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刘伟;肖俊;兰金芝;曾智锐;雷珊;张金娟;陈腾祥;

    目的:观察人肝细胞株LO2及不同转移能力的肝癌细胞株Hep G2、MHCC-97L和LM3中组蛋白H3K9、H4K12及H4K16位点的乙酰化水平,并探讨组蛋白乙酰化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O2、Hep G2、MHCC-97L和LM3中组蛋白H3K9、H4K12及H4K16乙酰化水平;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1.5μmol/L和3μmol/L)处理肝癌LM3细胞株24 h、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其组蛋白H3K9、H4K12及H4K16乙酰化水平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H3K9、H4K12及H4K16乙酰化水平由高到低为Hep G2、MHCC-97L、LM3,3种肝癌细胞株的乙酰化水平均低于人肝细胞LO2(P<0.05);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作用后,LM3细胞组蛋白H3K9、H4K12及H4K16乙酰化水平明显提高,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与未用SAHA处理的LM3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组蛋白H3K9、H4K12、H4K16位点的乙酰化水平,能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2017年12期 v.42;No.207 1365-1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07 ]
  • 肝癌模型大鼠癌组织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观察

    刘伟;肖俊;兰金芝;曾智锐;雷珊;张金娟;陈腾祥;

    目的:观察肝癌模型大鼠癌组织中组蛋白H3K9、H4K12、H4K16位点的乙酰化水平。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0只)及对照组(10只),予模型组大鼠2.5 g/L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自由饮用14周建立肝癌模型,对照组大鼠自由饮用灭菌食用水;造模结束后,取肝组织镜下观察,确认造模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组织中组蛋白H3K9、H4K12及H4K16乙酰化水平。结果:造模过程中模型组大鼠死亡20只,另20只大鼠肝组织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在11个标本中可见肝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大鼠肝癌组织组蛋白H3K9、H4K12及H4K16位点乙酰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P<0.05)。结论:DEN诱导的肝癌模型大鼠肝癌组织组蛋白H3K9、H4K12及H4K16位点的乙酰化水平均明显降低,提示组蛋白H3K9、H4K12、H4K16位点的低乙酰化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

    2017年12期 v.42;No.207 1370-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9 ]

基础研究

  • 电镜下两种嗜尸性蝇卵表面超微结构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

    王启燕;张红玲;刘玉波;戴佳琳;王杰;任峥;黄江;

    目的:扫描电镜观察两种嗜尸性蝇卵表面的超微结构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为法医学推断死后间隔时间(PIM)提供昆虫学依据。方法:大头金蝇、巨尾阿丽蝇成虫产卵开始记为0 h,大头金蝇卵每隔2 h收集一次,巨尾阿丽蝇卵每隔4 h收集一次,直至有幼虫孵出,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蝇卵形态及不同发育时期蝇卵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大头金蝇卵特点为中区终止包绕卵孔的方式为分叉型的,整体呈"Y"字形,中区以外绒毛膜光滑,垂柱之间时有融合,卵孔一端在0~4 h变化不明显,略向外突出,卵孔周围光滑,6 h卵孔开始凹陷、皱缩,8 h凹陷明显,9 h已发育为幼虫;巨尾阿丽蝇卵特点为在中区以外绒毛膜为菱形的网状结构,垂柱分散,端部呈球形,少数并接,卵孔一端在0~4 h变化不明显,卵孔周围不规则突起,发育8 h卵孔周围变光滑,圆形卵孔可见,发育12 h卵孔消失,所在部位开始皱缩,发育16 h卵孔周围皱缩明显,18 h已发育为幼虫。结论:观察不同发育时期大头金蝇卵与巨尾阿丽蝇卵表面超微结构,可为法医学推断PIM提供昆虫形态学依据。

    2017年12期 v.42;No.207 1375-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6 ]
  • 葛根发酵液的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仲桢玉;杨小生;

    目的:考察10种葛根发酵液的总黄酮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葛根通过茅台酒曲、高效酒曲、甜酒曲、酵母和新型发酵粉5种酒曲制备成10种葛根发酵液(5种发酵酒样和5种发酵醋样),将不加糖和酒曲的葛根水提物(原料水提物)作为对照,测定这11种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和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活力;以维生素C(Vit C)为阳性对照,检测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率,并对总黄酮含量、T-SOD活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葛根发酵液的总黄酮含量低于同等葛根水提物(P<0.05),T-SOD活力也是低于同等葛根水提物(P<0.01),OH自由基清除率也比同等葛根水提物降低(P<0.01),但是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同等葛根水提物(P<0.01);对10种葛根发酵液中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P<0.01),发现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一定正相关(r=0.79),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T-SOD活力呈正相关(r=0.80)。结论:不同的酒曲发酵对发酵液的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都有影响,葛根发酵时用高效酒曲和新型发酵粉相对较佳。

