肌I/R模型,设立假手术(sham)组、I/R组、PUE-A组(缺血前5min给药)和PUE-B组(再灌注前5min给药),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力,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较,PUE-A、B两组血清CK活力明显降低,血浆ET浓度明显降低,血清NO浓度明显增高,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且PUE-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前和再灌注前葛根素治疗均能明显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且两种给药时机的保护效应相近。

    2009年05期 v.34;No.140 501-503+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96 ]
  • 整体低氧预处理对大鼠肺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陈莹;陆德琴;李涛;李保罗;

    目的:探讨整体低氧预处理(HPC)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效应。方法:重复低氧5次,建立大鼠HPC模型,用无创微血管夹夹闭左侧肺门45min,1h后松开再灌注180min建立肺I/R模型;设立假手术组、肺I/R组、HPC+肺I/R组,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称重计算各组肺湿重与干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组织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肺I/R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及凋亡指数显著增高(P<0.05);与肺I/R组比较,HPC+肺I/R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其余各检测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大鼠整体低氧预处理可减少肺组织细胞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肺I/R损伤。

    2009年05期 v.34;No.140 504-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7 ]
  • 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及肾小管上皮细胞Fas、Bcl-2的表达

    姜军;陈珊琳;王予川;

    目的:探讨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ARF)大鼠血清TNF-α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中Fas和Bcl-2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它们在IAR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0min制作IARF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IR)后2、6、12、24和48h时血清TNF-α及肌酐(SCr)水平,观察各时间点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观察IR12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Fas、Bcl-2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IR12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以皮髓交界处为著,阳性细胞率增加,P<0.01;IR12h时,血清TNF-α和SCr明显增多,P<0.01;IR12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Fas表达增加(P<0.01),Bcl-2表达减少(P<0.01);IR各各时间点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破坏,以IR6h和12h最严重。结论:IR所致的IARF动物模型中存在细胞凋亡的病理改变,严重影响肾功能;血清TNF-α可能通过上凋Fas和下调Bcl-2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过程。

    2009年05期 v.34;No.140 508-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7 ]
  • 角膜内皮细胞计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比较

    吴珂;李志敏;谷浩;

    目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计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值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用角膜内皮细胞计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96例(192只眼)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分析这两种方法所得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结果为(501.15±32.22)μm,A超的测厚结果为(527.11±31.12)μm,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192只眼的角膜中央厚度,按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结果分为3组,各组间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分别为(27.99±11.18)μm,(24.38±9.43)μm和(18.40±8.11)μm,两种测量方法在不同角膜厚度的范围内的差值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同一眼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值小于超声测厚,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这两种方法测量值的差值减小;超声测厚作为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角膜厚度测量方法,仍不能被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量所代替。

    2009年05期 v.34;No.140 512-513+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23 ]
  • 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

    王丽琨;伍国锋;毛远洪;

    目的:观察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4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微创治疗组在入院当天行颅内血肿清除,两组患者均在发病1周时行全脑弥散张量(DTI)成像检查并测量患者内囊和大脑脚病灶侧及其对侧的FA值。结果:微创治疗组患者患侧内囊和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值分别为0.516±0.040和0.523±0.029,药物治疗组分别为0.433±0.061和0.487±0.04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减轻皮质脊髓束的损害;微创清除颅内血肿后受血肿压迫移位的皮质脊髓束基本恢复到正常位置。结论:微创清除颅内血肿能有效减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使受血肿压迫移位的皮质脊髓束及时复位,减轻患者运动功能的损害。

    2009年05期 v.34;No.140 514-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5 ]
  •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陈勇;张选琴;楚兰;

    目的:观察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的特点,探讨P300对L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经MRI检查显示有LA患者以及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使用MMSE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无认知功能障碍后,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完成P300的检测。结果:单纯LA组P3波面积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N1,P2,N2,P3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N1,P2,N2、波幅和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P3波幅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LA组P300异常率为30%(9/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单纯LA患者P300有改变,可作为LA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客观指标之一。

