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焱;苏晓庆;
目的:研究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 Su)几丁质酶的活性及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1)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贵阳腐霉分泌的几丁质酶活性;(2)根据NCBI Protein数据库中多种生物的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以贵阳腐霉基因组DNA为模版,通过PCR扩增获得特异性DNA片段;(3)将该片段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贵阳腐霉经诱导后可以分泌几丁质酶。诱导24h是该酶分泌高峰期。克隆到一207bp的DNA片段,其第182~207碱基序列与狗(Canis familiaris)的几丁质酶基因的部分序列相同。结论:本实验证明贵阳腐霉核DNA含有几丁质酶基因,在几丁质类似物的诱导下,该菌可以分泌几丁质酶。所克隆的DNA片段可能是几丁质酶基因的部分序列。
2008年01期 No.13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2 ] - 赵国杰;郝凤进;王彪;张丽君;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表达、纯化PNGase的N端片段,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内切酶从人PNGase全长质粒上切下PNGaseN端97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克隆入pGEX4t1载体,进行原核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出目的蛋白,用该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经免疫印记检测。结果:重组的PN-GaseN端片段经测序显示构建成功,制备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小鼠组织内源性PNGase。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8年01期 No.13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8 ] - 郎书源;郭智芳;包怀恩;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及融水县部分村寨带绦虫病的流行情况及病原虫种。方法:采用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询问病史、驱虫等)调查两县的6个村寨,用槟榔-南瓜子法对45名自诉排节片的病人(男36人,女9人)进行驱虫治疗,同时鉴定成虫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结果:45名有自觉症状的成人中,有3人(男2人,女1人)驱出成虫,年龄37~53岁,驱虫率为6.67%。驱出的成虫长度,1.80~3.60m,头节上可见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孕节子宫分支为每侧21~31支。该地区带绦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当地壮族及侗族村民喜欢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猪内脏。结论:根据当地带绦虫的形态学特征,结合中间宿主和感染原因分析,认为广西宾阳县及融水县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2008年01期 No.130 10-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74 ] - 王荣新;雷大卫;苏晓庆;
目的:了解不同诱导条件对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 Su)产生Pr1酶的影响。方法:观察了不同诱导物、不同菌丝接种量、不同初始pH对贵阳腐霉产生Pr1酶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诱导物培养液中,无Pr1酶活性。以虾壳为诱导物,在1%菌丝接种量时,产生的Pr1酶活力较高,初始pH对贵阳腐霉产生Pr1蛋白酶的影响不大。结论:了解了贵阳腐霉产生Pr1酶的最适条件,为以后研究贵阳腐霉提供参考。
2008年01期 No.13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72 ] - 郝凤进;高双;袁莹;阎敬;郭庆国;陈晓薇;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乙酸铅染毒对发育期不同时段小鼠脑皮质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活力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组饲养小鼠,对照组喂以蒸馏水;实验组于交配后改喂含不同浓度乙酸铅(2.4、4.8、9.6mmol/L)的水溶液。新生鼠通过母乳摄入铅,断乳后幼鼠自行饮水摄入铅。新生鼠按生后不同日龄(P7,P14,P21,P28)取脑皮质。利用ERK磷酸化抗体,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日龄、不同染铅浓度小鼠等量脑皮质中ERK活力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浓度铅(2.4mmol/L)使ERK表达升高,中浓度铅(4.8mol/L)使ERK表达量降低,铅浓度升高至9.6mmol/L时随着铅浓度升高ERK表达量不再降低相反有所回升。结论:ERK1/2的水平随铅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铅对ERK的影响在发育后期比发育前期影响大。
2008年01期 No.13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9 ] - 李屏;熊晓昉;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24例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1例,正常对照组103例,再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心病组分为2组,其中Gensini积分<30分66例为冠心病A组,Gensini积分≥30分55例为冠心病B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6例,双支病变组46例,多支病变组29例。分别测定其SUA和Lp(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SUA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B组SUA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A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冠脉病变支数越多,SUA和Lp(a)水平就越高(P<0.05),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SUA和Lp(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51,Lp(a)与Gensini积分相关系数为0.413。结论: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SUA和Lp(a)的水平高低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2008年01期 No.130 19-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02 ] - 张蕊;刘兴德;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给药组和模型组,并记录心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心肌中内皮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VEGF蛋白质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和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1),其心率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1)美托洛尔能促进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2)美托洛尔减慢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和上调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促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2008年01期 No.13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68 ] - 陈粲;杨琼;戴桃李;潘娅;王旭东;张敏;
目的:研究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给予盐酸甲氯芬酯和穴位埋线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的变化。结果:经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作用后,VD大鼠齿状回细胞损伤减少;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比盐酸甲氯芬酯或穴位埋线单独作用明显。结论:盐酸甲氯芬酯联合穴位埋线能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明显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
2008年01期 No.130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8 ] - 李永念;廉玮晟;左丽;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基因启动子区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方法,对贵州汉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已知的5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贵州汉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8(G,96%;A,4.0%)、-308(G,92%;A,8%)、-857(C,65.0%;T,35.0%)、-863(C,80.0%;A,20.0%)、-1031(T,48.0%;C,52.0%)。结论:贵州汉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为TNF-α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2008年01期 No.130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5 ] - 王永林;郑林;王爱民;兰燕宇;何迅;李勇军;
