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萝芙木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

    夏炳南;刘慰庸;

    <正> 中国萝芙木已先后在广东、广西、海南岛、云南和贵州等地发现。经鉴定皆为RauwolfiaUertaiciat。(Lour)Bail。药理学的研究首先是广东萝芙木证明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和镇静作用。继后报告的海南岛、广西、云南萝芙木的结果亦相似,但各地萝芙木的作用强度和特点有所不同。我们于1959年采集了贵州萝芙木,研究的结果表明亦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和镇静作用;并拟制成了全根丸剂供临床试用,观察50例患者近期疗效达90%以上。

    1960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2 ]
  • 贵州萝芙木治疗50例高血压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张美祥;

    <正> 高血压病的治疗在目前还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血压病治疗所采用的药物不下数十种之多其中有阻滞或抑制交感神经中枢的药物,以蛇根草及其制剂为代表。有全神经节阻滞剂如Kexamethonium、pen-tholinium、Mecamylamine等药物,尚有作用部位不太明了的药物如Hydrolazine刺激颈动脉窦及冠状血管的感受器,经过迷走神经反射而使血压下降的绿藜卢,和苏联的抗交感素、地巴佐等。最近又有Syrosingopine RautraxDarenthin等新药发明。在祖国医学的药物中如杜仲、马兜铃、黄芩、臭梧桐、笮蓬棵等药

    1960年02期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5 ]
  • 卢式肾炎丸对正常小白鼠肾、肝、肠等组织的组织化学的研究 Ⅰ.对肝、小肠及肾之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

    杜卓民;

    卢氏肾炎丸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对治疗“肿半截”有特效,早已闻名于世。唯对于机体的作用机制所知很少,因此,我们为了配合全院对肾炎进行研究,也对卢氏肾炎丸作用于正常组织的情况予以观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结果,以充实卢氏肾炎丸的实验根据。我们考虑到,卢氏肾炎丸对病患者的良好效应,有可能对正常组织的形态影响不大,因而,着重于其组织化学变化的观察。例如,小肠及肾的硷性磷酸酶含量颇丰,而与机体的蛋白的合成,生长、分化以及运输作用,分泌作用等又是密切相关,可能服药后能使硷性磷酸酶的含量上有改变。又如核糖核酸在生长作用较活泼的细胞含量增多,它在肝小叶的分布情况亦较明显,故也对肝组织予以观察,此外,也考虑到,卢氏肾炎丸对肝糖元的储存是否有影响,遂也作了肝糖元的观察。从卢氏肾炎丸有很好的利尿现象,其作用于肾,也必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因而也藉苔盼兰的活体注射来检查肾小管的机能。本文综合上述各项试验后,已获致一定的反应,但由于技术上的因素,则所得到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令人满意。本文包括下列各方面的试验与观察。

    1960年02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1 ]
  • 卢式肾炎丸对正常小白鼠肾、肝、肠等组织的组织化学的研究 Ⅱ.对肝细胞内核糖核酸分布上的观察

    何素云;

    <正>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采用普通小白鼠,体重20——30克,按卢氏肾炎丸成人剂量,折合鼠体重所服量喂以小白鼠,我们曾采用药物干服及水煎服(5%,10%)两法。喂时有一次全喂者及日服三次者,总剂量0.1——0.15克,服药2、4、6、8、12、24小时后分别取材制片,共作实验12次,用动物59只。方法:Carnoy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10微米,染色按unna氏法。对照用IN盐酸于60℃下消化4分钟后核糖核酸消失。

    1960年02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 卢式肾炎丸对正常小白鼠肾、肝、肠等组织的组织化学的研究 Ⅲ.对肝脏糖元的影响

    牟肇龄;潘承彬;

    <正> 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与过程。本实验所用动物为普通小白鼠,体重自16至29公分不等。前后共进行了十三组实验,其中第一至第七组实验为探索阶段,故用药量,服药方法及解剖取材时间等各次均不统一,本文内从略。第八至第十三组实验根锯前七组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探索,并将服药量、服药方法、解剖取材时间以及取材部位和切片方向等客观因素,尽量取得一致,故这六组实验所得结果亦效恒定,兹将其实验过程叙述于下:鉴于前七组实验虽然根据观罕结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十分不一致,故难以作对比。因而自八组开始证实验中尽量将客观条件取得统一。服药方法都用水煎

    1960年02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 ]
  • 卢式肾炎丸对正常小白鼠肾、肝、肠等组织的组织化学的研究 Ⅳ.对肾小管吸收作用的影响