    2009年05期 v.34;No.140 519-52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78 ]
  • 便秘患者与正常人排粪造影的对比研究

    王金周;焦俊;闫瑞芳;杜霞;王瑞芝;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与正常人排粪造影的X线表现,并分析便秘的原因。方法:对109例便秘患者及55例正常人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分别在静坐、力排时对肛直角、肛上距、肠耻距、直肠骶前间隙、直肠前突深度进行测量,并观察直肠黏膜相及有无直肠黏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结果:便秘患者组异常表现出现率高于正常人组,经统计学分析,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内脏下垂、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有显著性(P<0.05),而轻、中度直肠前突及直肠黏膜脱垂及直肠内套叠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09例便秘患者组中,盆底痉挛综合征出现率男组(15/29)高于女组(11/80),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出现率男组(2/29)低于女组(44/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排粪造影异常表现也可在正常人中显示,盆底痉挛综合征可能是男性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多种功能性出口梗阻异常并存可能是女性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等单独出现,特别是程度较轻时,并不能导致便秘。

    2009年05期 v.34;No.140 52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06 ]
  • 人胚胎培养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与胚胎质量的关系

    梁静一;周从容;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人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与胚胎质量、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取35例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受精后第三天的胚胎培养液,分为优质胚胎组和劣质胚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中LIF的含量。结果:LIF在人胚胎培养液中有表达,优质胚胎培养液中LIF的含量较劣质胚胎培养液中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培养液中的LIF含量与妊娠结局关系明显,LIF含量>700ng/L时妊娠结局较好。结论:LIF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测定胚胎培养液中的LIF含量可以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一项指标。

    2009年05期 v.34;No.140 527-529+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8 ]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研究

    李宜川;刘国玲;孟凡良;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对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方法:收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9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清,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一步法测定LDL-C。结果:在正常对照组hs-CRP为(1.23±0.73)mg/L,LDL-C正常组的hs-CRP为(4.57±1.74)mg/L,LDL-C增高组的hs-CRP为(8.53±3.32)mg/L,LDL-C正常组和LDL-C增高组的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LDL-C正常组和LDL-C增高组的hs-CRP水平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同时hs-CRP水平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作为炎症因子,hs-CRP和LDL-C一样参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并可能对其发生、发展有重要预测作用。

    2009年05期 v.34;No.140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5 ]
  • 先天性主动脉出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谷颖;车正兰;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出口狭窄的价值。方法:采用HP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探头频率成人2~4MHz、儿童3~8MHz,观察主动脉瓣的数目、形态、回声及启闭活动,观察主动脉瓣瓣上、瓣下有无异常结构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出口狭窄共41例,双瓣27例、四瓣3例、瓣上狭窄2例、瓣下狭窄9例,8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者中有2例已经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出口狭窄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9年05期 v.34;No.140 533-535+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4 ]
  • CHIRALPAK AD-RH手性柱直接拆分普罗帕酮对映体

    罗月影;赵欣;张乾;杜培刚;刘燕;赵娅;萧溶;

    目的:建立普罗帕酮对映体的反相高效液相拆分方法,为研究普罗帕酮手性异构体药代动力学提供依据。方法:在Chiralpak AD-RH柱上,考察流动相pH值、流速、乙腈比例、缓冲盐浓度、柱温对普罗帕酮手性异构体拆分的影响。结果:以2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8.5)-乙腈为流动相,流速0.5mmol/L,柱温25℃,在Chiralpak AD-RH手性柱上成功拆分普罗帕酮对映体。结论:普罗帕酮对映体在Chiralpak AD-RH手性柱上获得基线拆分。

    2009年05期 v.34;No.140 536-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4 ]
  • 高碳酸血症对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保护作用初探

    黄颖;杜娟;