    2017年12期 v.42;No.207 1379-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8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647 ]
  • FuGENE~? 6 Transfection Reagent及pEGFP-N1-HSF1转染JEG-3细胞条件的优化

    杨友辉;刘香香;吴琼;薛维娜;刘亭;陈一飞;

    目的:优化FuGENE~?6 Transfection Reagent(FuGENE)转染质粒pEGFP-N1-HSF1到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的条件。方法:利用DNA延滞实验考察pEGFP-N1-HSF1质粒与FuGENE试剂的结合力,用不同剂量的FuGENE试剂和质粒转染JEG-3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法计算其转染效率,筛选出最佳的转染条件并进行转染,通过qRT-PCR检测HSF1 mRNA的水平。结果:DNA延滞实验显示FuGENE和pEGFP-N1-HSF1质粒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当质粒量一定时,随着FuGENE量的增加,其转染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当FuGENE和质粒比例为2∶1(μL∶μg)时,转染效率最高,达(39.05±1.19)%;当固定转染比例时,随着转染剂量的增加,其转染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当转染剂量为250μL时,转染效率最高,达(42.98±2.56)%;qRT-PCR结果显示,转染组HSF1 mRNA的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上调。结论:在转染比例为2∶1,转染剂量为250μL时,对JEG-3细胞有最佳的转染效率。

    2017年12期 v.42;No.207 1384-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11 ]
  • 甘草干姜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2、IL-5表达的影响

    李秋席;任文凯;陈远飞;曾祥光;张燕平;吴遵秋;杨梅;吴宁;孙见飞;

    目的:观察甘草干姜汤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5(IL-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及甘草干姜汤组,后3组大鼠用卵清蛋白作为致敏原制作AR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西替利嗪溶液、甘草干姜汤2~2.5 m L/只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灌药喂养期间的行为学变化,于末次灌胃结束时取血检测血清IL-2、IL-5水平,同时取鼻黏膜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西替利嗪组及甘草干姜汤组行为学变化接近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替利嗪组和甘草干姜汤组IL-2明显上调、IL-5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鼻黏膜HE染色示,与模型组比较,西替利嗪组和甘草干姜汤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结构逐渐修复,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甘草干姜汤可能通过调节IL-2及IL-5水平,从而改善AR大鼠的症状、减轻鼻黏膜炎症损伤。

    2017年12期 v.42;No.207 1389-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43 ]
  • 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吉;

    目的:研究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量表(SS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3个量表,对某省3个地级市219名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性别、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职业的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健康状况良好及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健康状况差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失独老人(P<0.05或0.01);失独老人的情绪与社区服务、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经济状况及主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或0.01);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环境呈正相关(P<0.01或0.001)。结论:失独老人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主观支持等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需将物质和精神养老相结合,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2017年12期 v.42;No.207 1393-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3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83 ]
  • 遵义市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熊世敏;李远兵;肖永霞;周远忠;

    目的:了解遵义市育龄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遵义市20岁及以上的400名成年女性行自制"女性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育龄女性的孕育情况、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现状、态度及相关行为现状。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359份,359例育龄女性的孕次和现有子女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随文化程度增高而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34岁年龄组育龄女性对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态度及行为优于等35~49岁年龄组育龄女性(P<0.05),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育龄女性对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度及态度、行为的正确度也相应增高(P<0.05),但总体水平均较低。结论:遵义市育龄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容乐观,生殖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较差,需提高和加强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意识。

    2017年12期 v.42;No.207 1397-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9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9 ]

临床研究

  • 共患抑郁障碍对网络成瘾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张旭;张冉冉;严万森;

