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艾迪注射液对H22肝癌模型小鼠组织中阿霉素和阿霉醇分布的影响

    王艳丽;朱晓青;孙佳;李勇军;刘春花;陆苑;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ADI)对阿霉素(DOX)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阿霉素醇(DOXol)在H22肝癌模型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H22肝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DOX单次给药组(SDOX组)、DOX多次给药组(MDOX组)和ADI联合MDOX组(AMDOX组)。三组小鼠均造模15d,于造模结束2 h时收集各组小鼠的血液、肿瘤、心、肝、肾、肺组织,样本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DOX和DOXol浓度,比较各组小鼠DOX和DOXol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 与SDOX组比较,MDOX组小鼠各组织中DOX和DOXol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后,DOX和DOXol除了在肿瘤部位的积累量明显增加外,在其余组织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I可能是通过增加肿瘤中DOX和DOXol浓度增强抗肿瘤能力,并且通过降低心脏中DOX和DOXol浓度、降低DOX的心脏毒性。

    2022年03期 v.47;No.258 249-25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网刊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87 ]
  • 吡非尼酮联合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张帅;朱晓青;王艳丽;程枝梅;李勇军;陆苑;

    目的 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阿霉素(DOX)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H22移植瘤模型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25 mL/d)、PFD+DOX末次组[PFD 200 mg/(kg·d),最后一天给DOX]、DOX组(DOX 2.5 mg/kg)、PFD+多次DOX组[PFD200 mg/(kg·d),隔日在PFD 200 mg/kg给药1 h后给予DOX 2.5 mg/kg],连续15 d;给药周期内隔天称量体重,测量瘤体体积并绘制肿瘤的生长曲线;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计算抑瘤率和PFD+DOX联用相互作用指数Q值,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H22实体瘤细胞形态,UPLC-MS/MS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浆、肿瘤、心、肝、肾组织中的DOX和阿霉素醇(DOXol)的浓度。结果 PFD+DOX联用Q值为1.47,提示PFD与DOX联用对抑制肿瘤的生长有协同作用;PFD+多次DOX组与DOX组比较,脾脏指数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PFD+多次DOX组的肿瘤组织出现大面积空隙,呈现片状坏死或消融现象比DOX组更加明显;与PFD+末次DOX组相比,DOX组血清及各组织中DOX的累积含量显著升高(P<0.01),肿瘤、心、肝、肾及肺组织中DOXol的累积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在血清中未测到DOXol;与DOX组相比,PFD+多次DOX组肿瘤中DOX和DOXol的浓度增加(P<0.05),可降低心脏组织中DOXol的浓度(P<0.05)。结论 PFD与DOX联合应用,对H22移植瘤小鼠有抗肿瘤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FD增加肿瘤组织中DOX及DOXol浓度有关。

    2022年03期 v.47;No.258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5K]
    [网刊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46 ]

基础研究

  • 灯盏乙素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NMDAR1表达的影响

    李晓宇;于燕妮;郭莉莉;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Scu)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模型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型1(NMDAR1)的影响。方法 将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Aβ寡聚体处理组、Scu处理组和Scu+Aβ寡聚体处理组,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MDAR1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MDAR1 mRNA表达水平,荧光探针法测定各组细胞氧自由基(ROS)的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cu处理组NMDAR1蛋白、NMDAR1 mRNA表达、ROS含量及T-SO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β寡聚体处理组细胞NMDAR1蛋白和NMDAR1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ROS含量升高、细胞T-SOD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寡聚体处理组比较,Scu+Aβ寡聚体处理组NMDAR1蛋白和NMDAR1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ROS含量降低、细胞T-SOD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u可能通过下调NMDAR1 mRNA、减少NMDAR1蛋白表达,从而对抗Aβ寡聚体的毒性。

    2022年03期 v.47;No.258 26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7K]
    [网刊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9 ]
  • 贵阳市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分析

    安苗苗;金鹰;赖俊;双倩;朱焱;许海娜;冉利梅;

    目的 探讨贵阳市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中骨质疏松症(OP)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贵阳市年龄≥50岁的男性(n=1 209)和自然停经超过12个月(绝经后)女性(n=838)健康体检者,收集年龄、性别、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抽取被检者晨间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被检者的骨密度(BMD)并分级(正常BMD、骨量减少及OP);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体检者发生OP的影响因素。结果 绝经后中老年女性OP检出率高于中老年男性(χ~2=208.637,P<0.05),年龄≥70岁组健康体检者OP检出率高于年龄50~59岁组和60~69岁组(χ~2=63.698,P<0.05);骨量减少组和OP组被检者身高、体质量、BMI、舒张压、TC、TG、SUA、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舒张压(OR=1.073、1.020,P<0.05)是被检者OP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质量和SUA(OR=0.728、0.998,P<0.05)是OP的保护因素。结论 贵阳市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中绝经后女性OP检出率高于男性,年龄及舒张压是该人群OP发生的危险因素,尿酸水平及体质量是OP的保护因素。