    目的: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高碳酸血症对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并连接动物呼吸机,将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外源性CO2吸入(浓度为6%),实验对照组不给予外源性CO2吸入。分别观察2组兔肺组织湿重与干重比值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实验组兔的肺部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减轻,肺组织湿重与干重比值高于对照组;(2)两组可见广泛的灶性肺不张及肺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论:(1)高碳酸血症可减轻肺局部炎症,对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产生保护作用;(2)偏小的潮气量仍易导致ARDS兔广泛的灶性肺不张;(3)ARDS兔早期即可见到肺成纤维细胞增生。

    2009年05期 v.34;No.140 540-541+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 经三通喉罩通气在支气管镜肺部急症治疗中的价值

    孙浩芳;朱学芳;黄政;

    目的:评价经三通喉罩(t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在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肺部急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实施气管异物取出术或支气管肺灌洗术的患者,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下应用TLMA通气,记录患者麻醉前5min时(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3min(T2)、通气5min时(T3)、通气10min时(T4)、通气20min时(T5)、拔管时(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T1,T2,T3,T4,T5,T6时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于T0、T2、T4、T6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观察麻醉、手术效果和过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完成,TLMA通气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通气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TLMA用于支气管镜肺病急症治疗中的通气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2009年05期 v.34;No.140 542-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0 ]
  • 赤灵芝孢子粉对环孢素A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固有免疫功能的影响

    蒋催蓉;左丽;钟志强;

    目的:探讨赤灵芝孢子粉对环孢素A免疫抑制小鼠固有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赤灵芝孢子粉对环孢素A模型小鼠灌胃,于停药后第2、20天分别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免疫器官重量及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结果: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停药后第2天,高、中、低均可显著提高环孢素A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胸腺指数,P<0.05,血清CH50值以中剂量组提高显著(P<0.05);停药后第20天,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中剂量组增强明显(P<0.05),血清CH50以高剂量组提高显著(P<0.05),胸腺指数以低剂量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赤灵芝孢子粉可增强环孢素A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固有免疫功能。

    2009年05期 v.34;No.140 546-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51 ]
  • 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观察

    高旭芳;邹涛;朱祥路;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对60例广泛性焦虑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焦虑药物帕罗西汀和镇静安眠药阿普唑仑治疗4周,研究组同时行生物反馈治疗2周,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I评分较入组时显著降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2009年05期 v.34;No.140 550-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0 ]
  • 动脉化疗前后MMP-9、TIM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李雅冬;张劲松;杨凯;张福军;陈睿;邓丹;

    目的:研究MMP-9、TIMP-1在化疗前后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口腔鳞癌的侵袭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化疗前后MMP-9和TIM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间的MMP-9及TIMP-1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基因蛋白表达特征作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化疗前口腔鳞癌MMP-9表达高于化疗后,MMP-9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疗效有关,与组织学分级,性别和年龄无关;化疗前后TIMP-1表达无差异,TIMP-1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疗效有关,与分级,性别和年龄无关;MMP-9与TIMP-1阳性率密切负相关(r=-0.54368,P<0.05),化疗前后MMP-9和TIMP-1与疗效之间密切负相关(r=-0.60947,P<0.05)。结论: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在口腔鳞癌的进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分析上述基因蛋白表达特征和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可较好地指导治疗。

    2009年05期 v.34;No.140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7 ]
  • 呼吸科门诊患者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卢蕾;魏建萍;黄艳云;熊怡;敖曼;

    目的:了解门诊呼吸科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情况,为抗菌药的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每月各30份呼吸科门诊处方共360张,对痰培养、药敏试验、使用抗感染药物品种、使用率及相关费用进行分析。结果:痰培养阳性率为59.44%,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83.61%,抗感染药物联用率为35.22%,抗感染药物总费用为48719.52元,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10位的药物均为广谱抗菌药,一些药物利用指数(DUI)相对较高,致病菌耐药率最高达73.7%(头孢唑啉)。结论:呼吸科门诊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

    2009年05期 v.34;No.140 558-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70 ]

研究简报

教学法研究

护理学

个案报道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