    目的:探讨有无共患抑郁障碍对网络成瘾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网络成瘾者59例作为网络成瘾组(共患抑郁障碍16例、无共患抑郁障碍43例),同时选取严格匹配的非网络成瘾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受试者抑郁情绪,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量表评定受试者情绪调节策略;比较2组受试者SDS得分和CERQ各维度得分、有无共患抑郁障碍受试者及对照组CERQ得分,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网络成瘾者CERQ与SDS得分的关系。结果:网络成瘾组的SDS评分高于对照组,CERQ量表"接受""重新关注计划""理性分析"得分低于对照组,"责难他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组有或无共患抑郁障碍受试者的"接受"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责难他人"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网络成瘾组共患抑郁障碍受试者"重新关注计划"维度得分低于无共患受试者和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者的SDS得分与CERQ量表的"接受"及"重新关注计划"得分呈负相关(r=-0.31、-0.36,P<0.01),与"责难他人"得分呈正相关(r=0.39,P<0.01),其他维度无显著相关。结论: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一定缺陷,共患抑郁障碍加重了某些情绪调节策略的不足。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02-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4 ]
  • TRAP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梁慧玲;贺晓燕;杨文秀;王龙;杨勇;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TC组织(n=76)、甲状腺腺瘤组织(n=40)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n=40)中TRAP1蛋白表达,同时比较TRAP1蛋白在3种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分析TRAP1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累及甲状腺被膜,累及腺叶数及肿瘤直径)的关系。结果:TRAP1蛋白在3种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PTC>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但仅PTC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P1蛋白在PTC、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IQR)分别为4(2.25~5.00)分、0.00(0.00~3.00)分、0.00(0.00~2.00)分,TRAP1蛋白表达与PTC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累及甲状腺腺叶数、甲状腺被膜侵犯、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TRAP1蛋白在PTC中高表达,但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无关。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07-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8 ]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免疫特征

    陶琳琳;唐雪梅;周娟;丁媛;朱晓萍;

    目的: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特征。方法:选择JIA患儿66例(JIA组)、SLE患儿50例(SLE组)及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检测JIA组及SLE组儿童血常规(Hb、WBC、PLT)及CRP水平,比较3组儿童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JIA组CRP及PLT升高率明显高于SLE组(P<0.05),JIA组CD4~+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NK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SLE组CD8~+高于对照组(P<0.05),NK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JIA组IgG、IgM、lg A及C_3均高于对照组(P<0.05),SLE组IgG、IgM、lg A均高于对照组(P<0.05),C_3、C_4均低于对照组(P<0.05),SLE组C_3、C_4均低于JIA组(P<0.05);JIA组CD4~+与JADAS-27正相关(P<0.05),SLE组CD8~+与SLEDAI正相关(P<0.05),CD8~+在判断SLE疾病活动中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58。结论:SLE和JIAT均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B细胞异常活化以及NK细胞功能降低,但两种疾病在主导失衡的T细胞亚群、NK功能不足以及补体紊乱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12-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5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40 ]
  • 成人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高晗清;方琪;段晓宇;朱珏华;薛群;

    目的:探讨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免疫治疗及转归。方法:分析14例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脑脊液检查、影像学表现、脑电图特征以及免疫治疗方案和转归。结果:1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5岁,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14例)、意识障碍(12例)、严重精神症状(8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6例)、癫痫持续状态(5例)、呼吸衰竭(5例),13例患者首次脑电图(EEG)异常,4例患者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示颞叶、顶叶或海马异常信号;全部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12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死亡。结论:成人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表现主要以认知功能减退、意识障碍为主,大多首次可检出EEG异常;大部分患者免疫治疗效果良好。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18-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18 ]
  • 急性冠脉综合征QRS波群时限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涂小玉;王国标;王涛;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RS波群时限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50例ACS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为QRS波群时限≤110 ms组(A组)、110 ms<~<120 ms组(B组)、QRS波群时限≥120 ms组(C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患者中不同LOWN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A级、ⅣB级及Ⅴ级)患者百分比,检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 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及三角指数]变化。结果:A、B两组ACS患者LOWN分级及HR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CS患者LOWN分级Ⅲ、ⅣA、ⅣB级的比例高于A组和B组,HRV各项指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RS波群时限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有关。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23-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2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4 ]
  • 丙肝患者血清HCV RNA和ALT的相关性