    2022年03期 v.47;No.258 268-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网刊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44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30 ]
  • 氧糖剥夺再灌注后BV2细胞中差异表达关键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郭冬芬;任真奎;安小琼;陈明;孙嫚彬;吴昌学;禹文峰;

    目的 筛选氧糖剥夺再灌注后BV2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取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组(OGD/R组),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在线网站(https://www. xiantao. love/products)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数据库String(https://cn. string-db. org/)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后,Cytoscape软件中选择cytoHubba插件筛选出评分较高的关键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OGD/R组有122个基因发生明显差异表达(P<0.01),其中108个基因表达上调,14个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显示,122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受体配体激活、静脉曲张、正调控STAT信号通路等相关;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中;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中10个评分较高的基因;q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OGD/R组中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2)、IL-1β、丝氨酸(或半胱氨酸)肽酶抑制剂B分支成员2(Serpinb2) mRNA表达增加(P<0.05),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3)、Cd40抗原(Cd40)、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IL-10、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 (Cxcl2)以及IL-12b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OGD/R处理可诱导BV2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可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中的关键基因,qRT-PCR可检测关键基因发生差异表达的情况。

    2022年03期 v.47;No.258 273-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网刊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8 ]
  • 乳腺癌微环境中CD163标记M2型TAM和CD31标记MVD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黄瑾瑾;杨宇石;孙紫君;范梦蕾;李翀瑶;薄莉;李小虎;徐澍;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微环境CD163标记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CD31标记微血管密度(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38例作为癌组织组,癌旁正常组织35例为癌旁正常组织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D163标记M2型TAM和CD31标记MVD,使用χ~2检验分析癌组织组CD163标记M2型TAM和CD31标记MVD分别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Spearman法分析癌组织组CD163标记M2型TAM和CD31标记MVD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癌组织组CD163标记M2型TAM和CD31标记MVD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D163标记M2型TAM和CD31标记MVD在癌组织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组(P<0.05);CD163标记M2型TAM在病理组织学分级Ⅲ级中高表达率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在Ki-67增殖指数≥20%者高表达率明显高于Ki-67增殖指数<20%者,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在HER-2阳性型乳腺癌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分子分型;CD31标记MVD在肿瘤直径> 5cm者高密度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0 <~≤5 cm者和肿瘤直径≤2.0 cm者,在Ki-67增殖指数≥20%者高密度表达率明显高于Ki-67增殖指数<20%者,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密度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分子分型(P<0.05);CD163标记M2型TAM与CD31标记MVD表达呈正相关(r=0.180,P<0.05);CD163标记M2型TAM及CD31标记MVD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无关(P> 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微环境中CD163标记M2型TAM和CD31标记MVD的表达与肿瘤患者多项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会影响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

    2022年03期 v.47;No.258 279-28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1K]
    [网刊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35 ]
  • 天麻素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江沂;刘燕娣;刘婉;陈海敏;

    目的 研究天麻素(GAS)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筛选GAS安全浓度,GAS单独或联合Aβ_(1-42)处理SH-SY5Y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测定突触相关蛋白突触素(SYN)、发动蛋白1(DYN1)、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在0~150μmol/L GAS时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可作为GAS处理细胞的安全浓度;0~120μmol/L GAS处理SH-SY5Y细胞后,SYN、DYN1及PSD95 mRNA及蛋白水平均上调、并随着GA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β_(1-42)组细胞SYN、DYN1、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β组比较,Aβ+GAS组细胞SYN、DYN1、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S可能通过上调细胞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22年03期 v.47;No.258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网刊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24 ]
  • 信号素3F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的影响

    姚丽娜;车雅男;时伟;赵娜;

    目的 探讨信号素3F对心脏骤停大鼠存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信号素3F组,另取9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心肌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mRNA表达量;计数腹膜灌洗中白细胞数,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ECAM-1)和神经毡蛋白2 (NRP2)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信号素3F组心脏骤停大鼠心肌细胞中ROS、H_2O_2、MDA和SOD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信号素3F组心脏骤停大鼠心肌细胞中TNF-α、IL-1β和IFN-γ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信号素3F心脏骤停大鼠腹腔灌洗中白细胞计数、PECAM-1和NRP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号素3F影响心脏骤停大鼠存活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白细胞的跨内皮迁移。

