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 (08) 981-986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外周血NLR联合PLR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意义

刘洁香,徐宁,胡蛟龙,李俊文

摘要(Abstract):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明确诊断的AD患者病例34例(AD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48例(STEMI组)和低危胸痛病例50例(低危胸痛组),收集3组患者基础疾病等资料、记录入院时首次血常规检测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等数据,计算NLR及PLR,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NLR和PLR对AD的诊断作用。结果 AD组和STEMI组NEUT和NLR明显高于低危胸痛组(P <0. 001),AD组PLT和PLR明显低于STEMI组(P分别为<0. 001、0. 006); AD组PLT明显低于低危胸痛组(P <0. 001),且PLR亦有下降趋势(P=0. 07); STEMI组与低危胸痛组PLT和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 402、0. 233); PLR诊断AD的能力曲线下面积(AUC)为0. 655(P=0. 008),NLR筛查STEMI和AD等高危胸痛的能力AUC为0. 778(P <0. 001),PLR对NLR筛选出的高危胸痛病例中AD的诊断能力AUC为0. 683 (P=0. 006),应用NLR联合PLR的方法较单用PLR诊断AD的特异性有明显提高(χ2=12. 027,P=0. 001)。结论 NLR联合PLR的方法可用于AD的诊断,并有较高的特异性。

关键词(KeyWords): 主动脉夹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洁香,徐宁,胡蛟龙,李俊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文章评论(Comment):

序号(No.) 时间(Time) 反馈人(User) 邮箱(Email) 标题(Title) 内容(Content)
反馈人(User) 邮箱地址(Email)
反馈标题(Title)
反馈内容(Content)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