    许龄秀;张伟甫;

    <正> 从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均已证实,芦氏肾炎丸具有致泻及利尿的作用。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实验动物是选取成年键康的小白鼠86只,体重18—32克,同批的实验与对照鼠体重均相近似。2.卢氏肾炎丸系本院药厂所制,用时将此药在研缽内研碎,加水煎半小时,制成30—40%的不去渣煎剂。3.配1—1.5%苔盼兰水溶液,经水蒸消毒后置冰箱中备用。为了防止其毒性的产生,多随用随配。实验方法:1.实验组小白鼠用灌胃法注入30—40%不去渣煎剂0.4—0.5毫升/每鼠,实际药量为0.12—0.15克/每鼠。

    1960年02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 脑血栓形成的中药治疗

    曾国珩;

    <正> 脑血栓形成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病变是由于脑动脉管腔狭窄或血液成份改变,在某些情况下引起血流减慢或血压下降时,使动脉内发生血栓,造成脑实质缺血软化,其发病率一般低于脑出血及蜘蛛膜下腔出血,大都造成病人肢体瘫痪残废,严重地威协着中年以上的人的生命与健康。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二氧化碳吸入疗法及4%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疗法,抗凝血疗法等,均获得一定疗效。我组学习祖国医学,应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自1958年9月至1959年12月,共治疗脑血栓形成16例,取得一定成绩,现将此组病例治疗情况总结于后,以供参考。

    1960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6 ]
  • 中药湿敷治疗急性渗出性皮肤病34例疗效观察

    朱润衡;

    <正> 急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局部治疗,较有效的方法为湿敷。因湿敷有抑制渗出,消炎止痒、防止结痂,控制感染的功效,一般常用作湿敷或罨包的药物有雷琐辛、硼酸、硫酸铜、硫酸锌、醋酸铝等。从1958年我院掀起学习祖国医学的运动,广为收集民间验方及秘方,在许多宝贵的秘方中

    1960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9 ]
  • 额部皮下浅刺对抑制眼痛、睑痉挛与怕光等症状之初步观察

    楼苏生;

    <正> 在针刺四白穴治疗眼病中发现对眼部疼痛,眼睑痉挛与怕光等症状有即刻的抑制作用,使患者当时立即消除或减轻了痛苦。后在实践中又发现针刺眼区孔穴或远距离之合谷、足光明、足三里等孔穴时也可有此种类似的作用,但此种作用之强弱并不一定。为了寻找一个更合适的刺激点,作者在多次的探索中发现用毫针在额部皮下浅刺有更满意之效果,此种方法现暂称之为“额部皮下浅刺法”,现报告如下:

    1960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 ]
  • 云南芒市蚊虫调查 二、按蚊幼虫密度初步调查

    孟庆华;

    <正> 我院传染病昆虫学训练班第一班于52年秋在芒市进行了蚊虫调查;其中成虫密度调查已发表。本文报告按蚊幼虫密度的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与成虫密度的调查同。一、方法捞幼虫工具为长柄白铁杓,其口径为11、底径为9、高为7.7公分。每周至各捞集点捞集一次。每次从每一捞集点捞20杓;以20杓内的幼虫数为幼虫密度的衡量。所调查的孳生处有缓流小溪、稻田、池塘、小池、静水沟、沼泽、等。小溪边缘的水草间为幼虫藏身处。芒市水源充足,稻田内的水时常流动,而且因不施肥,污染较少。池塘、小池、与静水沟性质极相似,统计时把这三者并为一类,名为水池。沼泽为大片积水,其中密生水草。

    1960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 ]
  • 贵州省蚤类区系调查初步报告

    李贵真;

    <正> 关于蚤类的区系调查,近两年以来在我国各地随着自然疫源地的调查进展很迅速。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而多样化,种类极为丰富,所以需要调查研究的内容也极多。关于贵州省的资料过去只零散地作过一些调查,当然是很不够的,全面的材料亟待于立即上马进行调查研究,作为消灭媒介昆虫及预防疾病的依据。本文中仅将已往的资料加以整理,按分类系统列表,并注明其宿主及地理分布,为今后继续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参考。本名录中包括5科、13属、15种。其中的芮氏周齿蚤(Pariodontis reggenbachi wernecki)和棕红副角蚤(Parceras melinus Jordan)在我新

    1960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 滇西食虫目和啮齿目动物志略

    金大雄;