    2022年03期 v.47;No.258 29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网刊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8 ]
  • 儿童结肠息肉中NLRP3、miR-22-3p表达及对疾病进展的影响

    郭小刚;罗培燕;彭雷;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微小RNA-22-3p(miR-22-3p)在儿童结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儿童结肠息肉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结肠息肉患儿98例,其中幼年性息肉患儿52例、腺瘤性息肉患儿46例,另选取相对应患儿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iR-22-3p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表达,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肠息肉组织中NLRP3及miR-22-3p表达;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结肠息肉疾病进展的因素。结果 正常结肠组织、幼年性息肉组织、腺瘤性息肉组织中NLRP3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miR-22-3p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息肉多发、息肉直径≥2.5 cm的结肠息肉患儿中NLRP3阳性表达、miR-22-3p低表达的比例升高(P<0.05);NLRP3是影响结肠息肉发展为腺瘤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22-3p是影响结肠息肉发展为腺瘤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结肠息肉组织中NLRP3高表达、miR-22-3p低表达,且二者与结肠息肉疾病进展有关。

    2022年03期 v.47;No.258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9 ]
  • 保定地区育龄期妇女HP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

    李丽;刘佳麒;魏海波;李芳;张会辰;王建;

    目的 探讨保定地区育龄期妇女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HPV检测的育龄期妇女2 938例,收集临床资料(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史、初次妊娠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性生活频率、是否采用避孕套避孕、性伴侣是否包皮过长等);采用宫颈刷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膜杂交法检测HPV感染及亚型[高危型HPV(HR-HPV)和低危型HPV(LR-HPV)亚型];取其中同意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的育龄期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 939例,采用贝塞斯达诊断系统(TBS)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宫颈炎症(Cerviti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育龄期妇女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 938例育龄期妇女中HPV阳性817例(27.81%),其中单一感染659例(80.66%)、双重及以上感染158例(19.34%);31~40岁组育龄期妇女HPV阳性率高于20~30岁组和41~50岁组(P<0.01);HPV分型检测结果显示,检出HR-HPV 827例次、16种亚型,其中HPV-52、HPV-16、HPV-58检出率较高;检出LR-HPV 205例次、6种亚型,其中HPV-81、HPV-42、HPV-43检出率较高;TCT检测及TBS分级结果显示,1 939例标本TCT检测NILM、Cervitis、ASC、LSIL及HSIL分别为1 728、40、128、24及19例,HPV阳性率分别为15.80%(273/1 728)、27.50%(11/40)、63.28%(81/128)、87.50%(21/24)及94.74%(18/19),且HPV阳性率随宫颈细胞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22岁、流产次数≥1次、性伴侣数≥3个、不采用避孕套避孕、性伴侣包皮过长均提高育龄期妇女HPV阳性率(P<0.05或P<0.01)。结论 保定地区育龄期妇女HPV感染以HPV-52、HPV-16、HPV-58亚型为主,31~40岁为高发年龄段,HPV感染率与宫颈细胞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初次性生活年龄<22岁、流产次数≥1次、性伴侣数≥3个、不采用避孕套及性伴侣包皮过长是当地育龄期妇女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2022年03期 v.47;No.258 302-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网刊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53 ]

临床研究

  • 维生素C用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钟俊;赵佩莹;杨洵;陈亚飞;王迪芬;

    目的 探讨维生素C治疗在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应急反应指标及心肌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静滴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静滴0.9%氯化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取血检测血清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反应指标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心肌酶(CK-MB),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的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脓毒症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TNF-α低于对照组、 IL-10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O、MDA均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T-proBNP、cTnT、CK-MB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救治中给予维生素C可减轻患者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C可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及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水平有关。

    2022年03期 v.47;No.258 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网刊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80 ]
  • 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及牙槽弓宽度的特征

    宋明慧;莫朝伦;张军梅;

    目的 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颌牙弓及牙槽弓宽度的特征。方法 根据下颌平面角(∠MP-FH,∠SN-MP)大小选取60例骨性Ⅲ类错颌患者,均分为高、均、低角3组,将患者锥形束CT数据导入Invivo 5.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各组上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牙弓及牙槽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差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牙弓及牙槽弓宽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牙弓及牙槽弓横向宽度与下颌平面角关系。结果 骨性Ⅲ类错颌上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高角组大于均角组及低角组(P<0.05),下颌第一磨牙间牙槽弓宽度低角组大于高角组及均角组(P<0.05);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关系,下颌尖牙牙弓宽度随下颌平面角增大而减小(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 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牙弓、牙槽弓宽度与垂直骨面型存在一定相关性,下颌平面角越大、下颌牙弓前段宽度越窄。