目的:建立注射用辛芍(冻干粉针)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50∶5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5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野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030~0.11mg/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2.3%(n=9)。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辛芍,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复性好。
2008年01期 No.13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1 ] - 黄勇;郑林;王爱民;兰燕宇;李勇军;何迅;王永林;
目的:建立赤芍提取物中2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正丙醇为内标物对乙醇、正丁醇进行检测。以FFAP毛细管柱(30m×0.53mm,1μm)为色谱柱,柱温为60℃,载气为氮气,柱前压20kPa,进样口温度为22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空气流速500ml/min,氢气流速50ml/min。结果:乙醇、正丁醇分别在2.5~240mg/L(r=0.9996),0.5~48mg/L(r=0.9999)的浓度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99.93%(RSD=3.5、3.2,n=9)。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赤芍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2008年01期 No.130 35-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86 ] - 刘兴德;王淑琴;吴立荣;方颖;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7例CAD患者和28例对照组人群的血清CRP,将CAD患者进一步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N-ACS)两组。另外,将97例CAD患者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AD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和N-ACS组患者血清CRP均显著升高(P<0.05);与N-ACS组比较,ACS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比较,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均显著升高(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与2支病变组比较,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CRP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1)CRP可能与CAD有关;(2)CRP异常升高可能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和CAD的严重程度。
2008年01期 No.13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04 ] - 李娟;朱爱娅;杨国雄;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延迟相对大鼠心肌金属硫蛋白(MT)含量以及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细胞凋亡、Bcl-2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结果:(1)IPC组Western blot蛋白印迹MT含量显著增加,免疫组织化学得到同样的结果(P<0.05);MDA含量显著减少,与MT表达量呈负相关性(P<0.05);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以及凋亡阳性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与MT的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2)IPC组表达Bcl-2蛋白阳性心肌细胞数以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MT的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MT可能参与了IPC延迟相的保护作用;(2)Bcl-2也参与了IPC延迟相保护作用,但与MT表达量的增加可能无直接关系。
2008年01期 No.13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2 ] - 杨玉涛;何迅;王爱民;李勇军;兰燕宇;王永林;
目的:研究一枝黄花抗感颗粒的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观察一枝黄花抗感颗粒的体内抗菌作用;采取流感病毒滴鼻致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的抗病毒作用;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致热的方法,观察其解热作用。结果:一枝黄花抗感颗粒各剂量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流感病毒FM1和流感病毒B-黔防-252-2001感染小鼠致死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对流感病毒FM1致小鼠肺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内毒素所致的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一枝黄花抗感颗粒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和解热作用。
2008年01期 No.13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304 ] - 毛诗贤;杨期东;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结合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局灶性脑缺血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转录活性的方法。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给予clasto-lactacystinβ-lactone抑制NF-κB的转录激活,制作石蜡切片,利用CLSM结合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标记NF-κB p65亚基和Propidium Iodide(PI)标记细胞核的荧光双标技术对NF-κB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激活,CLSM显示细胞核中出现代表NF-κB的绿色荧光,NF-κB的转录活性被抑制后,细胞核中的绿色荧光减少,细胞核区绿色荧光与细胞浆区绿色荧光的比值减少。结论:CLSM结合荧光双标技术是定位、定量分析NF-κB转录活性的良好方法。
2008年01期 No.130 49-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0 ] - 刁晓艳;谢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与尿酸(UA)的关系是否具有性别差异。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测定血脂、UA,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各腔室内径,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相关分析法分析UA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所有患者UA与LVMI线性相关(P<0.05),按性别分类后再进行相关分析,男性患者UA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但仅女性患者的UA与LVMI密切相关(P<0.01)。结论:UA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2008年01期 No.13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0 ] - 戚德清;王会丽;方颖;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特征、处置与死亡率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01-2005年ACS行PCI142例男性和78例女性患者资料并随访至2006年,比较患者的特征、处置与死亡率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结果:在随访期有17例(11.97%)男性和13例(16.67%)女性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有较高的死亡率(风险率1.47,95%CI为1.22~1.73,P<0.01),但经过年龄、肥胖、吸烟、并存疾病、心血管病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和情感抑郁等多因素调整后无差异(风险率1.05,95%CI为0.86~1.21,P>0.05)。同样PCI后1月内女性有较高的死亡率(风险率1.55,95%CI为1.27~1.86,P<0.01),但经过上述多因素调整后无差异(风险率1.05,95%CI为0.82~1.31,P>0.05)。分析男女组别PCI情况,发现两组病变血管、支架数目、支架直径、即刻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结果与有关ACS行PCI后女性预后差的报道有所不同。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年龄、处置和多因素的影响,提示如果女性患者能及时得到相同的处置则生存率将与男性相同。
2008年01期 No.13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