    <正> 1951年11月到1952年3月我们奉当时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之命前往云南大理专区工作,对居民住宅内外的小兽类作了一些调查。这次的工作是在弥渡,大理才村和大理城厢进行的。这一地区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田野间鼠类之多,是别处人所不能想象的,我们在才村田陇间曾见有鼠洞密集,每平方公尺可达六、七个之多,以致使田坎松软,走在上面如踏在厚地氈上。我们用的捕鼠工具是长方形弹簧门鼠笼,共约100只。在弥渡用的比较大,网眼亦较大,所以不能捕获较小的种类或幼鼠。以后在大理城厢用一部分小网眼的鼠笼,笼约为20×10×10厘米,网眼不大于1.5厘米。这样的鼠笼捕获率比太笼

    1960年02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2 ]
  • 为代乳粉厂生产核黄素原料设计的两种简便培养基

    夏漾碧;周琳业;吴发义;

    <正> 多数天然食物中的核黄素含量都很低,因而我国人民的膳食中普遍缺少此种营养素,患核黄素缺乏病的人数也很多,一般占总人口的10—30%。为了迅速补救这一缺点,有必要利用非致病真菌Eremothecium ashbyii在某些居民常用的食物上合成核黄素,将产品渗入普通食物中供居民日常食用,可以省去药品制造的提炼过程。过去在这方面已有一些试验,但所用培养基原料在本省尚不适合于推广。我们试用马铃薯作为中间培养基以代替惯用的蛋白胨及酵母粉,用黄豆粉作为生产培养基,经过初步试验认为尚适用于代乳粉厂,可节约原料中的核黄素片剂。

    1960年02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 人胚组织在不同温度下存活时间的初步观察

    董熙昌;张若樑;梁诗标;

    <正> 组织培养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病毒学、细菌学、免疫学、癌肿以及临床医学等各项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病毒学的研究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因为组织培养不但在使用上经济简便,管理与控制上容易,而且还具有用其他培养方法,所不能有的独特的地方。如对于目前尚未找到易感动物作为培养研究的病毒,便可以采用各种动物组织,甚至人的各种组织,作为培养与研究的手段。为了适时地供应合宜的组织细胞,将组织或培养好的细胞,于一定条件下保存以备需用。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力与物力,而且对于某些不易多得的组织材料,就不至于因为获得困难而影响工作进行。为此,在现有条件下,我

    1960年02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 肾炎患者血浆蛋白纸上电泳分析初步报导

    单拓生;伍先淑;

    <正> 蛋白质代谢紊乱,血浆蛋白的改变与蛋白尿是肾炎病机能代谢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此外陆正伟等氏认为:血浆蛋白的电泳分析为评价某药物对慢性肾炎治疗效果是否良好的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肾炎患者血浆蛋白改变的机制及其与病程、蛋白尿等的关系,我们作了肾炎患者血浆蛋白与尿的电泳分析。结果及讨论:我们作了23例肾炎患者血浆蛋白电泳分析,其中急性肾炎8例,慢性肾炎15例结果见表1。

    1960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应用内生性肌酐测定肾小球过滤率健康成人30例,肾炎患者25例

    陆继铣;蔡英强;

    <正> 由于近代医学的发展及生理学家对肾脏生理学的深入研究,确定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吸收及排泄的尿形成学说。据此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曾应用不同物质的肾清除卒,进行了肾小球滤过率的研究,详尽地阐明了利用各种物质的肾清除率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并逐步简化了方法以资实用。国内黄菀氏对此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详尽阐述并报导了应用内生性肌酐测定肾小球的滤过率以后,傅氏等又报导了103例内生性肌酐肾清除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我组为了配合临床需要,结合现有件条,改进了方法,作了30例正常成年人及25例肾炎患者内生性肌酐肾清除率的测定。兹报告如下:

    1960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 小儿杆菌痢疾327例临床分析

    <正> 杆菌痢疾为小儿时期较多见的肠胃道传染病,由于在预防方面有一定困难,目前发病率仍较多,尤以中毒型痢疾还在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值得医务工作者的特别重视。今将我院儿科自1951年1月至1959年7月,共8年7个月中住院的327例菌痢作一综合性分析,以供参考指正。诊断标准:1.具有典型的痢疾症状:如高热、大便频数、及有粘液血便便者;2.有急性中毒症状:高热、昏迷、抽风、或有慢性腹泻、大便镜检有红白血球及脓球较多者;3.经大便培养分离出痢疾杆菌者。发病率:8年7个月中儿科住院总人数为5360例,其中327例为菌痢。发病率为6.21%仅1959年7个月中住院人数达112人,一般菌痢均