    2022年03期 v.47;No.258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2K]
    [网刊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10 ]
  • 急性期外周血NLR、PLR及MPVLR对完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和丙种球蛋白抵抗的预测价值

    李敏;邵晓珊;

    目的 探讨急性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完全川崎病(cKD)冠状动脉扩张(CAL)、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的预测价值。方法 明确诊断为cKD的277例患儿,根据有无CAL、IVIG耐药与否,分为cKD-CAL组和cKD-non-CAL组、cKD-IVIG耐药组和cKD-IVIG敏感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记录急性期IVIG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计算NLR、PLR及MPVLR;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PLR及MPVLR对cKD患儿发生CAL、IVIG抵抗的预测价值。结果 CAL组患儿PLT、NLR及PLR高于非CAL组,LYM、MPVLR低于非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耐药组NEUT、NLR、PLR及MPVLR均高于cKD-IVIG敏感组,LYM则低于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NLR预测cKD-CAL及cKD-IVIG抵抗的AUC分别为0.745、0.764, cut-off值分别为2.145、5.81;NLR预测CAL和IVIG抵抗的灵敏度分别为78%、85.8%,特异度分别为63.3%、46.8%;NLR联合PLR对CAL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提高至79%和81.4%,但对预测IVIG抵抗的预测价值并未提高;单用MPVLR对CAL和IVIG抵抗基本无预测价值。结论 NLR在急性期IVIG治疗前对cKD发生CAL和IVIG抵抗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LR联合PLR对CAL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2022年03期 v.47;No.258 318-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60 ]
  • 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PECAM-1、TRIM14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意义

    江波;王兴远;周伟;龙翔宇;朱其荣;应伟;李程;汪建;林超;刘晓川;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体内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 (PECAM-1)、三重基序蛋白14(TRIM14)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 124例直肠癌患者行6~8周化疗,化疗结束后采用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评估疗效,并分为完全缓解(CR)组(n=39)、部分缓解(PR)组(n=54)、疾病稳定(SD)组(n=22)及疾病进展(PD)组(n=9),于化疗前后直肠镜钳取患者化疗前后病灶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ECAM-1和TRIM14表达,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1年,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直肠癌患者化疗后PECAM-1、TRIM14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及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化疗前,PR、SD、PD组肿瘤组织标本中PECAM-1、TRIM14表达水平较CR组升高(P<0.05),PD组PECAM-1表达水平较PR组升高(P<0.05),SD、PD组TRIM14表达水平较PR组升高(P<0.05),PD组PECAM-1表达水平较SD组升高(P<0.05);化疗后,PR、SD、PD组患者化疗后PECAM-1、TRIM14表达水平较CR组升高(P<0.05),PD、SD组患者PECAM-1、TRIM14表达水平较PR组升高(P<0.05),PD组患者PECAM-1、TRIM14表达水平较SD组升高(P<0.05);直肠癌患者化疗后PECAM-1、TRIM14表达水平与其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528、0.497,P<0.05);PECAM-1、TRIM14联合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65,与各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指标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9、1.4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PECAM-1含量≥2.09及TRIM14含量≥1.48是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化疗后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ECAM-1、TRIM1表达对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PECAM-1、TRIM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2022年03期 v.47;No.258 324-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网刊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2 ]
  • 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

    范秀宇;冯慧霞;马春霞;焦延杰;

    目的 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1个月;于术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1周时,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性情绪评分,采用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 3.0)评定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采用自制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度,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评定生活质量;干预结束1周时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定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7、4.436,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面积小于对照组(t=11.862),PUSH评分低于对照组(t=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其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2022年03期 v.47;No.258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网刊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0 ]
  • 过敏性鼻炎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倪仁杰;仲莉梅;张君;吕金鹏;王宁波;卞卡;

    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AR)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506例AR患者,收集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合并疾病、家族过敏史、症状发作时间及发病季节性等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AR患者抑郁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AR患者焦虑状况;对AR患者抑郁、焦虑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AR患者抑郁、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1.3%和2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抑郁AR患者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状况、症状发作时间及童年逆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焦虑AR患者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是AR患者抑郁、焦虑的保护因素,月收入状况是AR患者焦虑的保护因素;症状发作时间和父母离婚状况是AR患者抑郁的危险影响,婚姻状况是AR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症状发作时间、父母离婚状况及教育程度是AR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及婚姻状况是AR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2022年03期 v.47;No.258 335-340+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83 ]
  • 两种硬膜外阻滞技术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李靖凡;陈莹莹;刘印印;吴雪春;冯晓波;王焱林;柯剑娟;