    罗天永;李媛媛;吴君;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阳性人群血清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取334例抗-HCV阳性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ALT水平,观察HCV RNA阳性组和HCV RNA阴性组患者血清ALT水平,同时对HCV RNA低载量组、HCV RNA中载量组及HCV RNA高载量组的ALT水平异常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抗-HCV阳性血清样本(334例)中,HCV RNA载量阳性226例(67.7%),HCV RNA阴性108例(32.3%);HCV RNA阳性组患者ALT水平和异常率均高于HCV RNA阳性组患者(P<0.05);HCV RNA低载量组、HCV RNA中载量组及HCV RNA高载量组的ALT异常率分别为33.3%、69.5%、74.4%,ALT均值分别为100.7、103.0及98.6 U/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V RNA载量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0.874,P<0.05);HCV RNA载量与ALT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469,P>0.05)。结论:ALT异常率与HCV RNA载量呈正相关,而ALT水平与HCV RNA载量无相关性。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27-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7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07 ]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7A和TGF-β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操伟庆;季榕;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脏损伤及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100例CHB患者(观察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按HBe Ag检测结果分为HBe Ag阳性组和HBe Ag阴性组,选择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A、TGF-β1水平,观察各分组及对照组血清IL-17A、TGF-β1水平,Spearman分析IL-17A、TGF-β1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 L)、白蛋白(A)、HBV-DNA的相关性,分析IL-17A与TGF-β1两者的相关性。结果:CHB轻、中、重度组血清IL-17A及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B轻、中、重度组患者随病情加重,血清IL-17A及TGF-β1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 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血清IL-17A及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A、TGF-β1水平与血清ALT、AST、TBi L呈正相关,与血清A呈负相关,血清IL-17A、TGF-β1水平与HBV-DNA无相关性,血清IL-17A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17A、TGF-β1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脏的损伤及疾病的进展,但可能与HBV复制无关,联合检测IL-17A、TGF-β1对CHB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31-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7 ]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112 ]
  • 贵阳市某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陈云芬;余俊;陈芳;闵祥;蒲方华;宋伟章;

    目的:分析贵阳市某医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方法:从贵阳市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4株,按是否产ESBLs分为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比较两组菌株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常用抗菌素的耐药性。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未含酶抑制剂的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为100%,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0~2.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可首先选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重症患者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36-1438+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3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72 ]
  • 胸水中D-dimer浓度与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张艳丽;武丽;李翠茹;

    目的:探讨胸水中D-dimer水平检测与胸膜组织病理学检查(CNPB)两种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0例结核性胸膜炎及121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采用Beckman高效液相色谱仪、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检测胸水中D-dimer浓度;同时用Cope针采集胸膜标本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以检出肉芽肿性病变确诊结核性胸膜炎;以D-dimer浓度阈值制作受试者操作曲线(ROC),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和准确度,以ROC曲线下面积(AUC)>0.5认为具有诊断价值。结果:结核性胸水中D-dimer浓度高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Ddimer敏感性明显高于CNPB(P<0.05),D-dimer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CNPB(P<0.05);D-dimer的ROC曲线中AUC值虽然高于CNPB的AUC值,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283.21 mg/L。结论:D-dimer检测是一种准确率较高的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方法,可以辅助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39-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9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67 ]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水平

    刘立明;周力;李婷颖;刘太阳;余劲松;杨杰;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水平变化。方法:46例肝硬化患者,经胃镜评价分为PHG组(n=17)及非PHG组(n=29),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3组受检者于就诊或体检时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PGⅡ含量,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结果:PHG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水平低于非P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G组和非PHG组的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G组和非PH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GR比较,PHG组<非PHG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PGⅠ水平和PGR值降低可预示PHG的发生。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43-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8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5 ]
  • 羚玳息风丸联合西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效果

    韩毅;刘涌;贾子会;

    目的:观察羚玳息风丸联合西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PT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颅脑外伤后综合征(PTS)患者均分为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胶囊和尼莫地平口服)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羚玳息风丸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5 d时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5 d时,两组患者MCA、ACA、PCA、BA及VA等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RBC)变形指数及RBC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经过一个疗程(15 d)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RBC变形指数及RBC压积,大脑颅内动脉MCA、ACA、PCA、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RBC变形指数及RBC压积显著降低,大脑颅内动脉MCA、ACA、PCA、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升高,对照组仅全血黏度和RBC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CA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RBC压积降低更明显,大脑颅内动脉MCA、ACA、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羚玳息风丸联合传统西药治疗PTS的效果优于单一传统西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加用羚玳息风丸后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颅内血流速度有关。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47-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3 ]
  • 盐酸美金刚对老年帕金森性痴呆的疗效和血清IL-1β、IL-2、TNF-α、BDNF及EGF的影响

    李维钫;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对老年帕金森病性痴呆(PDD)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86例老年PDD患者随机分为美金刚组与安慰剂组,两组均予以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美金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美金刚治疗,安慰剂组同时点服用安慰剂,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BI),同时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4、8、12周时,美金刚组的MoCA、MMSE、BI评分及血清BDNF、EG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P<0.05),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P<0.05),两组IL-2均无明显变化(P>0.05);美金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与安慰剂组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对老年PD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抗炎和上调血清BDNF、EGF水平有关。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51-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6 ]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160 ]
  • 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免疫功能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