    1960年02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 胰岛素低血糖疗法治疗神经衰弱76例的疗效观察

    方国祥;卢亮;

    <正> 神经衰弱是神经精神科最多见的疾病,根据我院附属医院自1956年至1959年上半年神经精神科门诊统计,神经衰弱占初诊病例的69%。神经衰弱的病人,精神上往往甚为痛苦,对劳动力的影响也相当显著,因此,如果能够解决神经衰弱的治疗问题,不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积极的意义。虽然,目前对神经衰弱的治疗方法很多,除了经常应用的溴剂、巴氏合剂之外,还提出多种不同的中西药剂、麦胺酸、眠尔通、奴佛卡因封闭疗法、组织疗法、氧气皮下注射疗法、针灸、神经刺激疗法、电睡眠疗法,及一般如平流电、离子导入、水疗、腊疗、共鸣火花等理疗、以及心理疗法、快速综合治疗,体力

    1960年02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 ]
  • 贵州青年眼球突出度调查

    楼苏生;

    <正> 眼球突出度测量,在临床上颇为重要。以往文献上所记载的都是外国人的数字,而关于我国人的眼球突出度测量数字在文献上报道甚少。仅Lce氏(1930)、童启哲等氏(1956)、罗文彬等氏(1959)、伍杏娟等氏(1959)各有一篇报告。现在作者仅将自1957年以来健康检查时所测得的眼球突出度统计分析如下:一、关于资料的说明1.受检者均为18岁到24岁的男性青年,均系贵州省的中等学校学生与农民。

    1960年02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女性生殖器结核57例报告

    潘美兰;

    <正> 结核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但临床医生一般都只注意肺部结核,忽略了生殖器结核,因此文献上有关这方面的报导不多。女性生殖器结核是十八世纪Morgagni氏首先发现的,当时人们认为生殖器结核是绝少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临床医生思想上重视,以及各种病理切片,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法的普及,生殖器结核的发现也渐次增多。女性生殖器结核起病缓慢,症状体征多无特殊性,临床诊断仍有一定困难,也常易被忽略,且疗效尚不十分满意。现特将我院近11年(1949年6月至1959年6月)经病理切片证实为生殖器结核57例,作一简单统计分析,以便更引起大家

    1960年02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 ]
  • 外用高浓度威氏软膏合并电吹风治疗神经性皮炎32例初步报告

    刘关泽;刘昌业;薛发贵;

    <正>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由于本病病因未明、病程漫长、自觉奇痒、且又顽固难治,迄今尚无特效疗法(X线等疗法之疗效虽好,但不普及),致使患者在精神上感到很大痛苦,而莫不期待着能得一较理想的疗法治疗。1958年11月初,我科有鉴于此,在门诊试用了本疗法治疗。自试用本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以来,见其疗效实属快捷,止痒迅速,无副作用;设备,操作亦很简洁,故认为本疗法似不失为诸疗法中的一个较理想的疗法。因此愿将其所治疗之32例病例初步总结,介绍出来,以供同道参考。

    1960年02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 ]
  • 合霉素治疗肠伤寒所致药疹15例的分析和探讨

    孙洽;

    <正> 合霉素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素,其药理作用与氯霉素基本相同,对伤塞的疗效与氯霉素相似。因其抗菌范围较广泛,价格较氯霉素便宜,疗效满意,易为目前临床所乐用。但该药应用于临床的期间较短,国内探讨有关其副作用的文献报导不多。为此,本文将我院内科1959年5—7三个月中,用该药治疗伤寒98例,其中发生药疹者15例,列表分析报导,以供同道参考。

    1960年02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 ]
  • 合霉素中毒性精神病(八例报告)

    方国祥;卢亮;

    <正> 合霉秦是1949年从放射菌属Streptomycesvenzuele培养物中提出的,苏联医学科学工作者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合霉素是一种不纯制剂,它含有50%之左旋霉素,具有抗菌作用,另外50%为右旋霉素,无抗菌作用,故又称之为混旋氯霉素,其临床应用的剂量,一般应比左旋霉素大。合霉素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仿寒及痢疾杆菌与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和致病性厌气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故临床用途十分广泛,又因此药在国内已能合成,价值较左旋霉素便宜,故目前应用颇广。一般认为,合霉素的毒性较小,常见之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皮疹,粘膜发炎等,但最近数年,文