    目的 探讨两种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80例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均分为硬膜外阻滞组(EP组)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DPE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EP组作硬膜外置管,DPE组用25 G腰麻针刺破硬脊膜至蛛网膜下腔(以脑脊液流出为准)、行硬膜外置管;于镇痛前(T_0)、镇痛后5 min(T_1)、10 min(T_2)、30 min(T_3)、1 h(T_4)及宫口开全(T_5)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产妇进行疼痛评估,采用Bromage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比较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科和新生儿资料及镇痛资料;于胎儿娩出后采集脐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于镇痛前及分娩后2 h采集产妇唾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皮质醇浓度。结果 与EP组比较,DPE组T_1、T_2、T_4、T_5时VAS评分降低,PCA次数、总药量降低,产妇分娩后2 h唾液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2组产妇结局、新生儿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E用于分娩镇痛效果优于EP,药量消耗减少,减轻应激反应,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2022年03期 v.47;No.258 34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网刊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04 ]
  • 唇腭裂错(牙合)与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的横向比较

    张翼;付雪飞;

    目的 探讨唇腭裂错(牙合)患者牙弓与基骨弓的横向关系和特征。方法 选取30例唇腭裂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拍摄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量上下颌基骨弓宽度、比较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分析唇腭裂患者横向不调问题。结果 实验组上颌牙弓、基骨弓及下颌牙弓宽度的差异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下颌尖牙区基骨弓宽度、上、下颌基骨弓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女性患者牙弓及基骨弓宽度小于男性(P<0.05)。结论 唇腭裂错(牙合)组存在明显上下颌横向不调且有牙齿代偿表现,治疗设计前应予以准确评估。

    2022年03期 v.47;No.258 347-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6K]
    [网刊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7 ]
  • 奥沙西泮对3种乙醛脱氢酶2基因型酒精依赖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

    张海庆;张少川;黄秋燕;何林;张旭兰;

    目的 探讨奥沙西泮对3种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酒精依赖综合征(ADS)的治疗效果。方法 106例行奥沙西泮治疗的ADS患者根据ALDH2基因分型分为基因1型组((ALDH2×1/×1,n=47)、基因2型组(ALDH2×1/×2,n=35)及基因3型组(ALDH2×2/×2,n=24);比较3组患者入院和治疗第7天时的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AW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蛋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酰转肽酶(GGT)水平,比较3组患者出院半年时的复饮率和再住院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第7天时的AW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PSQI评分及血清ALT、AST、ALP、G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时,3组患者AW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PSQI评分及血清ALT、AST、ALP、GGT水平比较,基因3型组>基因2型组>基因1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基因1型组和基因2型组ADS患者复饮率低于基因3型组,基因1型组再住院率ADS患者降低基因3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西泮对3种ALDH2基因型ADS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2022年03期 v.47;No.258 353-35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网刊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27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9 ]
  • 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赵春刚;曹昌萌;何洋;温瑶;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SAE,将6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SAE组和非SAE组,记录2组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体温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尿酸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8 d死亡率及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0例脓毒症患者发生SAE 28例,SAE发生率为4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AE组患者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伴高尿酸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占比、28 d死亡率高于非SAE组(P<0.05),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高于非SA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升高、高水平GFAP、NSE、S100β及伴高尿酸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SA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发生SAE与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偏高及伴高尿酸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密切相关。

    2022年03期 v.47;No.258 358-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网刊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20 ]
  •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腹症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及疼痛的影响

    肖霞;宗贝歌;陈振海;贺雪菲;高云瀚;

    目的 分析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腹症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腹症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于术前,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干预前后的心理应激反应;于术前,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理应激反应;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24 h的疼痛缓解情况,观察并发症,记录患者对心理干预的满意610、505);干预后24 h,两组SBP、DBP、HR数值均趋于正常,且研究组SBP、DBP、H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456、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有效缓解急腹症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生理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

    2022年03期 363-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网刊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10 ]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不同浓度聚多卡醇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李祥祥;胡俊顶;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聚多卡醇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5例,均给予聚多卡醇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按照给予的聚多卡醇硬化剂浓度不同分为低浓度组(1%聚多卡醇)61例和高浓度组(3%聚多卡醇)64例;于术后1周比较两组疗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评估下肢静脉疾病的严重程度、静脉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问卷(CIVI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原曲张静脉血管闭塞、反流消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月05);术后1个月时低浓度组闭塞率低于高浓度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低浓度组患者患肢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高浓度组,差05)。结论 低浓度和高浓度聚多卡醇硬化剂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均可有效减轻下肢静脉疾病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2年03期 368-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网刊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14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27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