    沈文;陈兰英;谷婕;李芳;郜静;赵鹏;唐进松;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IE)患者部分免疫功能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IE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左乙拉西坦,两组均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取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ELISA法测定S-100β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并于治疗6个月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gA、IgG、IgM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IgA、IgG、IgM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CD3~+、CD4~+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3个T细胞亚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同期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100β、MBP、NSE、GFAP降低(P<0.05),IGF-1、BDNF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100β、MBP、NSE、GFAP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IGF-1、BDNF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可显著改善IE患者外周血T细胞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脑组织神经保护因子含量。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56-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0 ]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93 ]
  •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张永建;李晓梅;马思满;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髂骨段植骨治疗,观察组采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Rasmussen法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61-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6 ]
  • 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156例临床分析

    郑焱玲;陈刘;刘颖;唐能华;欧敏;雷小添;程立庆;龙崇荣;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DC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81例)与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测定治疗前后各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A比值、心电图Q-T离散度(Q-T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HDL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HDL改善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Q-T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幅度大(P<0.05);E/A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HsCRP和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其中治疗组HsCRP和TNF-α改善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临床糖尿病心肌病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65-1468+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2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3 ]
  • 血清胱抑素C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李若淳;刘建红;王小星;曾明燕;苏艳丽;吴昌学;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90例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再根据患者病程又分为初诊组、<1年组、1~<6年组及6~12年组;选取同期体检的9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集2组受检者空腹8 h后的外周血清和晨尿,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和尿RBP含量;比较两组不同性别受检者、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 C、尿RBP的含量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和尿R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被检者未出现血清Cys C和尿RBP的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和尿RBP的阳性率分别为42.22%和71.11%,尿RB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Cys C的阳性率(P<0.05);血清Cys C、尿RBP的含量和阳性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即可出现肾损伤,Cys C联合尿RBP检测可为肾脏损伤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69-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4 ]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133 ]
  • 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微创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IL-6及TNF-α的变化

    陈明亮;刘娟;朱宇;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胆囊结石患者68例,随机均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等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天时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天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免疫球蛋白G、A、M(IgG、IgA、IgM)水平,随访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胆囊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较,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IL-6、TNF-α明显升高,CD3~+、CD4~+、IgG、IgA、IgM明显降低,但术后第5天仅对照组IL-6、TNF-α明显升高,CD3~+、CD4~+、IgG、IgA、IgM明显降低,且术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实验组明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胆囊结石复发率2.94%、并发症总发生率14.71%较对照组17.65%、35.29%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患者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较小,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73-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4 ]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71 ]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丁晓华;蒋盘华;赵敏;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1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GDM组、再根据妊娠24~28周时GDM患者空腹血清HbAlc水平分为高水平组(HbAlc≥6.5%,n=43)和低水平组(HbAlc<6.5%,n=69),选取同期产检的9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GDM组孕妇妊娠24~28周时空腹HbAlc水平,GDM组孕妇给予以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指导干预,两周时再次检测HbAlc水平;分析不同HbAlc水平GDM孕妇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分娩孕周和产前体质指数(BMI),比较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7分、巨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新生儿体质量。结果:妊娠24~28周时,GDM组HbAlc水平高于对照组(t=9.95,P<0.05);妊娠24~28周时,两组GDM孕妇给予饮食及运动干预,HbAlc水平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P<0.05);干预后,HbAlc高水平GDM孕妇HbAlc恢复正常比例低于低水平GDM孕妇(χ~2=4.57,P=0.033);HbAlc高水平组GDM孕妇分娩时孕周比低水平组短,但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孕妇(P<0.05);GDM高水平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7分、巨大儿、低血糖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高表达HbAlc的GDM孕妇的妊娠期结局较差,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变高,可将HbAlc的监测作为血糖控制及避免产后新生儿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78-1481+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3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32 ]
  • 丙酮酸钠鼻喷剂对轻、中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徐景利;夏洁楠;孙宝霞;

    目的:观察丙酮酸钠鼻喷剂(SP)治疗轻、中度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轻、中度AR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SP喷鼻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喷鼻治疗,疗程14 d,于治疗前1周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75.0%(30/40),对照组有效率42.5%(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鼻喷剂应相关不良反应。结论:SP对轻、中度AR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82-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4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4 ]

病例报道

  • 儿童房间隔膨胀瘤并缺损封堵术中ST段抬高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潘裕佳;刘晓桥;谭洪文;张长海;张萍;

    <正>房间隔膨胀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房间隔发育异常性疾病,多由于先天性房间隔发育薄弱、在心脏负荷因素的作用下向低压侧膨隆而形成的瘤样膨出,临床常伴房性和不明原因的脑卒中~([1-3])。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通过内科介入封堵、外科修补等治疗均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ASD封堵术一般罕见严重并发症~([4-5])。

    2017年12期 v.42;No.207 1486-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3 ]


访问量:279085