    1960年02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 双角子宫妊娠(附三例报告)

    杨国范;

    <正> 双角子宫为先天性子宫畸型的一种,如合并妊娠时,往往在诊断上易被忽视,在处理上造成困难,且常见产科并发症,对母、婴的健康影响甚大。为此,将临床病案整理,并在诊断、并发症及处理方面加以讨论。胚胎时期,子宫为一对Mullerien氏管融合而成。由于两侧Mullerien氏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融合及吸收有各种程度的不同,以致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子宫畸型。子宫上部融合较差者就有可能形成双角子宫。

    1960年02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干酪性上颌窦炎

    林尚泽;

    <正> 副鼻窦内发生干酪样或假性胆脂瘤样物质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理改变,其发生率在各组鼻窦中以上颌窦较多,额、筛窦次之,发生于蝶窦内者仅有个别报告,干酪性上颔窦炎。亦名上颌窦假性胆脂瘤,胆脂瘤假性上颌窦炎文献报告不多,就手边所有材料统计截至目前为止仅有82例记载,其中以1953年苏联学者И.И.Щербатов氏报导最多(36例),作者近年曾遇一例,特报导于后病例报告患者郑××,男性,45岁,工人,于1957年元月4日因左面部肿胀、瘘管形成四月余入院,

    1960年02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 风湿样关节炎伴发脓疱性牛皮癣一例

    陈付中;

    <正> 风湿样关节炎患者并有脓疮性牛皮癣,未见国内有关文献所载。兹将最近我院所见一例作一报导,以供同道参考。病例摘要患者,李某,男性、33岁、贵州籍、小学教师,于1959年5月18日因反复发作四肢大小关节疼痛10年,加重并有全身皮疹约一月而入我院内科治疗。患者自10年前开始有四肢关节及腰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红肿,经草药医治四月余痊愈,后于8年前,6年前,2年前均有同样复发。痛发期无显著发烧及食欲减退,入院前三月前次复发,先呈腰骶部痛,起卧不便,日益加重

    1960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硫酸钡过敏一例报告

    李继勋;

    <正> 我院于1958年遇一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作胃肠钡餐检查时发生严重反应,后经证实系由于硫酸钡过敏所致,过去未有见闻,临床上应用此种检查甚广,得引超临床及放射科医师的足够重视,故报告于后,以供参考。病史患者男性30岁东北籍钻探工人住院号40496,因胃前区断续疼痛七年于1958年10月14日第二次住我院内科;患者于七年前开始有胃前区疼痛住院经西皮氏饮食治疗症状消失出院,一年前又感胃前区疼痛件有呕血便血多次住院经胃肠钡

    1960年02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 简易女性骨盆测量尺

    贺代杰;

    <正> 利用Herbert Thoms氏法作女性骨盆X线测量的原理是:孕妇摄完片后把测量尺放在与欲测平面同一高度,以同一管片距离作二次曝光,这样测量尺与欲测平面的径线有相同的放大系数,消除了虚影的影响。我院过去作这种骨盆测量时所用的测量尺为一块铅板,其上面每隔一厘米处钻一小孔,使用起来,感到需作二次曝光,手续麻烦;而且其所摄半坐卧位照片只能量出入口平面的径线,不能量出坐骨棘间径与坐骨粗隆间径,而这两个径线对于我们估计中骨盆与出口的大小是有意义的。这样便降低了这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最近我国柯应夔氏介绍了另外一种测量尺。柯氐在半卧位投照时根据骨盆入口至胶片距离的差异制定了七块测量扳,使用时根据孕妇的入口

    1960年02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 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见到的肾脏微细结构

    杜卓氏;

    <正> 关于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见到的肾脏微细结构的报导很多,近年来对于这方面的分歧的意见也趋向一致,已肯定的知道,在很多方面是与光学显微镜下所见而描述的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系根据Pease氏的综合报导摘译并由译者略加描述,以利内容叙述之前后街接。我院在党委领导下,各有关单位对肾炎问题正在积极进行研究中,介绍有关肾脏的微细结构,可能对理解其作用机制方面有所帮助。1.肾小球微血管肾小球系肾小体之微血管网部份,在光学显微侵下,可见微血管内皮之外围以单层扁平上皮,通常就称这层上皮为肾小球囊的“脏层”,或“小球上皮”介于上皮及囊

    1960年02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7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8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